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 第5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马正元主编;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 ISBN:7222032681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83页
- 文件大小:91MB
- 文件页数:6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志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第二十四篇 教育4
第一章 私塾 义学 书院4
第一节 私塾4
第二节 义学4
第三节 书院5
第二章 幼儿园(班) 学前班6
第一节 幼儿园(班)6
一 发展6
二 教材及课程设置7
第二节 学前班8
一 发展8
二 教育形式和方法8
第三章 小学9
第一节 发展9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12
第四章 普通中学23
第一节 发展23
一 公立23
二 私立24
第二节 学制与课程25
一 学制25
二 课程25
第五章 中等专业学校33
第一节 师范学校(班)33
一 发展33
二 学制与课程34
第二节 农业学校35
一 文山农业学校35
二 农业中学36
第三节 财贸学校36
第四节 卫生学校37
第五节 技工学校38
第六节 体育中学38
第七节 职业中学(班)39
第六章 高等教育41
第一节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1
第二节 函大 电大 自学高考42
一 函大42
二 电大42
三 自学高考43
第七章 少数民族学校44
第一节 民族小学44
第二节 民族中学(班)45
第三节 民族师范学校46
第四节 民族干部学校47
第五节 民族生照顾48
一 经济48
二 考分48
第八章 成人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班)50
第一节 民众学校(班)50
第二节 农民业余文化班50
第三节 农民业余技术学校(班)51
第四节 职工业余文化补习学校(班)52
第九章 教师队伍54
第一节 发展54
第二节 培训 考核54
一 培训54
二 考核55
第三节 职称评定57
第四节 待遇58
一 政治58
二 经济59
第十章 教育行政60
第一节 机构60
一 劝学所60
二 县教育局(科)60
三 州教育委员会(局)60
第二节 经费61
第三节 设施61
一 校舍61
二 实验 电教设备62
第四节 勤工俭学63
第五节 招生考试64
第六节 教育督导65
第十一章 教学研究及教育刊物67
第一节 教学研究67
第二节 教育刊物68
第二十五篇 科学技术71
第一章 农 牧 渔业科技71
第一节 农业71
一 良种推广及选育71
二 栽培技术改良72
三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73
四 推广化肥 绿肥 腐肥 微肥74
五 高产稳产农田建设75
六 土壤普查与红壤改良75
七 农作物品种资源普查77
八 种植业区划78
第二节 畜牧 兽医79
一 畜牧兽医应用技术研究79
二 牲畜品种改良81
三 饲料生产技术82
四 畜禽病防治技术83
第三节 渔业84
第二章 林业科技85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85
第二节 植物动物考察85
第三节 营林 林木良种繁育与引种栽培86
一 营林技术86
二 林木良种繁育87
三 引种栽培87
第四节 森林保护88
一 森林火灾88
二 森林病虫害88
第五节 野生动物保护88
第六节 造林绿化89
第七节 推广沼气节柴省煤炉灶89
第三章 水利 电力科技90
第一节 水利90
一 水资源调查90
二 堤坝白蚁防治技术90
三 水库填筑反压台措施91
四 引进U型薄壳渡槽91
五 帷幕灌浆处漏设计91
六 浆砌双曲拱坝设计91
七 双曲拱桥设计92
八 水文图集92
第二节 电力92
一 改装可控硅励磁装置92
二 加装大轴抗磨套92
三 改进发电机冷却系统93
四 配电网虚实接地故障判别及处理93
五 电度表自动校验台设计93
六 小河沟电站设计93
七 地方电网调度自动化设计94
八 都龙锡矿电站改造94
第四章 工业科技95
第一节 冶金95
一 都龙锡矿技术改造95
二 木利锑矿技术改造96
三 斗南锰矿技术改造97
四 提取人造金红石及钛白粉试验98
五 普阳煤矿技术改造98
第二节 化轻99
一 沸石碳酸氢铵开发应用研究99
二 纺织品技术99
三 造纸技术99
四 印刷技术100
五 制药技术100
第三节 机械100
第四节 食品101
一 制糖101
二 制茶102
三 酿酒102
四 肉食冷藏加工102
五 粮油加工103
六 饮料与罐头制作103
七 “金不换”保健茶制作104
第五章 交通科技105
第一节 公路105
第二节 汽车修理106
第三节 改车节油107
第四节 交通量调查108
第六章 医疗 卫生 医药科技109
第一节 医疗&(X9
一 放射诊断技术109
二 检验诊断技术109
三 膀胱取石术改进110
四 脑肿瘤摘除术110
五 3%H2O2肝外伤术中的止血研究110
六 上肢血管外伤缺损移植111
七 开展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11
八 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机治疗泌尿系结石111
九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112
十 推广液氮冷冻治疗慢性宫颈炎112
第二节 卫生防疫112
一 麻风病防治112
二 疟疾防治114
三 水质监测技术改造115
第三节 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技术116
一 妇女“两病”普查普治116
二 双侧带蒂球海绵体肌横形交叉缝合修补尿漏117
三 两侧一创口男性输精管结扎技术推广117
第四节 中药资源普查与区划117
第五节 中草药研制118
一 固公果根片118
二 收集研究民间骨折疗方119
第七章 气象 地震科技120
第一节 气象120
一 天气预报业务技术研究120
二 人工控制天气研究120
三 军事气象业务技术研究121
四 气象资源开发及实用技术推广121
第二节 地震123
一 地震监测预报123
二 地震记载123
第八章 科技普及125
第一节 宣传125
第二节 科技扶贫126
第三节 科技交流127
第四节 科技培训128
第五节 青少年科技活动129
第六节 科技咨询服务130
第七节 技术市场131
第九章 机构 队伍133
第一节 机构133
一 管理机构133
二 科研及推广机构134
三 群众科技团体135
第二节 队伍136
一 发展136
二 职称评定137
第十章 管理138
第一节 计划管理138
第二节 经费管理141
一 科技事业费141
二 科技“三项费”142
三 省科委“戴帽”下达科技项目经费143
四 试行科技“三项费”有偿管理制度144
五 科技发展基金145
第三节 成果管理145
一 成果奖励办法145
二 成果鉴定 验收146
三 成果评审146
四 成果推荐上报请奖146
五 科技成果档案147
第四节 科技创先进活动170
第五节 科技体制改革171
第二十六篇 文化艺术175
第一章 机构175
第一节 州县文化局175
一 州文化局175
二 县文化局175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176
一 州文化局所属事业单位176
二 各县文化局所属事业单位177
第三节 电影机构178
一 州电影公司178
二 县电影发行放映公司178
三 电影院178
第二章 群众文化179
第一节 民族民间音乐179
一 民歌179
二 传统乐器及乐手183
三 洞经音乐183
四 曲艺音乐184
第二节 民间舞蹈185
一 壮族185
二 苗族187
三 彝族187
四 瑶族189
五 傣族190
六 白族恋脚舞191
七 仡佬族弦子舞191
八 拉基人跳掌舞191
九 汉族191
第三节 民间诗歌192
一 民歌192
二 长诗193
第四节 民间传说故事194
第五节 民间工艺194
一 剪纸194
二 刺绣195
三 壮锦195
四 蜡染195
五 银饰195
六 石雕195
七 根雕196
八 版画196
第六节 培训及阵地活动196
一 培训各类骨干人员196
二 阵地活动197
第七节 边疆文化长廊建设198
第三章 文学艺术创作199
第一节 文学199
第二节 音乐201
一 作品201
二 群众歌咏和声乐演唱活动203
第三节 美术204
一 作品2041
二 展览204
第四节 书法205
第五节 摄影206
第六节 戏剧208
一 壮剧208
二 滇剧210
三 花灯210
四 梓潼戏211
五 京剧212
六 话剧2121
七 歌剧213
第七节 舞蹈213
第八节 曲艺216
一 少数民族曲种216
二 汉族曲种217
第四章 文学交流与文艺演出220
第一节 文学交流220
第二节 文艺演出220
一 演出团体220
二 会演调演222
三 赴北京演出223
四 省际交流演出223
五 对外文化交流演出224
第五章 图书馆(室) 书店226
第一节 图书馆(室)226
第二节 书店229
第六章 电影231
第一节 影片发行231
第二节 放映231
第三节 影片宣传231
第四节 放映队232
一 巡回放映队232
二 国营放映队232
三 集体办放映队232
四 个体放映户233
五 工会系统放映队233
六 驻军放映队233
第五节 技术业务培训233
第六节 特殊措施234
第七章 报刊235
第一节 报纸235
一 油印小报235
二 《文山日报》236
第二节 刊物243
一 《山梅》243
二 《含笑花》244
三 《师专学报》244
四 《七乡儿女》244
五 《文山教育》244
六 《文山金融》245
七 《盘龙河》245
八 《文山史志》245
九 《天保文艺》245
十 《文笔山》245
第八章 文物 古迹 陵园247
第一节 文物普查征集247
第二节 文物保护247
第三节 古文化遗址248
一 西洒仙人洞248
二 小河洞248
三 大龙山洞249
四 九龙山仙人洞穴249
五 其他249
第四节 岩画250
一 大王岩画250
二 蚌谷狮子山岩画250
三 曰者狮子山岩画250
四 岩腊山岩画251
五 普格岩画251
六 弄卡岩画251
第五节 铜鼓251
一 万家坝型251
二 石寨山型252
三 冷水冲型253
四 北流型253
五 遵义型253
六 灵山型254
七 西盟型254
八 麻江型254
第六节 古建筑255
一 吴天阁255
二 广南文笔塔255
三 鲁都克教堂255
四 大兴寺256
五 五子祠256
六 广南文庙256
七 万寿亭256
八 丘北文笔塔257
九 万寿寺257
十 依氏土司衙署257
十一 小西门楼257
十二 玉皇阁258
十三 阿猛魁星阁258
十四 龙所魁阁及石雕群258
十五 剥隘粤东会馆258
十六 贞节牌坊259
第七节 古城 碉楼 营垒遗址259
一 阿雅城259
二 石丫口碉楼 龙半坡碉楼259
三 万氏营垒260
四 山车烽火台260
第八节 古水利工程 码头 桥梁260
一 象鼻岭水利工程260
二 剥隘大码头260
三 牛羊太平桥261
四 保兴桥261
第九节 古墓葬与历史名人墓261
一 安化郡主墓261
二 黎天才墓261
三 李应珍墓262
第十节 碑碣262
一 教泽碑262
二 诰命碑262
三 昂氏碑记263
第十一节 革命纪念地263
一 中共滇桂黔边区工委扩大会会址263
二 富宁革命纪念馆263
三 老山国防教育基地264
四 柯仲平纪念馆264
五 青年会旧址264
六 粤东会馆264
第十二节 烈士陵园265
一 麻栗坡烈士陵园265
二 文山烈士陵园265
三 南疆烈士陵园265
四 富宁烈士陵园266
五 马关烈士陵园266
六 腻脚烈士陵园266
第九章 文化市场管理267
第一节 机构267
一 州文化管理委员会267
二 州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267
三 州文化市场稽查队267
第二节 管理267
一 项目267
二 政策法规268
三 措施268
第十章 方志编纂271
第一节 府志 县志(地志资料)271
一 府志271
二 县志272
三 地志资料273
第二节 新方志274
一 机构274
二 队伍275
三 经费设备275
四 编纂276
五 成果276
六 获奖278
第二十七篇 广播电视281
第一章 广播281
第一节 事业建设281
一 收音站281
二 有线广播站(网)282
三 无线广播284
第二节 宣传288
一 收音站宣传288
二 有线广播宣传288
三 无线广播宣传289
四 “百座台站”“双环”联播及现场直播293
第二章 电视295
第一节 事业建设295
一 无线电视295
二 有线电视302
第二节 宣传304
一 节目设置及演变304
二 现场直播307
三 各县电视宣传307
第三章 管理308
第一节 机构308
一 文山州广播电视局308
二 县广播电视局308
第二节 队伍309
一 发展309
二 培训309
三 专业职务评聘310
第三节 财务311
第四节 制度312
一 州局直属台312
二 县乡广播电视站313
三 规范有线电视节目313
第五节 音像制品314
一 发行314
二 放映314
第六节 广播电视企业315
一 广播电视服务公司315
二 广播电视技术咨询服务部315
三 《云南广播电视报》文山版编辑部316
第二十八篇 医药卫生319
第一章 机构设置319
第一节 行政机构319
一 卫生局(科)319
二 医药管理局319
三 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320
第二节 事业机构320
一 防疫站320
二 妇幼保健站321
三 皮肤病防治研究所321
第三节 医疗机构322
一 医院(医务所室)322
二 联合诊所322
第四节 群众学术团体323
一 卫生工作者协会323
二 中华医学会州县分会323
三 红十字会323
第二章 医疗324
第一节 医务人员324
第二节 基本设施324
一 病床324
二 器械325
第三节 药品器械供应326
一 医疗单位和个人用药326
二 医疗器械和仪器326
三 支前药品327
四 疫区防治药品327
五 计划生育药具327
第四节 医技 护理327
一 医疗技术327
二 护理333
第五节 医疗制度334
一 公费医疗334
二 企业劳动保护医疗335
三 合作医疗335
第三章 中医中药336
第一节 中医336
一 兴起和发展336
二 医疗业务337
三 民族医药338
第二节 中药339
一 普查339
二 名贵药材340
三 开发利用和保护340
四 加工与炮制343
五 方剂344
第四章 疫病防治348
第一节 预防接种348
第二节 地方病防治349
一 甲状腺肿349
二 疟疾349
第三节 传染病防治350
一 鼠疫350
二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50
三 白喉351
四 百日咳351
五 流行性感冒351
六 麻疹352
七 伤寒 副伤寒352
八 痢疾353
九 病毒性肝炎353
十 狂犬病354
十一 炭疽病354
十二 霍乱355
十三 流行性乙型脑炎355
十四 回归热355
十五 钩端螺旋体病355
十六 猩红热355
十七 流行性 地方性斑疹伤寒356
十八 恙虫病356
十九 肺吸虫病356
二十 脊髓灰质炎356
第四节 皮肤病防治356
第五节 麻风病防治357
第六节 职业病防治358
第七节 卫生监测359
一 鼠蚤监测359
二 霍乱病源观测360
三 流脑免疫调查360
四 预测流行性感冒趋势360
五 蚊情调查360
六 痢疾媒介调查361
七 菌疾种型调查361
八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调查362
九 狂犬病个案调查362
第五章 卫生保健363
第一节 妇幼保健363
一 妇女保健363
二 婴幼儿童保健365
第二节 新法接生366
第三节 节育措施367
第四节 学校卫生保健368
第五节 老年人保健370
第六节 初级卫生保健370
第六章 爱国卫生371
第一节 除害防病371
第二节 饮水卫生372
第三节 粪便管理372
第四节 食品卫生374
第五节 卫生检查评比375
第六节 卫生模范单位377
一 西畴县哄哈村377
二 麻栗坡县南朵村377
三 广南县378
第七章 管理379
第一节 医政379
第二节 药政380
一 麻毒 精神药品管理380
二 整顿医药市场381
三 药品质量检验382
第三节 改革382
第二十九篇 体育388
第一章 民族民间传统体育388
第一节 传统体育388
第二节 民间游戏391
一 活动性游戏391
二 智力游戏392
第三节 运动会392
一 区域运动会392
二 州少数民族体育单项比赛393
三 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简称民运会)393
四 省民族射弩比赛394
五 省民族体育运动会394
六 人选省代表团(队)参加全国比赛表演395
第二章 社会体育396
第一节 学校体育396
一 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396
二 竞赛396
第二节 职工体育397
第三节 农村体育399
第四节 残疾人体育400
第五节 老年人体育400
一 老年人体育协会400
二 活动项目400
第三章 竞技体育402
第一节 田径402
第二节 体操技巧运动402
第三节 游泳403
第四节 球类404
一 篮球404
二 排球405
三 足球405
四 乒乓球406
五 羽毛球406
第五节 射击406
第六节 棋类桥牌407
一 围棋407
二 中国象棋407
三 桥牌407
第七节 武术408
第八节 自行车408
第九节 摔跤408
第十节 击剑409
第十一节 举重409
第十二节 射箭拔河410
一 射箭410
二 拔河410
第四章 运动竞赛411
第一节 地区运动会411
第二节 州少年运动会412
一 中学生运动会412
二 小学生运动会412
三 “新苗杯”田径传统校竞赛413
第三节 省级运动会413
一 年度单项比赛413
二 综合性运动会413
三 青少年运动会415
四 承办省专项运动会415
第五章 人才培养418
第一节 输送人才418
第二节 体育教师培训418
一 培训班418
二 体育师资中专班418
第三节 等级运动员 等级裁判员419
一 等级运动员419
二 等级裁判员419
第四节 教练员培训421
第五节 训练421
一 专业训练421
二 业余训练421
三 学校体育 业余训练工作评比424
第六章 管理427
第一节 机构427
一 州(专区)体育运动委员会427
二 各县体育运动委员会427
三 群众体育团体428
第二节 经费428
第三节 场地及设施429
第三十篇 汉语方言433
第一章 语言433
第一节 声母433
第二节 韵母436
第三节 声调438
第四节 变调439
第五节 声韵 调拼合440
第二章 词汇442
第一节 通用方言词442
第二节 地域方言词442
一 天文443
二 地理444
三 时间节令445
四 人体446
五 亲属447
六 农事447
七 人品448
八 日常生活448
九 植物动物449
十 动作行为450
十一 形容词452
十二 副词456
十三 代词457
十四 量词458
十五 连词458
十六 象声词459
十七 叹词459
十八 语气词460
第三章 语法461
第一节 构词形式461
一 重叠构词461
二 附加构词462
第二节 语法范畴464
一 时态464
二 被动态464
三 结构助词464
四 指示代词465
五 称数法465
第三节 特殊句式466
一 疑问句式466
二 否定句式467
三 特指问句468
四 祈使句469
五 “把”字句470
六 插入语470
第四章 标音举例471
第一节 谚语 歇后语471
第二节 儿歌标音举例474
一 小板凳474
二 张打铁李打铁475
第三节 故事标音举例477
一 蓑衣羊477
二 恶狗481
热门推荐
- 1835950.html
- 3399375.html
- 721773.html
- 1137565.html
- 1635447.html
- 266371.html
- 1496937.html
- 3260880.html
- 2949080.html
- 20618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2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303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0685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292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039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10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07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1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417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66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