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师承与诗歌推演 南宋中兴诗坛的师门与师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文学师承与诗歌推演 南宋中兴诗坛的师门与师法
  • 黄伟豪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599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宋诗-诗歌研究-南宋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师承与诗歌推演 南宋中兴诗坛的师门与师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南宋中兴诗坛地位的原貌与转变1

二、问题之提出:以“师承”解读宋诗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10

总论:知人论世——南宋中兴诗坛师承总貌17

第一章 南宋中兴诗坛师承之构成17

第一节 远绍授受渊源的学术传统17

一、古代文人认知的三个来源:师承、交游、家学17

二、先秦至唐的文学师承现象概览20

第二节 发轫於唐代而有别於唐代的文学师承29

一、唐宋文学师承意识的差异30

二、唐宋文学师承意识迥异之两大因素33

第三节 继承北宋臻於全面的文学师承模式37

一、两宋文坛的师承类别39

二、两宋文坛的师承方法42

第四节 南宋中兴诗歌师承意识的确立52

一、师门关係意识之形成53

二、师法古人意识之形成59

第二章 南宋中兴诗坛师承的特徵76

第一节 师门关系与师法倣效双轨并行的诗歌发展76

一、师门与师法的宏观分析77

二、师门与师法的微观分析94

第二节 诗歌创作与师承风尚的关系104

一、从时代分期来说105

二、从地域分布来说110

三、从诗歌派别来看114

第三节 诗歌师承的共同侧重点117

一、句法124

二、题材、风格133

第四节 中兴诗人对师承的突破之共有特徵:以俗为雅135

一、以鄙语、俚谚、俗诗入诗138

二、以词入诗139

分论:诗家分析——“中兴五大家”师门关系、师法倣效与诗歌创作147

第一章 “中兴五大家”刍议147

第二章 “中兴五大家”之一:陆游154

第一节 陆游师承考述155

一、剑南已见祖灯传:私淑吕本中、师从曾几155

二、广泛师法,博采众家之长158

第二节 师承来源与诗学理念、诗歌创作的关系165

一、曾几对陆游的影响166

二、吕本中对陆游的影响185

第三节 陆游诗歌对师承的突破186

一、诗学理念:师法盛中晚唐,重视梅尧臣诗189

二、诗歌创作:雄浑奔放为主,卻又风格多变192

第三章 “中兴五大家”之二:杨万里196

第一节 杨万里师承考述196

一、师出多门196

二、兼师唐人与江西,旁及历代杰作201

第二节 师承来源与诗学理念、诗歌创作的关系212

一、师门关系的间接作用:师法对象与题材精神213

二、师法模倣的直接影响217

第三节 杨万里诗歌对师承的突破225

一、终须投换晚唐间:独标晚唐诗226

二、今人不能道语,被诚斋道尽:杨诚斋体228

第四章 “中兴五大家”之三:范成大234

第一节 范成大师承考述234

一、两位业师:王葆与乐备234

二、追溯前人遗法236

第二节 师承来源与诗学理念、诗歌创作的关系241

一、诗集的编次243

二、体裁的选择245

三、创作的手法246

四、诗风的倾向248

第三节 范成大诗歌对师承的突破250

一、创新的四时田园杂兴组诗250

二、以词入诗的鲜明意识252

第五章 “中兴五大家”之四:尤袤254

一、有关师从喻樗与汪应辰255

二、以盛中唐及北宋为主的师法取径262

三、诗风平淡、清瘦、精悍268

四、笔法269

第六章 “中兴五大家”之五:萧德藻270

一、亦师茶山274

二、深造江西,转益多师274

三、自出机轴:风格之高古、造语之工致280

结论284

一、从共时的角度看中兴诗人的师承面貌284

二、从历时的角度看中兴诗人与江西诗派、江湖诗派的师承关系285

三、师承与南宋中兴诗坛、宋代诗歌以至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关系291

参考文献296

后记3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