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社会经济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 姜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ISBN:978751123786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153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地方史-研究-江苏省-近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社会经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工业篇1

第一章 江苏现代化的起步3

一、历史的起点3

二、历史的地位11

三、历史的合力17

第二章 苏北近代工业起步的历史机遇与战略选择26

一、变动时代的机遇26

二、起步阶段的特点30

三、战略选择的失误33

第三章 民国前期苏北工业发展37

一、发展的有利条件37

二、发展的基本态势38

三、发展滞后的原因42

第四章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的苏北工业发展46

一、新的特点46

二、明显差距48

三、资源与市场50

四、政府与政策52

第五章 近代苏北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初探55

一、发展与停滞55

二、扬长与避短59

三、创新与保守62

第六章 略论近代江苏区域工业结构差异66

一、南轻北重66

二、南优北劣69

三、南北互补73

第二编 矿业篇77

第一章 徐州近代煤矿发展述略(1882~1949)79

一、晚清时期徐州煤矿的艰难运行79

二、民国时期徐州煤矿的曲折发展83

三、近代徐州煤矿的特征与影响88

第二章1883年金融风潮与徐州利国矿困境94

一、美好预期与困窘实际94

二、众多困难与关键因素96

三、银根紧缩与拒兑股金97

四、添本无效与畏缩心理99

第三章 晚清徐州煤矿的“代际传承”初探102

一、渐进的过程102

二、复杂的合力105

三、辨证的结果108

第四章 徐州煤矿与刘鸿生112

一、解徐州煤矿之困于危难之中112

二、促徐州煤矿发展于动乱之后115

三、刘鸿生经营道路的转折点117

四、刘鸿生经营理念的实验场120

第五章 近代徐州煤矿研究综述123

一、企业性质与历史地位123

二、经营状况与经营策略125

三、环境影响与影响环境127

四、积极支持者与直接经营者129

第三编 交通篇133

第一章 江苏近代铁路修建的漫长序曲135

一、进步与保守135

二、掠夺与捍卫138

三、思考与启迪142

第二章 江苏近代铁路的修建与影响144

一、兴建与通车144

二、盘剥与促进146

三、我们的思考151

第三章 津浦铁路借款合同评议154

一、合同的变更154

二、路权的维护156

三、签约的博弈158

四、深远的影响161

第四章 评清末借洋款筑铁路163

一、动机与难题163

二、对抗与策略166

三、建路与维权169

四、抑商与劫路172

第五章 近代江苏交通发展的不平衡及其影响175

一、明显的差异175

二、交通与市场179

三、交通与资本182

第四编 城市与规划篇187

第一章 近代苏北城市变迁探析189

一、苏北城市的不同命运189

二、淮安:河废市衰190

三、连云港:以港兴市191

四、徐州:路矿兴市191

第二章 论近代江苏经济发展与接收辐射193

一、明显的差异193

二、产业接收极与辐射196

三、城市接收极与辐射201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1883年金融风潮206

一、风潮与影响206

二、灾害与企业208

三、灾害与银荒210

三、灾害与政府211

第四章 略论胡恩燮与张謇的徐州经济发展规划213

一、难能可贵的历史资料213

二、绚丽多彩的时代特色215

三、实事求是的发展规划217

第五章 资源型城市发展的重要规划——再议张謇的《徐州应建行省议》220

一、核心之一:单一利用到综合利用220

二、核心之二:“一花独秀”到“百花齐放”222

三、基础:依据实际与源于实践223

四、作用:综合发展的开端与协作共识的源头225

第六章 无锡乡村工作讨论会评述229

一、复杂的形势229

二、重要的中心230

三、丰富的内容232

四、独特的风采234

五、巨大的作用236

第五编 教育与公益篇239

第一章 江苏南北教育差异与经济失衡——徐州与苏州近代教育比较分析241

一、差异:教育变革的快与慢241

二、原因:社会支持的多与寡243

三、影响:新式人才的数与量245

第二章 浅析近代江苏留学活动的不平衡248

一、南北区域的差异248

二、规模不同的原因251

三、流向区别的缘由254

第三章 维新时期江苏实业家慈善公益事业述评257

一、公益理念与改革传统结合257

二、公益活动与教育事业结合259

三、公益事业与社会进步结合263

四、我们的思考:创新与引进结合265

第四章 近代企业与慈善公益的结合——荣德生的慈善公益思想及实践活动评析269

一、慈善公益思想渊源与企业家身份269

二、慈善公益社会实践与企业家实力272

三、慈善公益活动特点与企业家价值指向275

四、慈善公益事业社会影响与企业发展276

第六编 人物篇279

第一章《滕学义建祠碑》考释281

一、建祠石碑与祠堂主人281

二、曾、李首创“蹙之海隅”质疑283

三、刘、潘首创“蹙之海隅”质疑286

四、滕学义首创“蹙之海隅”辨析288

第二章 试论张相文的爱国思想291

一、立志科学救国献身地学事业291

二、提倡民主政治积极参与实践294

三、简短的结语298

第三章 从煤矿工程师到民生实业家的转型——杨树诚人生转折初探299

一、华丽的转身299

二、必然的传承301

三、积极的创新303

四、简短的结语305

后记3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