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因工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马如宏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36页
- 文件大小:130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因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人因工程概论1
1.1 人因工程的发展2
1.1.1 人因工程的定义2
11.2 人因工程学的历史4
1.1.3 人因工程学体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5
1.2 人因工程研究与应用7
1.2.1 人因工程研究的任务和内容7
1.2.2 人因工程的应用8
1.2.3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9
1.2.4 研究人因工程学应注意的问题12
小结13
习题14
第2章 人体劳动的生理特征及作业疲劳15
2.1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17
2.1.1 人体能量的产生机理17
2.1.2 作业时人体的耗氧动态19
2.2 作业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25
2.2.1 神经系统的调节与适应25
2.2.2 心血管系统的调节与适应25
2.2.3 其他系统的调节与适应28
2.2.4 脑力劳动和持续警觉作业的特点28
2.2.5 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30
2.3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33
2.3.1 作业能力的动态变化规律33
2.3.2 影响作业能力的主要因素34
2.4 作业疲劳及其测定36
2.4.1 作业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36
2.4.2 体力劳动时的疲劳发生机理37
2.4.3 测定疲劳的方法38
2.5 疲劳对人体与工作的影响41
2.5.1 疲劳对人体的影响41
2.5.2 疲劳与安全生产的关系42
2.6 提高作业能力和降低疲劳的措施43
小结49
习题50
第3章 人体感知及其特征52
3.1 感觉与知觉的特征53
3.1.1 感觉与知觉概述53
3.1.2 感觉的基本特性54
3.1.3 感觉知觉的基本特性56
3.2 视觉机能及其特征60
3.2.1 眼睛的构造60
3.2.2 视觉系统61
3.2.3 视觉机能62
3.2.4 视觉特征65
3.3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66
3.3.1 耳的结构及听觉机能66
3.3.2 听觉的特征68
3.4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71
3.4.1 肤觉71
3.4.2 本体感觉73
小结75
习题75
第4章 累积损伤疾病与操作工具设计77
4.1 累积损伤疾病及其原因79
4.1.1 累积损伤疾病及其重要性79
4.1.2 产生累积损伤疾病的原因80
4.2 与手有关的累积损伤疾病82
4.2.1 上肢的操纵力82
4.2.2 与手有关的累积损伤疾病87
4.2.3 颈部与腰部的累积损伤疾病88
4.3 累积损伤疾病的预防与合理的工具设计89
4.3.1 CTD的预防89
4.3.2 合理的工具设计90
小结92
习题92
第5章 劳动环境与微气候94
5.1 微气候的若干条件及其相互关系95
5.1.1 微气候的构成95
5.1.2 微气候的相互关系97
5.2 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97
5.2.1 人体的热交换和平衡97
5.2.2 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觉99
5.3 微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101
5.3.1 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01
5.3.2 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105
5.4 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106
5.4.1 高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06
5.4.2 低温作业环境的改善108
小结110
习题110
第6章 环境照明113
6.1 光的物理特性115
6.2 光的基本物理量116
6.3 环境照明对作业的影响120
6.3.1 照明与疲劳120
6.3.2 照明与工作效率121
6.3.3 照明与事故122
6.3.4 照明与视觉工效123
6.3.5 照明与情绪125
6.4 环境照明的设计126
6.4.1 照明标准126
6.4.2 照明方式128
6.4.3 光源选择128
6.4.4 避免眩光129
6.4.5 照度均匀度131
6.4.6 亮度分布131
6.4.7 照明环境的评价132
小结133
习题134
第7章 声音环境136
7.1 声的基本概念137
7.2 声的度量138
7.2.1 声的物理度量138
7.2.2 声的主观度量141
7.3 噪声的来源与影响144
7.3.1 噪声的来源144
7.3.2 噪声的分类145
7.3.3 噪声对听力的损伤145
7.3.4 噪声对其他生理机能的影响147
7.3.5 噪声对心理状态的影响148
7.3.6 噪声对人的信息交流的影响149
7.3.7 噪声对作业能力和工作效率的影响150
7.3.8 噪声对睡眠与休息的影响150
7.3.9 噪声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物的影响151
7.4 噪声的评价指标与控制151
7.4.1 噪声标准151
7.4.2 噪声的评价指标154
7.4.3 噪声的控制156
小结161
习题161
第8章 色彩调节163
8.1 颜色与色觉164
8.1.1 颜色的特征164
8.1.2 色彩的混合165
8.2 颜色表示法168
8.3 颜色对人的影响170
8.3.1 颜色对生理的影响170
8.3.2 颜色的心理效应170
8.3.3 色彩的意象172
8.4 色彩的应用173
8.4.1 环境配色174
8.4.2 机器设备配色175
8.4.3 标志用色176
8.4.4 管理工作用色177
小结178
习题178
第9章 气体环境180
9.1 空气中的污染物181
9.2 空气污染物的检测183
9.2.1 空气采样183
9.2.2 含份分析184
9.2.3 测定结果报告184
9.3 空气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185
9.3.1 空气中有毒物质对人体作用的因素186
9.3.2 职业中毒187
9.3.3 化学性毒物的危害187
9.3.4 粉尘的危害189
9.3.5 二氧化碳对人体机能的影响190
9.4 工作场所通风与空气调节191
9.4.1 通风和空气调节191
9.4.2 工作场所通风方法192
9.4.3 全面通风换气量的计算192
小结194
习题194
第10章 振动环境196
10.1 生产性振动的来源与测量197
10.1.1 生产性振动的来源197
10.1.2 生产性振动的测量198
10.2 生产性振动的危害203
10.2.1 生产性振动的危害种类203
10.2.2 振动对人体与工作的影响机理204
10.2.3 人体响应振动计和环境振级计206
10.2.4 人体振动标准和环境振动标准208
10.3 生产性振动的防治210
10.3.1 防振措施210
10.3.2 振动工具的卫生学评价211
小结212
习题213
第11章 人体测量与作业姿势214
11.1 人体测量的基本知识216
11.1.1 概述216
11.1.2 人体测量的基本术语217
11.1.3 人体测量的主要仪器218
11.2 人体测量的数据处理220
11.3 作业椅与工作台227
11.3.1 作业椅227
11.3.2 工作台229
11.3.3 其他用具设计231
小结232
习题232
第12章 作业空间设计234
12.1 作业空间设计概述236
12.2 作业空间设计中的人体因素238
12.2.1 人体测量数据的运用238
12.2.2 人体视野及所及范围238
12.2.3 肢体动作力量239
12.2.4 工作体位242
12.2.5 人的行为特征243
12.3 作业姿势与作业空间设计243
12.3.1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243
12.3.2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247
12.3.3 坐立交替作业空间设计250
12.3.4 其他作业姿势的作业空间设计250
12.4 作业空间的布置252
12.4.1 机器和设备的布置原则252
12.4.2 控制面板的布置原则252
12.5 工位器具设计253
小结255
习题255
第13章 显示装置与操纵装置设计257
13.1 视觉显示装置设计259
13.1.1 概述259
13.1.2 视觉显示装置的种类259
13.1.3 显示装置的选择260
13.1.4 刻度盘261
13.1.5 信号灯设计267
13.1.6 标志符号设计270
13.2 听觉传示设计272
13.2.1 常见的几种听觉传示装置273
13.2.2 听觉传示装置的设计原则274
13.3 操纵装置设计275
13.3.1 操纵装置概述275
13.3.2 手动控制器的设计278
13.3.3 脚动控制器的设计283
小结286
习题287
第14章 安全事故分析与安全设计288
14.1 事故理论289
14.1.1 事故的概念和种类289
14.1.2 事故致因理论291
14.1.3 典型的事故分析理论294
14.2 安全设计300
14.2.1 在人方面的主要对策300
14.2.2 在机械设备方面的主要对策302
14.2.3 在环境方面的主要对策303
14.2.4 在管理方面的对策303
小结306
习题306
第15章 人机系统设计308
15.1 人机系统设计的概述309
15.1.1 人机系统设计的概念309
15.1.2 人机系统的分类310
15.1.3 人机关系及其演变313
15.1.4 人机界面314
15.1.5 现代人机系统的特点314
15.2 人机系统设计的过程314
15.2.1 人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思想314
15.2.2 人机系统设计的内容315
15.2.3 人机系统设计的程序316
15.2.4 人机系统设计的步骤319
15.3 人机系统设计的方法321
15.4 人机系统分析评价方法325
15.4.1 系统分析评价概述325
15.4.2 连接分析法326
小结334
习题334
参考文献336
热门推荐
- 2194671.html
- 3025108.html
- 1763168.html
- 2248405.html
- 2959764.html
- 3232839.html
- 128522.html
- 2988976.html
- 487163.html
- 26599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188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68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6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6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14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28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40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66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8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