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资源开发及水质监测保护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第1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本书编委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ISBN:750233892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61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65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资源开发及水质监测保护管理标准实务全书 第1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水资源、水质监测最新标准规范3
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3
目录3
水中有机物分析方法痕量硝基苯类化合物的测定树脂吸附/气相色谱法25
水质 总硒的测定铁(Ⅱ)——邻菲啰啉间接分光光度法39
水质 总汞的测定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47
第一节 水资源的函义57
第一章 水资源及其特点57
第二篇 水资源开发利用实务57
第二节 水资源的基本概念59
二、时空变化的不均匀性61
一、可恢复性与有限性61
第三节 水资源的特点61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两面性和多功能特点62
一、我国水资源量63
第四节 我国水资源63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点64
三、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65
一、计算任务67
第一节 降水量67
第二章 水资源的分类67
二、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等值线图的绘制68
三、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及不同代表年降水量的计算70
第二节 蒸发量72
一、水面蒸发量73
二、陆面蒸发量77
一、代表站法79
第三节 区域河川径流量计算79
二、等值线图法80
三、年降水径流关系法81
五、基于水热平衡原理的经验公式法82
四、流域水文模型法82
一、水汽输送和降水83
第一节 主要内容83
第三章 水资源量83
二、地表水资源84
三、地下水资源89
四、水资源总量91
一、地区分布93
第二节 水资源时空变化93
二、多年变化95
三、季节分配99
一、水资源总量不少,介人均、亩均水量较少,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应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国策100
第三节 水资源条件和问题100
三、水量年内、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繁,抗旱防洪涝始终是中国人民的艰巨任务102
二、水资源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相适应,进行水量的地区调配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课题102
四、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严重,增加了江河防洪困难,降低了水利工程效益103
五、地下水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要合理开发利用,防止过量开采104
六、天然水质相当好,但人为污染发展很快,防治污染、保护水源已是当务之急105
二、基本关系式106
一、计算任务106
第四章 水资源总量106
第一节 概述106
第二节 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108
三、水资源总量的实用计算公式108
一、山丘区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W山109
二、平原区水资源总量110
三、兼有山丘、平原地貌的混合区区域多年平均年水资源总量W113
四、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公式汇总114
五、水资源总量计算中的水平衡分析115
第三节 区域不同代表年水资源总量116
第四节 地下水开采条件下的水资源总量117
一、评价对象和计算任务119
第一节 概述119
第五章 地下水资源量119
三、评价类型区的划分120
二、地下水资源的特点120
一、计算公式121
第二节 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121
四、计算方法121
二、河川基流量122
三、其他排泄量计算128
一、平原区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129
第三节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29
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g平130
三、各项补给量的计算131
一、以总补给量估算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142
第四节 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142
二、以总排泄量估算平原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g平143
二、可开采系数法144
一、实际开采量调查法144
第五节 地下水可开采量144
三、多年调节计算法145
一、补给量的计算146
第六节 南方滨湖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的估算146
一、混合区区域地下水资源148
第七节 混合区区域地下水资源量148
二、排泄量的估算148
二、平原区和全区的地下水资源量150
第一节 水资源系统分析模型化153
第六章 水资源系统分析153
第二节 地表水系统分析模型154
二、确定性模型和随机模型157
一、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157
第三节 地下水系统分析模型157
四、线性模型和非线性模型158
三、集中参数模型和分布参数模型158
第四节 防洪系统分析模型159
一、方案决策模型160
二、分析计算模型161
一、确定变量162
第五节 灌溉系统分析模型162
三、约束条件163
二、目标函数163
第六节 水质模型165
一、水库(水电站)系统分析模型167
二、水资源系统分析最优化170
四、水资源系统线性规划173
三、水资源系统经典最优化方法173
五、水资源系统非线性规划176
六、水资源系统数学模拟技求178
七、水资源系统动态规划181
八、水资源大系统最优化183
一、水资源供需分析工作的任务与内容184
第一节 概述184
第七章 水资源供需分析184
二、分区185
三、水平年186
五、计算时段187
四、代表年及代表年选择187
一、概述188
第二节 需水量188
二、农业灌溉用水量189
三、工业用水量190
五、农村生活用水、牲畜用水和其他用水195
四、城市生活用水195
六、河道内用水196
一、概述197
第三节 可供水量197
二、蓄水工程的可供水量198
三、引水,提水工程的可供水量203
四、地下水可供抽量204
五、区域可供水量205
六、可供水量的预测206
一、供需分析的原则和方法207
第四节 供需分析207
二、实例208
三、供需分析成果的综合评价209
第八章 关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意见212
第一节 总供给与总需求大致平衡的调整意见213
一、巩固水利建设成果,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214
第二节 主要解决途径214
二、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建立节水型社会215
三、保护水源,控制污染的继续发展217
四、上下游兼顾、合理调配水资源218
五、进一步合理开发当地水资源219
六、举办跨流域调水工程220
七、沿海缺水城市和有苦咸水资源的地方,应利用海水和苦咸水,以替代一部分淡水221
规划的重要依据222
一、制订全国和各个地区的中长期供水计划,并作为城市、工矿和农业发展222
第三节 几项方针政策建议222
三、国家在安排工矿、城镇布局和调整农业结构时,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223
二、国家对全国水资源实行统一管理,既要有部门分工,又要加强综合协调223
四、下决心增加供水工程投资224
二、电力政策的几次修改和推行过程225
一、近期电力缺乏情况225
第九章 中国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经过225
第一节 综合情况225
三、关于水电站投资、工期和利用率的正226
四、“九五”时期及十年计划中的水电发展规划227
五、水电开发的投资来源问题229
六、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中国水能资230
二、发展小水电的方针政策235
一、小水电的水能蕴藏量及1985年开发235
第二节 中国小水电的发展经过235
五、建设农村电气化试点县236
四、农村电气化标准236
三、小水电发展较快的原因236
六、亚太地区小水电培训中心237
第一节 综合评价分区及指标体系238
第十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238
一、评价方法241
第二节 综合评价241
二、评价结果245
第十一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258
第一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概况258
一、1980年水利设施供水量260
第二节 1980年供水量和用水量260
二、1980年各部门用水量264
一、污染源290
第三节 水污染现状290
二、水源污染现状294
第四节 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297
一、现状水利工程设施的可供水量298
二、各部门需水量299
三、现状供需分析301
第五节 我国水害治理和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303
二、北方地区和沿海一些城市水源短缺,304
一、洪水灾害仍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304
四、水资源综合利用不充分,不协调,矛盾多,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305
三、干旱缺水,工程效益衰退,与农业发305
六、水土流失未得到控制306
五、水源普遍受到污染,有的相当严重306
一、概况307
第一节 黄淮海平原307
第十二章 重点地区水资源利用307
二、水资源309
三、水资源利用现状311
四、2000年供需预测317
五、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322
一、概况324
第二节 辽河中下游及辽东半岛324
二、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325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预测329
四、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工程措施332
一、全基地水资源供需分析概况333
第三节 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333
二、山西省能源基地水资源供需分析335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预测340
第四节 山东半岛345
四、引黄入晋是解决山西能源基地水源不足的根本措施345
一、水资源利用现状346
二、2000年水资源供需展望348
三、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对策349
一、概况350
第五节 四川盆地350
二、水资源351
三、水资源利用现状354
四、2000年供需预测355
五、解决供需矛盾的工程布局360
一、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362
第六节 甬江及萧绍平原362
二、现状供需分析363
三、2000年水资源供需情况364
四、宁波市水资源供需分析365
一、概况366
第七节 海南岛366
二、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367
三、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368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预测371
一、水法渊源377
第一节 水法渊源及水法规体系377
第三篇 水资源管理实务377
第一章 水法与水行政管理377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379
第二节 水行政法律关系379
二、水法规体系379
二、水行政法律关系380
一、水行政管理383
第三节 水行政管理383
二、水管理、水行政管理与水政384
三、水行政管理与水利行业管理386
一、水政机构的性质和任务387
第四节 水政机构与水政监察队伍387
四、水行政管理的特性387
二、水政监察队伍的性质和职责389
一、优良的政治素质392
第五节 水政监察员的自身素质392
二、扎实的业务能力394
三、高尚的职业道德396
一、行政执法概述399
第一节 概论399
第二章 水行政执法399
二、水行政执法概述402
一、水行政监督检查的概念404
第二节 水行政监督检查404
二、水行政监督检查的分类405
四、水行政监督检查的内容406
三、水行政监督检查的方法406
一、概述407
第三节 水行政许可与审批407
二、程序409
一、行政处罚概述411
第四节 水行政处罚411
二、水行政处罚的概述413
三、水行政处罚的种类414
一、水资源管理的定义415
第一节 概论415
第三章 水资源管理415
三、水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416
二、水资源管理的目标、依据416
一、水的所有权和使用权417
第二节 水的权属及管理体制417
二、水资源的管理体制419
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提条件422
第三节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制度422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依据423
一、概述424
第四节 取水许可制度424
二、取水许可的审批与发证425
三、取水项目的竣工验收和发证429
四、取水许可的调整、变更、吊销和监督管理430
一、水环境保护431
第五节 水环境与地下水保护431
二、地下水保护432
第六节 水的有偿使用433
二、水资源费434
一、水费434
三、水费与水资源费的关系435
第一节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436
第四章 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436
一、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概念437
二、地下水资源特点及分类438
三、地下水资源管理系统443
四、地下水资源系统管理模型445
一、水文地质普查448
第二节 水文地质普查与勘察448
二、水文地质勘察454
三、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457
一、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原则465
第三节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465
二、基本资料及其分析整理467
三、规划分区470
四、水量平衡计算472
五、井灌和综合治理规划475
六、并渠双灌和综合治理规划480
一、水源地的选择483
第四节 水源地的开发利用管理483
二、用水管理487
三、取水建筑物的管理与养护491
四、饮用水水源地管理493
一、地下水资源行政管理494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管理494
二、地下水资源法律管理503
三、地下水超采区管理510
四、地下水资源微机管理514
第一节 概论519
第五章 河道管理519
二、河道管理范围520
一、河道的概念520
第二节 河道管理范围520
四、河道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关系521
三、河道与航道管理的关系521
一、涉河建设项目的概念522
第三节 涉河建设项目的审批与管理522
一、河道防护的含义523
第四节 河道防护523
二、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523
三、对涉河建设项目的监管523
二、我国法律对河道防护的具体规定524
三、河道清障525
一、灌溉在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527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节水灌溉技术的发展527
第六章 农业节水灌溉规划527
二、我国用水和缺水现状及21世纪用水预测532
三、我国传统灌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537
四、我国农业节水的巨大潜力540
五、节水灌溉技术标准541
六、节水灌溉技术的现状与展望547
一、节水灌溉区划在节水灌溉规划中的作用553
第二节 节水灌溉区划553
二、节水灌溉区划在水利区划和农业区划中的作用554
三、节水灌溉区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555
四、节水灌溉区划编制的内容及程序556
五、节水灌溉区划的分区561
六、节水灌溉区划的分区方法574
第三节 节水灌溉规划593
一、节水灌溉规划的工作步骤594
二、节水灌溉规划方法简介600
三、节水灌溉发展相关因素的分析与预测605
四、规划相关参数的统计分析608
五、制定规划方案及计算612
六、规划方案的决策分析614
第四节 节水灌溉效益分析618
一、社会效益分析619
二、经济效益分析622
一、大力宣传节水灌溉意义,提高全民节水意识626
第五节 节水灌溉发展对策措施626
三、研究制定节水灌溉标准627
二、研究我国不同类型区节水灌溉的发展模式627
四、确保节水灌溉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628
五、研究制定鼓励发展节水灌溉的政策法规629
六、建立健全节水灌溉的良性运行管理机制631
七、充分发挥技术监督机构的作用632
九、加强领导633
八、复点工程严格实行项目管理633
第一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意义和目的634
第七章 防洪与除涝634
一、防洪除涝规划的指导原则636
第二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636
二、防洪除涝规划的主要任务638
一、防洪标准639
第三节 防洪、除涝标准639
二、除涝标准641
三、其他有关概念和定义642
四、有关防洪除涝的水文本利计算。644
一、防洪水库645
第四节 防洪除涝的工程措施645
二、行洪河道及两岸堤防646
四、排涝工程措施648
三、临时行洪工程648
第五节 防洪除涝的非工程措施651
二、蓄滞洪区安全建设与管理652
一、防洪调度、指挥652
三、防洪除涝信息系统653
五、防洪保险654
四、防洪决策指挥支持系统654
第六节 防洪除涝中新技术的应用655
二、3S技术656
一、防汛信息系统656
第七节 防洪除涝的经济计算及评估657
四、洪水演进与模型计算657
三、大气雷达与气象卫星657
二、洪(涝)水经济损失评估系统658
一、洪(涝)水淹没经济损失计算658
第八节 防洪除涝规划的执行和跟踪修正659
一、受理与立案661
第一节 一般程序661
第八章 水资源管理行政执法661
二、调查取证666
三、告知与听证683
四、水行政处罚(处理)的作出688
五、执行695
六、结案700
一、简易程序的概念及特点703
第二节 简易程序703
二、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及原则704
三、简易程序的实施过程及要求706
一、行政赔偿的含义707
第三节 行政赔偿707
二、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708
三、行政赔偿的范围709
四、行政赔偿程序710
五、行政赔偿的方式、标准及费用714
一、概论717
第四节 水行政复议717
二、水行政复议的范围720
三、水行政复议的机构和管辖723
四、水行政复议的具体程序726
一、概论736
第五节 水行政诉讼736
二、水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管辖738
三、水行政诉讼程序740
四、水行政主管部门如何应诉742
一、概论747
第六节 水事纠纷的调处747
二、预防和调处水事纠纷748
三、水事纠纷调处的程序及原则749
第一节 全球水资源简况755
第一章 概述755
第四篇 水资源保护实务755
二、我国水资源的特征757
一、我国水资源总量757
第二节 我国水资源概况757
一、水资源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760
第三节 我国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760
二、水资源浪费与用水效益问题761
四、水资源管理面临艰巨任务762
三、水环境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尚未遏制762
二、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63
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763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63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规划764
三、水资源保护的目标764
一、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分类766
二、规划的方法与步骤767
第二章 水环境现状调查771
第一节 基本情况调查771
第二节 水资源状况调查772
二、基本调查方法773
一、调查内容773
第三节 污染源调查773
三、主要污染参数774
四、点源污染物负荷调查方法776
五、非点污染源调查777
一、河流水环境调查方法781
第四节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781
二、湖泊水环境调查方法782
第五节 水污染危害调查783
第一节 水污染现状评价784
第三章 水污染现状评价784
二、评价方法787
一、评价步骤787
第二节 水质现状评价787
一、自然环境资料的主要内容793
第一节 自然环境资料793
第四章 水资源保护规划基本资料793
二、自然环境状况编写范例——淮河流域自然环境状况794
一、社会经济资料的主要内容797
第二节 社会经济资料797
二、社会经济状况编写范例——江苏省社会经济状况798
三、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800
一、水文现象的基本特征及水文计算的方法801
第三节 水文资料调查、监测与分析801
四、水污染状况801
五、资料的主要来源及方法801
一、污染调查806
第四节 水质资料调查、监测与分析806
二、水环境质量监测807
一、需求量预测目的及基本资料。811
第五节 需水量中长期增长趋势分析及预测811
二、工业企业需水量预测813
三、城镇生活需水量预测818
四、区域需水总量预测819
一、概述820
第六节 污染源分析预测820
二、污染源预测的方法821
三、污染源预测步骤824
四、江河(段)污染负荷预测具体方法范例825
第五章 水土保持规划828
一、水土流失的危害性829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原因829
二.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832
一、调查目的与要求834
第二节 水土流失现状调查834
二、主要调查内容及其有关指标835
三、水土流失调查方法839
四、土镶侵蚀定量方法842
一、水土保持与山区经济发展的关系844
第三节 水土保持与山区经济发展844
二、山区土地人口承载能力与经济发展方向847
二、水土保持规划分级853
一、水土保持规划的目的与要求853
第四节 水土保持规划853
四、水土保持规划的基本原则854
三、水土保持规划的水平年及规划阶段854
五、土地利用规划855
六、水土保持措施规划856
七、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分析862
八、水土保持规划与地理信息系统863
九、小流域综合治理867
十、水土保持规划报告提纲868
一、水土保持重点区现状调查与动态监测869
第五节 水土保持动态监测与水土保持信息系统869
二、水土保持信息系统871
一、水体污染物及其危害和来源876
第一节 水污染及水体自净876
第六章 水资源质量保护876
二、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自净及其规律885
一、全国污水排放状况894
第二节 我国水污染问题894
二、我国水环境质量现状896
第三节 水污染的防治900
一、水污染的预防901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906
一、规划目的与意义906
第四节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指导思想、依据及基本原则906
三、规划编制依据907
四、规划基本原则908
一、规划的基本方法909
第五节 编制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基本方法及工作程序909
二、规划的工作程序910
一、总量控制的本质913
第一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基本概念913
第七章 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规划913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技术路线914
一、宏观总量控制模型总体设计917
第二节 污染物宏观总量控制模型917
二、宏观总量控制模型918
三、污染物产生系数的修正920
第三节 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常用方法921
一、线性规划法922
二、整数规划927
三、动态规划930
四、离散规划931
一、水源地水质评价标准934
第一节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934
第八章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934
二、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935
一、保护区划分936
第二节 保护区划分及水质目标确定936
一、水源地纳污能力计算937
第三节 水源地水质保护方案937
二、水质目标937
二、水源地水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938
第四节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方案939
第五节 地下水集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及措施940
一、上层滞水942
第一节 地下水类型和循环942
第九章 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942
二、潜水943
三、承压水944
四、地下水的循环945
二、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948
一、地下水运动的特点948
第二节 地下水运动的特征及其基本规律948
一、地下水污染现状950
第三节 地下水污染成因950
二、地下水污染的原因及机理951
三、地下水污染的水文地质条件及途径952
第四节 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与预测953
一、地下水资源质量评价954
二、水质现状评价方法955
三、水质预测957
一、预防地下水污染的措施959
第五节 地下水资源保护959
二、地下水质污染后的治理措施961
三、建立水源地卫生防护带962
一、一般地区的水源地保护措施963
第六节 地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963
二、过量开采地区的水源保护措施964
第一节 污染源控制965
第十章 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965
二、工业废水污染对策与措施967
一、生活污水967
五、生活垃圾和固体废物969
四、农田施肥969
三、畜禽养殖场废水969
一、水利工程措施970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970
三、市政工程措施972
二、农林工程措施972
一、明确江、河、湖、库的水体功能与水质保护目标974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措施974
四、生物工程措施974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措施975
四、积极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975
二、明确污染负荷控制为水资源保护的中心环节,科学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与水质标准975
三、加强水域水质的监测、监督、预测及评价工作975
一、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977
第一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发展概况977
第十一章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977
二、基本概念978
三、建立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979
一、建设目标980
第二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标、原则980
二、系统建设原则981
第三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结构982
一、图形库的建立984
第四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图形库和模型库984
二、模型库的建立986
一、一般数据库功能987
第五节 水资源保护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987
二、系统框架的主要功能988
第一节 概述993
第一章 水情自动测报993
第五篇 水资源监测实务993
一、水情自动测报技术的发展及其特点994
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结构和体制999
三、水情遥测信息及其传输的有关知识1002
四、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组建和性能评估1012
一、遥测站网布设1015
第二节 水情数据自动遥测1015
二、水情数据自动遥测体制1016
三、水情遥测传感器1018
四、遥测站1021
五、SR-6型遥测站1023
第三节 水情测报调度中心及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1033
一、调度中心站1034
二、洪水预报和防洪调度1045
第四节 雷达测雨1053
一、气象雷达概述1054
二、测雨雷达波辐射特性1058
三、雷达气象方程1064
四、雷达测雨及雷达——水情自动测报组合系统1066
第五节 大流域大行政区域性洪水预报和水资源管理联调网系统1075
一、数据通信网概述1076
二、水情自动测报系统联调网的建立1078
第二章 水环境质量预测1097
第一节 污染负荷预测1098
一、废污水量预测1099
二、污染物排放量预测1100
四、污染物入河(江)量预测1103
五、非点源污染预测模型1103
三、污染物排放总量预测1103
第二节 水质预测1105
一、设计流量确定1105
二、模型建立1106
三、常用水质数学模型1107
四、模型参数估值1110
第一节 地下水的监测1113
一、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的目的和任务1113
第三章 地下水资源监测与水环境质量评价1113
二、地下水长期观测网及观测内容1114
三、地下水长期观测资料的整理与分析1115
四、地下水的微机监控1116
第二节 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1116
第一章 水质监测概述1121
第一节 水质监测的对象1121
第六篇 水质监测实务1121
第二节 水质监测的目的1125
第三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择1126
一、国家标准分析方法1126
二、统一分析方法1127
三、等效方法1127
第四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中的干扰与反干扰1129
一、分析方法中的干扰问题1129
二、反干扰1130
第五节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1131
第六节 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1133
一、概述1133
二、地面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1137
三、地下水质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1143
四、水污染源监测方案的制订与优选1144
第一节 站网设置规划范围与基本原则1148
一、规划范围1148
第二章 水质监测站网规划1148
第二节 站网规划方法1149
一、资料收集1149
二、规划原则1149
二、监测站点(断面)设置1150
三、规划监测站点(断面)图表绘制1152
四、监测项目1153
五、监测频率1154
六、自动水质监测站规划1155
一、监测机构设置规划1156
二、实验人员规划1156
第三节 监测能力规划1156
三、实验室建设规划1157
四、监测仪器设备规划1157
五、监测运行经费预算1158
第四节 水质监测站网规划报告编写要求1159
第一节 自动监测系统1160
一、自动监测系统概述1160
第三章 水质监测分析新技术1160
二、水污染连续自动监测系统1161
水质 铁、锰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1-89)1167
一、遥感监测1171
第二节 遥感监测与现场和在线监测1171
二、现场和在线仪器监测1174
第三节 水质监测新方法1176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废水中邻(对)硝基氯苯1176
二、气相色谱/贡谱法测定水中五氯酚1178
三、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181
四、水和废水中黄磷的测定1184
五、流动注射法测定水中氨氮1188
六、GC/FTIR-FID测定石化废水中挥发性有机物1190
七、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废水中钴1199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重量法GB 1189—891205
第七篇 水资源开发、水质监测相关标准规范1205
水质 痕量砷的测定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GB 11900—89)1211
水质 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酚二碳酸分光光度法(GB 11901—89)1219
水质 硒的测定2,3-二氨基萘荧光法(GB 11902——89)1222
水质 色度的测定(GB 11903—89)1229
水质 钾和钠的测定水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4—89)1234
水质 钙和镁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5-89)1239
水质 锰的测定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GB 11906—89)1244
水质 银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0—89)1248
水质 银的测定镉试剂2B分光光度法(GB 11908—89)1252
水质 银的测定3,5-Br2-PADAP分光光度法(GB 11909—89)1257
水质 镍的测定丁二酮肟分光光度法(GB 11910-89)1261
水质 镍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1912—89)1271
水质 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GB 11913—89)1274
水质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GB 11914—89)1282
水质 微型生物群落监测PFU法(GB/T12990-91)1288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12997—91)1441
水质 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1462
水质采样 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1479
水质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13192—91)1496
水质 总有机碳(TOC)的测定非色散红外线吸收法(GB13193—91)1506
水质 硝基苯、硝基甲苯、硝基氯苯、二硝基甲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13194——91)1513
水质 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 13195—91)1527
水质 硫酸盐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 13196-91)1531
水质 甲醛的测定乙酰丙酮分光光度法(GB 13197-91)1536
水质 六种特液定多环芳烃的测定高效波相色谱法(GB 13198—91)1541
水质 阴离子洗涤剂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 13199-91)1557
水质 浊度的测定(GB 13200-91)1563
水质 物质对蚤类(大型蚤)急性毒性测定方法(GB/T13266-91)1569
水质 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测定方法(GB/T13267—91)1583
水质 铅的测定示波极谱法(BG/T/13896—92)1602
水质 疏氰酸盐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GB/T13897—92)1606
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原子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3898—92)1613
水质 铁(Ⅱ、Ⅲ)氰络合物的测定三氯化铁分光光度法(BG/T 13899—92)1618
水质 黑索今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900—92)1623
水质 二硝基甲苯的测定示波极谱法(GB/T 13901—92)1629
水质 硝化甘油的测定示波极谱法(GB/T 13902 92)1633
水质 梯恩梯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T 13903 92)1637
水质 梯恩梯、黑索今、地恩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3904—92)1642
水质梯恩梯的测定亚硫酸钠分光光度法(GB/T 13905-92)1648
水质烷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 14204-93)1652
水质 一甲基肼的测定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 14375-93)1668
水质偏二甲基肼的测定氨基亚铁氰化钢分光光度法(GB/T 14376—93)1673
水质 三乙胶的测定溴酸蓝分光光度法(GB/T 14337——93)1679
水质 二乙烯三胺的测定水杨醛分光光度法(GB/T14378—93)1683
水和土壤质量 有机磷农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BG/T 14552-93)1692
水质 湖泊和水库采样技术指导(GB/T 14581—93)1702
水质 钡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14671—93)1710
水质 吡啶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4672—93)1715
水质 钒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4673—93)1721
水质 急性毒性的测定发光细菌法(GB/T15441—1995)1727
水质 钒的测定钽试剂(BPHA)萃取分光光度法(GB/T15503—1905)1738
水质 二硫化碳的测定二乙胺乙酸铜分光光度法(GB/T15504—1995)1742
水质 硒的测定古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05—1995)1747
水质 钡的测定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GB/T15506—1995)1753
水质 肼的测定对二甲基苯甲醛分光光度法(GB/T15507—1995)1758
水质 可吸附有机卤素(AOX)的测定微库仑法(GB/T 15959——1995)1763
水质 石油类和动物油的测定红外光度法(GB/T 16488—1996)1773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GB/T 16489—1996)1785
水质 1,2-二氯苯、1,4-二氯苯、1,2,4-三氯苯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7131—1997)1801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直接显色分光光度法(GB/T17133—1997)1808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GB 4918—85)1816
工业废水 总硝基化合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 4919—85P)1822
生物 尿中1-羟基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GB/T16156—1996)1829
环境 甲基汞的测定气相色谱法(GB/T17132—1997)1837
水质 硼的测定姜黄素分光光度法(HJ/T49—1999)1852
水质 三氯乙醛的测定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HJ/T50—1999)1858
水质 全盐量的测定重量法(HJ/T51—1999)1863
水质 可流采样技术指导(HJ/T52—19991868
水质 铍的测定铬菁R分光光度法(HJ/T58—2000)1879
水质 铍的测定石墨炉子吸收分光光度法(HJ/T59—2000)1884
水质 硫化物的测定碘量法(HJ/T60—200)1889
城市污水 悬浮固体的测定重量法(CJ/T52—1999)1897
城市污水 易沉固体的测定体积法(CJ/T 53—1999)1903
城市污水 油的测定重量法(CJ/T 57—1999)1906
城市污水 氰化物的测定(CJ/T 59—1999)1912
城市污水 硫化物的测定(CJ/T 60—1999)1920
城市污水 氟化物的测定离子选择电极法(CJ/T62—1999)1929
城市污水 锌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CJ/T67—1999)1933
城市污水 汞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度法(CJ/T68—1999)1939
城市污水 铅的测定双硫腙分光光度法(CJ/T 69—1999)1943
城市污水 总砷的测定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CJ/T 73—1999)1950
城市污水 氯化物的测定银量法(CJ/T74——1999)1955
城市污水 氨氮的测定(CJ/T75—1999)1960
城市污水 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CJ/T78—1999)1969
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89)1977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1985
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1994
水质 挥发性卤代烃的测定顶空气相色谱法(GB/T 17130—1997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CHZZB1-1999)2006
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 12941-91)2017
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92)2023
游泳场所卫生标准(GB 9667-1996)2032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1985)2036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8537-1995)2045
瓶装饮用纯净水(GB 17323-1998)2058
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GB 17324-1998)2067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GJ 94-1999)2074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2077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 3020—1993)2083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水质标准GJ/T95—2000)2089
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T48-1999)2093
生活杂用水标准检验法CJ/T49—1999)2097
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GB 11730——1989)2130
水源水中百菌清卫生标准BG 11729-89)2137
水源水中肼卫生标准(GB 18061-2000)2143
水源水中一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2-2000)2149
水源水中偏二甲基肼卫生标准(GB 18063-2000)2155
水源水中二乙烯三胺卫生标准(GB 18064-2000)2162
水源水中三乙胺卫生标准(GB 18065-2000)2167
生活饮用水源水中铍卫生标准(GB8161-1987)2171
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52-83)2175
船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6-84)2178
梯恩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4-84)2187
黑索金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5-84)2191
火炸药工业硫酸浓缩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6-84)2195
雷汞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7-84)2200
二硝基重氮酚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8-84)2204
叠氮化铅、三硝基间苯二酚铅、D·S共晶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79-84)2209
海洋石油开发工业含油污水排放标准(GB 4914-85)2213
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92)2216
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456—92)2225
肉类加工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457-92)2234
航天推进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374—93)2241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炸药(GB14470.1—93)2246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火工品(GB 14470.2-93)2251
兵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弹药装药(GB 14470.3—93)2257
磷肥工业水污杂物排放标准(GB 15580—95)2262
烧碱、聚氯乙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5581—95)227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2282
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 2—1999)2316
合成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WPB4—1999)2322
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WKB4—2000)2328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4554—93)2334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导流设计导则(DL/T 5114—2000)2344
水电水利工程围堰设计导则(DL/T 5087-1999)2360
水电站基本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 5123—2000)2370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 47-94)2383
土方与爆破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1-83)2395
水电水利工程施工地质规程(DL/T 5109-1999)2432
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DL/T 5050-2000)2445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摘录)(SL 228-98)248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DL/T 5128-2001)2508
热门推荐
- 2704485.html
- 2293343.html
- 3847654.html
- 1556502.html
- 263607.html
- 1742640.html
- 3828927.html
- 3286124.html
- 3011119.html
- 8188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94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9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627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44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9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8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592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3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4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1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