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
  • Dharma Prakash Agrawal,Qing-An Zeng著;徐春秀,武穆清等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35037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通信系统-高等学校-教材;移动通信-通信系统-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无线与移动通信系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绪论1

1.1 蜂窝系统的历史1

1.2 蜂窝系统的特性6

1.3 蜂窝系统的基本原理9

1.4 蜂窝系统结构12

1.5 卫星系统14

1.7 特设网络(Ad hoc)和感知网络15

1.6 网络协议15

1.8 无线局域网(1AN)和个人域网(PAN)17

1.9 本书梗概17

习题18

参考文献18

第2章 概率、统计和流量理论20

2.1 引言20

2.2 概率和统计的基本理论20

2.2.1 随机变量20

2.2.4 期望值、n阶矩、n阶中心矩和方差21

2.2.3 概率密度函数21

2.2.2 概率分布函数21

2.2.5 一些重要的分布23

2.2.6 多元随机变量24

2.3 泊松到达模型27

2.3.1 泊松过程的性质27

2.3.2 泊松过程的到达时间间隔27

2.4.3 坎德尔(Kendall)符号表示法28

2.4.2 排队论基础28

2.4.1 什么是排队论28

2.4 基本排队系统28

.2.3.5 泊松过程的分解性28

2.3.4 泊松过程的融合性28

2.3.3 泊松过程的无记忆性28

2.4.4 列德尔(Little)定理29

2.4.5 马尔可夫过程29

2.4.6 生灭过程29

2.4.7 M/M/l/∞排队系统30

2.4.8 M/M/s/∞排队系统32

2.4.9 M/G/l/∞排队系统33

习题37

2.5 小结37

参考文献39

第3章 移动无线传播40

3.1 引言40

3.2 无线电波的类型40

3.3 传播机制41

3.4 自由空间传播41

3.5 陆地传播42

3.6 路径损耗43

3.7 慢衰落45

3.8 快衰落47

3.8.1 包络的统计特性47

3.8.2 瞬时幅度特性49

3.9 多普勒效应49

3.10 时延扩展50

3.11 码间干扰51

3.12 相干带宽52

3.13 信道间干扰52

习题53

3.14 小结53

参考文献54

第4章 信道编码55

4.1 引言55

4.2 线性分组码55

4.3 循环码58

4.4 卷积码59

4.5 交织器61

4.6 涡旋码(Turbo码)62

4.7 自动重发请求(ARQ)技术62

4.7.1 停止并等待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63

4.7.2 返回多包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64

4.7.3 选择性重发的自动重发请求方案64

4.8 小结65

习题66

参考文献67

第5章 蜂窝的概念68

5.1 引言68

5.2 小区68

5.3 信号强度和小区参数69

5.4 小区容量71

5.5 频率复用73

5.6 同频信道干扰74

5.7 小区分裂75

5.8 分扇区76

5.9 小结77

习题77

参考文献79

第6章 多址无线接入81

6.1 引言81

6.3 竞争式协议82

6.2 多址无线接入协议82

6.3.1 ALOHA83

6.3.2 分时隙的ALOHA84

6.3.3 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85

6.3.4 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CD)88

6.3.5 免碰撞的载波监听多址接入(CSMA/CA)88

6.4 小结90

习题90

参考文献91

7.2 FDMA、TDMA、CDMA的概念和模型93

7.1 引言93

第7章 分割复用技术93

7.2.1 频分多址接入(FDMA)94

7.2.2 时分多址接入(TDMA)95

7.2.3 码分多址接入(CDMA)96

7.3 调制技术100

7.3.1 调幅(AM)100

7.3.2 调频(FM)101

7.3.3 移频键控(FSK)102

7.3.4 移相键控(PSK)102

7.3.5 正交移相键控(QPSK)103

7.3.6 π/4 QPSK104

7.3.7 正交幅度调制(QAM)104

7.3.8 16状态的正交幅度调制(16QAM)105

7.4 小结105

习题105

参考文献106

第8章 信道分配107

8.1 引言107

8.2 静态与动态分配107

8.3.2 复杂的信道借用方案108

8.3 固定信道分配方案108

8.3.1 简单的信道借用方案108

8.4 动态信道分配方案109

8.4.1 中央控制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案110

8.4.2 分布式控制的动态信道分配方案110

8.5 其他信道分配方案111

8.5.1 混合信道分配方案111

8.5.2 灵活信道分配方案112

8.6 在特定的系统结构下的分配方案112

8.6.1 一维系统的信道分配方案112

8.6.3 基于重叠蜂窝小区的信道分配方案113

8.6.2 基于重用分区的信道分配方案113

8.7 信道建模114

8.8 越区呼叫建模116

8.9 小结117

习题117

参考文献119

第9章 移动通信系统120

9.1 引言120

9.2 蜂窝系统的主要结构120

9.3 登记121

9.4 切换参数和底层支持123

9.4.1 影响切换的参数123

9.4.2 底层支持124

9.5 骨干系统对漫游的支持125

9.5.1 归属代理、外部代理以及移动互联网协议127

9.5.2 骨干路由器间的重新路由129

9.6 多播129

9.7 安全与私密132

9.7.1 加密技术132

9.7.2 认证133

9.7.3 无线系统的安全135

9.8 小结136

习题136

参考文献138

第10章 现有的无线通信系统140

10.1 引言140

10.2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140

10.2.1 AMPS的特性141

10.2.2 AMPS的操作141

10.2.3 AMPS的工作过程143

10.3 IS-41移动电话系统144

10.3.1 概述144

10.3.2 支持的操作145

10.4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146

10.4.1 频段和信道147

10.4.2 GSM的帧148

10.4.3 GSM系统中的身份标识号码149

10.4.4 GSM的分层、平面和接口151

10.5 个人通信业务(PCS)153

10.5.1 PCS发展编年表154

10.5.2 Bellcore的PCS定义155

10.6 IS-95移动电话系统156

10.7 国际移动通信2000系统(IMT-2000)160

10.7.1 国际频谱分配161

10.7.2 第三代蜂窝系统提供的业务161

10.7.3 融合的第三代(3G)系统161

10.7.4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162

习题166

10.8 小结166

参考文献167

第11章 卫星通信系统168

11.1 引言168

11.2 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168

11.3 卫星系统的特点172

11.4 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173

11.5 呼叫建立175

11.6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177

11.6.1 GPS的局限179

11.6.2 GPS的优点181

11.7 小结182

习题182

参考文献183

第12章 网络协议184

12.1 引言184

12.2 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184

12.2.3 第三层:网络层185

12.2.4 第四层:传输层185

12.2.1 第一层:物理层185

12.2.2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185

12.2.5 第五层:会话层186

12.2.6 第六层:表示层186

12.2.7 第七层:应用层186

12.3 TCP/IP186

12.3.1 物理和数据链路层186

12.3.2 网络层187

12.3.3 传输控制协议(TCP)188

12.4.2 TCP有线版本的局限性189

12.4.3 无线环境的解决方法189

12.4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TCP189

12.4.1 无线通信系统对TCP的需求189

12.3.4 应用层189

12.5 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191

12.5.1 从IPv4到IPv6的过渡191

12.5.2 IPv6头格式192

12.5.3 IPv6特征193

12.5.4 IPv6和IPv4的差异193

12.6 小结193

参考文献194

习题194

13.1 引言196

第13章 特设网络和感知网络196

13.2 特设网络的特征197

13.3 应用197

13.4 路由198

13.4.1 选路要求199

13.4.2 选路分类199

13.5.1 排序的目的地距离矢量路由协议(DSDV)200

13.5.2 簇头网关交换路由协议(CGSR)200

13.5 表驱动路由协议200

13.5.3 无线路由协议(WRP)201

13.6 按需源驱动路由202

13.6.1 特设网络按需距离矢量路由(AODV)202

13.6.2 动态源路由(DSR)203

13.6.3 时间顺序路由算法(TORA)204

13.6.4 基于关联性的路由(ABR)206

13.6.5 基于信号稳定性的自适应路由(SSR)207

13.7 混合协议208

13.7.1 区域路由协议(ZRP)208

13.7.3 具有组移动性的陆标路由(LANMAR)209

13.7.2 鱼眼状态路由(FSR)209

13.7.4 定位辅助路由(LAR)210

13.7.5 移动性距离路由效应算法(DREAM)211

13.7.6 相对距离微发现特设网络路由(RDMAR)211

13.7.7 功率相关路由212

13.7.8 无线感知网络213

13.7.9 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致力于无线感知网络215

13.7.10 感知网络的分类216

13.7.11 无线感知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基础216

13.8.1 定向扩散217

13.8 感知网络中的平面路由217

13.8.2 信息协商的感知协议(SPIN)218

13.8.3 COUGAR218

13.8.4 感知网络中的分层路由218

13.8.5 基于簇的路由协议220

13.8.6 灵活的配合220

13.8.7 低能量自适应簇分层结构(LEACH)220

13.8.8 门限敏感的能量高效感知网络(TEEN)220

13.8.9 自适应周期型门限敏感的能量高效感知网络协议(APTEEN)221

13.9 固定无线感知网络223

13.8.10 适应无线感知网络的内在动态本性223

13.10 小结224

习题224

参考文献226

第14章 无线局域网与无线个人域网230

14.1 引言230

14.2 IEEE 802.11230

14.3 跳飞(Ricochet)232

14.3.1 跳飞(Ricochet)无线调制解调器233

14.4.1 概述234

14.4 家庭射频(HomeRF)234

14.3.2 跳飞(Ricochet)提供的服务234

14.4.2 家庭射频(HomeRF)技术235

14.5 高性能局域网(HiperLAN)237

14.6 蓝牙239

14.7 小结244

习题244

参考文献246

第15章 最新的发展247

15.1 引言247

15.2.1 UWB系统的特点248

15.2 特宽带(UWB)技术248

15.2.3 UWB技术的现今状态和应用249

15.2.2 UWB信号传播249

15.2.4 UWB技术的优点250

15.2.5 UWB技术的缺点250

15.2.6 UWB技术的挑战250

15.2.7 未来方向250

15.3 多媒体业务的需求251

15.3.1 媒体编码251

15.3.5 对话启动协议(SIP)252

15.4 综合系统的移动性管理252

15.3.3 高级文本传输协议(HTTP)252

15.3.4 媒体控制协议252

15.3.2 文件格式252

15.5 无线网络中的组播254

15.5.1 移动互联网上组播的新进展254

15.5.2 可靠的无线组播协议255

15.5.3 未来方向256

15.6 移动特设网络(MANET)路由保持/恢复257

15.7 感知网络的设计方法258

15.7.2 协作式信息处理259

15.7.1 感知数据库259

15.7.3 操作系统的设计260

15.8 蓝牙网络260

15.8.1 蓝牙网络的接口260

15.8.2 分布式拓扑结构261

15.9 低功耗设计262

15.10 扩展标记语言(XML)263

15.10.1 HTML与标记语言263

15.11.1 无线网络中的安全威胁264

15.11 威胁和安全问题264

15.10.2 无线标记语言(WML)264

15.11.2 现存的有线网络的方法不能用于无线网络的原因265

15.11.3 目前的方法265

15.12 小结266

习题266

参考文献268

附录A 爱尔朗B公式表273

附录B 仿真题目277

缩略语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