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超越左与右 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郝德永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ISBN:750417398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83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2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超越左与右 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论 课程改革逻辑与方法的世纪审判及转换1
第一章 变革的力量:改变课程改变教育11
一、课程改革的缘起与动因11
(一)社会需求的时代性与课程功效的滞后性12
(二)教育性资源的丰富性与课程空间的有限性13
(三)教育期待的多元性与课程旨趣的单向性14
二、课程改革的要义与意义15
(一)课程改革是教育活动从自发走向自觉的标志与象征16
(二)课程改革是教育决策科学化、理性化的手段与保障17
(三)课程改革是教育范式恰切性状态实现的前提与途径18
三、课程的历史沿革与“代际”突变20
(一)政治理性主义课程范式20
(二)宗教神道主义课程范式22
(三)人文主义课程范式23
(四)科学主义课程范式24
四、课程重建运动:当代西方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26
(一)战后英国课程改革26
(二)战后美国课程改革33
(三)战后日本课程改革41
第二章 新课程改革:中国基础教育的长征之旅49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反思49
(一)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50
(二)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经验与教训56
二、历史性跨越: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64
(一)新课程改革的主要措施及推进过程64
(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创新与突破67
(三)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不良倾向74
(四)新课程改革的内部障碍及症结79
第三章 本质主义: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失范91
一、本质主义知识论及其“合法性”危机91
(一)知识的客观性标准与确定性品质92
(二)知识的公共性逻辑与肯定性立场93
(三)知识的还原性思维与单向度路径94
二、教育学的本质主义追求及其悲惨命运95
(一)次等学科的地位96
(二)并不科学的科学化逻辑98
(三)作为指令的现实性存在依据100
三、“定义性”思维与教育的“错位”诠释现象103
(一)过度诠释现象104
(二)非历史性诠释现象105
(三)非对象式诠释现象106
四、教育者信条与“塑造性”学习108
(一)学习信念的他律性品质与教化性学习逻辑108
(二)学习期待的非主体品质与强制性学习模式及策略110
(三)学习评价的筛选性品质与排斥性学习氛围112
第四章 变革的陷阱: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检视115
一、课程改革定位的错位115
(一)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政治运动116
(二)课程改革作为一种社会“疗方”119
(三)课程改革作为一种新政“要件”121
二、课程改革方式的扭曲123
(一)突变式:课程改革过程的脱节123
(二)垂直型:课程改革支持性环境的缺乏124
(三)革命化:课程改革路线的偏失126
三、课程改革方法的本质主义立场及困境128
(一)二元论思维及盲人摸象式课程改革信条的价值性紊乱128
(二)“主义化”逻辑及“茧式化”课程改革立场的难为境遇130
(三)还原论方法及单向度课程改革“处方”的无为状态132
四、课程改革的未曾“发生”状态及“无效”状况133
(一)“专家操纵”造成教师的“未改变”状况,致使课程改革陷入未曾“发生”状态134
(二)职业权利的缺乏造成教师主观上不支持改革,致使课程改革只是得到有限的、支离破碎的执行136
(三)职业能力的缺乏造成教师客观上不适应改革,致使课程改革形式上变化较多、实质性进步很小138
第五章 立场的转换:课程改革认识论基础的重建141
一、当代教育的不可“定义性”品质141
(一)当代教育的超越性逻辑与品质142
(二)当代教育的建构性逻辑与品质145
(三)当代教育的内在性逻辑与品质146
二、当代课程的生成性品质与自律途径149
(一)课程的生成性逻辑150
(二)自主权原理与对话中心课程154
(三)学习者信条与协商式学习156
(四)非等级评价与支持性学习环境160
三、当代课程的知识论逻辑转换162
(一)打破知识“压缩饼干”的课程定位162
(二)超越“肯定性”的课程知识思维165
(三)转变“特殊认识过程”的课程实施立场167
第六章 突破二元对立:哲学社会学方法论新视野170
一、超越门户之见——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方法论170
(一)波澜壮阔的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171
(二)反本质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的最强音178
(三)走向修正与折中的“第三种形而上学”182
二、超越结构与行动的对立——当代实践社会学方法论198
(一)经典社会学方法论的二元对立症结及困境198
(二)布迪厄的反思性社会学方法论211
(三)吉登斯的二重性社会学方法论222
第七章 超越左与右:课程改革的第三条道路231
一、课程改革过程及其复杂性品质231
(一)课程改革的过程及程序231
(二)课程改革过程的复杂性品质235
二、课程改革方法论恰切性的一般指标241
(一)时代性242
(二)专业性244
(三)复合性246
三、课程改革的立场与原则247
(一)整体性立场248
(二)过程性思维253
(三)实践性路径256
四、课程改革的中介道路259
(一)中介道路的辩证性品质与逻辑259
(二)中介道路的系统性信念与立场261
(三)中介道路的折中性路径与方法263
结论 课程改革研究的新视点与新规则271
参考文献275
后记283
热门推荐
- 2271709.html
- 1082888.html
- 2615565.html
- 2774235.html
- 1255149.html
- 2694162.html
- 360288.html
- 862280.html
- 3192850.html
- 16999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80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69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21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74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25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47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482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78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0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