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 赵兴良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出版集团;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38702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记1

第一章 导论1

一、时代的声音2

二、世界的潮流6

三、概念和观点10

四、结构与内容20

第二章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30

一、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31

(一)关于马克思发展理论的实质问题31

(二)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33

二、全面发展的实践根据42

(一)在实践中理解人与社会43

(二)全面生产与全面发展48

三、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进程54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54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进程58

(三)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66

四、全面发展的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67

(一)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68

(二)马克思对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使用70

(三)马克思评价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价值尺度73

第三章 毛泽东的初步探索82

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思路82

(一)提出自己的建设路线和方法83

(二)制定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方针91

二、开始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103

(一)区别“建立”与“建成”两个概念104

(二)划分“不发达”与“比较发达”两个阶段107

三、深刻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及其发展动力112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112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13

(三)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117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121

四、重视人的全面发展125

(一)政治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125

(二)健康的身体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127

(三)个性解放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面129

(四)德智体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总体要求133

(五)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135

五、初步探索的经验与教训138

第四章 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152

一、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背景153

(一)真理标准讨论是重要推动153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思潮是重要影响155

(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重要依据158

二、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分歧160

(一)马克思主义包含人道主义160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根本对立163

三、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164

(一)人道主义问题大讨论的意义165

(二)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166

第五章 历史新时期党的全面发展观178

一、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观179

(一)邓小平社会全面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条件179

(二)全面改革与全面发展186

(三)全面发展要突出重点,分阶段分步骤地向前推进190

(四)全面发展是通过人和为了人的发展193

(五)邓小平全面发展观的历史地位197

二、江泽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观199

(一)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的社会200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展开203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210

三、胡锦涛“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221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21

(二)“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225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231

四、新时期党的全面发展观演进的若干启示与意义234

(一)共同价值取向: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234

(二)历史性特征:在继承发展中日益走向全面深刻237

(三)重大理论贡献:以科学发展观为代表,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41

第六章 小康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50

一、中国历史文化上的小康社会概念250

(一)古代小康社会概念251

(二)近代小康社会概念253

二、毛泽东、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256

(一)毛泽东小康社会思想探析257

(二)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形成及其内涵260

(三)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意义266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70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全面发展的概念和目标270

(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中建设小康社会273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280

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93

(一)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293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与主要内容300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08

第七章 结语:把全面发展推向未来319

一、全面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319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22

三、把“惠及十几亿人口”作为检验标准,共享发展成果328

四、建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33

参考文献3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