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寒区军事医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寒区军事医学
  • 陈景元,骆文静主编;胡大海,王枫,杜可军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978750918639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9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610页
  • 主题词:寒冷地区-军事医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寒区军事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论3

绪论3

一、寒区军事医学发展简史3

二、寒区军事医学的重要性、研究内容和任务4

三、寒区军事医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4

第1章 寒区地理区划与特点6

第一节 世界寒区分布6

第二节 中国寒区自然地理7

一、寒带地区的气候特点7

二、高原寒冷地区的气候特点11

三、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的气候特点13

第三节 中国寒区人文地理13

一、东北地区13

二、西北地区主要特点15

三、高原地区主要特点16

第2章 环境冷强度及分级19

第一节 环境冷强度及影响因素19

一、气温19

二、风速19

三、太阳辐射19

四、海拔高度19

五、湿度19

第二节 环境冷强度的检测20

一、环境冷强度的评价方法20

二、环境冷强度的检测方法21

第三节 环境冷强度分级22

第四节 冷空气环境低温作业分级及人体耐受限度23

一、冷空气环境低温作业分级23

二、冷空气环境人体低温作业耐受限度24

三、冷空气环境下人体低温作业冻伤危险性大小预测24

第五节 冷水作业分级及人体耐受限度25

一、冷水作业分级25

二、冷水作业中人体耐受极限与存活预测26

三、冷水作业致冷损伤及影响因素27

第3章 寒冷气候下的战争29

第一节 冷兵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29

第二节 火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29

第三节 现代兵器时代寒冷气候下的战争30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30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30

三、朝鲜战争31

第四节 寒冷气候对当代战争及军事行动的影响32

一、印巴之争32

二、英阿马岛之战33

第4章 寒冷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35

第一节 寒冷气候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35

一、人体的产热与散热35

二、寒冷对人体产热与散热的影响36

三、寒冷对人体热平衡的影响37

第二节 寒冷对人体体温的影响38

一、体温及其测定38

二、体温调节39

三、寒冷对人体体温的影响41

第三节 寒冷对神经系统的影响41

一、寒冷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相关因素41

二、寒冷对认知功能的影响43

第四节 寒冷对循环系统的影响46

一、寒冷对心功能的影响46

二、寒冷对脑循环的影响49

三、寒冷对微循环的影响49

四、冷致血管舒张反应55

第五节 寒冷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5

一、寒冷对肺通气的影响56

二、寒冷对肺换气的影响58

三、寒冷对氧运输与组织弥散的影响58

第六节 寒冷对消化系统的影响59

一、寒冷对消化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59

二、寒冷对消化系统脏器的病理性损伤60

第七节 寒冷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0

一、寒冷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的影响60

二、寒冷对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功能的影响60

三、寒冷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60

第八节 寒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61

一、免疫系统及其功能61

二、寒冷对免疫系统的影响61

第九节 寒冷对血液系统的影响62

一、寒冷对红细胞的影响62

二、寒冷对血小板的影响63

三、寒冷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63

第十节 寒冷对生殖系统的影响64

一、寒冷对男性生殖功能的影响64

二、寒冷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影响64

第十一节 寒冷对泌尿系统的影响64

一、寒冷对抗利尿激素的影响64

二、寒冷对尿量及尿液成分的影响65

三、寒冷对肾功能的影响65

第十二节 寒冷对运动系统的影响65

一、寒冷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65

二、寒冷对肌肉功能的影响65

三、寒冷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与作业相关指标的影响66

第5章 冷习服及其训练68

第一节 冷习服与冷适应68

一、定义68

二、分型68

三、产生机制70

第二节 冷习服评价方法与指标71

一、全身冷暴露试验评价冷习服71

二、局部冷暴露试验评价冷习服72

第三节 冷习服训练规程74

一、冷习服训练原则74

二、冷习服训练方法及效果评价74

三、冷习服的维护76

第二篇 冷损伤及其防护79

第6章 冷损伤及其分类79

第一节 冷损伤概述79

一、寒冷环境对部队野战生存能力与部队官兵健康的影响79

二、冷损伤对部队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80

第二节 冷损伤分类81

第7章 冷损伤的发病原因82

第一节 自然因素82

一、环境因素82

二、个体因素82

三、作业因素83

第二节 社会因素84

第8章 冻伤86

第一节 冻伤的流行病学特点86

一、好发人群86

二、年龄86

三、性别86

四、种族86

五、危险因素87

六、发病时间与环境温度88

七、发病率88

八、冻伤部位89

九、冻伤伤度90

十、外科手术治疗90

十一、就诊时间和住院时间90

十二、并发症90

十三、病死率和预后91

十四、防寒教育91

第二节 冻伤的病理生理学特征91

一、冻结前反应期91

二、冻结-融化期91

三、炎症反应期92

四、修复或坏死期93

第三节 病因和发病机制93

一、物理性损伤93

二、血液循环障碍94

第四节 临床表现、分度与诊断95

一、临床表现95

二、冻伤分度95

三、冻伤诊断96

第五节 冻伤的现场救治98

一、局部保暖99

二、局部复温99

三、尽快后送99

四、其他复温方法99

五、严禁采用的复温方法100

第六节 冻伤的医院治疗101

一、确定伤度与合并症101

二、复温治疗101

三、防止或减轻局部感染102

四、改善受冻局部和全身血液循环102

五、加强护理与局部治疗104

六、辅助治疗104

七、全身支持疗法105

八、外科治疗105

九、复合损伤的治疗108

第七节 冻伤的预后与后遗症108

一、预后108

二、后遗症109

第八节 冻伤的预防109

一、易冻人员与易冻时机109

二、各种作业时的冻伤预防110

第9章 非冻结性冷损伤115

第一节 非冻结性冷损伤的特征115

一、临床表现115

二、分度116

三、急救与现场处置117

四、医院治疗117

五、预防117

六、后遗症118

第二节 冻疮118

第三节 战壕足119

第四节 浸渍足119

第10章 低体温121

第一节 低体温的分类与分度121

一、低体温的分类121

二、低体温的分度123

第二节 低体温的病理生理学特征123

第三节 低体温的临床表现、诊断与分型125

一、低体温的临床表现125

二、低体温的诊断与分型125

第四节 低体温的现场救治127

一、现场救治装备127

二、低体温的野外现场分期127

三、现场救治措施128

四、防止伤员猝死129

五、后送130

六、救援者自身防护130

第五节 低体温的医院治疗130

一、内科急救治疗130

二、低体温复温133

第六节 低体温的预后137

第七节 低体温的预防137

一、服装防寒138

二、搞好饮食与饮水保障139

三、寒区野营防寒与睡眠防寒140

四、冷水浸泡时的防寒144

五、治疗原发病146

第11章 冷损伤的预防原则147

第一节 概述147

一、建章立制147

二、明确各级干部在预防冷损伤中的责任147

三、加强寒区部队作训医学监督150

第二节 防护原则150

一、加强冷损伤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151

二、加强官兵防寒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152

三、重视气象监测与预报153

四、组织开展冷习服训练153

第三篇 寒区部队常见病的防治157

第12章 流行性感冒157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157

一、病原学特征157

二、流行环节158

三、流行特征160

第二节 临床表现162

一、流感162

二、人禽流感163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63

一、流感163

二、人禽流感164

第四节 治疗164

一、流感164

二、人禽流感164

第五节 预防164

一、流感164

二、人禽流感167

第13章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69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69

第二节 临床表现169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70

第四节 治疗170

第五节 预防171

第14章 肺结核172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172

结核病的流行概况172

第二节 临床表现179

一、肺结核病分类179

二、肺结核病的临床表现179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80

一、病史和临床表现180

二、诊断依据180

三、鉴别诊断180

第四节 治疗181

第五节 预防182

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183

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183

三、针对易感者的措施183

四、中国结核病的防治现况184

第15章 病毒性肝炎185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185

一、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185

二、甲型肝炎的流行特征186

三、戊型肝炎的流行特征186

第二节 临床表现187

一、急性肝炎187

二、慢性肝炎187

三、重型肝炎188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89

一、各临床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断189

二、病原学诊断190

三、病理组织学诊断191

第四节 治疗192

第五节 预防192

第16章 寒冷性荨麻疹194

第一节 分类与临床表现194

一、分类194

二、临床表现194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95

第三节 治疗195

第17章 雪盲196

第一节 发病因素196

第二节 临床表现196

第三节 防治措施197

第四篇 自然疫源性疾病201

第18章 鼠疫201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01

第二节 临床表现202

一、全身症状202

二、不同类型鼠疫的临床特征202

三、实验室检测203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04

一、诊断依据204

二、诊断204

三、鉴别诊断204

第四节 治疗措施204

一、病原治疗204

二、对症治疗204

三、局部治疗205

第五节 预防措施205

第19章 伤寒和副伤寒206

一、病原体206

二、流行病学206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206

四、治疗207

五、预防207

第20章 肾综合征出血热208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08

一、流行环节209

二、流行特征20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10

一、潜伏期210

二、临床分型210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210

四、并发症与合并症21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12

一、流行病学资料212

二、临床特征212

三、实验室检查213

四、鉴别诊断213

第四节 治疗原则214

一、发热期214

二、低血压休克期214

三、少尿期215

四、多尿期215

五、恢复期215

第五节 预防措施216

一、暴露前预防216

二、暴露后预防216

第21章 地方性斑疹伤寒218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18

一、流行环节218

二、流行特征21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20

一、潜伏期220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220

三、并发症220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21

一、流行病学资料221

二、临床特征221

三、实验室检查221

四、鉴别诊断222

第四节 治疗原则223

一、对症治疗223

二、中药治疗223

三、预后224

第五节 预防措施224

一、暴露前预防224

二、暴露后预防225

第22章 流行性乙型脑炎226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26

一、流行环节226

二、流行特征227

第二节 临床表现227

一、潜伏期227

二、临床分型227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228

四、并发症229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30

一、流行病学资料230

二、临床特征230

三、实验室检查230

四、鉴别诊断230

第四节 治疗原则230

一、支持治疗230

二、对症治疗231

三、免疫治疗231

四、中医中药治疗232

五、其他疗法232

六、预后232

第五节 预防措施232

一、暴露前预防232

二、暴露后预防234

第23章 恙虫病235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36

一、流行环节236

二、流行特征239

第二节 临床表现239

一、潜伏期239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239

三、并发症240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40

一、流行病学资料240

二、临床特征240

三、实验室检查240

四、鉴别诊断242

第四节 治疗原则243

一、支持治疗243

二、对症治疗243

三、病原治疗243

四、预后244

第五节 预防措施244

一、流行病学侦检244

二、做好健康教育244

三、个体防护244

四、宿主动物与媒介的控制245

第24章 森林脑炎246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46

一、流行环节246

二、流行特征247

第二节 临床表现248

一、潜伏期248

二、前驱期248

三、急性期248

四、恢复期248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48

一、流行病学资料248

二、临床特征248

三、实验室检查249

四、鉴别诊断249

第四节 治疗原则249

一、支持疗法249

二、对症治疗249

三、免疫疗法249

四、中药治疗249

第五节 预防措施249

一、暴露前预防249

二、暴露后预防250

第25章 疥疮251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51

一、流行环节251

二、流行特征252

第二节 临床表现252

一、潜伏期252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252

三、临床分型252

四、并发症253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53

一、诊断253

二、鉴别诊断254

第四节 治疗254

一、灭疥药254

二、镇静、止痒药和短程适量糖皮质类固醇激素254

三、疥疮结节的治疗254

四、注意事项254

五、预后255

第五节 预防措施255

第26章 莱姆病256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56

一、流行环节256

二、流行特征257

第二节 临床表现258

一、潜伏期258

二、临床分期258

三、主要症状及体征258

四、预后258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59

一、诊断259

二、鉴别诊断259

第四节 治疗原则259

一、病原治疗259

二、对症治疗259

第五节 预防措施259

一、暴露前预防259

二、暴露后预防260

第27章 黑热病261

第一节 流行病学特征261

一、流行环节261

二、流行特征261

第二节 临床表现262

一、潜伏期262

二、主要症状及体征262

三、特殊临床分型262

四、并发症262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63

一、临床诊断263

二、实验室检查263

三、鉴别诊断263

第四节 治疗264

一、一般治疗264

二、病原治疗264

三、治愈标准264

四、预后264

第五节 预防措施264

一、疫点处理264

二、管理病犬264

三、消灭白蛉264

四、个人防护264

第五篇 寒区野战内科269

第28章 呼吸系统疾病269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69

第二节 肺炎270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274

第四节 呼吸衰竭281

第29章 精神障碍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288

第三节 抑郁症292

第四节 焦虑症294

第五节 应激相关障碍296

第30章 心血管疾病299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与寒区299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300

一、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寒冷因素300

二、影响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其他因素300

第三节 心血管病临床症状、诊断与治疗301

一、心律失常301

二、高血压病304

三、冠心病305

第四节 心血管病的预防306

一、提高人们对健康、疾病与环境关系的认识306

二、远离对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306

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策略306

四、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治疗307

第31章 消化系统疾病308

第一节 急性胃炎308

一、急性单纯性胃炎308

二、急性糜烂性胃炎308

第二节 慢性胃炎309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312

第32章 血液系统疾病319

第一节 贫血319

第二节 溶血性贫血概述320

一、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323

二、血红蛋白S病323

三、冷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24

第三节 白血病325

一、急性白血病325

二、慢性白血病327

第四节 淋巴瘤328

第33章 代谢性疾病330

第一节 糖尿病330

第二节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40

第三节 痛风342

第四节 骨质疏松34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344

第34章 寒区常见内科急症及处理347

第一节 心搏呼吸骤停及心肺复苏347

一、心搏呼吸骤停347

二、心肺复苏347

第二节 急性脑血管病349

一、概述349

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0

三、脑梗死351

四、脑出血353

五、蛛网膜下腔出血354

六、急性脑血管病主要并发症的治疗356

第三节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358

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358

二、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360

第六篇 寒区野战外科365

第35章 寒区战创伤特征365

第一节 伤情加重366

第二节 继发冷损伤367

第三节 四肢伤情加速恶化367

第四节 休克加重368

第五节 烧冻复合伤369

第36章 寒区战时伤员的定位、搜寻和后送370

第一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定位370

一、观察定位伤员的方法370

二、发现伤员时战场救护技术370

三、发现伤员的方法371

第二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搜寻371

一、接近伤员371

二、隐蔽伤员372

三、信息化条件下伤员搜寻、后送与远程医疗体系架构372

第三节 寒区战时伤员的后送373

一、严防冻伤373

二、后送原则373

三、后送工具374

四、后送注意事项374

五、医疗后送信息化建设375

第37章 寒区战创伤的救治措施376

第一节 快速抢救376

第二节 自救互救376

一、通气障碍的急救376

二、止血377

三、包扎377

四、固定377

五、搬运378

第38章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380

第一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特点380

一、寒区火器伤的特点380

二、寒区冲击伤的特点381

三、寒区烧伤的特点382

第二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防护385

一、简单防护385

二、工事防护或地形防护385

三、防护器材385

第三节 寒区常规武器战创伤的救治386

一、寒区火器伤的救治386

二、寒区冲击伤的救治388

三、寒区烧伤的救治388

第39章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损伤的特点、防护与救治390

第一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特点390

一、核武器战创伤390

二、化学武器战创伤392

三、生物武器战创伤394

第二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防护395

一、核武器战创伤的防护395

二、化学武器战伤的防护396

三、生物武器战伤的防护396

第三节 寒区特殊武器战创伤的救治397

一、核武器战伤的救治397

二、化学武器战伤的救治398

三、生物武器战伤的救治399

第40章 寒区战创伤的愈合与修复400

第一节 组织修复的基本过程400

一、创伤与组织修复概述400

二、修复与再生400

三、组织修复的主要过程401

第二节 战创伤愈合的基本方式403

一、一期愈合403

二、二期愈合404

三、痂下愈合404

第三节 影响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因素404

一、寒区低温对人体的影响405

二、寒区战创伤后全身反应406

三、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影响因素406

第四节 促进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措施408

一、寒区冻伤的预防408

二、促进寒区战创伤愈合与修复的措施409

第七篇 寒区部队卫生学415

第41章 寒区部队的营养与食品卫生415

第一节 寒区部队营养卫生415

一、寒区低温环境对人体营养代谢的影响415

二、寒区部队营养素需求的改变419

第二节 寒区部队的食品卫生及其保障421

一、平衡膳食的原则要求421

二、平衡膳食的食物供应421

三、对供膳与膳食制度的要求421

四、寒冷环境中的膳食保障422

五、配膳原则与参考食谱422

第三节 寒区战伤营养423

一、寒区战伤的代谢改变423

二、寒区战伤营养需要427

三、寒区战伤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430

四、营养状态的判断430

五、战伤病人的营养保障431

六、营养支持方法433

七、战伤营养的研究进展436

第42章 寒区部队的饮水卫生438

第一节 寒区部队饮水卫生特点438

第二节 水源卫生侦察439

第三节 水源选择与防护440

第四节 水质改善440

第43章 寒区部队的服装卫生442

第一节 冬季服装的卫生学要求442

第二节 防寒鞋、袜、手套的卫生学要求443

第三节 正确着装(正确判断寒冷程度指导着装、正确穿用)443

第44章 寒区部队的营区及野营卫生445

第一节 寒区部队营区卫生445

一、寒区部队营区建筑的基本卫生要求445

二、营舍卫生446

第二节 寒区部队野营卫生449

一、野营地的选择449

二、居民点宿营的要求449

第45章 寒区部队的睡眠卫生450

第一节 现代战争条件下冷环境对睡眠的影响450

第二节 睡眠障碍对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451

第三节 睡眠剥夺对军事作业能力的影响452

第四节 睡眠障碍的对策与干预措施453

一、非药物措施453

二、药物性措施454

第46章 寒区部队心理卫生456

第一节 寒冷导致的心理应激456

第二节 寒区官兵心理应激的影响因素459

第三节 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评价及干预460

一、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评价460

二、寒区部队官兵心理应激的干预461

第47章 寒区部队军事作业体力劳动卫生463

第一节 劳动的生理学基础463

一、肌肉活动时的生理学基础463

二、静态作业与动态作业464

三、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465

第二节 寒区劳动的生理学特点467

一、寒冷暴露对机体的影响468

二、寒冷暴露对功能的影响470

第三节 军人体能评价标准与测量方法473

体能评价473

第四节 军人体能训练医学监督476

一、术语476

二、体能训练476

第五节 寒区行军卫生478

一、行军前的准备478

二、行军保暖原则478

三、雪天行军480

四、冬季涉水与冰上行军481

五、行军中常见损伤与医学防护481

第48章 寒区军事作业疲劳483

第一节 军事作业疲劳的分类483

一、疲劳的概念483

二、疲劳的类型483

三、过度疲劳485

四、慢性疲劳综合征485

第二节 军事作业疲劳的机制485

一、神经论学说486

二、中枢递质失衡学说486

三、内稳态失调学说486

四、能源衰竭学说486

五、堵塞学说486

六、突变理论学说487

七、自由基学说487

第49章 寒区部队的军事训练卫生488

第一节 寒区军事训练卫生原则(结合运动训练原则)488

一、遵循训练原则488

二、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490

三、注意用脑卫生491

第二节 寒区军事训练卫生监督491

一、训练状态的监督491

二、训练环境监督493

三、营养卫生监督493

第三节 军事训练伤493

一、训练伤调查493

二、军事训练的致伤因素分析494

三、军事训练伤诊断及防治原则496

四、训练伤的预防原则措施496

第50章 寒区部队军事作业的组织与管理500

第一节 各类人员的防寒工作职责500

一、预防冷损伤是各级指挥员的责任500

二、充分发挥卫生干部的参谋作用500

三、发挥部队基层干部的作用500

四、身体力行,做贯彻防寒措施的典范501

第二节 抓好冷损伤预防工作的组织管理501

一、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501

二、加强人员的组织管理、搞好作业安排501

第三节 加强防寒教育、贯彻执行各种作业中的防冻措施501

一、寒区行军作业时预防冷损伤501

二、运输车队的防冻502

三、站哨值勤时的防冻503

四、潜伏作业时的防冻503

五、其他户外作业时的防冻503

六、野外遇险时的防冻503

七、伤员急救与后送时的防冻503

第四节 搞好医学监督和医疗保障504

第八篇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及寒区气象地质灾害防护507

第51章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及遇险救援507

第一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基本知识507

一、寒冷的环境特征507

二、寒冷带来的健康危害507

三、个人卫生509

四、防寒备装509

五、避身所510

六、火510

七、水510

八、食物来源511

九、行进511

十、天气迹象512

第二节 寒区部队野外宿营512

一、避身地点512

二、避身所类型513

三、雨披单坡避身所513

四、降落伞避身所513

五、野外应急单坡避身所513

六、天然避身所514

七、雪地树坑避身所514

第三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时的心理卫生与干预原则515

一、心理卫生515

二、干预原则515

第四节 寒区部队野外生存训练的组织指挥516

第五节 寒区部队遇险救援517

第52章 寒区气象地质灾害与防护518

第一节 寒潮518

一、定义与分布518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18

三、防护措施518

第二节 暴风雪518

一、定义与分布518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18

三、防护措施519

第三节 冰冻519

一、定义与分布519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19

三、防护措施519

第四节 雪崩521

一、定义与分布521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21

三、防护措施521

第五节 冰雪洪水522

一、定义与分布522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22

三、防护措施522

第六节 冰凌与凌汛522

一、定义与分布522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23

三、防护措施523

第七节 地震523

一、定义与分布523

二、直接和间接危害524

三、防护措施524

第53章 高原冻伤525

第一节 高原冻伤的发生原因525

一、我国高原的气候特征525

二、高原低氧寒冷对生理功能的影响527

第二节 高原冻伤的临床表现、分度与诊断530

一、高原冻伤的分类530

二、高原冻伤的病理生理学531

三、高原冻伤的临床表现531

第三节 高原冻伤的治疗532

一、高原冻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方法532

二、高原冻伤后送的院内救治532

三、高原冻伤后期康复及综合治疗534

第四节 高原冻伤的预防535

一、完善物资保障535

二、强化宣传教育535

三、掌握易冻时机535

四、判断寒冷程度535

五、改进膳食结构536

六、开展耐寒锻炼536

第九篇 寒区部队卫生勤务学541

第54章 卫生勤务学概论541

第一节 概述541

一、卫生勤务、卫勤保障、卫生勤务学的概念541

二、卫生勤务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541

三、我军卫生勤务的组织体系542

四、基本任务和主要工作543

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特点对卫勤保障的影响与要求544

第二节 医疗后送545

一、医疗后送体制545

二、伤病员的分级救治545

三、我军现行的医疗后送体制546

四、伤病员分类546

五、伤病员后送548

第三节 卫勤组织指挥549

一、战斗(役)准备阶段549

二、战斗(役)实施阶段551

三、战斗(役)结束后552

第四节 卫生减员552

一、基本概念552

二、减员分析553

三、卫生减员预计553

第55章 严寒地区通用卫勤保障554

第一节 严寒地区气象特点对卫勤保障的影响554

一、严寒地区气象特点554

二、严寒条件下作战对卫勤保障的影响555

第二节 严寒条件下部队卫勤保障措施557

一、卫生防病557

二、伤病员医疗后送558

三、卫生防护工作559

四、沙漠戈壁地区严寒条件下卫勤保障559

第56章 高原寒区部队卫勤保障561

第一节 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点及对卫勤保障的影响561

一、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点561

二、高原地区作战对卫勤保障的影响561

第二节 高原寒区作战卫勤保障措施563

一、精心谋划,预有准备563

二、伤病员医疗后送工作564

三、药材供应与装备保障566

四、卫生防护工作566

第57章 严寒条件下药材装备保障567

第一节 药材保障概述567

一、药材保障组织系统567

二、药材保障的主要内容568

三、战时药材保障标准及药材分类568

四、战时药材补给方式569

第二节 寒区作战药材保障特点及措施570

一、药材保障特点570

二、药材保障措施571

第三节 寒区作战野战卫生装备保障572

一、野战卫生装备特点572

二、野战卫生装备分类573

三、严寒条件对野战卫生装备的影响573

四、严寒条件下野战卫生装备使用管理要求574

参考文献5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