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史 增订二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近代史 增订二版
  • 李云汉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957144147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3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史 增订二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变局的开端1

第一节 满清帝国由盛而衰1

一、清的建国与入关1

二、清的盛世——康雍乾三朝的经营3

三、清的中衰9

第二节 西力东侵10

一、来自海上的西方商人和冒险家10

二、西教和西学的传入15

三、清初禁教及其影响19

第三节 中西第一次交锋——鸦片战争22

一、战前的中英关系22

二、禁烟问题与中英开战28

三、战争的经过31

四、《南京条约》与耆英外交33

第四节 列强首次联合行动36

一、英法联军之役36

二、美国要求修约及伯驾侵台野心40

三、俄人趁火打劫强占大半个东北43

第二章 太平天国与自强运动47

第一节 太平天国的兴亡47

一、洪秀全的时代和思想47

二、太平天国的建立48

三、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52

四、太平天国的失败及其影响54

五、捻乱、苗乱、回乱57

第二节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59

一、维护传统文化的曾国藩59

二、知有朝廷不知有国民的李鸿章62

三、特立独行的左宗棠65

第三节 洋务运动的推动68

一、倡导人物及具言论68

二、重要建树70

三、外人的地位及其影响74

第四节 自强运动的失败77

第三章 帝国主义合力侵逼下的民族危机81

第一节 英俄日攫我边藩81

一、中英滇案交涉与烟台条约81

二、中俄伊犁交涉83

三、日本侵犯台湾与吞并琉球86

第二节 中法战争与西南藩属的丧失89

一、中南半岛与中国89

二、中法战争90

三、英灭缅甸及控制藏南三国94

四、暹罗之脱藩与自立96

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97

一、朝鲜问题——日本侵略中国大陆的第一步97

二、甲午战争的爆发101

三、屈辱苛毒的《马关条约》104

四、三国干涉与台湾抗日106

第四节 瓜分危机与排外灾祸109

一、列强划定势力范围109

二、义和团招来大祸——八国联军之役112

三、《辛丑和约》115

第五节 列强在华势力的扩张117

一、日俄战争与日本对东北的控制117

二、英俄对西藏的挑唆120

三、商埠、租界和领事裁判权的扩展122

四、经济的垄断与榨取124

第四章 民族自救的道路——由改革到革命127

第一节 孙中山首倡革命127

一、孙中山的时代与环境127

二、早年的思想130

三、革命的第一步133

四、伦敦蒙难135

第二节 康有为、梁启超与维新运动138

一、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活动138

二、梁启超和谭嗣同140

三、百日维新的悲剧143

四、徘徊于勤王与革命之间的自立军之役146

第三节 波澜壮阔的革命浪潮150

一、兴中会的第二次革命行动150

二、革命言论与团体152

三、革命力量的团结——同盟会成立155

四、风起云涌的革命行动157

五、革命思想我的胜利161

第四节 立宪派的活动及其趋向165

一、立宪派与立宪团体165

二、各省咨议局与资政院167

三、失败后的路向——赞助革命170

第五章 辛亥革命与民国创建173

第一节 武昌起义前的革命形势173

一、湖北革命团体173

二、广州三二九之役与同盟会中部总会176

三、四川路潮179

第二节 武昌首义与各省光复183

一、武昌起义183

二、各国中立与阳夏对战186

三、各省光复及海军附义188

四、北方革命活动193

第三节 中华民国之建立195

一、组织统一机关的筹议195

二、孙中山回国198

三、临时政府成立200

四、开国规模204

第四节 清帝退位与南北统一207

一、袁世凯的地位与态度207

二、南北议和209

三、清帝退位213

四、临时政府北迁215

第五节 辛亥革命与台湾抗日218

一、台湾革命党人及其活动218

二、罗福星策动台湾抗日220

三、西来庵事件224

第六章 民国初年的政治与外交227

第一节 民初政象227

一、党社林立及其分合227

二、六月政潮与协定政纲231

三、国会选举与宋教仁被刺233

四、蒙藏交涉236

五、日本趁火打劫——苛毒的《二十一条》241

第二节 讨袁运动244

一、二次革命与中华革命党成立244

二、袁世凯成为「变相的君主」248

三、洪宪帝制一幕丑剧250

四、护国之役252

第三节 法统之争255

一、貌合神离的一年255

二、参战案与溥仪复辟258

三、护法运动261

四、军阀干政及其混战265

第四节 边政与外交271

一、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271

二、外蒙撤消自治及其再度独立275

三、中俄谈判与订约277

第七章 新思潮的激荡281

第一节 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281

一、五四运动的界说及其本质281

二、胡适、陈独秀与文学革命285

三、反传统与新思潮288

四、国民党人与新文化运动292

第二节 新党社的出现与联治运动296

一、少年中国学会及其分化296

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299

三、中国青年党的成立302

四、联省自治运动305

第三节 反帝国主义运动308

一、反日浪潮308

二、反宗教与收回教育权311

三、五卅惨案315

第八章 新局面的开创——北伐319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改组319

一、孙中山决定再举革命319

二、联俄与容共322

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26

四、新政治局面的开端330

第二节 革命领导的传承333

一、孙中山的北伐北上与逝世333

二、蒋中正早年革命经历334

三、广东基地的巩固337

四、中山舰事件与党务整理341

第三节 北伐与清党345

一、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345

二、清党驱共与宁汉对立348

三、由分而合351

四、北伐告成353

第四节 北伐期间的对外交涉355

一、北伐初期的外交政策355

二、汉案与浔案358

三、南京事件360

四、济南五三惨案363

第九章 训政时期的忧患兴建设367

第一节 训政的实施367

一、孙中山手订的建国程序367

二、胡汉民与训政369

三、政制及法制之确立371

四、国民会议373

第二节 内争与内乱376

一、国军编遣376

二、可耻的内战379

三、中共叛乱与五次围剿382

四、察变、闽变与两广事件385

五、西安事变388

第三节 苏俄寇边与日本入侵391

一、中东路事件391

二、惨痛的九一八和悲壮的一二八394

三、日本侵逼华北与政府对策399

四、知识分子对日本侵略的反应403

第四节 艰苦中的建设405

一、外交成就与政治建树405

二、文通与国防建设407

三、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410

四、教育文化与新生活运动413

第十章 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419

第一节 八年奋战的过程419

一、七七事变——中国的最后关头419

二、第一期作战——独力备战四年423

三、汪兆铭叛国降敌427

四、珍珠港事变后的第二期作战428

五、胜利与受降432

第二节 战时内政435

一、抗战建国纲领435

二、国民参政会之地位及其功能437

三、教育、交通与经济建设439

四、新疆内附444

第三节 战时外交与国际会议446

一、战争初期的国际反应与国联的处理446

二、废除不平等条约450

三、〈四强宣言〉与开罗会议454

四、中华民国与联合国的创立456

五、《雅尔塔密约》及其后患460

第四节 中共问题464

一、中共背信与擅行扩张464

二、新四军事件467

三、和谈的过程和教训472

四、公然抗命与阻挠受降475

第十一章 和谈、行宪与戡乱481

第一节 战后的困难481

一、胜利声中的俄患481

二、中共的挑衅485

三、接收与复员的障碍488

四、美苏对立形势下外交因应的困难490

第二节 由政治协商到制宪行宪493

一、政治协商会议493

二、中共阻挠召开国民大会496

三、《中华民国宪法》的制定499

四、国府扩组与政党活动501

五、宪政政府成立503

第三节 中共叛乱506

一、边打边谈506

二、马歇尔调处509

三、政府明令动员戡乱514

四、社会动荡不安516

第四节 戡乱失利与政府播迁520

一、军事的挫败520

二、蒋中正下野与李宗仁求和523

三、危急存亡之秋526

四、政府迁设台北530

第十二章 台海两岸的对峙533

第一节 光复初期的台湾533

一、台籍志士参加抗战533

二、台湾的光复535

三、不幸的二二八事件538

四、陈诚与台湾新政540

第二节 内政建设与外交奋斗546

一、蒋中正复职后的新局面546

二、台湾建设的推进551

三、外交的挫折与因应556

四、蒋经国主政时代559

五、李登辉路线567

六、政党轮替570

第三节 大陆中共政权的建立573

一、中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573

二、毛泽东的独裁统治575

三、文革十年——一场大浩劫577

四、外文政策的转变580

五、建设成就与民心向背584

第四节 开放与改革587

一、邓小平掌权587

二、开放与「反自由化」589

三、天安门事件592

四、由江李体制到胡温接班594

五、崛起为世界强权597

第十三章 中国统一的道路601

第一节 二十年来的雨岸关系601

一、中共「和平统一」策略601

二、中华民国政府立场604

三、渐行渐远609

四、两岸民间交流及其困难610

第二节 统一的展望612

一、统一的条件612

二、统一进程中的难题614

三、迎接新时代615

附录 中国近代史主要参考书目6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