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
  • 高占福,李志坚主编;高占福,哈正利,敏俊卿等编撰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254644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87页
  • 主题词:伊斯兰教-宗教文化-研究-中国;穆斯林-现代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伊斯兰教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现代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伊斯兰教倡导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1

第一节 《古兰经》中的“两世吉庆”观1

一、《古兰经》中的人生观2

二、《古兰经》中的今世观10

三、《古兰经》中的后世观14

四、《古兰经》中“两世吉庆”的幸福观19

第二节 圣训倡导的今世生活23

一、坚定的信仰24

二、道德的完善28

三、公平地经营31

四、和睦的家庭35

五、宽容地共处40

第三节 伊斯兰教的和谐观43

一、宗教与世俗的和谐45

二、个体身心的和谐48

三、人与人的和谐50

四、人与自然的和谐56

五、伊斯兰的中道观58

第二章 伊斯兰国家的近现代化之路63

第一节 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64

一、伊斯兰现代主义的兴起64

二、伊斯兰现代主义革新思想68

三、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想的特征71

第二节 近现代化的改革进程78

一、伊斯兰国家近代化萌芽期78

二、世俗化进程时期85

三、民族国家化时期87

四、当代伊斯兰国家现代化时期89

第三节 当代伊斯兰国家的改革93

一、政治制度的演进93

二、法制体系的改革96

三、经济关系的调整97

四、文化教育的发展99

五、社会生活的变迁102

第四节 近现代化的改革类型105

一、贾希利亚范式107

二、温和的原教旨主义范式108

三、自由主义伊斯兰范式109

第五节 近现代化改革的经验110

一、土耳其的现代化经验110

二、伊朗的现代化经验117

三、埃及的现代化经验126

四、沙特阿拉伯的现代化经验134

第六节 对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反思140

一、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特点140

二、伊斯兰国家现代化的困境149

三、伊斯兰国家现代化带来的理论争议153

第三章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本土化161

第一节 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形成及其表现形式162

一、伊斯兰教本土化概念的界定162

二、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形成163

三、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表现形式167

第二节 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民族化179

一、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内地穆斯林民族179

二、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与新疆穆斯林民族182

第三节 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的特点183

一、内地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伊儒结合的特点183

二、新疆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明显的民族特点185

三、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特质187

第四章 中国伊斯兰教适应现代化发展的基础190

第一节 以适应不同时代发展为特点的历史基础190

一、唐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1

二、五代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2

三、宋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3

四、元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4

五、明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6

六、清朝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6

七、民国时期伊斯兰教与中国社会的适应197

第二节 以崇尚科学鼓励求知为理念的文化基础198

一、崇尚学问198

二、尊重人才199

三、提倡终身教育201

四、兼顾宗教伦理教育和知识教育202

五、中国伊斯兰教育资源202

六、中国伊斯兰经学思想资源205

七、中国伊斯兰学术文化资源205

八、中国伊斯兰学术人才资源208

第三节 以多元共存为核心的社会基础209

一、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学习、使用汉族语言和文字210

二、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吸收大量的汉族传统文化212

三、回族等穆斯林民族在教育和学术上与汉族等兄弟民族的交往214

第五章 伊斯兰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218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功能分析218

一、伊斯兰教为穆斯林社会现代化建设发挥精神整合与秩序建构的功能220

二、伊斯兰教为穆斯林社会现代化建设建立起符合时代精神的经济伦理222

三、伊斯兰教提供的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缓解了穆斯林现代化进程所造成的社会紧张224

四、伊斯兰教社会伦理增进了穆斯林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人际和谐227

第二节 中国穆斯林早期现代化实践与西北社会的转型228

一、穆斯林新文化运动与社会融入228

二、穆斯林早期的教育实践与社会现代化231

三、穆斯林早期现代化实践与西北社会转型235

第三节 适应社会的伊斯兰经济观240

一、万物归主的财产观240

二、公平交易的商事观241

三、反对重利的金融观243

四、重视民生的税制观245

第四节 穆斯林经济现代化的地域性特点247

一、“识宝回回”:东部回族穆斯林的商业荣耀249

二、以皮毛产业为龙头的中原穆斯林经济253

三、从马帮到工业企业:西南穆斯林经济的腾飞261

四、回藏贸易与驼运业:西部穆斯林的传统优势行业266

五、义乌现象:国际贸易中的中外穆斯林278

第五节 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共识282

一、伊斯兰教积极入世的特质是其适应社会发展的思想基础283

二、中国穆斯林爱国主义传统是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历史基础286

三、中国伊斯兰教的本土化经验是其适应社会的认同基础289

第六章 中国各族穆斯林走向现代化的途径293

第一节 加强经学思想建设 为现代化提供智力支持294

第二节 发扬伊斯兰教爱国爱教传统 融入国家政治生活297

一、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297

二、积极维护社会稳定298

三、妥善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300

四、为维护世界和平努力302

第三节 发挥伊斯兰教重商善商优势融入国家经济生活302

一、积极参与经济建设,服务现代化建设的全局303

二、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改变旧有经济理念和模式304

三、积极开拓国际伊斯兰市场309

四、多渠道实现清真寺自养312

第四节 以清真食品为龙头 大力发展优势产业经济313

一、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快速发展314

二、制约我国清真食品产业发展的因素316

三、促进清真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思考328

第五节 整合伊斯兰教育资源 提升穆斯林文化水平334

一、中国各民族穆斯林教育文化水平现状336

二、加强穆斯林妇女教育,提高穆斯林人口素质341

三、解放思想,正确对待宗教教育和普通教育(国民教育)的关系343

四、整合伊斯兰教育资源,服务穆斯林社会文化发展344

第六节 坚持公益服务社会345

一、积极挖掘伊斯兰教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理论346

二、中国伊斯兰教公益慈善事业方兴未艾349

三、大力发展中国伊斯兰教公益事业,促进各族穆斯林走向现代化356

后记3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