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重庆移民史【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重庆移民史
  • 李禹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31930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863页
  • 文件大小:123MB
  • 文件页数:887页
  • 主题词:移民-历史-重庆市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重庆移民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关于重庆移民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1

第一节 移民与重庆区域移民史研究1

第二节 历史文献中的“巴蜀”与当代重庆政区及交通18

第三节 重庆移民史的阶段性及移民高潮26

第四节 重庆移民史的特点36

一 具有比较明显的历史规律和周期性37

二 重庆地区的移民规模大,历次移民在全国影响广泛39

三 政府的政策性移民在历次移民中占有很大比例41

四 重庆地区移民大都是举族远徙,导致重庆移民的宗族观念、同乡情节较强43

五 重庆峡江地区作为历代官员、士人贬黜、流寓的地方,长期以来,形成富有特色的峡江流寓文化46

六 重庆文化的开放性、兼容性,使外来移民容易与本地土著相融合50

第五节 重庆移民的乡籍、族籍特征及会馆情结52

第六节 移民推动着历史上重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56

第一章 重庆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70

第一节 重庆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其特殊性70

一 重庆的地理位置与地质地貌70

二 生态特征71

三 人类有史以来的环境变迁72

四 与周围地区的环境比较76

第二节 自然生态环境与资源条件78

一 农业与农特产品79

二 渔猎资源85

三 药材与林木资源89

四 盐丹资源91

五 桑蚕资源96

六 畜牧与果茶资源97

第三节 重庆自然概况与移民的关系100

一 资源环境与移民的关系100

二 经济地理与移民的关系103

三 交通位置与移民的关系105

第二章 原始社会时期重庆的人类活动与迁徙108

第一节 重庆的原始人类108

一 重庆地区的早期人类108

二 与中国南北区域广泛交流的重庆原始人群112

第二节 重庆地区的原始人类对居住址的选择118

一 重庆早期原始人类对居住址的选择118

二 古代人们的住房情况121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重庆的氏族部落122

一 新石器时代早期重庆的氏族部落122

二 新石器时代中期重庆的氏族部落124

三 新石器时代晚期重庆的氏族部落127

第四节 文献中重庆的原始先民137

一 巫山十巫据峡江137

二 宝源山盐泉与巫咸国137

三 由中原而来的巫臷国139

第五节 重庆地区远古人类与周邻地区民族文化的关系140

一 东来的古移民与本地民族的结合140

二 溯嘉陵江而上向川东北地区迁徙的远古居民142

三 西迁到川西地区的远古居民144

第六节 原始社会晚期重庆地区的人口移动147

一 远古时期活动在重庆地区的巴族147

二 巴族与传说中的南方三苗民族150

三 关于三苗民族西迁155

四 余论158

第三章 夏、商、西周时期重庆的人口流动与移徙(公元前21世纪一公元前771年)161

第一节 巴族在三峡中兴盛与外迁161

一 因盐而兴的巴族161

二 巴族的外迁与扩张164

第二节 巴人巴蛇部的北迁西移165

一 巴人巴蛇部的形成165

二 巴人巴蛇部的北移167

三 巴人巴蛇部西迁170

第三节 巴人白虎部的迁移175

一 巴人部民东迁清江及白虎部落的形成175

二 白虎巴人西迁川渝179

三 巴子国的建立183

第四节 其他三支巴人的西移186

一 鱼凫巴人的西迁186

二 弓鱼巴人的西迁190

三 鳖灵巴人的南迁192

第五节 南方鬼族的西迁193

一 南方鬼族的历史存在193

二 鬼族的西迁195

第六节 中原部民的南迁196

一 中原向南边的征战196

二 华夏内部的战争197

三 华夏部民的南下198

第四章 春秋战国时期重庆的人口流动与迁徙(公元前770一公元前221年)201

第一节 巴楚相争与重庆人口移动201

一 楚人西进201

二 “楚子灭巴”与巴人的东归206

第二节 秦灭巴蜀后重庆地区的人口移动210

一 秦军灭巴210

二 秦楚之战214

三 秦占巴地与向巴地移民217

第三节 鳖灵巴人的西迁与开明王朝的建立218

一 鳖灵巴人的西迁218

二 开明蜀国的建立220

第四节 濮人、卢人的西迁221

一 濮人的西迁221

二 卢人的西迁223

第五章 秦汉时期重庆的移民224

第一节 秦汉时的重庆政区及交通224

一 秦汉时期的重庆政区224

二 秦汉时期的巴蜀交通228

第二节 秦灭巴蜀与巴人外迁234

第三节 秦移民入巴236

第四节 西汉巴地的移民活动246

一 西汉前期与民休息政策与移民入巴蜀247

二 武帝开边与北人入巴250

三 移民对西南夷地区的开发252

四 巴人的外迁255

五 西汉移民对巴地的影响256

第五节 两汉之际巴地的移民活动261

一 公孙氏集团入川261

二 北方民众的迁入262

第六节 东汉后期巴地的人口移动263

一 三辅和中原移民入巴蜀263

二 汉末巴地的外迁移民265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庆移民269

第一节 刘焉集团与东州人士入川269

一 结构性移民——“州”成为行政区域269

二 东州兵与移民主体273

第二节 刘备集团及荆州人进入益州275

一 刘备主政益州275

二 蜀汉政权对移民的吸引280

三 蜀汉灭亡之后刘氏皇族等的外迁283

第三节 六郡流民进入巴蜀283

一 “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283

二 流民的分布和生活状况285

第四节 獠人出山与永嘉南渡后的侨州郡288

一 獠人生活区域288

二 永嘉南渡后的侨置州郡289

第五节 移民的社会影响290

一 打通了重庆连接外界的交通要道291

二 巴蜀“东州士”的活动加快了区域性的社会流动,促进了不同地区群体间的融合和进步291

三 巴蜀地区在稳定的国家政权统治下,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291

四 民族融合292

第七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重庆移民293

第一节 隋唐五代政治与巴蜀人口概况293

第二节 隋代重庆移民295

一 隋时重庆政区296

二 隋时重庆地区的移民297

第三节 唐代的重庆移民299

一 唐代重庆政区299

二 唐代重庆地区的移民类型300

三 唐末五代十国的重庆移民312

第四节 隋唐五代移民对重庆地区的影响314

一 对学术文化的影响314

二 对经济的影响318

第八章 宋元时期的重庆移民319

第一节 宋元时期重庆移民的背景——宋元政治形势与重庆政区和人口320

一 宋元时期的政治形势320

二 宋元时期重庆政区与人口322

第二节 两宋时期的重庆移民326

一 宋初与宋辽对峙时期的重庆移民326

二 两宋之际与宋金对峙时期的重庆移民333

三 宋蒙(元)战争时期重庆移民341

第三节 元朝统治时期的重庆移民354

一 大量民屯的外地流民迁入重庆354

二 元朝大量军屯和驻军迁入重庆358

三 因仕宦而移民重庆的官员360

四 元朝末年的重庆移民363

第四节 宋元时期重庆移民的类型、原因及特点372

一 移民类型、原因及性质372

二 移民方式373

三 移民方向与路线374

四 移民的构成成分375

五 宋元时期重庆移民的特点376

第五节 移民与宋元时期的重庆社会377

一 移民与宋元时期重庆的社会生活377

二 移民与宋元时期重庆的经济379

三 移民与宋元时期重庆民族融合380

四 移民与宋元时期重庆文化381

第九章 明代的重庆移民384

第一节 明代“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385

一 明代重庆地区战乱与人口损耗385

二 明代重庆的自然灾害与移民387

三 宋元以来重庆的社会环境与人口流动390

第二节 明代“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及其特点393

一 明代“湖广填四川”诸问题的认识393

二 明代重庆的移民活动396

第三节 明代重庆的特殊移民群456

一 明代重庆的军籍移民456

二 明代重庆地区少数民族的迁入464

三 流民、流寓、流贬、流罪等类移民466

第四节 明代重庆地区的外迁移民470

一 明官府强制性外迁470

二 明中后期避难求生存外迁472

三 明代仕宦外迁现象474

第五节 明代移民对重庆经济社会的贡献476

一 移民推动重庆社会秩序的重建476

二 移民推进农业经济多样化发展477

三 移民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478

四 移民对重庆姓氏文化构成的影响480

五 形成特有的移民文化现象481

第十章 清初“湖广填川”中的重庆大移民(上)482

第一节 清初大移民的社会环境482

一 清初巴蜀的社会环境482

二 清初湖广、闽、粤、赣等移出地的社会环境488

第二节 清政府招民垦荒政策与移民490

一 清初从中央到地方对巴蜀情况的认识490

二 清政府移民垦荒政策的演变492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作为与中央的调控499

一 移民原籍地与移居地的矛盾499

二 地方和中央认识的偏差与中央的调控501

第四节 移民考察505

一 移民类型分析505

二 移民历史的时段考察519

三 移民原籍考察524

四 移民线路考察526

五 移民迁移方式考察529

六 移民获取土地方式的考察530

七 移民人口考察532

第五节 巴渝移民社会535

一 重庆移民会馆535

二 硐寨与安全共同体543

三 移民婚姻553

四 麻城孝感现象563

五 巴渝移民社会特征571

第十一章 清初“湖广填川”中的重庆大移民(下)576

第一节 移民与巴渝经济的繁荣576

一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576

二 传统商业的恢复与发展580

三 手工业的兴盛582

四 城镇发展591

第二节 移民与巴渝文化的勃兴595

一 移民文化习俗杂存、内容丰富595

二 神祇信仰的多元化598

三 文化的融合606

四 川剧的兴起608

五 教育的兴起618

第三节 移民带来的社会和生态冲突621

一 移民与土著的冲突与调节621

二 移民与原籍地的冲突与调节624

三 过度开发引起的生态冲突与调节626

四 人地矛盾及其对策627

第四节 移民的本土化和传统社会的形成629

一 地方行政体系的建立630

二 传统经济秩序的恢复发展631

三 宗族伦理秩序的形成636

四 文化习惯的形成647

第十二章 近现代重庆的移民649

第一节 近代重庆工商业发展与移民的组织化649

一 重庆开埠与工商业的发展649

二 重庆人口变动与外来移民的组织化:会馆651

第二节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移民657

一 参谋团入川与战略大后方的经营657

二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与公务员群体的移入659

三 高校 工厂的内迁与各类人才的迁徙662

四 抗战移民与重庆人口结构的变动664

五 人口剧增与社会问题669

第三节 重庆大轰炸与移民671

一 日本的战略轰炸与人口疏散671

二 疏建区的建设与人口流动674

三 重庆城市的扩展与人口分布的调整681

第四节 川军出川·国府还都与人口迁移683

一 川军出川抗战与军事性人口迁移683

二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与行政性人口迁移686

三 重庆人口构成的变化及其影响689

第五节 抗战时期移民对重庆的影响691

一 重庆经济结构的变化与移民692

二 重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与移民693

三 重庆移民与社会的组织化:同乡会699

四 移民文化的融合与巴渝文化的发展703

第十三章 当代重庆的人口迁移(上)707

第一节 当代重庆人口迁移及界域辨析707

第二节 重庆西南服务团的移民及其文化716

一 西南服务团的组织建设717

二 西南服务团在重庆的接管工作720

三 西南服务团员在重庆的守望724

四 西南服务团形成的文化氛围727

第三节 重庆三线建设移民及文化729

一 “三线建设”带来的工厂及人口的内迁730

二 重庆的“三线建设”及其人口迁移733

三 “三线建设”移民的守与留738

四 “三线建设”移民的文化形态741

第四节 重庆知识青年的人口迁移743

一 一场广泛而持久的政策性移民744

二 重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式的人口迁移747

三 重庆知青的回归与眷恋753

四 重庆知青及其文化形态755

第五节 重庆的农民工移民研究758

一 对重庆农民工移民的认识759

二 经济大潮下的重庆农民工移民761

三 农民工移民的荣耀与困境764

四 重庆的农民工移民文化769

五 对重庆农民工问题的再思考771

第六节 对当代重庆移民文化的反思773

一 移民自身固有文化的渐变773

二 移民对移居地文化的吸收775

三 新文化形态的产生775

四 对移居地文化的影响776

第十四章 当代重庆的人口迁移(下)777

第一节 百万大移民:三峡工程成败之关键778

一 三峡工程规划沿革778

二 三峡工程的关键在移民782

三 三峡移民中的政府主导与社会保障784

四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艰巨性788

五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可行性792

第二节 三峡百万大移民的原则、方针以及政策793

一 三峡百万移民的原则、方针793

二 三峡移民的政策条例796

三 三峡移民的有关政策798

四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的投资与补偿799

第三节 关于三峡移民模式的探讨——从后靠式移民到开发式移民807

一 “后靠式移民”807

二 “开发式移民”理论的出台808

第四节 三峡库区百万移民规划制定与实施概略812

一 三峡百万移民的四个阶段规划813

二 三峡百万移民的具体安置规划813

三 三峡移民的迁移实施过程817

第五节 三峡人的三峡移民精神821

一 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823

二 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823

三 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824

四 艰苦奋斗的拼搏精神826

第六节 三峡移民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828

一 三峡移民区域的经济发展828

二 三峡移民区域的文化发展832

第七节 三峡后移民时期的社会问题843

参考文献850

一 典籍与文献850

二 档案资料856

三 学术著作及论文8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