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学60年 1949-2009【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教育学60年 1949-2009
  • 郑金洲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7714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49页
  • 文件大小:67MB
  • 文件页数:259页
  • 主题词:教育学-历史-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学60年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教育学基本概念的嬗变1

(一)“教育”含义的变迁1

1.作为与“教学”、“教养”对举的教育1

2.作为“阶级斗争工具”的教育4

3.作为广狭两义的教育5

4.作为表述形态多样化的教育7

(二)“教学”含义的变化9

1.作为与“教育”、“教养”对举的“教学”9

2.作为“双边活动”的教学10

3.作为“交往”、“对话”或“建构”的教学11

(三)“课程”含义的变革12

1.作为教学内容的课程12

2.作为教学上位概念的课程13

二、教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上)16

(一)教育本质16

1.“生产力说”与“上层建筑说”19

2.“双重属性说”与“多重属性说”21

3.“社会实践活动说”与“特殊范畴说”22

4.“生产实践说”与“精神实践说”22

5.“社会化说”与“个性化说”23

6.“产业说”与“非产业说”24

7.“反本质说”及其批评24

(二)教育起源27

1.20世纪50年代“劳动起源说”的确立27

2.20世纪80年代后对“劳动起源说”的质疑29

3.几种不同的教育起源观32

(三)市场经济与教育37

1.关于“教育商品化”的论争38

2.关于“教育市场化”的论争41

3.关于“教育产业化”的论争44

三、教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下)48

(四)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48

1.对“三因素说”的批评48

2.“多因素说”51

3.“二层次三因素说”52

(五)教育与人的发展54

1.对教育“目中无人”的批评54

2.人是教育出发点命题的提出56

3.学生是教育主体命题的提出58

(六)人的全面发展61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认识61

2.20世纪80—90年代的驳辩64

3.21世纪以来的探讨68

(七)全面发展教育70

1.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发展教育的关系70

2.全面发展教育理解上的分歧71

3.围绕美育是否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的论争74

4.对“智育第一”的批判76

5.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78

四、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深化8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81

(二)“老三论”的引入84

(三)复杂科学的凸显87

(四)现象学的影响94

1.关于教育的含义96

2.关于教育学的学科性质96

3.关于教育目的的限定96

4.关于教育回归生活世界97

五、教育学教材的建设99

(一)苏联形态的《教育学》99

1.旧教育学的改造99

2.苏联《教育学》的学习102

(二)政策诠释形态的《教育学》105

(三)语录形态的《教育学》110

1.对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批判111

2.“语录化”教育学的主要内容116

(四)恢复重建形态的《教育学》119

1.刘佛年主编的《教育学(讨论稿)》120

2.五院校编写的《教育学》121

3.《教育学》教材体系的完善123

(五)多元化形态的《教育学》127

1.主观上标新立异,追求个性129

2.缺少逻辑主线,注重内容铺展129

3.对作为教材的教育学与作为学科的教育学认识模糊130

4.回避教育学的经典问题130

六、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132

(一)对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总体认识132

(二)传统教育学分支学科的演进134

1.教育哲学135

2.教育社会学137

3.教育管理学141

4.比较教育学143

5.德育原理147

(三)新兴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150

1.教学论150

2.课程论153

3.教育经济学155

4.教育法学158

5.教育美学160

七、教育学自身发展的反思163

(一)教育学研究对象的确定163

1.“规律或原则对象观”的形成163

2.“现象与规律对象观”的确立165

3.“问题对象观”的提出167

(二)教育学学科性质的探寻170

1.教育学党性和科学性的探寻170

2.教育学阶级性的探寻172

3.教育学性质多元化的探寻174

4.教育学终结与否的论争177

(三)教育学逻辑起点的争鸣180

1.单一起点论181

2.多重起点论185

(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188

1.对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隔离的批评189

2.合理认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190

3.不同性质的教育理论如何与实践相联系191

4.教育理论走向教育实践的途径193

(五)元教育学的兴起194

1.元教育学的对象与任务195

2.元教育学的特征与方法195

3.元教育学的归属与功能196

八、教育研究方法的探索198

(一)教育研究方法论的完善198

1.关于教育研究方法论含义与层次的思考198

2.围绕教育研究是否存在科学主义倾向进行的论争201

(二)教育研究范式的分类205

1.定性研究范式与定量研究范式205

2.哲学研究范式与自然探究范式208

3.其他分类209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更替213

1.经验总结法的“黄金时代”213

2.实验研究的兴盛214

3.行动研究的引入218

4.叙事研究的发展220

九、教育学中国化与中国教育学派的创建226

(一)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226

1.教育学中国化的早期探索226

2.教育学中国化的近期探索229

(二)教育原创理论的思考232

1.对教育学存在问题的分析232

2.对教育理论原创性的思考239

(三)创建中国教育流派的努力242

1.教育学派的界定243

2.教育学派的创建条件243

3.教育学派的创建方式244

4.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24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