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 1900-1949【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 1900-1949
  • 杜俊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052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99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革命传统教育-对比研究-中国-1900~194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比较研究 1900-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中国革命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2

二 已有研究成果述评和本课题的研究价值9

三 研究视阈和主要内容15

第一章 渊源: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18

第一节 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共同文化基础和思想理论基础18

一 民族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文化源泉18

二 农民起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产生的重要源泉21

三 理论基础:中国革命精神都以“主义”为理论指导23

第二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文化基础26

一 红岩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27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产生的文化基础33

三 抗战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37

四 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文化源泉38

第三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47

一 红岩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47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49

三 井冈山精神、中央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51

第二章 实践熔铸: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形成对比56

第一节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形成的背景56

一 反帝反封建:中国革命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56

二 20世纪前半期亚非拉民族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58

第二节 红岩精神的形成59

一 国共第二次合作在陪都:红岩精神形成的时空背景60

二 实践基础:中共中央南方局在大后方的斗争63

第三节 时空变迁与革命实践:其他中国各种革命精神的形成67

一 辛亥革命精神的形成67

二 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的形成70

三 井冈山精神的形成74

四 中央苏区精神的形成75

五 长征精神的形成78

六 延安精神的形成80

七 西柏坡精神的形成83

第三章 共时性: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共同内容85

第一节 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坚定的理想信念85

一 中国古代贤者的坚定信念85

二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中的坚定信念86

三 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的坚定信念88

第二节 艰苦奋斗的精神89

一 辛亥革命精神和黄埔精神中的艰苦奋斗89

二 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90

第三节 勇于牺牲的精神92

一 辛亥革命精神中勇于牺牲的精神92

二 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中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93

三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勇于牺牲94

第四节 爱国主义精神96

一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中的爱国主义96

二 爱国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一条红线98

第五节 以主义为指导,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99

一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都以主义为指导99

二 中国革命精神都代表各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方向101

第六节 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拓创新102

一 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103

二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开拓创新103

第四章 历时性: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106

第一节 红岩精神的主要内涵106

一 爱国主义: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积极争取民众抗日106

二 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107

三 “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污”的高尚政治品格108

四 以诚相待,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109

五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宁难不苟的浩然正气110

六 平等相商的民主精神112

七 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精神114

八 巨大的人格力量115

九 崇高的思想境界118

第二节 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的内涵119

一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120

二 中央苏区精神的主要内涵123

三 长征精神的内涵128

四 延安精神的主要内容131

五 西柏坡精神的主要内容138

第三节 辛亥革命精神、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的主要内涵144

一 辛亥革命精神的主要内涵144

二 国共第一次合作所培育的黄埔精神的主要内涵149

三 国共第二次合作培育的抗战精神的主要内涵155

第五章 共性与特色: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具体精神之比较162

第一节 红岩精神与辛亥革命精神之比较162

一 辛亥革命精神与红岩精神形成背景对比163

二 共性:辛亥革命精神和红岩精神164

三 特色:辛亥革命精神与红岩精神168

第二节 红岩精神与黄埔精神之比较述论172

一 黄埔精神与红岩精神形成背景对比172

二 继承:黄埔精神和红岩精神173

三 特色:黄埔精神与红岩精神177

第三节 革命歌曲视阈中的井冈山精神和红岩精神180

一 革命歌曲的基本特征180

二 革命歌曲所蕴含的革命精神183

三 不同时代的革命歌曲所表达的各种革命精神的独特部分185

第四节 文化传播学中的红岩精神、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187

一 革命歌曲视阈中的苏区精神和红岩精神187

二 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189

第五节 红岩精神与延安精神的共性与特点探析196

一 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形成背景对比196

二 共性:延安精神和红岩精神198

三 特色:延安精神与红岩精神201

第六节 红岩精神与抗战精神之比较述论206

一 抗战精神和红岩精神形成的共同时代背景:国共第二次合作206

二 抗战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共性208

三 特色:抗战精神与红岩精神211

第七节 红岩精神与西柏坡精神之比较214

一 西柏坡精神与红岩精神的形成背景对比214

二 共性:西柏坡精神和红岩精神之共同内涵215

三 特色:西柏坡精神与红岩精神217

第六章 价值:红岩精神与其他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221

第一节 红岩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与理论价值221

一 红岩精神的历史作用221

二 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作用223

三 红岩精神与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理论价值224

第二节 红岩精神和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226

一 红岩精神的现实意义227

二 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现实意义235

第七章 创新: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红岩精神和其他革命精神的弘扬251

第一节 文化传播学简论251

一 文化传播原理251

二 文化传播学视野中的革命精神宣传和传播253

第二节 新时期其他中国革命精神的弘扬255

一 新时期弘扬中国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指导思想255

二 新形势下弘扬革命精神面临的挑战260

三 中国革命精神弘扬方式和路径的创新261

第三节 文化传播学背景下红岩精神宣传方式和途径的创新267

一 红岩精神的网络传播267

二 对革命精神的传统宣传方式进行创新270

三 革命精神的歌曲传播272

四 创新新时期青少年的党史教育,促进红岩精神的传播274

五 加强红岩精神与外国革命精神的对比宣传277

六 积极“走出去”与“引进来”,加强红岩精神的宣传和传播281

主要参考文献291

后记29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