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哲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5176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经济结构与体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产业升级-开放条件下中国的政策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导言1
表0-1 四小龙20世纪60年代至2003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览表4
表0-2 东盟四国20世纪70年代至2003年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一览表5
第一章 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相关理论及其演进21
1.1 与产业升级有关的经济增长理论模型21
1.1.1 古典增长模型21
1.1.2 新古典增长模型26
1.1.3 新增长理论模型30
1.1.4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34
图1.1 经济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35
1.2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讨论36
1.3.1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40
1.3 国际产业转移与升级:审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视角40
1.3.2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42
1.3.3 国家竞争优势论44
1.3.4 国际直接投资区位理论46
1.4 雁行模式及其理论拓展47
1.4.1 雁行模式的提出48
表1-1 赤松要的雁行产业发展阶段论49
图1.3 同一产业在不同国家间的动态转移51
图1.2 不同产业在一国的兴衰演变过程51
1.4.2 小岛清的理论拓展52
图1.4 小岛清的赶超型“产品生命周期”理论53
表1-2 若干经济发展理论的主要差异56
2.1 雁行模式与东亚经济的起飞57
2.1.1 日本战后的三次产业结构升级57
第二章 雁行模式与东亚国家产业升级的实证检验57
2.1.2 日本对东亚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59
2.2 雁行模式面临的困境61
2.2.1 日本FDI的动因分析61
2.2.2 日本FDI的技术转移效果分析63
图2.1 日本跨国公司在亚洲的三种生产网络形式64
表2-1 东亚国家(地区)日资企业技术转让类型占比情况66
2.2.3 雁行模式操作过程中的局限性67
3.1.1 中国经济增长与雁行发展机制的内在关系77
第三章 雁行模式与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77
3.1 雁行发展机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77
表3-2 我国批准签订外商直接投资协议(合同)来源国家(地区)分布78
表3-1 东亚国家和地区经济起飞时期的技术引进及其供给国78
表3-3 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家(地区)分布状况79
表3-4 国家规模与经济实力的不同组合81
3.1.2 中国的不发达大国经济特征81
3.2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雁行模式84
3.2.1 中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表现和原因85
表3-6 1997—2003年中东部地区农民收入之比86
表3-5 中国人均GDP区域差距变化情况(1990—2000年)86
表3-7 2003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前五位的省区和后五位的省区87
表3-8 2003年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支出和消费水平88
表3-9 东中西部地区三大产业占全国比重(%)89
表3-10 三大经济地带非国有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90
表3-11 截至2003年底外商在华累计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92
3.2.2 构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雁行模式95
3.2.3 地区间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100
3.3 雁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拓展105
3.3.1 中国面临的产业转移的国际环境及内部条件105
3.3.2 中国的发展实践赋予雁行模式新的涵义108
4.1 对外开放与产业升级的一般分析111
第四章 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一)——对外贸易111
4.1.1 对外开放的内涵与实质111
表4-1 41个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贸易政策类型与经济增长和工业化(%)113
4.1.2 开放条件下产业升级的基本规律与变化114
4.1.3 技术进步与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升级118
表4-2 美国、英国、法国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演变(%)119
表4-3 美国、英国、法国三次产业GDP结构演变(%)120
图4.1 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的路径122
图4.2 1998—2003各年中国技术引进情况一览125
表4-4 1998—2003年中国技术引进情况表125
表4-5 我国各种技术引进方式占技术引进总额的比重(%)127
4.2.1 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128
4.2 对外贸易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128
表4-6 投入均等生产要素所形成的国民收入129
表4-7 制鞋产业生产要素转移到计算机软件业的国民收入和贸易差额130
表4-8 制鞋业生产要素转移到计算机软件业的国民收入和进口后的贸易差额130
表4-9 生产要素转移后的国民收入和进出口后的贸易差额131
表4-10 其他产业生产要素全部转移到计算机业的国民收入和贸易差额132
图4.3 单一生产要素转移和国民收入溢出132
表4-11 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有关数据一览表135
图4.4 1979—2003年中国GDP、进口(IM)、出口(EX)及进出口总额(EI)136
表4-12 中国GDP与三次产业发展比率138
图4.5 1979年至2003年中国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变化139
表4-13 1991—2003年我国加工贸易国内增值率143
4.2.2 对外贸易与技术进步144
5.1.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内在联系149
5.1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升级149
第五章 开放对中国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二)——资本流动149
表5-1 若干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分布150
表5-2 若干发展中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产业分布152
5.1.2 我国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154
表5-3 1979—2004年批准外商直接投资情况155
表5-4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分布(%)157
表5-5 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前10个国家或地区情况159
5.1.3 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选择161
表5-6 截至2002年底我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产业和行业结构161
表5-7 中国的FDI相对规模国际比较162
5.1.4 我国利用外资对产业升级作用机制的实证分析167
图5.1 1990—2003年中国国民与外资部门竞争力对比及其变化168
表5-8 1979—2003年外商协议投资在我国三次产业间的分布情况170
图5.2 外资企业出口增长贡献度(1988—2003年)172
表5-9 1987—2003年外资企业出口增长对中国出口增长的贡献173
表5-10 全国及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商品构成的对比174
表5-11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机电产品出口情况对比175
表5-12 全国和外商投资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对比176
表5-13 2003年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主要出口省市177
图5.3 1978年为基期2003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外向型出口贸易转移水平180
5.1.5 FDI对我国进出口影响的计量分析184
5.2.1 对外直接投资对产业升级的作用机制192
5.2 对外直接投资与促进产业升级192
表5-14 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来源195
5.2.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践198
表5-15 1990、1995、2000年世界最大100家跨国公司的国别结构199
表5-16 1990、1995、2000年发展中国家/地区最大50家跨国公司的国别构成200
表5-17 1979—200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出量和流入量及GDP、人均GDP201
表5-18 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203
表5-19 截至2003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国家(地区)204
表5-20 截至2001年6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数量与投资金额的行业分布205
5.2.3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调整212
5.3 中国产业升级的变化过程214
5.3.1 中国宏观产业结构变化214
表5-21 现阶段中国与1980年的世界产业结构的比较(%)215
5.3.2 中国中观及微观产业结构变化216
表5-22 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与进口中初级产品增加的关系217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219
6.1 产业与产品的选择219
6.1.1 产业的选择219
表6-1 世界制造业出口结构的变化及趋势224
6.1.2 产品的选择226
6.2 技术选择228
6.2.1 引进技术的方式选择228
表6-2 1992年最大500家跨国公司拥有的实验室229
表6-3 外商工业产权出资统计表232
6.2.2 适用技术与先进技术的选择235
6.3 市场选择238
6.3.1 国际、国内市场的相互延伸238
表6-4 部分外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比重(%)241
6.3.2 我国面临国内市场国际化的竞争策略242
6.4 企业组织结构和形式的选择243
6.4.1 对外开放与企业规模的选择243
6.4.2 企业组织形式的选择244
6.5.1 以产业集群促进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提升248
6.5 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248
6.5.2 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选择252
表6-5 改革前我国基建投资额的地区分布253
第七章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现实条件与政策建议257
7.1.1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257
7.1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概述257
7.1.2 中国汽车工业现状分析260
表7-1 中国汽车产销量达到不同百万辆级所用年限260
表7-3 2004年中国汽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261
表7-2 2004年世界前8位汽车生产国产量对比261
表7-4 2004年中国前5家企业(集团)汽车产销情况263
表7-5 汽车巨头(6+3)在中国汽车整车项目一览表(截至2002年底)264
表7-6 2004年主要整车企业(集团)利税总额266
表7-7 中国未来十五年汽车保有量和需求量预测268
表7-8 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竞争格局270
表7-9 2004年中国汽车整车进出口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271
表7-10 2004年中国汽车整车厂的生产规模与企业数量273
7.2.1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过程中潜在的问题274
7.2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74
7.2.2 新老《汽车工业产业政策》的对比分析276
7.3.1 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特征及经验280
7.3 我国汽车工业升级的国际借鉴280
7.3.2 韩国汽车工业发展模式及评价283
7.3.3 日本和韩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285
7.4.1 汽车产业升级对于中国产业升级问题研究的个性与共性287
7.4 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政策选择及其组合设计287
表7-11 汽车工业与相关工业的关联度290
7.4.2 指导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政策选择及其组合设计292
参考文献299
热门推荐
- 1991169.html
- 3493362.html
- 1027462.html
- 94155.html
- 143994.html
- 3676127.html
- 2407456.html
- 527792.html
- 3106807.html
- 37367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4460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28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616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660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622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429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440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609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49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95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