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关系视角下的行政赔偿诉讼【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陈国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 ISBN:978750936718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279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行政赔偿-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律关系视角下的行政赔偿诉讼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认真对待行政赔偿诉讼——权利对行政的规范与行政赔偿诉讼的法治功能2
一、当前依法行政机制的逻辑解构与构造剖析2
(一)当前依法行政机制的逻辑解构2
(二)当前依法行政机制的构造剖析7
(三)本节小结10
二、当前依法行政机制的法治限度12
(一)规范范围有限12
(二)权利作为行政之规范地位的缺失14
(三)不利于尊重人权之行政文化与伦理的形成16
三、权利对行政的规范18
(一)权利规范行政的法理逻辑及其意义18
(二)权利规范行政的制度建构22
四、结论:行政赔偿诉讼的法治功能26
第二章 我国行政赔偿诉讼向撤销诉讼的异化31
一、行政赔偿诉讼撤销诉讼化之诸般表现31
(一)被诉侵权行为定性的撤销诉讼化31
(二)行政赔偿诉讼审判过程的撤销诉讼化35
二、行政赔偿诉讼撤销诉讼化的弊端42
(一)违法认定的偏差42
(二)诉讼步骤违背赔偿诉讼逻辑51
(三)违背赔偿诉讼举证责任之基本准则54
(四)消解赔偿时效制度57
(五)边缘化先行赔偿程序58
(六)导致其他行政诉讼类型的滥用60
三、撤销诉讼化之成因及其解决61
(一)诉讼类型研究的不足62
(二)对行政法领域行为的认识不足62
(三)对行政法领域权利的研究不足63
四、结论:撤销诉讼化的消解64
第三章 域外行政赔偿诉讼之研究与镜鉴66
一、域外行政赔偿诉讼制度66
(一)法国式66
(二)德国式70
(三)奥地利式74
(四)台湾式75
二、域外行政赔偿诉讼之主观诉讼性质研究77
(一)主观诉讼的概念起源77
(二)行政赔偿诉讼的主观性质79
(三)主观诉讼视角下行政赔偿诉讼的制度构造83
三、主观诉讼说对完善我国行政赔偿诉讼的启示90
第四章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与拆迁之诉讼救济——兼及行政赔偿诉讼与其他行政诉讼类型的界分92
一、霍菲尔德法律关系学说之简析92
二、城市房屋征收过程中的法律关系97
(一)对征收过程的界定97
(二)对征收过程中法律关系的考察与界分99
三、城市房屋征收中所涉及的诉讼救济类型109
(一)针对征收决定和确认建筑违法、超期决定的撤销诉讼109
(二)针对补偿决定的给付诉讼110
(三)针对拆迁行为的行政赔偿诉讼类型113
四、对现实的考察与反思114
五、结论116
第五章 行政赔偿诉讼的先行程序118
一、先行处理程序的法律属性118
二、先行处理程序的特性123
(一)先行处理程序之自由化特性124
(二)先行处理程序之规范性特征127
三、我国先行处理程序之完善129
(一)加强先行处理程序的规范性130
(二)完善赔偿诉讼,加强司法程序对赔偿义务机关的制约131
(三)增强先行处理程序的可协商性136
四、结论139
第六章 行政赔偿诉讼审判对象之确定及其审判方法——基于行政法律关系的分析141
一、行政赔偿诉讼审判对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141
二、行政赔偿诉讼对象之界定143
(一)赔偿法律关系的产生:权利—义务关系的存在及其被侵犯144
(二)行政赔偿法律关系的规范性分析146
(三)赔偿法律关系的消灭:原被告之间的权力—责任关系147
(四)本节小结:行政赔偿诉讼审判对象150
三、行政赔偿诉讼审判对象对行政赔偿诉讼的作用:以审判进程为中心151
(一)为什么要关注行政赔偿诉讼审判进程152
(二)审判对象与行政赔偿诉讼审判进程155
(三)行政赔偿诉讼审判进程157
四、结论164
第七章 行政赔偿诉讼中“违法”的认定167
一、问题的引出:本土行政赔偿实践中的违法167
(一)案情简介167
(二)基于本案解析行政赔偿实践中的“违法”169
二、域外的考察:英、德国家赔偿上的违法171
(一)英国行政赔偿上的违法171
(二)德国行政赔偿上的违法173
三、我国行政赔偿上的违法的再定位176
(一)域外行政赔偿上的违法对我们的启示176
(二)违法的再定位:合理职务注意义务的违反178
四、“违法”的判断与适用179
(一)合理职务注意义务的两个维度179
(二)违法的判断183
(三)以本书所引案例来探讨“未尽合理职务注意义务”标准的具体运用187
五、结论189
第八章 鼓励、还是限缩?——行政诉讼附带赔偿诉讼适用范围之确定190
一、引言:高适用率的中国行政附带赔偿诉讼190
二、我国行政附带赔偿诉讼高适用率的原因分析192
(一)违法确认制度客观上促成了行政赔偿诉讼被转化为行政附带赔偿诉讼193
(二)现行附带诉讼制度无法有效避免行政附带赔偿诉讼制度的滥用195
三、滥用行政附带赔偿诉讼的弊端197
(一)架空行政赔偿先行处理程序197
(二)滥用司法资源198
(三)容易导致错误的赔偿判决199
(四)本节小结:正确界定行政附带赔偿诉讼适用范围的必要性201
四、正确界定行政附带赔偿诉讼的适用范围202
(一)从附带诉讼本质看行政诉讼附带赔偿诉讼的适用范围202
(二)行政附带赔偿诉讼的适用条件205
(三)行政附带赔偿诉讼起诉之处理208
五、结论209
第九章 行政赔偿诉讼中的证明责任分配与举证期限211
一、现行二元制行政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体制及其批判211
(一)侵权行为为具体行政行为时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责任之归属212
(二)侵权行为为事实行为时行政赔偿诉讼中证明责任之归属214
二、现行行政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中的根本问题217
(一)如何与2010年《国家赔偿法》第15条对接218
(二)如何符合国家赔偿请求权的内在逻辑220
三、行政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之重构224
(一)它更为符合法律规范所需要的内在的实质正义226
(二)它确保证明规范所需要的外在的明确性和可操作性227
四、对可能批评的回应230
(一)被告对作为侵权责任免责性条件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的有效性承担证明责任230
(二)表见证据在行政赔偿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中的引入233
五、行政赔偿诉讼中原、被告的举证期限问题240
(一)先行程序与原、被告的举证期限问题240
(二)被告在行政诉讼附带赔偿诉讼中补充举证问题242
六、结论243
第十章 行政追偿制度的规范分析与制度建构245
一、是行政追偿,还是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245
二、殊途而同源:追偿制与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的规范性分析247
(一)追偿制与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之简析247
(二)追偿制与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的规范性分析250
(三)追偿制与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之合理性分析254
三、同源而殊途:两种责任制的各自优劣及其启示257
(一)公务员个人直接赔偿责任制的优点258
(二)追偿制的优点261
(三)一点启示:设计兼顾责任追究与权利保障的公务员个人责任制263
四、两全权利保障与责任追究的追偿:从经济惩戒转向程序规训265
(一)为什么要从经济惩戒转向程序规训266
(二)制度建构的基本方向与思路:尽可能糅合赔偿程序与追偿程序268
(三)相关制度的建构272
五、结论275
后记277
热门推荐
- 1138660.html
- 3221691.html
- 229611.html
- 3407889.html
- 1411799.html
- 2324135.html
- 3419463.html
- 2356188.html
- 3831890.html
- 3053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91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113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7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242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56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56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53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78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78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