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舆论学教程 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卢毅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50816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73页
- 主题词: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舆论学教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认识篇1
1 关于舆论及舆论学3
1.1 舆论的产生与发展4
1.1.1 原始舆论4
1.1.2 古代舆论6
1.1.3 近代舆论的发展9
1.2 定义及相关概念辨析10
1.2.1 舆论主体——社会成员12
1.2.2 舆论客体——变动的客观事实13
1.2.3 舆论表达——集合意见13
1.3 舆论学研究的目的、方法、意义14
1.3.1 舆论学的研究14
1.3.2 舆论学研究的目的与方法15
1.3.3 舆论学研究的意义16
2 舆论属性探讨18
2.1 舆论的“性”——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舆论19
2.1.1 封闭社会的舆论19
2.1.2 开放社会的舆论19
2.2 舆论的“数”——舆论成形的基本要件分析21
2.2.1 公众21
2.2.2 现实社会22
2.2.3 信念、态度、意见、情绪22
2.2.4 参与的量度23
2.2.5 意见的强烈度24
2.2.6 意见的持续性(存在时间)24
2.2.7 反作用力的体现25
2.2.8 理智性因素26
2.3 舆论的“格”——差异情景下的舆论变体27
2.3.1 潜舆论的弥散模式27
2.3.2 显舆论的表意模式29
2.3.3 行为舆论的召唤模式32
3 舆论中的认知因素34
3.1 个人认知体系与社会认知形成36
3.1.1 认知概念及其包含的问题36
3.1.2 认知理论37
3.1.3 社会认知38
3.2 认知缺失与舆论41
4 舆论中的态度因素43
4.1 信念与态度44
4.2 社会心理学中的态度问题46
4.2.1 态度的概念46
4.2.2 态度的心理成分及其关系46
4.2.3 态度与行为47
4.2.4 态度的心理功能48
4.2.5 态度的测量48
4.3 舆论的核心基因——态度49
4.3.1 不得不考虑的因素——社会环境50
4.3.2 舆论主体态度的现实诉求52
4.3.3 舆论主体态度形成的现实心理52
4.3.4 舆论主体态度形成的现实诱因53
5 舆论形态与传播58
5.1 舆论的基本形态59
5.1.1 潜舆论59
5.1.2 显舆论60
5.1.3 行为舆论62
5.2 舆论的具体表现形态63
5.2.1 议论64
5.2.2 民谣64
5.2.3 传闻65
5.2.4 情绪69
5.2.5 电影、电视剧、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70
5.2.6 理论争鸣72
5.2.7 综合舆论形态72
6 网络舆论75
6.1 网络舆论的概念及生成76
6.1.1 网络舆论的概念76
6.1.2 网络舆论的生成过程77
6.1.3 网络舆论的传播途径79
6.2 网络舆论的特征83
6.2.1 网络舆论主体的隐匿性和分散性84
6.2.2 网络舆论客体的丰富性和复杂性84
6.2.3 网络舆论本体的非理性85
6.2.4 网络舆论生成过程的开放性与交互性87
6.2.5 网络舆论生成的快捷性87
6.2.6 网络舆论生成途径的多元化88
6.3 网络舆论的功能与社会效应88
6.3.1 网络舆论的功能89
6.3.2 网络舆论的正面社会效应91
6.3.3 网络舆论的负面社会效应93
6.3.4 网络舆论产生偏差的原因思考96
6.4 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98
6.4.1 当前中国网络舆论的现状98
6.4.2 引导网络舆论的途径102
7 舆论与大众传媒105
7.1 舆论与大众传媒的关系106
7.1.1 舆论对大众传媒的影响106
7.1.2 大众传媒在现代舆论中的地位107
7.1.3 关于大众传媒和舆论关系的理论108
7.2 大众传媒在舆论传播中的功效110
7.2.1 大众传媒使舆论主体不断扩大并形成对传媒的依赖110
7.2.2 大众传媒使舆论客体扩大并使其公开化,从而导致客体改变111
7.2.3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反映112
7.2.4 大众传媒对舆论的引导112
7.3 大众传播时代舆论的发展态势116
7.3.1 新旧舆论代谢加快,舆论质量将大大提高116
7.3.2 舆论共同体的扩大势必带来舆论影响范围的扩张116
7.3.3 小舆论群趋于增多,舆论的滞重状态得到“稀释”117
7.3.4 舆论的敏感性加强,对社会的影响力通过传媒得到释放117
下篇 应用篇119
8 舆论监督121
8.1 舆论监督出现的动因122
8.1.1 舆论监督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122
8.1.2 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主动诉求122
8.1.3 开展舆论监督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要求123
8.2 舆论监督的模式124
8.2.1 新闻媒介的职业监督124
8.2.2 网络民意的自发呈现124
8.2.3 社会民意的现实表达125
8.3 舆论监督的阶段性125
8.3.1 舆论监督的分散阶段125
8.3.2 舆论监督的分化阶段126
8.3.3 舆论监督的定性阶段128
9 舆论引导130
9.1 舆论引导的根本目的131
9.1.1 夯实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131
9.1.2 协调政府部门与民众的利益关系132
9.1.3 实现新闻媒体与受众的良性互动132
9.2 舆论引导的策略133
9.2.1 把握时机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关键133
9.2.2 选择合适的对象是做好舆论引导的前提134
9.3 传媒与舆论引导138
9.3.1 传媒的舆论引导功能138
9.3.2 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140
9.3.3 网络新媒体的舆论引导142
10 舆论观测144
10.1 调查数据145
10.1.1 舆论测量的原理145
10.1.2 舆论测量的科学方法——民意测验146
10.1.3 舆论测量的其他方法150
10.2 内容分析150
10.2.1 理性分析的作用与特点150
10.2.2 如何进行理性分析151
10.3 调查技巧156
10.3.1 访问156
10.3.2 实地调查158
10.3.3 网络调查159
参考文献161
热门推荐
- 2031493.html
- 87399.html
- 83361.html
- 2231747.html
- 770451.html
- 1630664.html
- 3415169.html
- 1414717.html
- 3153553.html
- 595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15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244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3510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214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160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7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024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391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1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