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输血 第3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临床输血 第3版
  • 付涌水主编;钱开诚,陆志刚副主编;田兆嵩主审;朱刚,陈会友,方建培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762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6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输血-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输血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输血发展简史1

一、国外输血发展史1

二、国内输血发展史4

第二节 临床输血进展5

一、治疗性输血5

二、生物技术制品的输注6

三、自体输血6

四、新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7

第三节 安全输血与合理输血8

一、安全输血8

二、合理输血10

第二章 临床输血的基本程序12

第一节 输血前准备12

一、输血前的评估12

二、用血征询14

三、用血申请14

四、患者识别与血标本采集15

五、血标本的保存17

六、血型鉴定、抗体筛选和交叉配血17

七、血液的发放与领取17

八、发出后血液的退回18

九、输血前血液的储存19

十、血液成分输注前的检查和核对19

第二节 输血过程监护19

一、血液的输注19

二、输血患者的护理21

第三节 输血后评估23

一、输血疗效23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和报告23

第三章 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25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理化特性和生理功能25

一、血液的组成25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26

三、血液的生理功能27

第二节 全血输注30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30

二、剂量和方法30

三、疗效判断31

四、注意事项31

第三节 红细胞输注32

一、红细胞制品的种类32

二、适应证32

三、各种红细胞制品的临床应用特点33

四、剂量和方法35

五、疗效判断35

六、注意事项35

第四节 粒细胞输注35

一、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36

二、剂量和方法36

三、疗效判断36

四、注意事项36

第五节 血小板输注37

一、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37

二、剂量和方法38

三、疗效判断39

四、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因素39

五、特殊血小板制品的临床应用40

第六节 血浆输注40

一、血浆制品的种类40

二、适应证和相对禁忌证40

三、剂量和方法42

四、不合理应用42

五、注意事项43

第七节 冷沉淀输注43

一、适应证43

二、剂量和方法44

三、疗效评价和不良反应45

四、注意事项45

第八节 紧急情况下的非同型血液输注策略45

一、ABO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45

二、Rh血型非同型血液输注47

第四章 血浆蛋白制品和血浆代用品的临床应用49

第一节 血浆蛋白制品的特性和临床应用49

一、白蛋白49

二、免疫球蛋白52

三、因子Ⅷ浓缩剂55

四、纤维蛋白原浓缩剂57

五、凝血酶原复合物57

六、纤维蛋白胶58

七、基因重组的活化因子Ⅶ58

八、抗凝血酶59

九、血浆蛋白酶抑制剂制品60

十、活化蛋白C制品60

十一、其他血浆蛋白制品60

第二节 血浆代用品的特性和临床应用61

一、右旋糖酐类61

二、羟乙基淀粉类63

三、明胶制品64

第五章 造血干细胞的临床应用66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表型、培养及体外扩增67

一、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67

二、造血干细胞的表型68

三、造血干细胞培养及体外扩增69

第二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71

一、骨髓移植71

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72

三、脐血干细胞移植74

四、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77

五、HLA部分相合的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79

六、造血干细胞移植适应证80

七、移植前准备81

八、预处理方案81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82

一、预处理相关毒性82

二、移植物抗宿主病82

三、感染83

四、移植后复发83

第六章 造血生长因子的临床应用85

第一节 红细胞生成素85

一、分子结构和分泌调节85

二、作用机制86

三、产品介绍86

四、临床应用87

五、影响疗效的因素和不良反应89

第二节 粒细胞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90

一、分子结构和分泌调节90

二、作用机制90

三、产品介绍91

四、临床应用92

五、影响疗效的因素和不良反应93

第三节 血小板生长因子94

一、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94

二、产品介绍94

三、临床应用95

第七章 治疗性血液成分单采和置换术97

第一节 治疗性单采术的分类和临床应用指南97

第二节 技术与方法102

一、单采和置换方法102

二、抗凝剂104

三、置换液105

第三节 患者的准备与管理106

一、患者评估107

二、静脉通路108

三、置换量和频度109

四、特殊患者的处理110

第四节 临床应用111

一、治疗性血细胞单采术111

二、治疗性血浆置换术114

第五节 不良反应和并发症119

一、静脉穿刺部位血肿119

二、枸橼酸盐中毒119

三、心血管反应119

四、反跳现象120

五、出凝血异常120

六、血浆过敏反应120

七、病毒性疾病的传播121

八、其他121

第八章 内科输血122

第一节 急性贫血的输血122

一、急性贫血的原因122

二、急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123

三、急性贫血的输血原则和抢救措施123

第二节 慢性贫血的输血125

一、慢性贫血的原因125

二、慢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特点126

三、慢性贫血的输血指征127

四、慢性贫血的输血方法和注意事项127

第三节 红细胞疾病的输血128

一、再生障碍性贫血128

二、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129

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30

四、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133

五、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134

六、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134

七、镰状细胞贫血134

第四节 恶性血液病的输血135

一、白血病135

二、其他恶性血液病138

第五节 出血性疾病的输血138

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38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39

三、血友病140

四、获得性凝血抑制物140

五、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41

六、血管性血友病141

第六节 非血液系统肿瘤的输血142

一、输血对恶性肿瘤的影响142

二、恶性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142

第九章 外科输血145

第一节 围手术期患者的输血145

一、术前贫血的诊断和治疗145

二、术前凝血功能异常的检查和治疗146

三、术前对术中失血量的估计148

四、术中失血量的评估148

五、失血耐受性的评估149

六、减少术中失血的措施150

七、容量治疗和输血151

第二节 急性失血患者的输血152

一、急性失血患者的病理生理153

二、容量替代疗法的应用153

三、输血需求的判断155

第三节 创伤患者的输血156

一、初期评估156

二、控制出血158

三、静脉通路158

四、液体复苏159

五、评价对复苏的反应160

六、输血治疗160

七、手术治疗162

第四节 大量输血162

一、大量输血的定义163

二、大量输血时血液成分的选择163

三、大量输血的并发症163

第五节 烧伤患者的输血165

一、烧伤后的贫血165

二、烧伤后的失血166

三、成分输血167

四、减少烧伤患者输血的策略168

第十章 产科输血170

第一节 妊娠期孕妇生理变化特点与输血170

一、妊娠期输血相关的生理变化特点170

二、输血与妊娠间的免疫学影响172

第二节 产科输血治疗原则和方法172

一、成分输血治疗的原则和要点172

二、输血免疫治疗的原则和方法175

三、自体输血原则和方法176

四、宫内胎儿输血原则和方法177

第三节 妊娠合并症的输血179

一、妊娠合并贫血179

二、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182

三、妊娠合并重症肝病183

四、妊娠合并白血病185

第四节 妊娠期其他疾病的输血186

一、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186

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186

三、胎儿同种免疫性溶血病187

第五节 产科并发症的输血188

一、产科出血188

二、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91

第十一章 儿科输血194

第一节 小儿造血及血液的生理学特征概述194

一、造血特点194

二、血液生理学特征194

第二节 新生儿疾病的输血196

一、新生儿溶血病196

二、新生儿失血性贫血198

三、早产儿贫血199

四、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症199

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00

六、新生儿粒细胞减少症200

七、新生儿出血症201

八、新生儿换血疗法201

第三节 儿科疾病的输血202

一、缺铁性贫血202

二、婴儿感染性营养性贫血203

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3

四、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05

五、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05

六、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206

七、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208

八、血友病209

第十二章 移植的输血212

第一节 移植中的免疫血液学212

一、移植的免疫屏障213

二、移植的免疫抗体214

三、ABO血型和HLA不相合的移植214

第二节 实体器官移植与输血215

一、血液预订计划215

二、肾移植216

三、肝移植216

四、心肺移植218

五、实体器官移植中的特殊输血219

六、实体器官移植中的自体输血220

七、器官供者传染性疾病的检测220

第三节 造血干细胞移植与输血221

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221

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支持性输血222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殊输血223

四、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输血224

五、Rh血型不合的输血226

六、造血干细胞供者的自体输血227

第十三章 自体输血228

第一节 概述228

一、自体输血发展简史228

二、自体输血的分类229

三、自体输血的优缺点229

四、自体输血的原则230

五、自体输血的分工与责任231

第二节 储存式自体输血232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及病例选择标准232

二、采血前的准备233

三、采血方案和采血量234

四、采集方法235

五、储存方法236

六、取血与回输237

七、注意事项237

八、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238

第三节 稀释式自体输血239

一、血液稀释的生理变化239

二、稀释式自体输血的理论依据241

三、稀释式自体输血的优点241

四、适应证和禁忌证242

五、稀释式自体输血实施前准备242

六、血液稀释和采血处理243

七、血液保存及回输245

八、注意事项246

九、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246

第四节 回收式自体输血247

一、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分类247

二、回收血的血液学特性248

三、适应证与禁忌证249

四、自体血液回收方法250

五、自体血液的回输251

六、不良反应、并发症及防治措施251

七、注意事项252

八、临床应用252

第五节 自体血液成分输血253

一、自体血小板输血253

二、自体纤维蛋白胶254

第十四章 血液保护256

第一节 血液保护的发展概况256

一、血液保护在国外的发展情况256

二、我国血液保护的现状257

三、血液保护的展望257

第二节 围手术期与血液保护257

一、急诊外科的出血控制技术258

二、外科手术的止血技术258

三、微创外科技术259

四、止血药物和材料的应用259

五、术后出血的处理261

六、其他相关围手术期措施261

第三节 控制性低血压262

一、生理学基础262

二、对生理功能的影响263

三、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264

四、常用药物265

五、与其他血液保护措施的联合应用265

第四节 心脏手术与血液保护266

一、体外循环对血液的影响266

二、体外循环后出血原因及处理267

三、心脏手术的节约用血措施268

四、血液麻醉272

第五节 骨科手术与血液保护273

一、止血带的应用273

二、选择性靶动脉栓塞的应用274

三、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的应用274

四、自体输血技术的联合应用276

第十五章 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播疾病280

第一节 输血不良反应280

一、概述280

二、常见输血不良反应281

三、输血相关性疾病293

第二节 输血传播疾病298

一、艾滋病299

二、病毒性肝炎301

三、梅毒304

四、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306

五、疟疾307

六、巨细胞病毒感染308

七、弓形虫病310

附录 缩略语英中文对照表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