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象数易学与逻辑【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象数易学与逻辑
  • 张延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9787511719553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516页
  • 文件大小:85MB
  • 文件页数:536页
  • 主题词:象数之学-研究;《周易》-研究;辩证逻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象数易学与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 对“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阴”、“阳”概念的认识19

(一)“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应统一”的整体性存在及“阴”“阳”本体相同或不同的差异、区分性关系原则20

(1)我们对“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本体论”的认识20

(2)对“一阴”“一阳”的“阴”“阳”的根本性认识21

(3)“阴”“阳”的相同或不同概念地判断,有固定性规定和标准吗?21

(4)“一阴一阳之谓道”里应具体针对有什么样的对应性易卦模型?22

(5)由(4)中概念的启发,所想到的《易传》中的易卦表述方面的缺陷23

(6)“太极图”的一般或特殊性组构的表述状态,它也应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某些组合结构的对应形式29

(二)“一阴一阳之谓道”以及“阴”、“阳”概念与“形式逻辑”相对应的一些认识31

(1)“形式逻辑”的前提是A=A的“同一律”(又名“自同律”)31

(2)“形式逻辑”系统前提下“数理逻辑”在认识与表达上的某些缺陷及其特点93

(3)“象数易学”易卦,是如何来直接对应表述“形式逻辑”及其“数理逻辑”的认识与表述规律的?138

(三)对“辩证逻辑”及“唯物主义”世界观、“对立统一”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方面的一些认识181

(1)“辩证逻辑”(又称“辩证法”)的前提是A≠A的“非同一律”(又名“非自同律”)。181

(2)“对立统一”186

(3)“唯物主义”191

(4)“形而上学”191

(5)“象数易学”的“有机辩证统一逻辑”,是如何来寻找与解决“数理”及其“逻辑”不同或矛盾事物间的“辩证统一”的“同一性”的共性本质获取问题的193

(6)“象数易学”的“有机辩证统一逻辑”,是如何来寻找与解决“数理”及其“逻辑”不同或矛盾事物对应数值间(在统一、融和前提下)的“辩证统一”的“同一性”的共性本质获取问题的?216

二 “五行”数理的本质定性及其倒锥螺旋式上升的“生克制化合”的稳定性相互促进与制约的特点241

(一)“五行”结构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特点242

(1)“五行”属性的本质定性的原则和标准,是一切事物(本质)性质关系的总括性的表述原则和标准242

(2)“相生”关系248

(3)“相克”关系250

(4)“相制”关系252

(5)“地支”的“六冲”关系274

(6)“相化”(又称“合化”)关系275

(7)“相合”关系276

(8)举例说明“干”“支”的直接应用280

(9)“五行”与“八卦”属性的对应关系283

(10)“五行管理法”(又称“基因管理法”)及其具体应用284

(11)“五行”各属性与季节变化对应时,其属性强弱的对应变化的关系294

(二)综述易卦及其数理间的“五行”定性性质的本质关系295

(1)“先天卦”的“在天成象”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物质“柔性”(虚体)间的波动性特点295

(2)“后天卦”的“在地成形”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物质“刚性”(实体)间的实体性特点。296

(3)“先”“后”天卦进行象数组合的对应统一,来完成对一切事物进行全面完整的准确合理地表达296

三 “盖取诸离”事物相互作用关系的整体性网络构成及规律的“系统论”思想与特点301

(一)“象数易学”易卦所对应的事物关系,是通过事物所对应的易卦的卦数本质场态性的相互作用及功能的能力来体现的302

(1)“象数易学”易理对宇世间一切事物间的关系的认识302

(2)“象数易学”易理对宇世间一切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的根本认识,是依靠事物直接所对应的易卦的“五行”属性的定性法则和标准,来对事物进行认识、判断和表述的303

(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法于阴阳,合于数术”的波动性的“场效应”共振原则303

(1)“波动性”是对一切事物(第一性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则和法则303

(2)易卦、易爻、易象的各种(包括数理)“合”、“和”、“以变”的“标准型”表述关系与类型,是事物与事物达到和谐、共存的充分且必要的前提(先决)条件304

(3)寻找与抓住一切事物的共通或共同的共性(统一、同一性)规律,是我们“易理学”研究与表述的根本目的和原则304

(4)事物间能产生“共振”、“谐振”的效果,才是事物及社会达到“和谐”、“共识”、“共生”、“心心相应”(并非是“心心相印”)及“生生以变”存在的前提条件及充分且必要的决定性因素305

(5)坚决反对侧重片面的仅以事物“波动性”产生的各种“共振”、“谐振”、干涉、衍涉、绕涉等现象表达出来的某些特点和规律,来认识与表述事物该类“虚”“柔”状态下的“象”形规律305

四 “时间”因素的准确确定,是我们认识、判断、表述一切事物状态、规律的必不可少的先决和决定性条件——“延生易”认为,“时间是第一性的决定性因素”307

(一)“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的“时间逻辑学”及“时间易学”认知判断一切事物的根本前提308

(1)“哥德尔不完全定理”就是由于哥德尔引进了以时间前后秩序的“时间逻辑学”所直接对应的“递归”及“递归函数”的“哥德尔配数”的概念和方法,才得以顺利解决的308

(2)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先期,一直都是以“天道决定一切”的认识论,来指导我们对“天地生(含人)”一切事物、关系及其规律的认识、判断与表述308

(3)“时间为主,空间为辅”是我们“象数易学”对事物的根本性“时”、“空”统一认识论与表述方法的总概括309

(4)再说“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314

(二)我们“象数易学”的“设卦”“观象”“系辞”的认识、判断及表述的具体方法与过程327

(1)“延生易”中“象”、“数”、“理”、“实践”的“易理学”认知关系与原则336

(2)设卦348

(3)观象350

(4)系辞351

(5)“象数易学”对事物、数据、语言、信息、状态、规律等是否真假的判断规则352

五 “体”“用”主次相互作用的关系,是我们“象数易学”对事物间本质定性后,作为认识、判断与表述一切事物发展、变化及其趋向的基本原则357

(一)“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的事物主次(本质)“定性”关系的判定原则358

(1)“先天八卦”的“八进制”数理表述系统的某些内涵特点358

(2)“十进制”、“九进制”转化成“八进制”表述时,不会发生数或数值的丢失现象358

(3)“先天八卦”对应表述的是“四维”时空“只有象而无实体”的时空结构的规律358

(4)“后天八卦”对应表述的是“三维”时空“有形有体”的实物结构状态及其规律359

(5)“先天八卦”对应的“八进制”数理表述系统,在转化成“后天八卦”对应的“九进制”的数理表述系统时,是会必然产生对应数的丢失现象的359

(6)“易理学”认为,“体”是表述高维、主要、起主导作用的事物及事物主次关系的(主要的)“主体”事物的;而“用”则是表述(相对)低维、次要、相对来说起服从及辅助作用的事物及事物主次关系的(次要的)“客体”事物的359

(7)鉴于以上原因,“象数易学”的“易理学”是以“先天卦”(含数)的表述系统为“体”,以“后天卦”(含数)的表述系统为“用”的复合(组合)型制式的认识与表述体系360

(8)以上我们对“体用”概念与关系的论述,是与一般易学界及哲学界对“体用合一”、“体用不二”观念的认识与理解,是有区别和不同的360

(二)抓主体、抓重点、抓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带全局的观点362

(1)“象数易理”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对应统一”规律的“本体论”的362

(2)除此之外,还可参阅本人的其他著作364

以上文章的参考资料365

附件一 “形式逻辑”的弊病及其与有机辩证“象数易学”逻辑的关系367

附件二 “数理逻辑”的缺陷与“象数易学”的某些解决方案407

一 哥德尔定理简介407

(一)“第一不完备性定理”407

(二)“第二不完备性定理”是“第一定理”的一个推论408

(三)“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的基本内容411

(四)对“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某些误解416

二 “形式逻辑”的缺陷与“象数易学”的互补性解决方案418

(一)“形式逻辑”及“数理逻辑”的缺陷419

(二)如何解决“形式逻辑”的缺陷问题?422

(三)“象数”与“数术”学的“(类集)集合论”辩证统一思想的特点433

三 “数理逻辑”在具体应用中的缺陷和“象数易学”某些解决方案435

(一)为什么人脑与电脑(含计算机)有那么多的根本性差别呢?435

(二)“形式逻辑”及其语言,也是无法避免有“不完全”和矛盾性的悖论性表述结果的438

附件三 “形式数理逻辑”缺陷与“象数易学”的互补性解决方案445

一 “形式逻辑”及“数理逻辑”的缺陷及其互补方法446

(一)“形式逻辑”及“数理逻辑”的缺陷446

(二)如何解决“形式逻辑”的缺陷问题450

(1)一般解决思路的认知缺陷及我们的某种解决方案450

(2)我们“象数易学”解决方法的“互补性”特点455

(3)我们“象数易学”解决方法的“平衡”、“守恒”及“量变到质变”的特点459

(4)我们“象数易学”是如何解决与“无穷”、“无限”、“无极”有关的数理问题的?463

(三)“象数”与“数术”学的“(类集)集合论”辩证统一思想的特点470

二 “数理逻辑”在某些具体应用中的缺陷和“象数易学”某些解决方案472

附件四 “抽象思维学”及其作用与缺陷——“象数易学”易理的某些解决方法485

一 什么是“抽象思维学”?它有什么特点?与我们的“象数易学”有何关系?487

二 当今人类是否已经进入了一个“完全数字化”的“理性”时代”了呢?491

(一)“概念模糊的命题,是不可计算的”492

(二)“图灵(Alan Turing)的停机命题,是不可计算的”493

(三)“哥德尔(Kurt Godl)命题PK(k),是不可计算的”496

三 “数理逻辑”和我们的“象数易学”易理,是如何解决“数理逻辑”某些缺陷的?499

四 “象数易理”的“有机辩证统一逻辑”在解决“数理悖论”根本缺陷时的某些思路505

五 “象数易学”易理的“极化”、“类化”本质定性法则和标准的确立511

六 “象数易学”易理的“类集集合论”与其“有机辩证统一逻辑”的“集合学”及“组合学”的建立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