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
  • 徐鸿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026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西方民主思潮评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参与民主论18

一、马尔库塞的参与民主论18

(一) 马尔库塞的生平及著作19

(二) 马尔库塞对现实资本主义的批判20

(三) 体制外参与和分享参与25

(四) 马尔库塞参与民主论的特点26

二、七十年代托夫勒的参与民主论27

(一) 托夫勒的生平与著述28

(二) 托夫勒的“预测性民主”29

(三) 托夫勒参与民主论的特点33

三、贝尔对参与民主论的批评与否定34

(一) 丹尼尔·贝尔的生平及主要著述34

(二) 三种社会结构:贝尔分析问题的基本框架35

(三) 贝尔否定参与民主论的主要论点38

四、八十年代托夫勒的参与民主论42

(一) 三次浪潮:托夫勒的基本分析框架42

(二) 托夫勒对代议制民主的批判44

(三) 托夫勒参与民主观的基本观点49

五、奈斯比特的共同参与民主论52

(一) 共同参与民主论所依据的社会背景52

(二) 共同参与民主制的基本形式54

六、对参与民主论的评析58

(一) 参与民主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58

(二) 参与民主论表明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60

(三) 参与民主论符合从间接民主向直接民主过渡的历史趋势61

一、多元民主的涵义62

第二章 多元民主论62

二、多元民主的思想来源65

(一) 多元民主理论的初步形成65

(二) 多元民主理论的大发展68

三、达尔的多元民主理论71

(一) 多元民主的含义73

(二) 独立组织存在的必要性75

(三) 多元民主论的缺陷78

(四) 消除多元民主缺陷的办法80

四、美国的多元民主论与精英民主论之争论83

(一) 多元民主论对精英民主论的批评84

(二) 精英民主论的反驳88

(三) 超越精英论和多元论92

五、对多元民主论的评析95

(一) 多元民主是对传统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补充和完善96

(二) 在多元民主的政治格局下,国家政策有利于大垄断财团,不利于小利益集团99

(三) 多元民主论认为,现在西方社会众多的利益集团分享权力,社会上出现了多元权力中心的观点在理论上和现实上都是不能成立的101

第三章 公共选择民主论104

一、公共选择与公共选择学说104

(一) 公共物品与公共选择104

(二) 公共选择学说的分析工具106

二、公共选择的基本矛盾125

(一) 政府决策的规则对经济理性人的约束126

(二) 规则对公共物品需求显示的约束126

(三) 在政府决策的方式中经济理性人与规则的矛盾127

(四) 在政府决策的执行中经济理性人与规则的矛盾127

三、对各种民主决策规则的分析128

(一) 一致同意规则129

(二) 多数同意规则129

(三) 加权投票规则134

(四) 否决投票规则134

(五) 需求显示法135

(六) 其他决策规则136

四、公共选择学说对代议制民主的实证研究137

(一) 公共选择学说对代议制民主的总体观点138

(二) 布坎南对美国“赤字民主”的实证研究138

五、对公共选择民主论的评析149

(一) 公共选择民主论为分析民主问题提供了新概念工具和新视角149

(二) 公共选择民主论以微观分析工具清晰透视西方民主各个细节,从而有利于我们加深对西方民主的认识152

(三) 公共选择民主论有其内在的缺陷153

第三章 附录民主悖论158

一、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产生158

二、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阐释161

三、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重要意义168

第四章 新精英民主论177

一、新精英民主论的思想来源177

(一) 新精英民主论的含义177

(二) 新精英民主论的思想来源178

(三) 传统精英民主思想181

二、当代新精英民主论的基本思想187

(一) 拉斯韦尔的精英民主理论188

(二) 熊彼特的精英民主理论193

(三) 米尔斯的精英民主理论200

(四) 戴伊的精英民主理论203

(一) 新精英民主理论与传统精英民主理论比较209

三、对新精英民主理论的评析209

(二) 新精英民主论的理论价值210

(三) 新精英民主论的局限性和保守性213

第五章 技术民主论217

一、技术民主论的兴起217

二、技术民主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222

(一) 伯纳姆的“管理革命”思想225

(二) 加尔布雷斯的技术结构阶层理论227

(三) 贝尔的“公正的能者统治”理论233

三、对技术民主论的评析242

(一) 技术民主论带来的信息及启示242

(二) 技术民主论的缺陷244

(一) 亨廷顿的生平与学术经历259

第六章 稳定民主论259

一、稳定民主论产生的社会背景259

(二) 亨廷顿稳定民主论提出的社会背景261

(三) 60~70年代西方社会的狂飙骤起与稳定民主262

二、发展中国家必须稳定地推动民主政治建设265

(一)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必须在稳定中发展民主的依据265

(二) 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怎样在稳定中实现民主277

三、发达国家亦须稳步推进民主政治建设292

(一) 民主浪潮的十年293

(二) 民主泛滥的后果295

(三) 民主泛滥的原因300

(四) 走向民主的平衡302

后记3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