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家国纪事1949-2014【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家国纪事1949-2014
  • 李琳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 ISBN:978754932824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60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家国纪事1949-201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壹 激情岁月(1949—1965)3

第一次写日记3

脱下军装换上了列宁装3

穿着睡衣扭秧歌4

从街上拉回来参加集体婚礼6

申请参加抗美援朝7

第一次怀孕时在土改工作团8

第一次上台讲话8

回信给父亲没看到滕王阁9

重返学校读书10

两个社会两种命运11

童稚童趣11

家里请了一位阿姨12

第一次领到的工资抵了党费13

女儿没断奶就出差14

“国”与“锅”14

江淮上小学15

十年大庆听阅兵16

回爱人的老家17

母子情18

他乡遇故知18

烫发受到批评19

【口述实录】20

1.姥爷把我从秫秸上捡回来20

2.苦难的小学经历21

3.两个钢镚的故事22

4.我当“半拉子”23

5.偷喝奶奶的生鸡蛋24

6.借香火的亮光看书25

7.野菜中毒,夺走弟弟的小生命26

8.病里逃生27

9.过年没有饺子吃28

10.偷偷报名参军29

11.穿着打补丁的长旗袍参军30

12.老照片的故事32

13.买两斤白糖回家探亲32

14.唱着战歌南下35

15.蒋介石的油画像丢在地板上39

16.偷吃蟠桃中毒40

17.坐在炮弹箱上到九江41

18.接管吉安42

19.《南下》一书唤醒激情回忆43

20.领导为我改名字47

21.颜专员指导我写日记48

22.入团入党的经过49

23.参加剿匪反霸和土改工作52

24.见到水牛吓得我衣服掉入水中54

25.“你们是毛委员派来的人”55

26.第二天才知道新中国成立的消息56

27.吃南方名菜苦瓜蒸肉丸57

28.结识李鹏,最终携手58

29.“江淮”名字的由来61

30.圆父亲的梦63

31.丈夫成了“右倾”老虎64

32.收到慰问信的志愿军是我的老乡66

33.风雨无阻上夜校66

34.苏联传来“布拉吉”67

35.罗家婆的故事68

36.三代女人的不同命运69

37.最艰难时期吃小鸡崽71

38.母女装72

39.皮鞋上的政治问题73

40.路过家乡没能去看父亲74

41.学员批评我们搞形式主义75

42.父亲“良民证”的由来76

43.母亲短暂的一生78

44.草房回忆79

贰 磨难历程(1966—1976)85

“文革”爆发85

帮李鹏写“认罪书”86

丈夫被开除党籍86

丈夫被游街批斗87

丈夫险遭活埋88

遭遇抄家89

下放武宁县90

在农村第一次包饺子91

红与黑92

在乡下过中秋节94

一个沉闷的国庆节95

莫名其妙当上大队副书记95

险当“盲流”96

由塘山公社“挪”到德安中学97

日记的坎坷98

学生上课戏弄老师100

唐山大地震101

放爆竹庆贺粉碎“四人帮”101

【口述实录】102

1.李鹏成为“三反分子”102

2.自毁日记103

3.李鹏被打成“假党员”104

4.丈夫再受“造反派”迫害105

5.父子情深105

6.江源的惊人之举107

7.李鹏在鸡棚的日子108

8.黑白墙壁惹来的麻烦110

9.儿女在农村艰难求学111

10.女儿帮忙做豆腐112

11.第一次喝蛇汤114

12.在学习班遭遇批斗抄家117

13.“割资本主义尾巴”119

14.朋友情120

15.“狗崽子”的由来122

16.“钵”与“笨”的悲剧123

17.三大件的故事126

18.“高山顶上炼红心”127

19.大家叫我“矛盾师傅”128

20.兄妹雪夜坟山惊魂129

21.顶住“反潮流”歪风130

22.为老师们平反131

23.逼上讲台133

24.军民友谊花盛开134

25.在校园悼念周总理135

26.在唐山大地震的日子里136

27.两次放弃加工资138

叁 再创新业(1977—1991)141

三中全会让我们头上的紧箍咒松开了141

胸怀大度,团结同志141

书籍是我们家的财富143

到新单位开始新创业144

到保险公司上班第一天很失望145

陪检查组赴庐山146

开发旅游前途广阔147

包饺子接待日本留学生148

胡局长劝我回教育战线149

送李鹏赴党校学习150

苦口婆心跑保险152

送别老范同志153

当选市第四届党代表会议代表154

九江市帽厂门市部突发大火154

看电视节目的争执156

到赤湖农场水灾现场勘察156

山村民风折射国家发展157

招干风波158

观看国庆35周年阅兵159

挽联折射社会心态160

游真如寺161

重登山海关162

在毛坯办公楼过元旦163

老伴突发痛风164

韩总交代:不能收礼164

我对“人缘”的理解165

老伴写信挖讽我166

北上出差166

小年送灶王爷167

带孙子在井冈山参观168

看《开国大典》欢度国庆169

今天我离休169

难忘的离退休干部欢送会170

深入保险企业厂子了解情况171

关于写日记173

读《名人教子要略》175

亚运会即将开幕176

举世瞩目的亚运会开幕了177

豁达看待人生衰老177

晚霞无限美178

在长春扭秧歌179

不忘国耻日180

【口述实录182】180

1.春风化雨182

2.首创旅游保险184

3.坂元弘子来九江做客185

4.让学生们撤离到安全地带187

5.李砚廉政故事188

6.重回故乡188

7.爱读书的一家人190

8.老伴抵制戴金首饰191

9.讲解滕王阁成了“教授”192

10.与世无争,与书相对193

肆 夕阳正红(1992—2014)197

离休了,生活方式要转变197

“毛泽东热”的思考197

参观毛主席纪念馆198

李末来南昌199

女儿来信忆当年199

生活之感200

门球乐201

泪洒虹桥机场201

杂忆端午节202

改革春风进我家204

抚河散步遐想205

人到暮年,要有点精神206

德安巨变207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208

小书房,情自乐209

三八节思念母亲210

全家欢度香港回归夜212

离乡50周年纪念日213

心中那一片骄傲的黑土地214

构思唐诗意境画215

纪念下放农村30年联谊会217

将发表的文章寄给亲人218

新旧社会两重天——论过年220

参加金融系统迎澳门回归书画大赛221

关注南联盟222

观看共和国旷世大典223

伴君白发度夕阳224

谈手表226

首次化妆拍金婚照227

买烧饼的故事228

北京申奥成功228

球友来家玩229

主张高雅的生活方式230

老伴每日四两酒231

做了一幅《鸟鸣山涧》布贴画232

我生命中的四个生日232

两位博士喜欢我的画233

在酒店吃年夜饭236

对伊拉克人民深表同情236

防范非典237

重整日记238

回忆颜专员238

李鹏不幸患癌239

淡化处理医疗事故240

病房咏叹调241

火龙果的故事242

李鹏和我说他以前的事情243

相识刘大姐244

父女相逢病榻前245

收藏旅游门票丰富历史知识246

按自己的理解做布贴画247

永葆心灵青春250

江源有群众观点250

读诗之乐251

患难见真情252

在社区了解民情是一种乐趣253

看门球比赛有感255

少小离家老大回256

我的人生乐趣257

心怀坦荡,欢乐舒畅258

夜梦老伴259

过生日的遐想260

向居委会捐赠杂志261

善对病痛,善对生命262

为庆祝十七大胜利召开做布贴画262

布贴画完成后送给电视台记者263

我与小猫的故事263

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震265

国务院确定全国哀悼日266

一首诗歌寄哀思267

为奥运加油,为奥运祝福268

百年奥运,百年梦想268

看神舟七号安全着陆269

第一次到社区宣讲270

老兵的自豪271

帮助别人,自己快乐272

女儿书中的“北方之梦”274

那幢茅草房永存心中275

探望病重的战友满涛同志277

完成布贴画巨作《五十六个民族》278

我被评为全省“四好党员”282

打心里拥护中央八项规定284

送别战友286

隔代亲287

圆梦云南游289

诗歌有独特的功能——交往290

慈善之举291

三个梦:我一生的追求292

【口述实录】296

1.到炭子冲参观刘少奇故居296

2.末末到南昌的点滴297

3.爱人绝不去美国297

4.沿河“六景”298

5.布贴画的创作由来301

6.第一幅布贴画《北雁南归》303

7.火红的夕阳,不老的人生305

8.参加金融系统书画比赛的前前后后306

9.欢乐度金婚308

10.贺金婚309

11.外孙女坚持写日记311

12.布贴画由家庭走向社会312

13.老伴戒烟315

14.“和平鸽”的故事316

15.老哥乐观面对自身疾病317

16.病榻前的两对孝子318

17.友谊不能忘记319

18.买衣服骗李鹏是打折的320

19.父女情深321

20.和谐的医患关系322

21.家乡巨变:“八大怪”基本消失323

22.怀念老伴做家务325

23.做福娃布贴画背后的故事325

24.“祥云”火炬在南昌传递328

25.第一个采访记者曹雷329

26.战友情329

27.财院老友331

28.互相进步,互相学习332

29.虞慧娥和她的研巢服装店333

30.火灾之后送爱心334

31.民族一家亲335

32.“文革”后家的变迁337

附录:发表的文章341

中国城·中国年·中国根——在纽约过春节341

剪刀里的艺术世界——欣赏德惠战友纸贴画有感351

南下历史,永载史册355

后记3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