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肝硬化病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王韬骅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0463048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56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47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肝硬化病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3
序言3
第一部分 基础3
第一章 肝脏系统的解剖学和组织学3
第一节 肝脏的解剖3
一、肝的分叶3
二、肝脏的位置和韧带3
三、肝包膜3
四、肝脏的血管和胆管系统4
五、肝胆系的淋巴系及神经支配5
六、肝脏的解剖变异6
第二节 肝腺泡结构和肝组织学6
一、肝腺泡结构的概念和意义6
二、正常肝组织学变化10
第三节 肝脏的超微结构11
一、肝实质细胞11
二、肝窦17
三、肝内胆管系统19
第二章 肝脏系生理学22
第一节 肝脏的造血与凝血功能22
一、生成血细胞22
二、组织-巨噬细胞系统及其功能22
三、合成凝血因子22
第二节 肝血流量24
一、肝血流量的生理变化24
二、肝血流量测定法24
三、影响肝血流量的血管活性物质和激素26
一、肝再生的组织形态学与生化改变28
二、肝再生的调节机制28
第三节 肝脏的再生28
第四节 老化与肝脏30
一、肝功能变化30
二、免疫监督能力及调节能力的变化30
第三章 正常体液的生理平衡31
第一节 概述31
第二节 体液的组成32
一、细胞内液33
二、细胞外液33
第三节 体液的成分34
一、血浆液34
二、组织间液34
三、细胞内液35
第四节 体内液体的交换35
一、血浆和组织间液间的液体交换36
二、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的体液交换40
三、机体与外界的液体交换41
第五节 机体对体液平衡的调节43
一、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43
二、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46
三、血细胞容积和血浆蛋白浓度对钠排泄的影响55
四、肾脏的调节作用56
第四章 水肿形成的机制64
第一节 水肿形成的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机制64
一、毛细血管静水压增加65
二、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65
三、组织间液胶体渗透压增高及组织的亲水性增强66
四、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强67
五、毛细血管的功能状态对毛细血管血液动力学的影响67
第二节 水肿形成的肾脏机制68
一、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68
二、肾小管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增加69
三、肾性蛋白丢失70
第三节 内分泌激素在水肿形成中的作用71
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失调71
二、抗利尿激素失调72
三、前列腺素失调72
第四节 水肿发病的中医学说72
一、病邪侵袭73
二、脏腑功能失调74
三、水液气化障碍75
四、阴阳机能失调75
五、气、血、津液机能失调76
第五章 水肿对机体的影响78
第一节 循环血容量降低78
第二节 细胞的营养和代谢障碍78
二、肺的呼吸功能障碍79
三、脑水肿时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79
一、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失调79
第三节 器官功能失调79
四、肾脏的滤过和排泄功能障碍80
五、水肿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80
第四节 机体的抵抗力和组织再生能力降低80
第五节 水肿液的渗透压对机体的影响81
一、等渗性水肿81
二、低渗性水肿81
三、高渗性水肿81
第二部分 临床诊断85
第一章 肝硬化腹水85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肝硬化腹水形成的机制85
一、门静脉高压85
三、肾脏功能失调86
二、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86
四、腹水形成的几种假说87
第三节 鉴别诊断89
一、充分认识肝硬化腹水的复杂性 确立鉴别诊断的辨证观点89
二、肝硬化炎性与非炎性腹水的鉴别90
三、肝硬化腹水与恶性腹水的鉴别91
第四节 治疗92
一、肝硬化腹水的治疗92
二、肝硬化腹水的利尿剂治疗94
三、顽固性腹水发生机制与治疗99
四、肝硬化腹水的中医治疗105
第五节 肝性胸水115
一、发病机制115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116
三、治疗117
附 奥秘克治疗晚期肝硬化顽固性腹水临床研究119
第二章 肝细胞损伤121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变性121
一、混浊肿胀121
二、嗜酸性变性和Councilman样小体形成121
三、Mallory小体122
四、水样变性和气球样变性122
五、羽毛状变性122
六、脂肪变性122
七、毛玻璃样变性122
八、糖原累积123
九、淀粉样变性123
十、肝内病理性色素与其他物质的沉积123
一、大块坏死和亚大块坏死124
二、带状坏死124
第三节 坏死124
三、小灶性、碎屑样和桥状坏死125
四、肝脏坏死灶的结局125
五、坏死或细胞死亡的生化机制126
第四节 萎缩126
第三章 黄疸127
第一节 概述127
第二节 黄疸的分类127
一、按病因分类127
二、按病理生理与胆红素的性质分类127
第三节 各型黄疸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特点128
一、溶血性黄疸128
三、肝细胞性黄疸129
四、胆淤性黄疸129
二、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129
五、多因性黄疸131
第四节 黄疸的诊断132
一、症状132
二、体征133
三、病史134
四、实验室检查135
五、药物试验137
六、放射学检查137
七、扫描137
第五节 黄疸的治疗138
一、内科疗法138
二、外科疗法140
二、脾肿大的病因143
一、脾肿大的分级143
第二节 脾功能亢进的病因机制143
第四章 脾肿大143
第一节 概述143
第三节 临床要点144
第四节 脾脏血管的研究近况144
一、脾脏动脉的节段分布145
一、脾脏静脉的节段分布145
三、脾动脉、静脉分支间的吻合145
四、脾叶及脾段的划分146
第五节 脾功能亢进治疗现状与进展146
一、药物治疗146
二、脾切除术146
三、脾栓塞术147
四、经皮脾内注射无水酒精147
第二节 胆囊功能与调节149
一、胆囊功能与调节149
第一节 概述149
第五章 肝病胆囊149
二、肝外胆管的功能与调节150
三、Oddi括肌的功能150
四、胆-胰返流和十二指肠胰返流151
第三节 胆汁淤积151
一、肝内胆汁淤积151
二、肝外胆汁淤积159
三、酒精性肝病与胆汁淤积162
四、药物性胆汁淤积164
五、胆汁淤积的研究进展165
第四节 肝胆管结石167
一、肝内胆管结石167
二、肝外胆管结石169
三、肝内胆管结石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70
第一节 概述173
第六章 门脉高压173
第二节 肝硬化门脉高压发生机理174
一、门静脉高阻力增加174
二、门静脉高动力增加175
第三节 肝脏血液循环障碍177
一、肝脏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与功能改变177
二、肝内血液循环障碍的病理生理作用179
三、疏通肝脏微循环增加有效肝血流量182
第四节 全身性高动力循环状态184
一、高动力循环的影响和后果184
二、高动力循环的产生机制186
三、治疗192
第五节 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症状193
一、门-体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193
二、脾脏肿大与脾功能亢进197
三、门静脉高压性腹水201
第六节 治疗205
一、西药治疗205
二、外科治疗219
第七章 门静脉血栓形成229
第一节 概述229
第二节 病因229
一、肝硬化门脉高压症229
二、创伤、感染229
三、血液成分改变相关性疾病230
四、肿瘤230
第三节 病理生理230
一、海绵状血管变形230
二、区域性侧支循环开放230
二、辅助检查231
一、临床分型231
三、肠缺血与肠梗死231
第四节 临床表现231
第五节 诊断与治疗232
一、诊断232
二、治疗232
第八章 低蛋白血症234
第一节 病因病理234
第二节 临床表现234
第三节 治疗235
一、一般治疗235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236
三、中药治疗238
第二节 发病机制239
一、肠道细菌迁移239
第九章 自发性腹膜炎239
第一节 概述239
二、免疫缺陷240
三、易患因素240
第三节 临床症状和诊断242
一、临床症状242
二、腹水的实验室检查242
第四节 治疗和预后243
一、治疗243
四、鉴别诊断243
三、诊断243
二、预后244
第五节 预防245
一、预防措施245
二、医院内短期预防245
三、门诊长期预防246
四、抗生素预防的正负效应247
一、性腺功能减退248
第二节 性激素和性功能异常248
第一节 概述248
第十章 内分泌异常248
二、男性女性化249
第三节 肝硬化与甲状腺249
一、肝硬化时甲状腺功能249
二、肝疾病时甲状腺疾病的治疗250
第四节 肝硬化与胰腺251
第五节 肝硬化与肾上腺251
第十一章 肝肾综合征253
第一节 概述253
第二节 发病基础253
一、肾脏血流动力学异常253
二、肾功能异常258
一、肝肾之间动力学异常261
第三节 发病机制261
二、肾脏激素比例失调262
三、内毒素的作用264
第四节 临床表现的诊断与鉴别诊断264
一、诊断264
二、鉴别诊断268
第五节 治疗273
一、西药治疗273
第十二章 肝肺综合征278
第一节 概述278
第二节 病因278
第三节 病理改变278
一、微血管扩张278
二、动-静脉分流279
第四节 发生机制279
一、肺血管扩张机制279
二、低氧血症机制280
第五节 临床表现及诊断281
一、临床表现281
二、辅助检查282
三、诊断标准283
第六节 治疗283
一、维持或改善组织氧合作用283
二、治疗原有的肝病283
第十三章 肝性脑病285
第一节 概述285
第二节 病因与诱因285
一、急性肝功能衷竭285
二、慢性肝功能衰竭285
三、门体分流285
第三节 发病机制285
一、氨中毒假说285
二、γ-氨基丁酸/苯二氮?复合受体假说287
三、假神经递质假说288
四、其他288
第四节 临床表现与诊断290
一、临床表现290
二、辅助检查290
三、诊断291
四、鉴别诊断293
第五节 治疗293
一、去除诱因293
二、减少肠道氨的生成和吸收293
三、促进体内氨的代谢295
四、减少或拮抗假神经递质296
五、抑制GABA/BZ复合受体296
六、其他296
第二节 肝硬化并发TABD的机制298
第十四章 三重酸碱平衡298
第一节 概述298
第三节 肝硬化并发TABD的诊断步骤299
一、Carroll公式299
二、AG在肝硬化并发TABD中的诊断价值299
三、“潜在”HCO3-在肝硬化并发TABD中的诊断价值300
第四节 肝硬化并发TABD的临床意义及治疗300
第三部 肝硬化各论305
第一章 肝硬化305
第一节 病因分类和病理305
一、导致肝硬化的原因305
二、肝硬化的发病机理306
三、肝硬化的病理改变308
四、肝硬化的分类309
一、血液动力学改变311
第二节 病理生理311
二、肝功障碍313
第三节 临床表现314
一、肝功能低下表现315
二、门脉高压316
三、肝外表现317
四、肝硬化的并发症318
五、实验室检查319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20
第五节 治疗321
一、肝硬化的基本疗法与代偿期肝硬化的处理321
一、失代偿性肝硬化的处理323
第六节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326
一、早期肝硬化326
二、晚期肝硬化331
第七节 临床经过和预后335
第八节 预防336
第二章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337
第一节 概述337
第二节 病因病理337
一、病毒抗原持续存在,肝损伤持续或反复发生338
二、胶原刺激因子持续存在,肝纤维化不断发展339
三、肝细胞生长抑制因子持续存在,肝细胞再生迟缓342
第三节 临床表现344
第四节 病原诊断349
第五节 治疗351
一、原发病的治疗351
二、对症治疗351
三、并发疗治疗352
第六节 预后355
一、概述356
二、病因及病理356
第三章 肝汁性肝硬化356
第一节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56
三、临床表现358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59
五、治疗359
六、预后360
第二节 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60
一、概述360
二、病因及病理361
三、临床表现36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363
五、治疗363
六、预后364
第一节 概述365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65
第四章 门脉性肝硬化365
第三节 临床表现367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70
第五节 治疗370
第六节 预后371
第五章 心源性肝硬化372
第一节 概述372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72
第三节 临床表现373
第四节 鉴别诊断374
第五节 治疗375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77
二、病理377
一、病因377
第一节 概述377
第六章 血管病变性肝硬化377
第三节 临床表现379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80
第五节 治疗380
第六节 预后381
附:肝小静脉闭塞症381
第七章 脂肪肝肝硬化382
第一节 概述382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82
第三节 临床表现387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388
第五节 治疗389
第八章 酒精性肝硬化396
第一节 概述396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396
第三节 临床表现398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399
第五节 治疗399
第六节 预后400
第九章 药物性肝硬化401
第一节 概述401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401
一、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病原理405
二、常见药物性肝损害的病理改变408
第三节 临床表现409
一、药物性肝损害的共同表现409
二、药物性肝硬化的分类及临床表现410
第四节 诊断412
一、用药史412
二、临床症状412
三、实验室检查412
第五节 治疗413
第十章 血吸虫性肝硬化414
第一节 概述414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414
第三节 临床表现415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417
第五节 治疗417
第六节 预后418
第十一章 色素性肝硬化(血色病)420
第一节 概述420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420
第三节 临床表现422
第四节 诊断和鉴别诊断423
第五节 治疗425
第十二章 代谢性疾病所致肝硬化426
第一节 肝豆状核变性引起的肝硬化426
第二节 抗α1-胰蛋白酶缺乏性肝硬化434
第十三章 老年人肝硬化436
第一节 概述436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436
第三节 临床表现437
第四节 治疗438
第十四章 小儿肝硬化439
第一节 概述439
第二节 病因及病理439
一、病因439
二、病理439
第三节 临床及诊断440
一、临床症状440
二、诊断440
第五节 预后441
第四节 治疗441
第十五章 几种少见的肝硬化442
第一节 肝源性糖尿病肝硬化442
一、概述442
二、肝源性糖耐量的发病机制44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2
四、治疗和预后443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性肝硬化443
一、概述443
二、病因及病理443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4
四、治疗和预后444
第三节 胆道结石性肝硬化444
一、概述444
二、病因及病理444
四、治疗及预后445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5
第四节 慢性炎症性肠病肝硬化446
一、概述446
二、病因及病理446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6
四、治疗和预后446
第五节 肉芽肿病性肝硬化447
一、概述447
二、病因及病理447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7
四、治疗和预后448
第六节 胆道闭锁性肝硬化448
一、概述448
二、病因及病理448
四、治疗和预后449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49
第七节 胆管癌性肝硬化450
一、概述450
二、病因及病理450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50
一、概述451
二、病因及病理451
第八节 空-回肠短路术后肝硬化451
四、治疗和预后451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52
四、治疗及预后452
第九节 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性肝硬化452
一、概述452
二、病因及病理452
三、临床表现及诊断452
四、治疗及预后453
参考文献454
热门推荐
- 3746838.html
- 1109832.html
- 3898097.html
- 2678217.html
- 1017472.html
- 63169.html
- 229296.html
- 2688383.html
- 856230.html
- 27988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28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428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5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59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72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0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56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1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182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75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