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云南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云南卷
  • 朱向东主编;杨雯,杨谊群卷主编;云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4466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1页
  • 主题词: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云南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1

一、自然环境及地理位置1

二、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2

(一)行政建制区域人口分布极不均匀2

(二)人口密度差异较大3

(三)全省128个县、市、区人口规模悬殊较大3

三、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现状4

(一)人口总量及其变化4

(二)家庭户规模逐年缩小6

(三)人口年龄构成7

(四)人口性别比不断上升7

(五)人口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扫除青壮年文盲任重而道远7

(六)民族人口众多,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待加快9

(七)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10

四、云南人口发展的主要问题11

(一)人口基数大11

(二)科技发展水平较低12

(三)贫困人口多12

(四)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12

五、新中国成立以来云南人口的变迁13

(一)人口总量的发展变化14

(二)全省各地、州、市人口自然变动情况19

(三)省际人口迁移对人口总量的影响23

六、云南人口发展状况与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的对比27

(一)50年代出生人口水平处在全国中间,但由于死亡率较高,人口增长处在全国较低水平27

(二)60年代人口生育得以补偿,人口出生水平及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进入全国中上水平28

(三)70年代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全国内地省区效果明显,云南也在较高的出生水平上一时呈现台阶式下降,且下降幅度较大,但持续时间有限28

(四)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影响,80年代云南人口出生率在持续一段时期下降的基础上,出现跳跃式反弹,使云南不论是人口出生水平,还是人口增长幅度,部排在全国前列28

第二章 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及人口老龄化31

一、人口的性别、年龄数据检验31

二、人口年龄构成32

(一)人口年龄的基本情况及变化32

(二)人口年龄构成的城乡差异和地区差异45

三、人口的性别构成53

(一)云南人口性别比的构成及变化53

(二)人口性别比的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56

(三)出生婴儿性别比61

四、人口老龄化65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变化及特点66

(二)影响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因素72

(三)老年人口的婚姻家庭及居住状况75

(四)老年人口的就业状况80

(五)老年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及文化构成81

(六)老年人口的养老方式及问题82

(七)迎接人口老龄化的对策85

第三章 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90

一、生育水平现状90

(一)人口出生率平稳下降,婴儿出生月份峰值期在11月91

(二)总和生育率已在更替水平以内92

(三)生育模式正向积极的“自愿控制型”转变94

(四)平均活产子女数减少,子女存活率提高99

(五)人口再生产类型趋于缩减100

(六)农村妇女生育水平高于城镇103

(七)育龄妇女人数占总人口的比重继续增大105

(八)各地、州、市生育水平差异明显108

二、影响生育水平的因素110

(一)政策因素对妇女生育水平产生直接影响111

(二)育龄妇女人数及年龄结构是影响生育水平的重要因素113

(三)文化因素对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114

(四)经济因素对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116

(五)民族因素的影响118

三、人口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124

(一)进一步降低生育水平是云南人口发展面临的重要而艰巨的任务124

(二)进一步降低云南妇女生育水平面临的新问题125

(三)控制人口增长的主要措施126

第四章 人口死亡状况131

一、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及特点131

(一)死亡水平变化及特点131

(二)死亡水平的地区差异和特点139

二、人口分性别和年龄的死亡水平149

(一)人口分性别的死亡水平149

(二)人口分年龄的死亡水平156

三、人口平均预期寿命161

(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162

(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性别差异164

(三)平均预期寿命的城乡差异166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及有关问题167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169

一、人口婚姻状况的构成、变动特点及其社会影响169

(一)人口婚姻状况的构成169

(二)人口婚姻状况的结构性变动特点178

(三)人口婚姻状况的变动对人口再生产控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199

二、家庭规模、家庭结构的变动特点与经济社会的关系208

(一)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构成及其变动特点209

(二)婚姻与家庭、家庭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227

第六章 人口的受教育状况234

一、人口的受教育状况234

(一)云南教育事业的发展状况234

(二)云南人口的文化素质状况236

(三)云南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不均衡241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对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影响251

(一)人口的文化素质对人口再生产的影响251

(二)人口的文化素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60

(三)人口与经济的发展对人口文化素质的影响267

第七章 劳动就业状况270

一、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和构成270

(一)劳动力资源的基本情况270

(二)劳动力资源的性别年龄构成277

(三)劳动力资源的社会构成及质量状况278

二、就业人口的规模及构成285

(一)就业人口的基本情况和规模285

(二)就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288

三、城镇失业人口的规模及构成293

(一)失业人口的基本情况293

(二)失业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294

四、未工作人员状况296

五、乡村劳动力状况及特点297

(一)乡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及特点297

(二)乡村富余劳动力基本状况300

六、经济发展与就业302

(一)人口和经济发展的一般关系302

(二)十年来经济发展与就业关系303

七、劳动就业形势和政策取向305

(一)劳动就业形势305

(二)劳动就业的政策取向309

第八章 少数民族人口311

一、民族人口发展过程311

(一)民族种类及演变311

(二)民族人口发展过程313

(三)民族人口发展变化的因素317

二、民族人口分布与构成323

(一)民族人口分布323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326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文化构成329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331

三、少数民族政策及少数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334

(一)少数民族政策与民族区域自治334

(二)少数民族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335

第九章 人口迁移与流动339

一、人口分布339

(一)人口的地域分布339

(二)人口的地区分布341

(三)各地区人口密度的变化342

二、省际人口迁移344

(一)省际迁出人口的流向分析344

(二)省际迁入人口的流向分析347

(三)省际迁入人口的就业结构349

(四)省际迁入人口的就业状况与云南总体情况比较350

(五)省际迁入人口职业构成的地区差异351

(六)省际迁入人口受教育程度状况352

(七)省际迁移人口的总体特征354

(八)省际迁移人口对云南省人口的影响355

三、省内人口迁移363

(一)省内迁移人口的规模363

(二)省内迁移人口的特征364

四、人口迁移原因分析367

第十章 人口城镇化374

一、人口城镇化的基本原理和进程374

(一)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374

(二)人口城镇化的进程375

二、人口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和地区差异379

三、影响人口城镇化因素分析390

(一)生产力水平低,工业化程度低,二、三产业发展不充分391

(二)长期“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的结果392

(三)城镇、城市功能建设严重滞后,各项改革滞后,不能适应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要求392

(四)受传统观念束缚,农民自觉自愿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主动性较差393

(五)自然条件的影响393

四、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及基本模式393

(一)人口城镇化的趋势及模式393

(二)在推进城镇化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城镇化模式的选择394

第十一章 人口居住状况399

一、住房发展概况399

(一)住房商品意识淡漠阶段399

(二)住房商品理论探索阶段400

(三)住房商品市场形成及拓展阶段400

二、云南人口住房现状401

(一)人均住房面积及结构401

(二)住房设施及主要炊事燃料404

(三)住房来源多样化,但以自建为主405

(四)家庭户购建住房和租用住房费用较低405

(五)住房城乡差异明显406

(六)户主受教育程度与住房的关系414

(七)户主的职业构成与住房的关系417

三、云南人口住房特点422

(一)改革开放后云南人口居住状况得到较大改善422

(二)人均住房面积参差不齐,宽敞仍是追求目标之一422

(三)住房以自建为主,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低423

(四)购买和建盖住房费用低,住房设施差423

(五)住房水平城乡差异明显,差异突出表现在住房设施上423

(六)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住房面积越大424

(七)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云南住房的炊事燃料424

四、云南住房市场及产业发展空间广阔424

(一)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规范云南住房市场424

(二)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加快云南住房产业化进程425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住房营销理念,走可持续发展之路425

(四)缩小云南人口居住状况与全国的差距,为云南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做出贡献426

第十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429

一、人口与资源429

(一)云南资源现状及开发利用情况431

(二)妥善处理人口增长与资源过度利用的关系439

二、人口与环境442

(一)云南环境状况及治理情况443

(二)妥善处理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系450

三、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云南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454

(一)云南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454

(二)云南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的工作457

第十三章 人口发展展望469

一、人口发展预测469

二、未来20年主要人口问题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