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
  • 车文博编著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5354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963页
  • 文件大小:321MB
  • 文件页数:981页
  • 主题词:心理学史:思想史-西方国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对象1

一、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学科性质2

二、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6

第二节 西方心理学思想史发展的内在逻辑8

一、哲学心理学思想发展的逻辑8

二、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思想逻辑13

第三节 研究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20

一、研究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重要意义20

二、学习西方心理学思想史的方法23

第一编 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渊源26

第一章 西方古代心理学思想的发轫27

第一节 原子论心理学思想28

一、历史背景28

二、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萌芽29

三、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先驱33

四、原子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39

五、原子论心理学思想的发展42

第二节 理念论心理学思想48

一、历史背景48

二、理念论心理学思想的先驱50

三、柏拉图理念论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形成52

第三节 生机论心理学思想57

一、历史背景57

二、亚里士多德的生机论心理学思想58

第四节 古代生理心理学思想65

一、普纽玛说66

二、灵魂器官说68

三、体液说70

第五节 古代官能心理学思想72

一、历史背景72

二、官能心理学的诞生73

第二章 中世纪官能心理学与人文心理学思想的兴起77

第一节 神学官能心理学的兴盛78

一、历史背景78

二、神学官能心理学的发展79

第二节 反教会的感觉经验论心理学思想82

一、崇尚感性经验83

二、提倡实验科学84

三、坚持心身完整统一性84

四、大胆猜测心理的物质基础85

五、坚持意志主义85

第三节 人文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87

一、历史背景87

二、人文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点88

三、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倾向89

第四节 简要评价93

一、主要成就93

二、主要缺陷98

第三章 近代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发展101

第一节 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102

一、英法两国的历史背景102

二、经验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点103

第二节 联想主义心理学的产生105

一、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端105

二、联想主义心理学的演进115

第三节 联想主义心理学的发展125

一、联想主义心理学体系的建立125

二、官能心理学与联想心理学的融合129

三、联想主义力学观与化学观的发展134

四、向进化联想主义转化的中介140

第四节 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46

一、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146

二、感觉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发展149

第五节 简要评价154

一、主要成就154

二、主要缺陷157

第四章 近代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的演变160

第一节 理性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161

一、荷德两国的历史背景161

二、理性主义心理学的特点162

第二节 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开端163

一、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始祖163

二、笛卡尔理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内涵164

第三节 理性主义心理学的演进170

一、荷兰理性主义心理学的诞生170

二、德国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兴起175

三、德国官能心理学的系统化178

第四节 理性主义心理学的发展181

一、统觉心理学体系的形成181

二、统觉心理学的发展186

第五节 简要评价189

一、主要成就189

二、主要缺陷194

第二编 现代科学心理思想的开端197

第五章 欧洲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形成198

第一节 欧洲构造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199

一、欧洲构造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199

二、欧洲构造心理学思想的特点212

第二节 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思想体系213

一、冯特及其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体系214

二、冯特构造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内容215

第三节 德国其他构造主义心理学家的思想228

一、艾宾浩斯228

二、格奥尔格·缪勒231

三、缪勒的学生233

第四节 简要评价235

一、重大贡献235

二、主要局限238

第六章 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240

第一节 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兴起的背景及其特点241

一、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兴起的背景241

二、欧洲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点245

第二节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思想体系247

一、布伦塔诺略传247

二、心理学的性质250

三、心理学的对象252

四、心理学的方法255

五、心理的分类257

第三节 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思想的演化259

一、斯顿夫的机能心理学260

二、形质学派266

三、二重心理学271

第四节 英法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起279

一、英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279

二、法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288

第五节 简要评价295

一、主要成就295

二、主要局限299

三、主要影响301

第三编 现代科学心理学思想的发展305

第七章 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发展306

第一节 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307

一、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307

二、美国构造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点311

第二节 铁钦纳的构造心理学思想体系的建构312

一、铁钦纳略传312

二、心理学的科学观314

三、心理学的对象316

四、心理学的方法318

五、心理与生理的关系321

六、心理学的任务323

七、铁钦纳的论战325

第三节 简要评价326

一、主要成就327

二、主要局限328

三、主要影响329

第八章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兴盛331

第一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332

一、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332

二、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的特点339

第二节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思想先驱342

一、实用主义心理学342

二、发生心理学348

第三节 芝加哥学派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354

一、芝加哥学派的含义及其形成354

二、芝加哥学派的心理学思想357

三、关于芝加哥学派的结论367

第四节 哥伦比亚学派的机能主义心理学思想370

一、哥伦比亚学派的含义及其一般特征370

二、哥伦比亚学派的心理学思想372

第五节 简要评价384

一、主要成就384

二、主要局限387

三、重要影响389

第九章 美国机能—行为主义的诞生392

第一节 早期机能-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393

一、美国机能-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393

二、经典机能-行为主义的特点401

第二节 华生经典机能-行为主义的范式403

一、心理学的性质404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406

三、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09

四、在心理学具体问题上的理论观点412

第三节 其他早期的机能-行为主义者420

一、霍尔特420

二、魏斯421

三、亨特423

四、拉什利424

第四节 简要评价426

一、主要贡献426

二、根本缺陷428

三、重大影响431

第十章 美国新机能-行为主义的发展432

第一节 新机能-行为主义的背景及其特点433

一、新机能-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433

二、新机能-行为主义的特点436

第二节 目的行为主义437

一、目的行为主义的早期思想准备438

二、目的行为主义的新行为主义观438

三、目的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441

四、目的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444

五、目的行为主义的新发展448

第三节 逻辑行为主义450

一、逻辑行为主义的思想基础451

二、逻辑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452

三、逻辑行为主义的新发展461

第四节 操作行为主义465

一、操作行为主义的由来及其思想基础466

二、操作行为主义的基本观点467

三、从强化研究到言语行为472

四、操作行为主义的应用474

五、操作行为主义的新发展476

第五节 认知行为主义477

一、认知行为主义的生成及其特点478

二、观察学习理论479

三、交互决定论485

四、人格结构学说487

五、认知行为主义的新发展488

第六节 简要评价490

一、主要成就490

二、根本缺陷493

三、重要影响495

第十一章 欧洲精神分析机能主义的形成与分化498

第一节 精神分析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499

一、精神分析产生的时代背景499

二、精神分析机能主义的主要特点506

第二节 古典精神分析的思想体系508

一、弗洛伊德略传508

二、从临床治疗到潜意识学说510

三、从精神活动的分析到精神结构的阐释516

四、从心理学理论到社会文化理论521

第三节 精神分析机能主义的分化524

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化527

二、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531

第四节 简要评价540

一、主要成就540

二、根本误区543

三、重要影响546

第十二章 欧美新精神分析机能主义的发展550

第一节 新精神分析机能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550

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背景551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552

第二节 自我心理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554

一、自我心理学的萌生554

二、哈特曼与自我心理学的建立557

三、自我心理学在发展心理学领域的拓展562

第三节 存在分析学派精神分析思想571

一、从古典精神分析到存在分析572

二、存在分析学派的主要思想573

三、对存在分析理论的评价579

第四节 社会文化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581

一、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概述581

二、霍妮的社会文化的神经症理论583

三、沙利文的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586

四、卡丁纳的精神分析文化人类学589

五、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593

第五节 对象关系学派的精神分析思想599

一、从驱力结构模式到关系结构模式599

二、对象及对象关系603

三、以游戏疗法为核心的治疗模式605

第六节 简要评价611

一、突出成就611

二、主要局限614

三、重要影响616

第十三章 德国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621

第一节 德国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622

一、德国的现象学传统622

二、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主要来源625

三、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基本特点629

第二节 德国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建构632

一、似动现象的发展及其意义635

二、视觉效应原则及其意义637

三、同型论思想639

四、蕴含性思想641

五、格式塔学习原理643

第三节 简要评价645

一、突出成就646

二、主要局限648

三、重要影响649

第十四章 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在美国的发展655

第一节 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在美国发展的背景及其特点656

一、美国完形-整体心理学发展的背景656

二、美国完形-整体心理学思想的特点659

第二节 勒温对完形-整体主义心理学思想的发展661

一、心理紧张系统的思想及其发展663

二、拓扑心理学的思想及其发展667

三、行动研究的思想及其实践671

第三节 美国完形—整体主义的社会认知心理学思想676

一、认知平衡与稳态动力模式677

二、认知平衡与归因思想681

三、费斯汀格认知不协调理论684

第四节 简要评价688

一、突出成就688

二、主要局限693

三、重要影响694

第十五章 日内瓦学派机能-结构主义697

第一节 日内瓦学派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699

一、日内瓦学派产生的背景699

二、日内瓦学派的基本特点705

第二节 皮亚杰机能-结构主义的发生认识论714

一、发生认识论的机能主义714

二、发生认识论的结构主义720

第三节 新皮亚杰派的结构-机能主义思想及其走向727

一、新皮亚杰派的基本特点727

二、新皮亚杰派思想的主要内容731

三、新皮亚杰派的发展走向733

第四节 简要评价736

一、突出成就736

二、主要局限746

三、重要影响757

第四编 当代西方心理学的两大思潮765

第十六章 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768

第一节 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769

一、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769

二、认知主义心理学思潮的特点777

第二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模式784

一、功能主义的立场784

二、表征理论和计算理论788

第三节 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走向794

一、认知心理学研究范式的历史演变794

二、两种主导的研究取向795

三、认知主义与联结主义的学术争议798

四、新开拓和新兴起的研究取向799

第四节 简要评价801

一、重大成就801

二、主要局限808

三、当代认知心理学发展面临的挑战810

四、重要影响815

第十七章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818

第一节 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及其特点822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潮产生的背景822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主要特点836

第二节 “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学思想方式841

一、人的本性研究841

二、人的心理健康845

三、人本主义的教育观850

第三节 从自我人本心理学到超自我人本心理学854

一、人本主义的自我心理学854

二、超自我(个性)人本心理学861

第四节 简要评价869

一、主要成就869

二、主要局限878

三、重要影响882

第十八章 回顾与展望889

第一节 回顾890

一、一个主导思想:自然主义和科学主义890

二、两条基本线索:两种文化、两种哲学、两种逻辑的对立、论争与融合898

三、三次较大的分化与整合:从哲学之中、学派之间和两大范式间的分化与整合902

四、四次革命:行为主义革命、精神分析革命、认知心理学革命、人本心理学革命909

五、五大理论取向:行为论、认知论、精神分析论、现象论、生物论911

六、六大启示913

第二节 展望918

一、树立大心理学观,开展心理学改革921

二、开展中国本土化心理学研究,建立科学本土心理学924

三、心理学研究取向的多元与整合,促进相对统一的心理学理论模式的建构926

四、强化理论研究和理论建构,提高心理科学的理论水平927

五、面向社会,深入生活,大力加强应用心理学的研究929

后记932

参考文献9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