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中共铜仁市委党史研究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750981633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17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铜仁地区-1921~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共产党铜仁地区历史:1921-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奋斗(1921年7月—1949年10月)4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在黔东的传播4
第一节建党初期黔东的社会状况4
一、地方反动势力的剥削压迫4
二、黔东各族人民的反抗斗争6
第二节黔东人民的早期革命实践8
一、黔东青年投身进步潮流8
二、中共党员的早期活动9
三、北伐战争时期的黔东12
第二章创建与拓展黔东革命根据地15
第一节土地革命的薪火斗争15
一、黔东赤子参加南昌起义15
二、肖次瞻的早期革命活动18
三、贺龙、周逸群在湘鄂西的革命实践21
第二节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开辟23
一、黔东“神兵”运动23
二、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枫香溪会议26
三、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的诞生29
第三节黔东革命根据地各项建设31
一、苏维埃政权建设31
二、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36
三、独具特色的财政经济建设41
四、建立革命武装及反“围剿”斗争43
五、党团组织建设49
六、苏区统一战线实践55
七、《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实施58
第四节红二、红六军团会师61
一、红六军团西征入黔61
二、木黄会师64
三、黔东苏区军民的坚守与斗争69
第五节黔东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和作用75
一、根据地创建的丰富内涵75
二、根据地的优良传统和作风79
三、根据地的重要历史地位81
第六节红二、红六军团长征在黔东85
一、执行创建石镇黄根据地的战略方针85
二、田心坪战斗88
三、红18师磨湾归建89
四、石阡会议的重大决策90
第三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洪流中95
第一节 中共思南县委的组建和斗争96
一、中共思南县委的筹建96
二、党在思南的地下工作与斗争97
第二节 国立三中地下党的活动99
第三节省溪纵队及其革命活动102
第四节中共黔北工委的组建和斗争103
一、中共黔北工委的建立103
二、中共冷水支部和黔东纵队的创建105
三、恢复中共湄潭县工委107
四、黔东北游击队的组建与斗争108
第五节 中共思南地下组织的恢复与斗争111
一、中共思南地区总支部的建立111
二、思南游击队的建立与斗争112
第六节铜仁县中共地下组织的活动115
第二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120
第四章人民政权的建立及巩固新生政权的斗争120
第一节 铜仁的解放与接管120
一、铜仁的解放120
二、东华溪及凤冈整编123
三、中共铜仁地委、铜仁专员公署的建立126
四、争取国民党残余部队起义128
五、建立县级地方党委和人民政府131
六、建立地、专工作机构134
第二节“五大任务”的开展137
一、征粮137
二、清匪138
三、反霸139
四、减租退押140
第三节 剿灭土匪的斗争142
一、匪祸爆发142
二、剿匪斗争的部署146
三、石阡合围149
四、“五县合围”152
五、梵净山剿匪153
第四节人民武装和政法机关的设立157
一、人民武装部的设立157
二、政法机关的设立158
第五节镇压反革命运动158
一、对反革命的初步镇压158
二、大张旗鼓的镇反运动160
第六节召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62
一、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筹备162
二、专区各族各界代表会议的召开164
第五章民主改革运动及反封建斗争的深入166
第一节土地改革166
一、土地改革试点166
二、土地改革的推进及成果168
第二节抗美援朝运动172
一、宣传活动172
二、参军参战173
三、全民捐献175
四、拥军优属176
第三节扫除旧社会痼疾的斗争177
一、铲除烟毒177
二、查禁赌博179
三、禁绝卖淫嫖娼180
第四节反封建斗争的深入181
一、废除保甲制度181
二、取缔反动会道门183
三、贯彻《婚姻法》186
第五节整风整党和“三反”、“五反”运动188
一、整风整党运动188
二、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190
三、打击资本家不法行为的“五反”运动193
第六章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恢复与初步发展196
第一节恢复和发展农业196
一、贯彻农业政策196
二、爱国增产运动197
三、农田水利建设199
第二节恢复和发展工商业199
一、调整工商业199
二、扶持手工业201
三、城乡物资交流202
四、稳定市场物价203
五、加强金融管理204
第三节创建地方国营工业205
一、专署所辖国营工业205
二、县级国营工业206
第四节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207
一、文化教育事业207
二、体育事业209
三、卫生事业210
第七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13
第一节学习和宣传过渡时期总路线213
一、学习宣传总路线的部署213
二、掀起学习宣传总路线高潮215
第二节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6
一、农业互助合作的兴起216
二、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219
三、高级农业合作社的建立223
第三节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8
一、手工业的初步改造228
二、手工业合作化的实现231
三、交通运输合作化234
第四节 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35
一、对私营商业的改造安排235
二、公私合营的迅速推进238
三、加强市场管理241
第五节粮、棉、油统购统销244
一、粮食的计划收购与供应244
二、农村粮食“三定”248
三、棉布棉花的计划供应与收购250
四、食油统购统销252
第六节供销及信用合作事业254
一、发展供销合作社254
二、建立农村信用合作组织256
第八章过渡时期党的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258
第一节加强党的建设258
一、提高思想政治水平258
二、招收、培养和提高干部260
三、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262
四、完善民主决策的制度措施265
五、党组织的发展壮大267
第二节重视和发挥群团组织作用269
一、开展工会工作269
二、发展青年团组织271
三、重视妇女作用273
第三节整顿和提高基层党组织275
一、加强机关学习建设275
二、结合中心工作进行农村整党276
三、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斗争277
第四节审干肃反运动279
一、审查干部工作279
二、内部肃反运动281
三、社会镇反斗争283
第五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284
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84
二、人民政协组织的初步建立286
三、各县第一次党的代表大会288
第六节民族工作的新任务及新进展289
一、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文化289
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90
三、检查少数民族工作291
四、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293
第三编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展(1956年9月—1966年5月)300
第九章党的八大精神的传达与贯彻300
第一节传达学习中共八大文件300
第二节党内整风运动的开展302
一、学习宣传《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02
二、整风运动的部署303
三、整风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展开305
第三节反右派斗争307
一、反右派斗争的发动及其扩大化307
二、对右派分子的摘帽309
第四节“大跃进”运动311
一、传达贯彻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11
二、农业“大跃进”313
三、工业“大跃进”315
四、其他领域“大跃进”318
第五节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319
一、人民公社的初步规划319
二、人民公社的逐步建立321
三、开办农村公共食堂324
第十章国民经济的逐步调整328
第一节“反右倾”斗争328
一、“反右倾”的布置328
二、打“三张反党集团”330
三、对党员、干部的甄别330
第二节贯彻调整“八字方针”332
一、贯彻“十二条”和整风整社332
二、贯彻“农业六十条”334
三、解散农村公共食堂335
四、坚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336
五、农村“三反”和彻底退赔338
六、农业“八字宪法”的推行339
七、其他领域的调整工作341
第三节团结一致战胜困难342
一、救灾渡荒342
二、防治“三病”344
三、下放干部345
四、精简机构和人员347
第十一章“左”的错误的发展及十年探索的基本评价350
第一节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350
一、贯彻“双十条”350
二、机关“五反”运动353
三、贯彻“二十三条”355
四、机关“四清”运动357
五、农村面上社教运动358
第二节党组织的整顿与发展360
一、基层党组织建设360
二、农村整党运动362
三、干部队伍建设363
四、“三县合一”及县第二次党代会367
五、学习毛泽东著作运动368
第三节对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的基本评价371
一、建设与成就371
二、失误及教训372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1966年5月—1976年10月)378
第十二章“文化大革命”的发动与内乱形成378
第一节“五一六通知”的贯彻378
一、学习贯彻“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378
二、红卫兵组织的兴起和串连382
第二节 内乱局面的形成384
一、“二七夺权”384
二、公、检、法机关的取缔386
三、派性武斗386
四、“三代会”的召开389
第十三章 遏制混乱局面及“斗、批、改”运动391
第一节地方党组织的恢复391
一、领导班子“三结合”391
二、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的成立392
三、人民解放军“三支两军”393
第二节中共铜仁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396
一、中发(1969) 71号文件的贯彻396
二、革命委员会的“补台”397
三、中共铜仁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99
四、万山特区成立和县级第三次党代会401
第三节“斗、批、改”运动的掀起402
一、革命大批判402
二、“抓革命、促生产”405
三、“清理阶级队伍”406
四、“精兵简政”407
五、“一打三反”408
六、清查“五一六”411
第四节“批林整风”运动和整党建党413
一、“批林整风”运动413
二、“批林批孔”运动415
三、建立“五七”干校417
四、整党建党418
第十四章“文化大革命”的结束421
第一节 调整和发展国民经济421
一、活跃经济的措施421
二、农业学大寨运动424
三、工业学大庆运动428
四、修建湘黔铁路429
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30
六、广播、教育和卫生建设434
第二节十年内乱的结束436
一、深入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436
二、“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437
三、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440
第五编 在徘徊中前进及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1976年10月—1978年12月)448
第十五章 揭批“四人帮”运动448
第一节庆祝粉碎“四人帮”448
一、传达中共中央决定448
二、揭判“四人帮”罪行449
三、“四清四查”和“一批双打”450
第二节恢复整顿和复查历史积案451
一、恢复公检法机关及职能451
二、群众团体的整顿452
三、复查历史积案453
第十六章 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454
第一节工农业“大干快上”454
一、普及“大寨县”454
二、建设“大庆式”企业456
三、财贸“双学”运动458
第二节整党整风和落实政策459
一、整党整风运动459
二、落实干部政策460
三、教育和科学事业的整顿463
第三节历史性伟大转折的实现465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465
二、传达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466
结束语468
附录475
后记489
热门推荐
- 3313138.html
- 1816836.html
- 1899137.html
- 2486135.html
- 503990.html
- 3572680.html
- 3209897.html
- 1965059.html
- 3441865.html
- 29712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012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33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486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96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978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16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81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19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54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