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健康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环境健康学
  • 郭新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ISBN:781071616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38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654页
  • 主题词:环境影响-健康-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健康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环境健康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1

一、环境健康学的形成1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三、我国现代环境与健康事业的发展及其成就2

二、环境健康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四、环境健康学的基本研究方法4

一、环境的分类5

第二节 环境与人5

二、生态系统6

三、环境的自净作用7

四、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8

一、气象因素与健康9

第三节 原生环境的健康问题9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0

二、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危害特点和类型12

一、环境污染与环境污染物12

第四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12

三、公害与公害病14

四、全球环境问题与健康16

一、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健康学18

第五节 环境健康学的新动向18

二、生活质量与环境健康学20

二、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内容24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24

第二章 环境流行病学24

第一节 环境流行病学研究的特点、内容和方法24

三、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5

一、基本概念26

第二节 暴露测量26

二、暴露测量方法28

一、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38

第三节 健康效应38

二、健康测量的方法40

一、现况调查44

第四节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44

二、队列研究46

三、病例对照研究49

四、巢式病例对照研究51

五、时间序列分析52

六、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流行病学中的应用60

一、环境化学物的吸收66

第二节 环境化学物的体内过程66

第三章 环境毒理学66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66

一、环境毒理学的定义66

二、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66

二、环境化学物的体内分布68

三、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化69

一、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类型72

第三节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72

四、环境化学物的排泄72

二、影响环境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因素73

三、环境化学物的毒性试验74

一、安全性评价的内容和程序78

第四节 环境化学物的安全性评价78

二、安全性评价的法规82

一、低剂量环境污染物暴露的生物效应问题83

第五节 环境毒理学研究的新动向83

二、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管理84

二、环境基因组学与基因多态性86

一、基因组和基因组学的概念86

第四章 环境基因组学与蛋白组学86

第一节 环境基因组学概述86

三、环境基因组学研究的意义87

四、环境基因组研究的内容88

三、GeneSNPs数据库88

第二节 环境基因组计划88

一、环境基因组计划的确立88

二、环境基因组计划研究的疾病及候选基因88

一、环境化学物生物转化相关酶的多态性89

第三节 基因多态性在环境健康学中的应用89

二、DNA损伤修复基因多态性91

三、遗传效应修饰的实例92

五、环境因素和遗传效应修饰研究的建议93

四、基因多态性在健康效应研究中的价值93

一、环境基因组研究对环境健康学发展的影响95

第四节 环境基因组研究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应用展望95

一、蛋白质组的概念96

第五节 蛋白质组学及其研究技术在环境与健康领域的应用96

二、我国的环境基因组研究现状及展望96

四、蛋白质组学在环境与健康领域中的应用97

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技术与方法97

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主要内容97

一、基本概念98

第一节 概论98

第五章 环境健康危险度评价98

二、历史沿革与发展100

三、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构成102

一、暴露的概念103

第二节 暴露评价103

二、暴露评价的基本要素105

三、暴露量/剂量的计算106

一、危害鉴定112

第三节 有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112

三、剂量一反应评价114

二、暴露评价114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117

一、危害鉴定118

第四节 无阈化合物的危险度评价118

三、剂量—反应关系评价119

二、暴露评价119

第五节 评价实例——某区中水氯化消毒副产物的致癌危险度评价121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121

二、危险度评价结果122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22

一、大气圈的结构126

第一节 大气的自然特征126

第六章 大气与健康126

二、大气的物理特征128

三、大气的化学组成130

一、大气污染的概念131

第二节 大气污染131

二、大气污染的来源132

三、大气污染的类型134

四、大气污染物136

五、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因素138

六、大气污染物的转归143

七、全球大气污染问题144

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146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46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147

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150

一、颗粒物151

第四节 大气主要污染物的健康效应151

二、二氧化硫153

三、氮氧化物154

四、一氧化碳156

五、光化学烟雾158

六、多环芳烃160

七、二噁英类162

一、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概念163

第五节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63

二、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原则164

三、制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研究方法165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167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167

四、我国现行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67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168

一、规划措施171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171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172

第八节 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172

二、工艺措施172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173

三、大气污染紧急事故的调查和处理174

二、水资源分布176

一、水与健康的关系176

第七章 水与健康176

第一节 水资源分布与种类176

三、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学特征177

四、我国的水资源179

一、物理性状指标180

第二节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180

二、化学性状指标181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184

一、水体的主要污染来源185

第三节 水体的污染和转归185

四、放射性指标185

二、各类水体的污染特征188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及污染物的转归189

四、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概况191

一、物理性污染及其危害192

第四节 水体污染及其危害192

二、化学性污染及其危害193

三、生物性污染及其危害198

一、水环境质量标准199

第五节 水环境标准199

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2

一、水体卫生防护203

第六节 水体卫生防护及其污染的调查、监测和监督203

二、水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206

一、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208

第七节 饮用水与健康208

二、介水传染病220

三、其他与健康相关的饮用水卫生问题222

一、水源选择224

第八节 集中式给水224

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225

三、水质处理226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及其制订依据235

一、制订原则235

第九节 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及其制订依据235

一、水井卫生239

第十节 分散式给水239

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239

三、地表水卫生240

二、泉水卫生240

一、涉水产品存在的卫生问题241

第十一节 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241

四、雨雪水的收集241

二、涉水产品的卫生监测和评价243

三、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246

二、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247

一、饮用水的卫生防护247

第十二节 饮用水的卫生防护及其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247

二、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后的紧急处理248

一、水体污染紧急事故处理248

第十三节 水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原则248

三、洪涝灾害期间饮水卫生应急措施249

二、土壤的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性状及其放射性251

一、土壤的组成251

第八章 土壤与健康251

第一节 土壤卫生251

三、土壤的卫生学特点254

第二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255

四、土壤卫生的基本任务255

一、土壤的污染256

二、土壤的自净和污染物的转归257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259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259

第三节 土壤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59

三、农药污染的危害262

一、土壤卫生标准263

第四节 土壤环境标准和固体废物控制标准263

三、固体废物控制标准265

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265

第五节 土壤的卫生防护266

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267

二、城市生活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269

三、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271

四、污水灌田的现状及卫生防护措施272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273

第六节 土壤卫生监督273

三、土壤卫生监测274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274

三、室内环境对健康影响的基本特点277

二、创造健康室内环境的基本原则277

第九章 住宅与健康277

第一节 室内环境与住宅277

一、概述277

四、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278

二、小气候与机体的热平衡279

一、室内小气候的概念279

第二节 室内小气候与健康279

五、小气候与致病性生物283

四、小气候对室内污染物的影响283

三、小气候对皮肤粘膜的影响283

一、日照与健康284

第三节 室内日照和照明284

六、室内小气候的卫生标准284

二、室内日照标准286

三、照明的卫生要求288

一、室内空气有害因素的主要来源290

第四节 室内空气质量与健康290

三、室内主要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292

二、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292

四、由建筑物引起的健康影响310

五、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的常用指标311

二、朝向313

一、用地选择313

第五节 住宅选址和设计的卫生学要求313

三、间距314

四、平面配置315

五、主室规模316

六、窗口317

第六节 住宅施工卫生学要求318

七、卫生防护设施318

三、装饰装修材料319

二、建筑主体材料319

一、施工方案319

二、空气净化器和空调机320

一、家具320

第七节 家具及室内卫生辅助设施卫生学要求320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321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321

三、排气扇和抽油烟机321

四、喷雾装置321

第八节 卫生部门职责321

第九节 健康住宅322

三、调查研究和科学实验322

二、办公场所环境的卫生学特点324

一、办公场所概述324

第十章 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与健康324

第一节 办公场所与健康324

三、办公场所主要有害因素的来源及健康危害325

四、办公场所的卫生管理326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327

一、公共场所概述327

第二节 公共场所与健康327

三、主要公共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及卫生要求328

四、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339

二、人居环境对健康的重要性342

一、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342

第十一章 人居环境与健康342

第一节 概述342

一、健康城市的概念343

第二节 城市规划与健康343

三、人居环境与城乡规划343

二、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344

四、自然环境因素和城市人口资料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345

三、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345

五、城市功能分区的卫生学意义346

六、居住区规划卫生348

七、城市规划的其他卫生问题351

第三节 村镇规划与健康353

二、村镇规划的卫生问题354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354

二、城乡规划卫生监督355

一、与城乡规划有关的法律规范355

第四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355

二、物理因素在经济建设中的应用357

一、物理因素及其危害357

第十二章 物理因素与健康357

第一节 概述357

一、噪声的计量与频谱358

第二节 噪声358

二、噪声对机体的影响361

三、噪声评价指标362

四、噪声标准363

五、噪声控制原则364

二、振动的主要来源365

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365

第三节 振动365

三、振动对机体的危害366

四、影响振动对机体作用的主要因素367

六、振动的监测和评价368

五、振动病368

七、振动危害的预防措施369

一、激光的特性与激光器370

第四节 激光370

二、激光的生物学作用原理372

四、激光的安全防护373

三、激光对机体的损伤373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374

第五节 电磁辐射374

二、电磁辐射场区的划分375

三、电磁辐射的生物学作用376

四、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危害377

五、电磁辐射污染的防护措施379

一、我国炎热气候的特点381

第六节 热环境381

二、炎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382

三、热环境的常见病384

四、高温环境的综合评价与防护386

一、我国干寒气候与湿寒气候的特点387

第七节 寒冷环境387

二、寒冷环境对人体的影响388

三、寒冷损伤389

五、预防冻伤的措施391

四、冻伤的处理原则与方法391

一、高原环境的特点393

第八节 高原环境393

二、高原低氧对机体的影响394

三、高原病的分类与救治原则395

一、化妆品399

第一节 常用家用化学品的种类399

第十三章 家用化学品与健康399

二、洗涤剂400

三、涂料401

五、消毒剂和杀虫剂402

四、胶粘剂402

一、家用化学品暴露特点与潜在危害403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与环境健康403

六、其他家用化学品403

二、常用家用化学品的健康危害407

一、生产与经营的监督和管理413

第三节 家用化学品健康危害的防制413

二、家用化学品相关的标准与规范417

三、家用化学品健康危害的防制原则420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历史沿革423

第一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概述423

第十四章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423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种类424

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生态系统内的转移及富集425

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理426

一、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一般特点426

第二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健康危害426

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427

三、影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作用强度的因素427

二、环境中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主要来源429

一、二噁英及其类似物的环境化学特性429

第三节 二噁英及类似物对健康的影响429

三、二噁英类物质的暴露途径430

四、二噁英类物质的体内代谢431

五、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432

一、按有阈化学物对二噁英类的评价436

现状436

第四节 二噁英类健康危险度评价的436

二、按无阈化学物对二噁英类的评价437

一、第一阶段筛查438

第五节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筛查方法438

二、第二阶段筛查439

一、儿童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暴露440

第一节 儿童对环境有害因素的暴露特点440

第十五章 环境与儿童健康440

二、儿童对环境有害物质的代谢途径443

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444

一、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446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儿童健康的影响446

三、对儿童神经系统的影响448

二、对儿童心血管系统的影响448

四、对儿童免疫系统的影响451

六、远期效应452

五、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452

一、暴露评价453

第三节 儿童环境健康的研究重点453

二、关键性窗口454

四、以儿童为中心的危险度评价455

三、环境与儿童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物455

一、声音的心理属性457

第一节 与心理健康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457

第十六章 环境与心理健康457

二、光的心理属性458

三、个体的空间需要459

四、心理对环境中其他物理维度的加工461

一、光照与心理健康462

第二节 自然环境要素与心理健康462

二、环境温度与心理健康463

四、气味与心理健康465

三、色彩与心理健康465

一、噪音环境与心理健康466

第三节 应激环境要素与心理健康466

二、空气污染与心理健康468

三、灾难事故与心理健康469

一、拥挤与心理健康470

第四节 环境设计与心理健康470

三、特殊环境与心理健康472

二、工作环境与不良建筑物综合征472

二、环境健康促进474

一、环境健康教育474

第十七章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74

第一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474

三、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发展与环境475

四、环境教育与健康教育相辅相成476

二、提高公众环境健康意识和改变影响可持续发展行为和生活方式的重要举措478

一、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工程478

第二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社会作用478

三、评估成本—效益的有效途径479

一、城市社区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80

第三节 不同场所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80

四、促进“环境维和”的催化剂480

二、农村社区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81

三、医院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82

四、公共场所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83

五、作业场所的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84

一、健康促进的策略485

第四节 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策略与基本方法485

二、环境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486

三、行为干预在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应用489

一、绿色学校的涵义492

第五节 学校的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492

二、卢卡斯教育模式以及“绿色学校”493

三、学校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内容494

四、学校环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教学方法495

五、学校环境健康教育的评价497

一、标准和标准化499

第一节 概述499

第十八章 环境卫生标准与法规499

二、环境卫生标准501

一、概念502

第二节 卫生标准体系502

二、环境卫生标准体系503

一、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505

第三节 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依据、原则和方法505

二、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506

三、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方法507

第四节 致癌物质的卫生标准512

第五节 卫生标准的实施513

一、意义和目的513

二、标准实施与效益514

第六节 环境保护标准515

一、环境保护标准的含义515

二、环境保护标准的种类515

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516

四、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516

五、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517

六、环境卫生标准与环境质量标准的关系517

第七节 法规517

一、卫生法规517

二、卫生标准的法规性质519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基本概念522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522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522

第一节 概述522

第十九章 环境质量与影响评价522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和方法523

五、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523

一、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调查525

二、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评价525

第二节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525

第三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527

一、环境质量评价因子的选择528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528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532

四、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544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价545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545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546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546

四、大气环境影响评价547

五、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552

六、环境健康影响评价557

七、环境影响评价中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561

第五节 战略环境评价566

一、战略环境评价的兴起567

二、战略环境评价的指导原则567

三、战略环境评价的技术方法568

四、战略环境评价的预测方法569

第一节 危险化学品紧急事故的处理571

一、处理原则和方法571

第二十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策略和措施571

二、案例578

三、化学品紧急事故的预防579

第二节 水灾时的环境卫生问题581

一、水灾时的卫生问题581

二、水灾时期的常见病582

三、案例583

四、对策586

第三节 突发疫情时的环境卫生问题588

一、医院588

二、交通590

三、旅馆、饭店591

四、学校、居民区592

五、消毒问题595

第四节 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法律法规595

附录一 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597

附录二 网上信息来源623

主要参考文献625

索引6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