图书介绍
中华眼科学 上 第3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凤鸣,谢立信主编;朱秀安,赵家良,黎晓新等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18948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295页
- 文件大小:848MB
- 文件页数:1335页
- 主题词:眼科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眼科学 上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卷 眼科学基础3
第一篇 眼科学发展史3
第一章 国际眼科学发展史3
第一节 古代的眼科学3
一、巴比伦、埃及和印度的眼科学3
二、古希腊、罗马的眼科学4
第二节 中世纪至18世纪的眼科学4
一、阿拉伯的眼科学4
二、欧洲中世纪的眼科学5
三、欧洲文艺复兴后的眼科学5
第三节 19世纪眼科学的独立和发展5
第四节 20世纪眼科学的发展6
第二章 中国眼科学发展史8
第一节 我国眼科学的萌芽时期8
第二节 隋唐时代的眼科学9
第三节 宋金元时代的眼科学11
第四节 明清时代的眼科学12
第五节 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崛起14
一、西方眼科学的传入14
二、我国现代眼科学的建立14
三、新中国眼科学的发展15
四、中医眼科学的发展16
第二篇 眼的胚胎发育和比较解剖学17
第一章 眼的胚胎发育17
第一节 概述17
一、眼组织的起源17
二、早期眼的形态形成18
三、胚胎时期的身长-眼长相关及眼的发育顺序20
第二节 眼组织的发育22
一、视网膜22
二、葡萄膜27
三、视神经29
四、晶状体30
五、玻璃体和晶状体悬韧带32
六、角膜及其周围结构33
七、巩膜36
八、眼血管系统36
第三节 眼附属器的发育38
一、眼眶38
二、眼外肌39
三、眼球筋膜39
四、眼睑和结膜39
五、眼轮匝肌40
六、泪器40
第四节 眼在出生后的发育41
一、眼球的增长41
二、出生后的分化41
第二章 眼的比较解剖学43
第一节 眼的发生及发展43
一、单细胞动物的光反应43
二、多细胞动物的眼43
三、动物的视觉47
四、眼的位置48
五、间接眼与直接眼48
六、动物活动属性与环境48
第二节 无脊椎动物的眼48
一、腔肠动物门49
二、扁形动物门49
三、线形动物门49
四、环节动物门49
五、节肢动物门49
六、软体动物门50
七、毛颚动物门50
八、棘皮动物门50
第三节 脊椎动物眼的比较解剖50
一、眼球50
二、眼球壁54
三、眼内容物65
四、眼眶及眼附属器67
五、视路70
六、眼部血管和神经74
第三篇 眼的解剖组织学77
第一章 眼球77
第一节 眼球壁77
一、纤维膜77
二、葡萄膜87
三、视网膜95
第二节 眼球内容物107
一、前房107
二、后房107
三、晶状体107
四、玻璃体110
第三节 眼球的神经支配111
一、感觉神经111
二、副交感神经111
三、交感神经112
四、睫状神经节112
第四节 眼球的血液循环系统112
一、视网膜中央血管系统112
二、睫状血管系统115
三、眼微血管的结构和超微结构118
第二章 眼附属器的解剖组织学126
第一节 眼睑126
一、眼睑的组织结构127
二、眼睑的血管131
三、眼睑的淋巴132
四、眼睑的神经132
五、眉133
第二节 结膜134
一、结膜的解剖134
二、结膜的组织学134
三、结膜的腺体135
四、结膜的血管135
五、淋巴136
六、结膜的神经136
七、结膜半月皱襞137
八、泪阜137
第三节 泪器137
一、泪腺137
二、泪道138
第四节 眼眶140
一、眼眶骨壁140
二、眼眶与鼻窦的关系143
三、眼眶内容物143
四、眶脂体144
五、眶的骨膜与筋膜144
第五节 眼外肌145
第六节 神经147
一、视神经147
二、动眼神经148
三、滑车神经148
四、三叉神经149
五、展神经152
六、面神经152
七、眼的自主神经152
第七节 血管与淋巴152
一、动脉152
二、静脉153
三、淋巴154
第三章 视路及视觉中枢156
第一节 视路的解剖156
一、视交叉156
二、视束157
三、外侧膝状体158
四、视放射159
五、视皮质159
六、视路各部分神经纤维的分布160
七、视路的血液供应163
第二节 视觉联合区164
一、纹状旁区和纹状周围区164
二、与视觉有关的其他皮质区165
三、视路与视觉反射166
四、膝-纹状外视觉系统167
第四篇 眼的生理生化168
第一章 眼的血循环168
第一节 毛细血管的通透性168
一、概论168
二、视网膜血管168
三、视盘血管168
四、脉络膜血管169
五、虹膜血管169
六、睫状体血管169
第二节 血-眼屏障170
第三节 眼血流动力学171
一、血液流变性与眼血流171
二、血管内压力、弹性和眼血流172
三、眼内血流量和血流速度172
四、眼内压和眼血流173
第四节 眼血循环的调节173
一、眼血管的神经支配和调节173
二、眼血管的代谢性调节174
三、体液性调节174
四、肌原性调节和自动调节174
第二章 泪液176
第一节 泪液的生成与排出176
一、泪液的产生176
二、泪液的分泌176
三、泪液的排出177
四、泪液的测量177
第二节 泪膜178
一、泪膜的结构178
二、泪膜的流体力学179
三、眼表地形改变对泪膜的影响179
四、泪膜改变对眼表的影响179
第三节 泪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79
一、蛋白质179
二、酶类181
三、脂质181
四、代谢产物181
五、电解质182
第四节 泪液的功能182
第三章 房水184
第一节 房水的形成184
一、房水形成的解剖基础184
二、房水形成的过程186
三、房水生成率的测定188
四、影响房水生成的因素189
五、房水与眼压的关系190
第二节 房水的组成成分190
第三节 血-房水屏障194
一、血-房水屏障的解剖学基础194
二、影响血-房水屏障的因素194
第四节 房水流出的途径195
一、小梁网的结构195
二、Schlemm管196
三、小梁网和Schlemm管之间的通道196
四、非经典的房水排出通道197
五、影响房水流出的因素197
第四章 眼压201
第一节 房水生成与房水流出及眼压201
第二节 眼血液动力与眼压202
第三节 眼压的生理性变动202
第四节 影响眼压的因素204
第五节 眼压的调节206
一、眼压的神经性调节206
二、眼压的体液性调节207
三、眼压的同感性反应208
第六节 正常和病理性眼压208
第五章 角膜与巩膜212
第一节 角膜生理与生化212
一、角膜的生物化学212
二、角膜的营养和代谢213
三、角膜的透明性214
四、角膜的通透性216
五、角膜的水肿压216
六、角膜的神经和知觉217
七、角膜的生理免疫217
八、与角膜有关的干细胞219
九、角膜的损伤修复221
第二节 巩膜生理生化223
一、巩膜的生物化学223
二、巩膜的生物力学与可扩张性224
三、巩膜的不透明性和含水量224
四、巩膜的营养代谢224
五、巩膜与年龄225
六、巩膜的生理免疫225
第六章 晶状体生理与生化227
第一节 晶状体结构与生理227
一、晶状体结构227
二、晶状体生理227
三、晶状体透明性229
四、晶状体调节229
第二节 晶状体生物化学231
一、非蛋白质成分231
二、酶活性与分布232
三、糖代谢232
四、抗氧化防护系统233
第三节 晶状体蛋白质234
一、晶状体蛋白质组学234
二、晶状体蛋白分子结构234
三、晶状体蛋白的合成后修饰237
四、晶状体蛋白与白内障237
第四节 晶状体的分子生物学238
一、晶状体蛋白基因238
二、白内障基因240
第七章 玻璃体生理生化242
第一节 玻璃体的结构和生理242
第二节 玻璃体内各种成分的分布244
第三节 玻璃体的功能244
第四节 玻璃体的生长发育与年龄相关性改变245
第五节 玻璃体的物种差异246
第八章 视网膜的生理生化247
第一节 视网膜生理学247
一、视网膜的透明性247
二、视网膜的内外屏障248
三、视网膜对光的适应性249
四、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结构及生理功能250
五、光感受器的物理特性、生理功能及再生过程252
六、节细胞本身的感光性253
七、视网膜的突触结构和组合254
八、黄斑的生理功能258
第二节 视网膜的生化代谢258
一、视网膜的蛋白质代谢258
二、视网膜的糖代谢261
三、视网膜的脂代谢262
四、视觉信号的化学传递262
五、视网膜色素上皮的生化与代谢264
六、与年龄相关的视网膜生化代谢的改变266
第九章 眼的保护机制269
第一节 眼眉269
第二节 眼睑269
一、功能269
二、眼睑的运动270
第三节 睑裂271
第四节 泪液271
第十章 瞳孔与眼内肌272
第一节 眼内肌的功能272
第二节 瞳孔272
一、正常瞳孔272
二、瞳孔反射272
三、检查瞳孔的方法273
四、影响瞳孔的因素274
第三节 调节275
一、与调节有关的组织解剖275
二、调节时眼部的变化276
三、检查调节力的方法276
四、影响调节的因素277
第十一章 眼外肌的生理279
第一节 眼位置几何学279
一、眶轴与视轴279
二、眼球旋转中心279
三、眼球旋转轴279
四、眼位280
第二节 眼球运动法则280
一、Donders法则280
二、Listing法则280
三、Sherrington法则281
四、Hering法则281
第三节 单条眼外肌的作用282
一、眼外肌肌肉附着点和肌肉牵引力方向的影响因素282
二、单条眼外肌的作用282
三、眼球运动范围283
第四节 眼外肌的协同作用283
第五节 眼球运动分类285
一、单眼运动285
二、双眼运动285
三、微小眼球运动286
第五篇 视觉生理287
第一章 视觉的基本功能287
第一节 亮度分辨287
一、光谱敏感性和Purkinje位移287
二、视网膜光感受器的方向敏感性288
三、亮度分辨288
第二节 空间分辨289
一、视力与对比敏感度289
二、马赫带289
三、空间总合290
第三节 时间分辨290
第四节 颜色分辨290
第五节 眼球的运动291
第六节 图像识别292
一、与图像识别有关因素292
二、图像识别理论292
第二章 光觉294
第一节 光的性质与传递294
第二节 视网膜感光细胞与视色素295
一、视网膜的感光细胞295
二、视色素295
第三节 视色素的光转换机制298
第四节 光适应300
第三章 形觉302
第一节 物与像的关系302
一、眼的成像缺陷302
二、视网膜像的移动302
第二节 视力303
一、视角303
二、视力及视力表303
三、影响视力的因素304
四、视网膜视力304
五、视力的客观测定305
六、其他视力测试方法305
第三节 对比敏感度305
一、光学系统的调制传递函数306
二、视觉系统的对比敏感度函数306
三、对比敏感度的心理物理方法的测定307
四、对比敏感度的视觉电生理法的测定308
五、低视力的对比敏感度308
第四章 视野310
第一节 视野和视野检查的基本概念310
第二节 有关视野和视野检查的基础知识311
一、光刺激的心理物理学规律311
二、视野和视野检查的解剖学基础312
第三节 影响正常视野的因素320
第四节 视野检查的常用术语321
第五章 色觉323
第一节 光与色323
一、可见光与光谱323
二、物体的颜色323
三、物体的温度和颜色323
四、颜色光线的应用与交通信号系统323
第二节 视觉与色觉324
一、色觉功能的演变324
二、视网膜的感色野324
第三节 色觉的物理、化学、生理和心理现象324
一、电学现象324
二、视色素324
三、明适应、暗适应和色适应325
四、后像和色疲劳325
五、对比325
六、其他因素对色觉的影响326
第四节 颜色的特性326
一、颜色的三特性326
二、Larglunge颜色立体326
三、补色327
四、颜色的匹配和混合327
第五节 颜色系统327
第六节 光谱轨迹328
第七节 颜色视觉理论328
一、Ladd Franklin学说328
二、Young-Helmholtz学说328
三、Hering学说329
四、阶段学说329
六章 运动视觉331
一、运动视觉的研究331
二、运动视觉的传导途径331
三、运动视觉的基本特征332
四、运动视觉的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332
七章 视觉电生理333
第一节 光感受器的电活动333
一、光感受器的结构及视色素与视觉信息333
二、光感受器的细胞内记录电反应333
三、光感受器的细胞外记录电反应333
四、光感受器电位的离子机制334
第二节 视觉换能过程335
一、视觉换能过程中的内部信使335
二、光感受机制336
第三节 视网膜的突触机制和递质336
一、细胞末端的突触结构337
二、突触前过程337
三、视网膜中的神经递质337
四、突触后电位338
第四节 视网膜各层细胞的电活动338
一、侧抑制现象和感受野338
二、水平细胞的电活动339
三、双极细胞的电活动339
四、无足细胞的电活动340
五、神经节细胞的电活动340
六、视网膜内各级神经元间信息传递341
第五节 视通路和视中枢的电活动342
一、外侧膝状体的电活动342
二、大脑皮质细胞的电活动342
第六节 临床视觉电生理343
一、眼电图343
二、视网膜电图344
三、视觉诱发电位346
四、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觉诱发电位346
第六篇 眼科微生物学348
第一章 眼科细菌学348
第一节 概述348
一、细菌形态与结构348
二、细菌的代谢与繁殖348
三、细菌合成、分解产物349
四、理化因素对细菌的影响349
五、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349
六、抗细菌感染免疫349
七、细菌性眼病的病原学诊断349
第二节 与眼科有关的细菌349
一、需氧菌、兼性厌氧菌349
二、厌氧菌356
第二章 眼科衣原体学359
一、沙眼衣原体359
二、肺炎衣原体360
三、性病淋巴肉芽肿衣原体360
第三章 眼科螺旋体学362
一、梅毒螺旋体362
二、伯氏包柔螺旋体362
第四章 眼科真菌学364
第一节 概述364
第二节 与眼科有关的主要真菌365
一、丝状真菌365
二、酵母型真菌366
三、双相型真菌366
第五章 眼科病毒学368
第一节 概述368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368
二、病毒的复制繁殖368
三、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368
四、病毒感染与病毒致病作用368
五、病毒抗原性与机体抗病毒免疫369
六、病毒性眼病的实验室检查方法369
七、抗病毒药物治疗370
第二节 与眼科有关的病毒370
一、脱氧核糖核酸病毒370
二、核糖核酸病毒373
第六章 眼科寄生虫学377
一、猪带绦虫377
二、刚地弓形虫377
三、旋盘尾丝虫378
四、罗阿丝虫378
五、犬弓蛔虫、猫弓蛔虫379
六、可致病的自生生活阿米巴379
七、结膜吸吮线虫381
八、卡氏肺囊虫381
九、旋毛线虫381
十、曼氏迭宫绦虫381
十一、棘球绦虫382
十二、血吸虫382
十三、利什曼原虫382
十四、微孢子虫382
十五、班氏丝虫383
十六、恶丝虫383
十七、棘颚口线虫383
十八、非洲锥虫383
十九、节肢动物、昆虫383
第七篇 眼科病理学385
第一章 眼病理检查技术385
第一节 病理检查应注意的事项385
一、对标本的要求385
二、标本的固定385
三、组织的取材与处理385
四、脱水386
五、浸透386
六、包埋386
七、切片387
八、染色387
第二节 病理HE片的制作387
第三节 组织化学染色387
一、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技术387
二、常用的组织化学染色基本流程387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检查389
一、临床诊断工作中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389
二、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389
三、双标染色方法391
第五节 电子显微镜检查技术391
一、透射电子显微镜391
二、扫描电子显微镜391
三、冷冻-蚀刻技术391
第六节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应用392
第七节 共聚焦显微镜检查392
第二章 炎症393
第一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393
一、变质393
二、渗出393
三、增生394
第二节 急性炎性反应394
一、血管性反应394
二、细胞性反应395
三、炎症的化学介质395
四、炎症细胞397
第三节 慢性炎症399
第四节 对生物性物体的反应399
第三章 创伤、再生和修复402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402
一、造成损伤的因素及机制402
二、细胞的超微结构及损伤的改变403
三、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405
四、变性和物质沉积406
五、坏死407
第二节 损伤的再生和修复408
一、皮肤伤口愈合408
二、角膜愈合409
第三节 眼内异常愈合反应410
第四章 眼常见肿瘤411
第一节 肿瘤概述411
一、肿瘤的定义411
二、肿瘤的起源411
三、肿瘤干细胞411
四、肿瘤的生长模式412
五、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412
六、肿瘤的血供412
七、肿瘤内的炎症反应413
八、肿瘤的分化、死亡与退变413
第二节 眼部表面外胚层起源的肿瘤414
一、鳞状上皮乳头状瘤与鳞状上皮乳头状癌414
二、原位癌与鳞状上皮癌414
三、基底细胞癌415
四、发生在皮脂腺的肿瘤416
第三节 神经外胚层起源的肿瘤417
一、髓上皮瘤417
二、神经母细胞瘤418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419
第四节 中胚层起源性的肿瘤420
一、纤维性肿瘤420
二、肌源性肿瘤421
三、脂肪瘤与脂肪肉瘤422
四、血管性肿瘤423
第五节 视神经相关的肿瘤424
一、视神经胶质瘤424
二、脑膜瘤424
第六节 色素性肿瘤性病变425
一、雀斑425
二、色素痣425
三、黑变病425
四、黑色素细胞瘤425
五、黑色素瘤426
第七节 眼部转移性肿瘤及转移癌428
第五章 变性疾病与营养不良430
第一节 结膜变性430
一、睑裂斑430
二、翼状胬肉430
三、结膜淀粉样变性430
四、结膜干燥症431
第二节 角膜病变431
一、角膜变性431
二、角膜营养不良432
第三节 白内障435
一、白内障的病理改变435
二、白内障的病理过程436
第四节 青光眼437
一、原发性青光眼437
二、继发性青光眼437
第五节 视网膜变性与视网膜色素变性438
一、周边部视网膜微小囊样变性438
二、变性性视网膜劈裂症439
三、视网膜铺路石样变性439
四、视网膜色素变性439
第六节 黄斑变性439
一、干性老年性黄斑变性439
二、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439
第二卷 眼科学总论443
第一篇 眼免疫学概论443
第一章 免疫的基本概念444
第一节 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444
一、先天性免疫应答444
二、获得性免疫应答444
第二节 免疫组织、器官与细胞444
一、免疫组织和器官444
二、免疫细胞445
第三节 免疫分子445
一、细胞因子446
二、免疫球蛋白446
三、补体系统446
四、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447
五、细胞黏附分子447
第四节 特异性免疫应答447
一、抗原447
二、免疫应答过程447
三、特异性抗体448
第五节 免疫耐受448
一、免疫耐受形成机制448
二、免疫耐受与疾病448
第六节 免疫反应介导的组织损伤448
一、Ⅰ型超敏反应448
二、Ⅱ型超敏反应448
三、Ⅲ型超敏反应449
四、Ⅳ型超敏反应449
第二章 眼免疫学的基本知识451
一、结膜451
二、角膜451
三、泪液451
四、前房相关免疫偏离451
五、眼部其他免疫赦免部位452
第三章 眼的感染免疫454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免疫454
一、细菌的致病性454
二、机体防御细菌感染的免疫学机制454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免疫455
一、病毒的致病性455
二、机体抗病毒免疫455
三、病毒感染与免疫学诊断455
四、三种眼部常见的病毒感染的免疫病理455
第三节 真菌感染的免疫456
第四节 衣原体感染的免疫456
一、沙眼的免疫病理456
二、包涵体性结膜炎的免疫病理456
第五节 螺旋体感染的免疫456
一、梅毒457
二、莱姆病457
三、钩端螺旋体病457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458
一、眼囊尾蚴病458
二、眼弓形虫病458
三、眼弓蛔虫病458
第四章 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60
第一节 概述460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有关因素及机制460
一、自身抗原的暴露或改变460
二、免疫调节功能紊乱461
三、免疫遗传因素461
四、环境及其他诱发因素461
第三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自身炎症性)疾病或与眼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461
一、边缘性角膜溃疡461
二、Mooren角膜溃疡461
三、Sj?gren综合征462
四、幼年型慢性关节炎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462
五、强直性脊椎炎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462
六、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463
七、交感性眼炎463
八、Vogt-小柳原田病463
九、Beh?et病464
十、晶状体相关的葡萄膜炎464
第五章 角膜移植及免疫排斥反应467
一、角膜的抗原成分467
二、角膜的免疫特点467
三、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有关因素和机制468
四、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469
第六章 眼的肿瘤免疫471
第一节 眼免疫赦免与肿瘤免疫逃逸机制471
第二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472
一、抗体免疫治疗472
二、细胞免疫治疗472
三、肿瘤疫苗473
第三节 常见眼肿瘤的免疫473
一、葡萄膜黑色素瘤473
二、原发性眼内淋巴瘤474
三、视网膜母细胞瘤474
第七章 眼创伤的免疫476
一、眼表创伤的免疫476
二、眼穿孔伤的免疫477
三、眼创伤后感染的免疫479
第八章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481
一、流行病学481
二、传染途径481
三、致病机制481
四、临床表现481
五、诊断482
六、治疗482
第二篇 眼的遗传学概论484
第一章 遗传与眼科疾病484
第一节 遗传病的概念484
一、遗传病的定义484
二、遗传病的种类484
三、遗传易感性485
四、遗传异质性485
第二节 眼科遗传学的发展史485
第三节 遗传物质及遗传方式486
一、遗传物质及其作用486
二、遗传的基本定律与单基因遗传病486
三、多基因遗传病488
四、染色体病488
第二章 医学遗传学的研究方法490
第一节 群体普查与家系调查法490
一、群体普查法490
二、系谱分析490
第二节 双生子法490
第三节 种族间比较490
第四节 关联分析法490
第五节 疾病组分分析491
第六节 染色体检查491
第七节 生化检查491
第八节 分子遗传学基本技术491
第九节 基因定位与人类基因图491
第三章 常见眼科遗传病494
第一节 眼睑疾病494
一、眼睑缺损494
二、内眦赘皮494
三、下睑赘皮494
四、单重睑494
五、先天性上睑下垂494
六、双行睫495
第二节 泪道遗传性疾病495
一、先天性泪小管和泪点缺如或闭锁495
二、多泪点和泪小管495
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495
四、先天性泪囊瘘495
第三节 眼球疾患495
一、先天性无眼球495
二、先天性小眼球495
三、独眼畸形和并眼畸形495
四、隐眼畸形496
第四节 遗传性角膜病496
一、角膜大小、形状和曲度异常496
二、遗传性角膜营养不良496
三、先天性角膜白斑497
四、角膜胎生环497
第五节 巩膜疾病498
第六节 虹膜与睫状体遗传性疾病498
一、眼前节发育不良498
二、先天性瞳孔畸形498
第七节 原发性青光眼与遗传498
一、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499
二、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499
三、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499
第八节 晶状体疾病与遗传499
一、先天性白内障499
二、老年性与早老性白内障500
三、先天性晶状体脱位500
第九节 视网膜遗传性疾病501
一、视网膜色素变性501
二、Leber先天性黑矇502
三、卵黄样黄斑变性502
四、少年型黄斑营养不良503
五、视锥-杆细胞营养不良503
六、黄色斑点眼底503
七、显性遗传性黄斑囊样水肿503
八、无脉络膜症503
九、回旋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503
十、中央型脉络膜萎缩变性504
十一、弥漫性脉络膜萎缩变性504
十二、先天性视网膜劈裂504
十三、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504
十四、小口病504
十五、家族性疣504
十六、先天性静止性夜盲504
十七、视网膜母细胞瘤505
第十节 视神经遗传性疾病505
一、视盘发育异常505
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神经萎缩506
三、隐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506
四、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506
第十一节 屈光不正与遗传507
一、远视眼507
二、中低度近视眼507
三、高度近视眼507
四、散光眼508
第十二节 色觉异常与遗传508
一、红绿色盲508
二、蓝色盲和蓝色弱508
三、全色盲508
第四章 眼遗传病的诊断、防治与遗传咨询510
第一节 眼遗传病的诊断510
一、临床诊断510
二、实验室检查510
第二节 产前诊断511
一、产前诊断对象的选择511
二、产前诊断技术511
第三节 遗传病的预防与遗传咨询513
一、遗传病的登记513
二、遗传咨询513
三、携带者的检出513
四、新生儿筛查及症状出现前的预防514
五、环境保护,避免诱因514
六、婚姻及生育指导514
第四节 遗传病的治疗514
一、外科治疗514
二、内科治疗514
三、基因治疗514
第三篇 眼科药物学517
第一章 总论517
第一节 眼科药物代谢动力学517
一、药物的眼内过程517
二、药物动力学过程和药动学参数519
第二节 影响药物对眼作用的因素520
一、给药途径520
二、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520
三、患者生理因素521
四、病理状态521
五、合理用药521
第三节 眼用药物剂型522
一、滴眼液和眼膏522
二、眼用注射液522
三、新型眼部给药系统522
第四节 眼科新药临床研究523
一、新药的概念及分类523
二、眼科新药临床研究的目的和分期524
三、参与新药临床试验的各方的职责524
四、临床试验前的准备525
五、临床试验526
第二章 眼科化学治疗药物529
第一节 抗生素529
一、青霉素类529
二、头孢菌素类530
三、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531
四、氨基糖苷类531
五、大环内酯类532
六、多肽类532
七、四环素类533
八、其他眼用抗生素533
第二节 合成抗菌药物533
一、氟喹诺酮类药物533
二、恶唑烷酮类535
三、磺胺类药物535
四、甲硝唑和替硝唑535
第三节 抗真菌药物535
一、抗真菌抗生素535
二、唑类抗真菌药536
三、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536
四、烯丙胺类抗真菌药537
第四节 抗病毒药物537
一、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537
二、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537
三、干扰素及干扰素诱生剂538
四、其他抗病毒药538
第三章 抗炎药和影响免疫功能药物540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540
一、主要药理作用540
二、临床应用540
三、不良反应542
四、眼科常用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542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543
一、概述543
二、眼科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543
三、非甾体抗炎药滴眼液的安全性评价544
第三节 免疫抑制药544
一、糖皮质激素544
二、神经钙蛋白抑制剂544
三、烷化剂545
四、抗代谢药545
五、抗生素类545
六、抗体制剂546
七、植物药有效成分546
第四节 抗变态反应药546
一、减轻充血剂546
二、组胺受体阻断药546
三、过敏介质阻释药548
第四章 抗青光眼药物549
第一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药物549
一、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549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550
第二节 拟胆碱能神经药物551
一、拟乙酰胆碱药551
二、节后拟胆碱药552
第三节 碳酸酐酶抑制剂552
一、全身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552
二、眼局部应用碳酸酐酶抑制剂553
第四节 前列腺素衍生物553
第五节 高渗脱水药物555
一、全身高渗脱水药555
二、眼局部高渗脱水药555
第六节 视神经保护药555
第七节 抗青光眼滤过术的辅助药物556
第五章 影响凝血系统和血管的药物559
第一节 抗凝血药和溶血栓药559
一、抗凝血药559
二、抗血小板药560
三、溶血栓药560
第二节 促凝血药和止血药561
一、促凝血药561
二、止血药562
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562
一、概述562
二、眼科常用的血管扩张药562
第六章 眼科手术用药565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565
一、局部麻醉的方式565
二、眼科常用的局麻药565
第二节 手术前用药566
一、镇静、催眠药和抗焦虑药567
二、镇痛药568
第三节 术中用药569
一、黏弹性保护剂569
二、平衡液570
三、眼内惰性填充物570
第七章 影响眼组织代谢的药物572
第一节 维生素类572
一、脂溶性维生素572
二、水溶性维生素573
第二节 酶及生物制品574
一、酶制剂574
二、生物制品574
第三节 防治白内障药物575
一、防治老年性白内障药物575
二、防治糖尿病性白内障药物576
三、后发障的药物防治576
四、防治白内障的中成药576
第八章 治疗干眼的药物577
第一节 人工泪液577
一、黏多糖类577
二、聚丙烯酸类577
三、纤维素醚类577
四、聚乙烯类衍生物577
五、甲壳胺577
六、其他577
第二节 增加泪液分泌药物578
一、拟胆碱能药578
二、嘌呤P2Y2受体激动剂578
三、其他增加泪液分泌药物578
第三节 激素和抗炎、免疫抑制剂578
一、雄激素578
二、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578
第九章 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药物580
第一节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580
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适体580
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580
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饵受体药物581
四、阻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或其受体生成的药物581
五、酪氨酸激酶抑制剂581
第二节 其他类药物581
一、血管生成抑制因子581
二、糖皮质激素582
三、环氧酶-2抑制剂582
第十章 其他类药物583
第一节 散瞳药和睫状肌麻痹药583
一、M胆碱受体阻断药583
二、α受体激动药584
第二节 生长因子584
一、概述584
二、生长因子在眼科的应用研究584
第三节 消毒防腐药586
一、酚类586
二、碘类586
三、重金属化合物587
四、表面活性剂587
五、醇类587
六、酸类588
第四节 螯合剂和诊断试剂588
一、螯合剂588
二、诊断试剂588
第四篇 眼科诊断学概论590
第一章 病史及一般检查590
第一节 病史590
第二节 眼科一般检查590
第二章 眼科症状学593
第一节 视觉障碍593
一、视力减退593
二、视野缺损593
三、色觉异常594
四、夜盲与昼盲594
五、彩色视594
六、内视现象594
七、幻视594
八、视物变形594
九、皮质盲与知觉盲594
十、复视595
第二节 眼痛、头痛及不适感595
第三节 眼分泌物异常595
第四节 患者常诉说的症状595
第三章 裂隙灯活体显微镜检查596
第一节 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原理596
第二节 检查方法596
一、受检者的准备596
二、六种基本检查方法597
三、颤动光线、定位、影的投射及光学切面的扭曲598
四、玻璃体和眼底检查法598
第三节 临床应用600
一、结膜检查600
二、角膜检查601
三、前房检查603
四、虹膜检查604
五、晶状体检查605
六、玻璃体检查607
七、眼底检查608
八、眼底周边部压陷检查608
第四章 角膜特殊检查法612
第一节 角膜曲率计612
第二节 角膜地形图612
第三节 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613
第四节 角膜内皮细胞镜613
第五节 共聚焦显微镜614
第六节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616
第五章 眼底检查法619
第一节 检眼镜发明简史619
第二节 眼底检查准备工作622
第三节 后映照法623
第四节 直接检眼镜检查法625
第五节 间接检眼镜检查法627
第六节 裂隙灯活体显微镜眼底检查法631
第七节 特殊光线下眼底检查法634
第八节 正常眼底634
第九节 眼底病变测量法636
第十节 眼底定位法637
第十一节 眼底病变的作图记录639
第十二节 眼底检查示教和成像技术640
第六章 视功能检查643
第一节 视力643
一、测定视力的原理643
二、视力测定643
第二节 对比敏感度646
第三节 暗适应648
第四节 色觉649
一、检查方法649
二、临床应用651
第五节 视觉运动觉652
第六节 双眼视653
第七章 视野检查法654
第一节 视野检查的发展史654
第二节 视野检查方法及常用视野计654
一、视野检查方法654
二、用于动态视野检查的视野计655
三、用于静态视野检查的视野计657
四、其他类型计算机自动视野计664
五、粗测和筛查视野缺损的方法666
第三节 视野缺损的分类和定位667
一、单眼视野缺损667
二、双眼视野缺损668
三、交界性视野缺损670
第四节 视路各段常见病变的视野缺损670
一、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670
二、视神经常见疾病所致的视野缺损670
三、视交叉部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672
四、视交叉以上视路病变所致的视野缺损675
五、青光眼所致的视野缺损677
第八章 视觉电生理测定680
第一节 视网膜电图682
一、常规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682
二、特殊视网膜电图的记录方法684
三、视网膜电图的临床应用685
第二节 视觉诱发电位685
一、视觉诱发电位的记录方法685
二、正常视觉诱发电位波形及分析686
三、临床检查应当选择的条件688
第三节 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觉诱发电位690
一、基本原理690
二、临床应用691
第四节 眼电图692
一、记录方法692
二、正常眼电图及分析693
三、其他眼电图检查方法693
四、眼电图的临床应用693
第九章 瞳孔反应695
第一节 瞳孔的一般概述695
第二节 瞳孔的正常反应697
第三节 瞳孔的异常反应699
一、光反射传入障碍的瞳孔异常699
二、光反射传出障碍的瞳孔异常699
三、交感神经损害的瞳孔异常——Horner综合征700
四、其他瞳孔异常700
第四节 瞳孔的药物反应700
第十章 眼底血管造影术702
第一节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702
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简史702
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与方法703
三、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释义706
四、正常与异常眼底荧光图像709
第二节 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术715
一、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发展简史715
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的基本原理与方法716
三、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临床释义注意要点717
四、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720
第十一章 眼科影像诊断730
第一节 X线显像730
一、摄影技术730
二、正常眼眶730
三、异常眼眶731
四、异物定位732
五、泪囊造影732
六、眼眶骨折733
第二节 超声检查733
一、超声成像基础733
二、眼科超声显示形式和超声诊断仪733
三、检查方法734
四、正常超声图像735
五、超声检查适应证及禁忌证737
六、病理超声图像737
七、伪影739
第三节 CT检查740
一、CT基本知识740
二、CT检查方法741
三、正常眼部CT图像742
四、CT检查的适应证743
五、眼内病变CT图像744
六、眼眶病变CT图像744
七、眼部外伤748
八、伪影748
第四节 磁共振成像749
一、成像原理和成像方法749
二、检查方法750
三、正常眼部磁共振成像751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752
五、眼球病变磁共振成像752
六、眼眶病变磁共振成像752
七、眼眶周围结构病变磁共振成像754
八、伪影754
第五节 相干光断层成像术754
一、原理与图像分析755
二、正常OCT图像及其变化756
三、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758
四、视网膜及脉络膜疾病760
第六节 其他影像技术检查764
第十二章 眼科微生物学检查法768
第一节 细菌学检查法768
一、标本采集768
二、显微镜下细菌形态学观察768
三、细菌培养与鉴定769
四、药物敏感试验770
五、血清学试验770
第二节 沙眼衣原体检查法770
一、检测衣原体770
二、检测抗体770
第三节 螺旋体检查法770
第四节 真菌学检查法771
一、标本采集771
二、直接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真菌771
三、真菌培养与鉴定772
第五节 病毒学检查法772
一、标本采集772
二、直接镜检病毒包涵体、病毒抗原和病毒体772
三、病毒分离培养772
四、血清学试验773
第六节 原虫检查法773
一、标本采集773
二、实验室检查773
第七节 弓形虫检查法774
第八节 螨虫检查法774
第九节 眼科细胞学检查法774
第五篇 眼病治疗学概论779
第一章 眼病的药物治疗779
第二章 眼病的手术治疗781
第一节 引言781
第二节 术前准备781
一、医生方面的准备781
二、患者方面的准备782
三、手术前给药783
第三节 麻醉784
一、眼局部麻醉784
二、全身麻醉787
第四节 手术室的布置和要求788
第五节 显微手术789
一、手术显微镜789
二、患者的枕垫和医生的臂托、座椅790
三、显微手术器械790
四、缝针和缝线791
五、前房内及玻璃体腔内手术的特殊要求791
六、显微手术几个基本的操作要领792
第六节 术后护理及随访要求792
一、术后护理792
二、术后随访794
第三章 物理疗法795
第一节 按摩(指压)疗法795
第二节 热疗法795
第三节 冷凝疗法797
第四节 电疗法798
第五节 放射疗法799
第六节 超声波疗法800
第七节 激光疗法802
第八节 高压氧疗法811
第四章 心理治疗814
第一节 心理治疗的临床意义814
第二节 眼科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814
第三节 几种常见眼病的心理治疗815
第四节 盲人的心理治疗818
第六篇 公共卫生眼科学和眼病流行病学819
第一章 公共卫生眼科学819
第一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的形成和基本概念819
第二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的研究内容820
第三节 公共卫生眼科学与防盲治盲和初级眼保健821
第四节 学习公共卫生眼科学应注意的问题822
第二章 眼病流行病学概论824
第一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824
第二节 流行病学原理825
一、疾病分布原理825
二、病因论和疾病的因果推断827
第三节 流行病学常用的研究方法828
一、描述性研究828
二、分析性研究831
第四节 疾病的筛查837
一、疾病筛查的概念837
二、疾病筛查的应用原则837
三、疾病筛查项目的设计和实施838
四、疾病筛查试验的评估841
五、疾病筛查的优缺点844
第三章 眼病流行病学中常用的统计学方法846
一、统计学基本知识846
二、常用的统计指标847
三、计量资料的显著性检验850
四、计数资料的显著性检验852
第四章 盲和视力损伤以及一些眼病的流行病学855
一、盲与视力损伤的流行病学855
二、白内障的流行病学859
三、沙眼的流行病学861
四、未矫正的屈光不正的流行病学862
五、角膜病的流行病学863
六、青光眼的流行病学864
七、儿童盲的流行病学865
八、眼外伤的流行病学867
九、糖尿病视网膜病变867
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869
第五章 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870
第三卷 眼睑、泪器和眼眶疾病877
第一篇 眼睑疾病877
第一章 先天性眼睑疾病877
第一节 睑裂狭小综合征877
第二节 眼睑缺损878
第三节 小眼球和无眼球878
第四节 内眦赘皮879
第五节 上睑下垂880
第六节 下颌-瞬目综合征881
第七节 双行睫881
第八节 睑内翻882
第二章 眼睑皮肤病884
第一节 眼睑充血与出血884
一、眼睑充血884
二、眼睑出血884
第二节 眼睑水肿884
第三节 细菌感染885
一、丹毒885
二、脓疱病885
三、眼睑疖885
四、眼睑脓肿885
五、结核886
六、梅毒886
七、淋病886
八、软性下疳887
九、麻风887
十、炭疽887
十一、鼻疽887
第四节 病毒感染887
一、单纯性疱疹887
二、带状疱疹887
三、水痘888
四、麻疹888
五、传染性软疣888
六、流行性腮腺炎888
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889
第五节 真菌感染889
第六节 寄生虫感染889
第七节 过敏性炎症889
第八节 风湿性疾病890
一、红斑狼疮890
二、皮肌炎890
三、硬皮病891
四、干燥综合征891
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891
六、风湿热及类风湿关节炎891
第九节 眼睑象皮病892
第十节 肉样瘤病892
第十一节 神经性皮炎892
第十二节 眼睑化妆性色素沉积893
第十三节 维生素缺乏893
一、维生素A缺乏893
二、维生素B1缺乏893
三、维生素B2缺乏893
四、烟酸缺乏894
五、维生素C缺乏894
六、维生素D缺乏894
七、维生素K缺乏894
第十四节 淀粉样变性895
第十五节 眼睑松弛症895
第十六节 睑皮松弛症895
第十七节 睑皮迟缓896
第十八节 睑皮萎缩896
第三章 睑缘炎897
第一节 干燥性睑缘炎897
第二节 鳞屑性睑缘炎897
第三节 溃疡性睑缘炎897
第四节 眦角性睑缘炎898
第四章 睑腺病899
第一节 外睑腺炎899
第二节 内睑腺炎899
第三节 睑板腺囊肿899
第四节 睑板腺阻塞900
第五章 眼睑和眉异常901
第一节 倒睫901
第二节 睑内翻901
一、先天性睑内翻901
二、瘢痕性睑内翻901
三、退行性睑内翻902
四、急性痉挛性睑内翻902
第三节 睑外翻902
一、老年性睑外翻902
二、麻痹性睑外翻902
三、瘢痕性睑外翻903
四、先天性睑外翻903
第四节 上睑下垂903
一、肌源性上睑下垂903
二、腱膜性上睑下垂904
三、神经源性上睑下垂904
四、假性上睑下垂904
五、上睑下垂的治疗904
第五节 眼睑退缩905
第六节 睑球粘连906
第七节 眼睑闭合不全907
第八节 眉畸形907
第六章 眼睑神经疾病909
第一节 眼睑痉挛909
第二节 眼睑麻痹910
第七章 眼睑肿瘤912
第一节 眼睑良性肿瘤912
一、鳞状细胞乳头状瘤912
二、假性癌性增殖912
三、角化棘皮瘤912
四、皮脂溢性角化病912
五、反转性滤泡性角化病913
六、良性苔藓样角化病913
七、光化性角化病913
八、大细胞棘皮瘤913
九、色素痣913
十、眼睑附属器肿瘤914
十一、血管瘤914
十二、血管畸形915
十三、黄色瘤916
第二节 眼睑恶性肿瘤916
一、基底细胞癌916
二、鳞状细胞癌918
三、眼睑皮脂腺癌918
四、黑色素瘤919
五、神经内分泌癌920
第八章 眼睑手术922
第一节 眼睑手术基本技术922
一、切口和缝合922
二、充填和修补923
三、松解和紧缩924
四、组织移植925
第二节 上睑成形术929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929
二、手术方法929
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930
第三节 下睑成形术930
一、术前评估和准备930
二、手术方法931
三、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931
第四节 睑内翻矫正术931
一、先天性睑内翻932
二、退行性睑内翻932
三、瘢痕性睑内翻933
四、睑内翻矫正术的并发症及处理934
第五节 睑外翻矫正术934
一、瘢痕性睑外翻934
二、老年性睑外翻934
三、麻痹性睑外翻935
第六节 上睑下垂矫正术935
一、手术时机935
二、术前检查936
三、手术方法936
四、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939
第七节 眼睑退缩矫正术940
一、上睑退缩矫正术940
二、下睑退缩矫正术941
第八节 眼睑肿瘤切除术942
一、手术治疗原则942
二、Mohs法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942
三、眼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943
第九节 眼睑缺损修复术944
一、眼睑缺损的原因和分类944
二、影响眼睑缺损修复的因素944
三、眼睑浅层缺损945
四、上睑全层缺损945
五、下睑全层缺损947
六、眦部缺损948
七、睑缘缺损948
第十节 眉畸形矫正术948
一、眉畸形948
二、眉下垂949
第二篇 泪器疾病951
第一章 泪腺疾病951
第一节 泪腺分泌异常与干眼951
一、泪液的检测方法952
二、干眼诊断步骤和标准954
三、泪液分泌过少954
四、泪液分泌过多954
第二节 泪腺炎症955
一、急性泪腺炎955
二、慢性泪腺炎956
三、泪腺肉样瘤病957
四、sj?gren综合征957
五、良性淋巴上皮病变(Mikulicz病)958
六、淀粉样变性959
第三节 泪腺肿瘤961
一、泪腺肿瘤分类961
二、泪腺多形性腺瘤962
三、泪腺多形性腺癌964
四、泪腺腺样囊性癌965
五、其他泪腺癌966
六、泪腺囊肿967
七、泪腺区其他肿瘤967
第四节 泪腺与全身性疾病969
一、甲状腺相关眼病969
二、甲状腺功能减退969
三、白血病969
四、淋巴细胞性肿瘤969
五、眼眶嗜酸性肉芽肿969
六、Wegener肉芽肿970
七、结节性多动脉炎970
第五节 泪腺脱垂971
第六节 泪腺萎缩971
一、老年性泪腺萎缩971
二、特发性泪腺萎缩971
三、继发性泪腺萎缩971
第七节 其他泪腺病变971
一、泪腺瘘971
二、泪腺结石971
第二章 泪道疾病973
第一节 泪道的检查973
一、临床病史973
二、局部检查973
三、泪液的排泄试验974
四、味觉检查974
五、泪道检查974
六、X射线成像975
七、CT检查976
八、B型超声检查977
九、磁共振成像977
十、核素泪道造影977
十一、泪道内镜检查978
第二节 泪道功能不全978
第三节 泪道狭窄或阻塞979
第四节 泪道炎症980
一、泪小管炎980
二、泪囊炎980
第五节 泪道憩室和囊肿984
第六节 泪道异物及泪石984
第七节 泪道肿瘤984
一、泪小管肿瘤984
二、泪囊肿瘤985
第八节 泪道手术986
一、术前准备及麻醉方法987
二、泪道激光成形术987
三、鼻腔泪囊造口(吻合)术989
四、泪道内镜下泪道微创成形术991
五、泪小管断裂修复术992
第三篇 眼眶疾病995
第一章 概述995
第一节 眼眶解剖995
一、眼眶的系统解剖995
二、断层解剖1000
第二节 眼眶病发病率1000
第三节 眼球位置异常1001
一、正常眼球突出度1001
二、眼球突出1002
三、假性眼球突出1002
四、眼球脱垂1002
五、眼球内陷1002
六、眼球移位1002
七、眼球搏动1002
第四节 眼眶病诊断1002
一、一般情况和病史1002
二、眼部检查1003
三、眼眶周围和全身检查1004
四、实验室检查1004
第五节 影像学诊断1005
一、超声检查1005
二、X射线成像1007
三、计算机断层成像1008
四、磁共振成像1010
五、放射性核素显像1011
第二章 眼眶先天和发育异常1014
第一节 颅缝早闭症1014
一、Crouzon综合征1014
二、尖头畸形和尖头并指(趾)综合征1015
三、舟状颅畸形1016
四、Saethre-Chotzen综合征1016
第二节 眶距增宽症1017
第三节 先天性小眼球合并眼眶囊肿1017
第四节 脑膜-脑膨出1021
一、前部脑膜-脑膨出1022
二、后部脑膜-脑膨出1022
第五节 神经纤维瘤病1023
第三章 眼眶炎症1028
第一节 眼眶感染性炎症1028
一、眼眶蜂窝织炎1028
二、眼眶脓肿1030
三、眶骨膜下脓肿1032
四、眶骨髓炎、骨膜炎1033
五、急性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1035
六、眼球筋膜炎1035
七、眼眶真菌病1036
八、结核病1037
九、梅毒1038
十、猪囊虫病1038
第二节 特发性眼眶炎症1039
一、眼眶炎性假瘤1039
二、痛性眼肌麻痹1042
第三节 眼眶慢性炎症1043
一、Wegener肉芽肿1043
二、眼结节病1043
三、中线特发性破坏性疾病1044
第四章 眼眶囊肿1046
第一节 发育性囊肿1046
一、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1046
二、畸胎瘤1049
第二节 单纯性囊肿1050
一、结膜上皮囊肿1050
二、植入性囊肿1051
三、呼吸道上皮囊肿1051
四、浆液囊肿1051
第三节 寄生虫囊肿1051
一、猪囊尾蚴病1051
二、裂头蚴虫病1051
三、包虫病1052
四、肺吸虫病1052
第四节 黏液囊肿1053
第五节 血肿及血囊肿1055
第六节 视神经鞘囊肿1056
第五章 血管瘤、淋巴管瘤和血管畸形1058
一、血管内皮瘤1058
二、血管外皮瘤1058
三、血管平滑肌瘤1059
四、毛细血管瘤1059
五、海绵状血管瘤1062
六、静脉性血管瘤1064
七、淋巴管瘤1066
八、静脉曲张1067
九、颈动脉-海绵窦瘘1071
第六章 眼眶间叶组织肿瘤1076
第一节 肌组织肿瘤1076
一、横纹肌瘤1076
二、横纹肌肉瘤1076
三、平滑肌瘤1081
四、平滑肌肉瘤1082
第二节 结缔组织肿瘤1082
一、纤维瘤1082
二、纤维肉瘤1083
三、纤维组织细胞瘤1084
四、脂肪瘤1086
五、皮样脂肪瘤1087
六、脂肪肉瘤1088
七、黏液瘤1089
八、软骨瘤1089
九、软骨肉瘤1090
十、骨瘤1091
十一、骨肉瘤1092
十二、动脉瘤样骨囊肿1092
十三、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93
十四、骨化纤维瘤1094
十五、间叶瘤1095
第七章 眼眶神经源性肿瘤1098
一、视神经胶质瘤1098
二、视神经鞘脑膜瘤1099
三、神经鞘瘤1102
四、眼眶神经纤维瘤1104
五、化学感受器瘤1105
六、颗粒细胞瘤1106
七、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107
第八章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和组织细胞病1110
第一节 眼眶恶性淋巴瘤1110
一、眼眶恶性淋巴瘤分类1110
二、眼眶常见恶性淋巴瘤1110
第二节 眼眶白血病1116
一、儿童眼眶急性粒细胞白血病1116
二、成人眼眶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118
第三节 眼眶浆细胞瘤1120
一、眼眶孤立性浆细胞瘤1120
二、眼眶多发性骨髓瘤1122
第四节 眼眶组织细胞病1124
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病1124
二、窦性组织细胞增多病1128
三、少年性黄色肉芽肿1128
第九章 眼眶继发性肿瘤及转移性肿瘤1132
第一节 继发于眼球的肿瘤1132
一、视网膜母细胞瘤1132
二、恶性黑色素瘤1133
第二节 眼睑及结膜肿瘤1135
一、基底细胞癌1135
二、睑板腺癌1135
三、眼睑及结膜鳞状细胞癌1136
第三节 鼻窦肿瘤1137
一、鼻窦良性肿瘤1137
二、鼻窦恶性肿瘤1138
三、鼻咽腔肿瘤1139
第四节 颅内肿瘤1139
一、蝶骨脑膜瘤1139
二、其他颅内肿瘤1140
第五节 眼眶转移性肿瘤1141
第十章 甲状腺相关眼病1145
第一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的免疫学研究1145
第二节 眼眶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和免疫组织化学1146
一、组织病理学1146
二、超微结构1147
三、免疫组织化学1147
第三节 甲状腺相关眼病临床特点1149
一、眼睑位置异常和表现1149
二、眼部软组织受累及特征1151
三、角膜受累1152
四、眼外肌病1153
五、影像学特点1156
六、眼部病变的分类及活动性的判断1160
七、诊断及鉴别诊断1160
第四节 治疗1162
一、干预标准1162
二、药物治疗1163
三、放射治疗1166
四、手术治疗1168
第十一章 眼眶手术1172
第一节 概述1172
一、局部解剖1172
二、眼眶手术入路的选择1173
三、影像检
热门推荐
- 202715.html
- 3041545.html
- 2497207.html
- 2910020.html
- 3900209.html
- 1343368.html
- 108714.html
- 3236508.html
- 1055484.html
- 404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091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63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21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190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9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48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899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914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90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75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