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职业道德与通用能力【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现代职业道德与通用能力
  • 张锡生,杨明主编;刘小群,吴翠丽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504306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84页
  • 主题词:职业道德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职业道德与通用能力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职业道德原理3

第一章 职业道德的形成、发展和内容3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历史形成3

一、职业道德的萌生发轫与形成特点4

二、职业道德的变化演进与体系构建8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形成与特征13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发展规律14

一、决定于社会经济的发展15

二、一个曲折性前进的过程15

三、批判继承相统一的过程19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21

一、职业道德认识21

二、职业道德情感23

三、职业道德意志25

四、职业道德信念27

五、职业道德习惯29

第二章 职业道德的要素、模式和性质31

第一节 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31

一、职业理想和职业纪律31

二、职业责任和职业良心34

三、职业荣誉和职业信誉37

四、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39

第二节 职业道德的结构模式42

一、外观——规范型、范畴型、规范范畴型42

二、内涵——义务型、良心型、价值目标型47

第三节 职业道德的特点属性50

一、职业道德的一般特点50

二、职业道德的历史性52

三、职业道德的时代性54

四、职业道德的继承性56

五、职业道德的阶级性59

第三章 职业道德的选择、行为和评价61

第一节 职业道德选择61

一、职业道德选择的机制61

二、职业道德选择的自由67

三、职业道德选择的实现69

第二节 职业道德行为73

一、职业道德行为的规定73

二、职业道德行为的过程74

三、职业道德行为的责任76

第三节职业道德评价77

一、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77

二、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81

三、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84

第四章 职业理想的确立、调整和实现88

第一节 职业理想的确立89

一、职业理想确立的内涵89

二、职业理想确立的原则91

三、职业理想确立的过程93

四、职业理想确立的意义96

第二节职业理想的调整97

一、职业理想调整的内涵97

二、职业理想调整的依据98

三、职业理想调整的领域101

第三节 职业理想的实现111

一、职业理想实现的过程与境界111

二、职业理想实现的内容与要求112

第二篇 职业道德规范127

第五章 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规范127

第一节科学技术职业的社会地位128

一、科技社会建制的确立与发展128

二、科技社会地位的崇尚与反思131

三、科技社会地位的洞察与解答137

第二节 科学技术职业的发展特点138

一、现代科技发展过程的伦理向度139

二、现代科技职业进程的特征趋势142

三、现代科技职业发展的人文关怀146

第三节科学技术职业的道德要求149

一、科学技术的价值中立与负载149

二、科技职业的道德诉求与责任151

三、科技道德的原则指向与规范155

第六章 网络信息时代的道德规范160

第一节 网络信息时代的道德发展机遇161

一、网络应用拓展着新的道德生活161

二、网络交往促进着新的品德形成162

三、网络发展重铸着新的道德规范162

四、网络技术开发着新的道德自觉163

第二节 网络信息时代的道德建设难题164

一、个人隐私问题165

二、知识产权问题166

三、信息污染问题169

四、网络安全问题170

五、人际关系问题172

第三节 网络道德问题的形成根源透视177

一、从网络社会特点分析177

二、从伦理文化层面分析178

三、从经济利益层面分析180

四、从人性本原层面分析181

五、从网络空间运行分析181

第四节 网络信息时代的道德规范体系182

一、网络道德建设指导思想的确立182

二、网络道德建设七对矛盾的解决183

三、网络道德建设规范体系的构建184

第七章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规范193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揭示193

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193

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95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质196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走向199

一、人类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199

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定位200

三、当代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202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的职业关联206

一、农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207

二、工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209

三、科技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212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要求216

一、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义217

二、可持续发展的道德原则218

三、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道德221

第八章 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法规224

第一节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认同225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特点225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起源230

三、知识产品的性质与价值233

第二节 知识产权制度的意义、构成与发展趋势237

一、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意义237

二、知识产权的制度构成和法律体系241

三、知识产权制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44

第三节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及其道德要求246

一、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247

二、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252

三、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道德要求256

第三篇 职业能力提升263

第九章 职业个体思维能力263

第一节 思维能力概念的学科分析263

一、思维概念264

二、思维方式269

三、思维能力273

第二节 个体思维能力的职业影响278

一、思维能力的职业关注278

二、思维能力的职业价值284

三、思维方式的职业养成287

第三节 开创思维能力的职业要求292

一、创造性思维的把握292

二、创造性品格的养成296

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298

第十章 职业自我管理能力306

第一节 职业自我管理的基础能力306

一、职业自我管理的基本概念306

二、职业自我管理的理论移植308

第二节 职业自我管理的职业定位313

一、职业选择的定位与功能313

二、“职业锚”的理论与模式316

三、职业组织的进入与定位319

第三节 职业自我管理的技术手段324

一、职业生涯道路的设计324

二、职业生涯目标的分解325

三、职业生涯计划的制定326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329

第十一章 职业专业研究能力332

第一节 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诠释333

一、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内涵与地位333

二、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提升与方法337

第二节 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内功337

一、德: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根基340

二、学: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源泉346

三、体: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保障352

第三节 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环境357

一、人—时关系对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影响357

二、人—地关系对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影响358

三、人—人关系对职业专业研究能力的影响360

第十二章 职业社会交往能力363

第一节 职业社会交往能力的系统与特点363

一、一般社会交往能力的解析363

二、职业社会交往能力的解析368

第二节 职业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与现状371

一、职业社会交往发展的历史必然372

二、职业社会交往发展的现实状况374

三、职业社会交往能力的现代价值376

第三节 职业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与对策378

一、宏观层面上的应对378

二、微观层面上的应对383

第十三章 职业部门管理能力395

第一节 职业部门管理者的角色扮演396

一、人际关系方面396

二、信息传递方面399

三、管理决策方面402

第二节 职业部门管理者的素质要求405

一、心理素质405

二、学习素质407

三、品质素质409

第三节 职业部门管理者的能力培养411

一、决策能力411

二、创新能力415

三、协调能力418

四、转化能力425

五、应变能力426

第十四章 职业整体统御能力428

第一节 职业整体统御的基本概念428

一、职业整体统御的能力与特征428

二、职业整体统御的方法与使用430

第二节 职业整体统御的决策分析435

一、职业整体统御决策的涵义与作用435

二、职业整体统御决策的分类与原则438

三、职业整体统御决策的方法与程序444

第三节职业整体统御的协调功能451

一、职业整体统御协调的涵义与作用451

二、职业整体统御协调的内容与方法453

三、职业整体统御协调的手段与艺术456

第四节 职业整体统御的领导要求457

一、职业整体统御的领导性质与作用457

二、职业整体统御的领导素质与构成461

后记4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