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视角 by the approach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视角 by the approach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
  • 曾宪文总主编;冉井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730006887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民事诉讼-研究-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视角 by the approach of comparative sociology of law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附:图表目录1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1

目录1

二、示意图目录1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1

一、表格目录1

一、问题的提出1

第一章 问题与方法1

(二)如何解释民事诉讼率的变化4

(一)民事诉讼率具体是如何变化的4

表1-1 中国大陆1978年—2002年民事诉讼率的变化5

图1-1 1978年—2002年中国大陆民事诉讼率变化7

(三)如何比较和解释民事诉讼率水平的地区差异7

表1-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和我国诉讼率水平的比较8

(四)如何验证西方学者的实证研究9

(五)如何检验有关中国的诉讼问题的观点和看法11

(七)制度与政策的合理化13

(六)民事诉讼率指标能够衡量什么或者反映什么13

(八)上述问题的研究意义15

二、问题的界定16

三、方法与资料19

(一)法社会学视角20

(二)比较法视角25

(三)资料来源28

(四)临时的比较法社会学29

四、框架与结构35

第二章 解释理论38

第二章 解释理论38

一、功能理论38

第二章 解释理论38

图2-1 现代化(工业化)进程和诉讼率变化的关系41

图2-2 现代化(工业化)进程中的诉讼率变化42

图2-3 我国台湾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民事诉讼率变化43

图2-5 美国St.Louis巡回法院民事诉讼率44

图2-4 德国不来梅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事诉讼率44

图2-6 比利时1835年—1980年民事诉讼率变化45

二、现代化理论49

三、文化理论54

四、关系理论63

表2-1 初级关系与次级关系的特征比较66

五、制度和环境理论77

(一)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ADR)78

(二)法律的合理化80

表2-2 荷兰和西德法官人数、律师人数和民事案件数比较80

(三)律师收费制度83

表2-3 美国联邦法院和州法院1991年一1992年的诉讼结果85

(四)诉讼(司法)制度85

(五)体系的稳定性88

(六)诉讼率的变化轨迹和侵权案件的循环理论89

第三章 分析模型91

第三章 分析模型91

一、诉讼案件的形成过程91

二、诉讼案件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95

(一)潜在的活动95

(二)伤害感知96

(三)责任归咎99

表3-1 购买瑕疵商品后的归咎的类型100

(四)补偿要求102

表3-2 消费者不同选择的收益预测104

表3-3 存在法感情伤害情况下消费者和商场的博弈关系110

(五)纠纷的形成110

表3-4 责任归咎没有分歧的情况下商场不同选择的受益预测112

表3-5 责任归咎存在分歧的情况下消费者和商场的博弈关系114

(六)求助于第三方116

(七)案件受理119

三、案件类型划分124

(二)合同案件128

(一)婚姻家庭继承案件128

(三)权属与侵权案件129

(四)其他民事案件130

表3-6 本书的案件类型和2001年前司法统计的案件类型之间的对应关系131

附录一:人民法院2002年民商案件司法统计表132

附录二:人民法院1992年—2001年民事经济案件司法统计表139

第四章 变迁解释146

第四章 变迁解释146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事诉讼率变迁描述146

第四章 变迁解释146

图4-1 1978年—2002年中国大陆民事诉讼率变化147

二、民事诉讼率变化的构成148

图4-2 民事诉讼率年增长率148

表4-1 1978年—2001年四类主要的民事案件的数量151

表4-2 1978年—2001年四类民事案件的诉讼率及其在民事诉讼率中的比例152

表4-3 1978年—2001年四类民事案件诉讼率的增长及其对民事诉讼率增长的贡献153

图4-3 四类民事案件诉讼率的年增长率155

图4-4 四类案件对民事诉讼率年增长率的贡献155

图4-6 四类案件对民事诉讼率变化的贡献比例156

图4-5 1978年—2002年四类案件对民事诉讼率年增长的贡献比例的平均值156

三、合同诉讼率变化解释159

(一)合同诉讼率增长的构成159

纠纷诉讼率变化160

图4-7 1978年—2001年民事诉讼率和合同160

表4-4 买卖合同和借款合同的诉讼率及其在合同诉讼率中所占比例161

表4-5 买卖合同和借款合同诉讼率年增长率及其对合同诉讼率增长的贡献162

(二)借款合同诉讼率变化解释163

表4-6 1987年—2001年借款合同诉讼率及其变化165

图4-8 1987年—2001年借款合同诉讼率变化166

图4-9 1987年—2001年借款合同诉讼率年增长率167

表4-7 不同纠纷解决机制的经济合同收案对比170

表4-8 不同纠纷解决机制的债务收案对比171

表4-9 1989年—2001年破产案件率和借款合同诉讼率173

图4-10 1989年—2001年破产案件率和借款合同诉讼率的变化174

图4-11 1989年—2001年破产案件率和借款合同诉讼率年增长率174

图4-12 借款合同诉讼率和破产案件率散点图175

(三)买卖合同诉讼率变化解释178

表4-11 1987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182

表4-10 1987年—2001年买卖合同收案182

图4-13 1987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183

图4-14 1987年—2001年两类买卖合同诉讼率年增长率比较184

表4-12 买卖合同诉讼率、人均GDP以及破产案件率比较185

图4-15 1987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和人均GDP比较186

图4-16 1987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和人均GDP散点图186

图4-17 1989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和破产案件率比较187

图4-18 1989年—2001年买卖合同诉讼率和破产结案率散点图188

表4-13 1991年一2000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查处假冒伪劣案件数量191

(一)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诉讼率变化描述194

四、婚姻家庭继承诉讼率变化解释194

表4-14 1978年一2002年各类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诉讼率及其比例196

表4-15 1979年一2002年各类婚姻家庭继承纠纷诉讼率年增长率197

图4-19 1978年—2002年婚姻家庭继承诉讼率和离婚诉讼率198

图4-20 1979年—2002年婚姻家庭继承诉讼率和离婚诉讼率年增长率198

图4-22 1998年—2002年婚姻家庭继承诉讼率下降贡献比例199

图4-21 1978年—1997年婚姻家庭案件增长的贡献比例199

(二)离婚诉讼率变化描述200

(三)离婚诉讼率变化解释:直接原因200

表4-16 1978年一2002年离婚诉讼率和请求离婚率变化202

表4-17 1978年—2002年离婚诉讼率的增长及其来源204

表4-18 1988年—2002年各类离婚方式及其比例变化比较205

图4-23 1988年—2002年调解离婚的比例对诉讼偏好的影响206

图4-24 1988年—2002年严格的诉讼偏好变化209

(四)离婚诉讼率变化解释:深层原因210

图4-25 1978年—2002年请求离婚率的变化211

表4-19 1983年—2002年人民调解婚姻纠纷收案和离婚案件数的对比214

图4-26 1983年—2002年人民调解婚姻纠纷收案215

和离婚收案的对比215

表4-20 按离婚时期区分的申述理由百分比216

(一)权属与侵权诉讼率变化描述219

五、权属与侵权诉讼率变化解释219

表4-21 1978年—2001年侵权与权属纠纷诉讼率及其构成220

表4-22 1978年—2001年侵权与权属纠纷诉讼率的变化221

图4-28 1978年—2001年侵权与权属诉讼率年增长率222

图4-27 1978年—2001年侵权与权属诉讼率变化222

图4-29 1978年—2001年侵权与权属诉讼率净增长223

(二)侵权诉讼率变化解释223

图4-30 1978年—2001年侵权诉讼率224

表4-23 侵权法的发展226

表4-24 各类侵权案件数228

表4-25 各类侵权诉讼率的变化230

表4-26 1987年—2001年部分侵权或者伤害事件变化231

图4-31 1987年—2001年侵权事件率和损害赔偿诉讼率变化比较232

图4-32 民间调解赔偿纠纷率和赔偿诉讼率变化比较233

表4-27 民间调解损害赔偿纠纷率和赔偿诉讼率比较233

(三)权属纠纷诉讼率变化解释234

表4-28 权属纠纷诉讼率的构成236

表4-29 权属纠纷诉讼率增长的构成237

图4-33 1978年—2001年不动产诉讼率238

表4-30 不同纠纷解决方式不动产收案数量的对比240

图4-34 不动产诉讼案件所占比例241

第五章 差异解释243

一、民事诉讼率水平的比较法考察243

第五章 差异解释243

表5-1 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民事诉讼率水平比较245

二、ADR的作用245

表5-2 日本和中国的诉讼率构成比较247

表5-3 中国和日本非诉讼方式解决婚姻家庭纠纷的作用比较250

三、诉讼在不满救济中的作用251

(一)调查数据252

表5-4 CLRP调查美国民事纠纷的形成及其救济254

表5-5 北京市不满的形成及其救济258

表5-6 北京市居民纠纷求助第三人的类型及比例259

表5-7 中国农村纠纷的形成及其救济263

表5-8 中国农村民间纠纷求助第三方的类型及其比例264

(二)比较之一:不满的比例265

表5-9 中国农村、北京和美国三个地区不满的比例比较267

(三)比较之二:忍让和请求赔偿的比例271

表5-10 美国和中国农村居民面对不满主张权利的比例对比272

(四)比例之三:求助法院的比例276

表5-11 如果被打伤后将选择“忍了算了”的比例276

表5-12 中国农村、北京和美国求助第三人解决不满的百分比279

(一)好讼的衡量280

四、好讼水平比较280

(二)诉讼标的金额变化考察283

表5-13 1993年—2002年全国民事一审诉讼争议金额平均值的变化283

(三)原告胜诉率的比较285

表5-14 北京市H法院裁决状况285

表5-15 调整后北京市H法院的裁决状况287

表5-16 原告胜诉率和被告答辩情况的抽样分析288

表5-17 德国地方法院判决中的原告胜诉率289

表5-18 1979年—1989年美国联邦地区法院判决中290

的原告胜诉率290

(四)我国民众好讼程度低(厌讼)的原因分析291

表5-19 北京市H法院被告答辩情况抽样调查295

表5-20 被告答辩情况的抽样调查296

第六章 总结与回应300

第六章 总结与回应300

第六章 总结与回应300

一、改革开放以来民事诉讼率变迁描述300

(一)我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的影响因素301

图6-1 民事诉讼率和合同案件所占比例变化的对比305

(二)现代化和诉讼率变迁的关系307

表6-1 四项现代化指标增长(降低)和民事诉讼率变迁的对比309

图6-2 四项现代化指标增长(降低)和民事诉讼率的变迁310

(三)民事诉讼率的指示作用311

二、我国当前的诉讼率水平:是否存在诉讼爆炸的讨论313

(一)诉讼爆炸的含义314

(二)历史比较314

(三)国际比较315

(四)不满和纠纷水平比较316

表6-2 四个国家人均GDP与诉讼率比较316

表6-3 中国农村、北京和美国不满、忍让与求助法院的比例比较317

(五)法院能力比较318

三、民事诉讼率的变化趋势324

(一)我国民事诉讼率的变化趋势预测324

表6-4 每五年制定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数量326

图6-3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民事诉讼率变化预测330

(二)政策因素对民事诉讼率变化趋势的影响331

图6-4 纠纷解决的制度和政策对诉讼率变化的影响334

余论 民事诉讼率调节的公共政策考量335

一、对诉讼的不同评价335

二、诉讼的利弊分析339

(一)社会秩序与个人主义339

(二)国家与市民社会341

(三)法治与效率345

三、民事诉讼率调节的基本政策348

参考文献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