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31555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106页
- 文件大小:345MB
- 文件页数:1146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道路工程-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郑西高速铁路工程总结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综述3
第一章 工程简介3
第一节 建设的目的和意义3
第二节 建设项目总体目标4
第三节 建设程序和决策4
第二章 工程概况6
第一节 自然特征和地质概况6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8
第三节 工程特点和主要工程数量9
第四节 主要建设过程12
第三章 综合评价14
第二篇 建设管理19
第一章 建设管理模式19
第二章 标准化管理体系22
第一节 管理制度22
第二节 人员配置23
第三节 现场管理23
第四节 过程控制24
第三章 建设管理机构28
第一节 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28
第二节 部门职能28
第四章 设计管理32
第一节 贯彻设计新规范32
第二节 预可研与可研阶段32
第三节 初步设计阶段32
第四节 项目实施阶段33
第五章 质量与安全36
第一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36
第二节 质量事故的处理与闭合39
第三节 安全体系的建立与运行40
第四节 安全质量事故的调查、处理及教训与建议42
第六章 施工组织45
第一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45
第二节 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和重大调整68
第三节 工期控制与节点工期68
第四节 重点控制工程工期控制70
第七章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73
第一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立73
第二节 精密测量控制系统的管理程序73
第八章 投资控制76
第一节 项目投融资体制76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规模的确定76
第三节 合同管理77
第四节 验工计价管理78
第五节 财务管理82
第六节 变更设计管理84
第七节 外资管理85
第九章 征地拆迁86
第一节 省部纪要86
第二节 用地报批86
第三节 征地拆迁实施87
第四节 “三电”迁改91
第十章 环境保护95
第一节 环境影响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95
第二节 复垦与绿化95
第三节 噪声、振动、电磁、粉尘等95
第四节 水土保持97
第五节 评估99
第十一章 工程监理100
第一节 监理制度100
第二节 现场监理工作的实施102
第三节 质量验收制度108
第十二章 工程接口管理110
第十三章 工程咨询116
第一节 咨询情况概述116
第二节 咨询范围116
第三节 工程咨询的依据116
第四节 咨询机构设置及职责117
第五节 技术咨询及联合调试118
第六节 工程总监121
第七节 项目管理咨询121
第八节 保证工程咨询质量的对策与措施122
第九节 工程咨询主要工作流程126
第十节 主要咨询成果130
第十四章 信息化管理138
第一节 信息化系统的建立138
第二节 信息化系统的运行139
第十五章 物资管理145
第一节 物资采购145
第二节 物资供应146
第三节 质量控制147
第十六章 队伍管理148
第一节 对专业队伍的要求148
第二节 岗位培训151
第三节 劳务使用152
第十七章 精神文明建设153
第一节 精神文件建设的规划153
第二节 路地和谐共建153
第十八章 建设协调154
第十九章 工程验收156
第一节 验收方式156
第二节 静态验收156
第三节 动态验收158
第四节 试运行159
第五节 初步验收159
第六节 试运营161
第七节 安全评估161
第八节 国家验收162
第二十章 工程决算与资产托付163
第二十一章 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164
第一节 经验体会164
第二节 问题探讨173
第三篇 勘察设计179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设计179
第二章 线路设计183
第一节 概述183
第二节 技术标准与设计原则183
第三节 重大方案比选186
第三章 工程地质勘察192
第一节 概述192
第二节 采用的勘察标准、勘察技术原则和要求193
第三节 主要勘察技术手段、综合地质勘察方法197
第四节 典型工点工程地质勘察情况197
第五节 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科研项目200
第四章 路基设计203
第一节 路基工程概况与特点203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04
第三节 路基基床设计210
第四节 一般路基设计212
第五节 特殊路基设计213
第六节 填料设计218
第七节 过渡段设计221
第八节 路基防排水设计225
第九节 路基防护工程设计226
第十节 路基地段“四电”附属工程228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设计231
第五章 桥涵设计233
第一节 桥涵工程概况与特点233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33
第三节 基础工程设计237
第四节 墩台设计242
第五节 常用跨度桥梁设计244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246
第七节 特殊结构桥梁设计247
第八节 涵洞工程设计247
第九节 “四电”附属工程设计247
第十节 沉降变形设计248
第六章 隧道设计251
第一节 隧道工程概况与特点251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52
第三节 一般隧道设计257
第四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设计260
第五节 洞口及洞门设计276
第六节 洞内设施设计(含四电设备洞室、接触网设施预埋件和安装腔预留等)278
第七节 隧道内综合接地280
第八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设计280
第九节 防排水设计280
第十节 辅助坑道设计281
第十一节 沉降变形设计282
第七章 轨道设计286
第一节 轨道工程概况与特点286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287
第三节 有砟轨道结构设计288
第四节 无砟轨道结构设计291
第五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设计308
第六节 道岔设计313
第八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设计315
第一节 站场工程概况与特点31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17
第三节 车站工程设计318
第四节 引入枢纽设计322
第五节 接轨站施工过渡设计323
第六节 主要客运设备配置324
第九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设计325
第一节 站房工程概况与特点325
第二节 设计原则与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326
第三节 站房设计327
第四节 创新设计332
第五节 采暖与通风设计334
第六节 给排水工程设计336
第十章 “四电”系统优化设计339
第十一章 通信工程设计343
第一节 工程概况343
第二节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343
第三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348
第十二章 信号工程设计350
第一节 设计技术标准350
第二节 系统配置及功能350
第三节 郑西高铁信号系统的借鉴意义358
第十三章 电力工程设计360
第一节 概述360
第二节 供电负荷的分布及负荷等级360
第三节 供电方案360
第四节 电力与SCADA和其他自动化系统的配合363
第五节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363
第六节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363
第七节 站场、室外照明及控制方式364
第八节 动力照明364
第九节 防雷及接地364
第十节 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措施364
第十四章 电气化工程设计366
第一节 工程概况366
第二节 系统功能及主要技术标准366
第三节 集成总体方案366
第四节 电气化系统设计367
第五节 系统功能380
第六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384
第七节 经验教训与改进建议389
第十五章 综合接地系统394
第十六章 防灾安全监控设计399
第一节 工程概况399
第二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设计399
第三节 系统功能及评价407
第四节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407
第十七章 工程接口设计409
第一节 专业间工程接口设计概述409
第二节 接口设计原则与要点410
第十八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设计418
第十九章 客运服务系统设计(信息系统设计)424
第四篇 工程施工431
第一章 大型临时设施工程431
第一节 道路、水、电临时建设431
第二节 梁场建设432
第三节 轨枕厂建设440
第四节 空心板梁预制场地443
第五节 拌和站建设443
第六节 焊轨(铺轨)基地445
第二章 路基工程452
第一节 工艺试验452
第二节 地基处理460
第三节 填料改良施工462
第四节 路基本体施工462
第五节 路堑施工463
第六节 路基基床施工465
第七节 过渡段施工466
第八节 路基防排水施工469
第九节 路基防护工程施工469
第十节 接口工程施工472
第十一节 路基沉降控制与评估475
第十二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478
第三章 桥涵工程482
第一节 基础施工482
第二节 墩台施工487
第三节 T型简支梁的制运架488
第四节 简支箱梁的制运架491
第五节 简支、连续梁的桥位现浇503
第六节 大跨度桥梁施工508
第七节 桥面系工程施工508
第八节 涵洞工程施工512
第九节 四电附属工程(电缆沟槽、电缆过轨和上下桥预留、接触网基础等)施工514
第十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515
第十一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517
第四章 隧道工程523
第一节 一般隧道施工523
第二节 长大、重难点隧道施工534
第三节 特殊不良地质隧道施工(软岩、浅埋、偏压、黄土等)555
第四节 洞口工程施工560
第五节 洞内设施工程施工(含四电设备洞室、接触网设施预埋件和安装腔预留等)561
第六节 运营通风及防灾救援工程施工563
第七节 防排水施工565
第八节 辅助坑道施工568
第九节 沉降变形控制与评估574
第十节 新工艺、新工法、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及效果577
第五章 轨道工程583
第一节 有砟轨道道床施工583
第二节 无砟轨道施工583
第三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583
第四节 道岔施工590
第五节 轨道及道岔精调599
第六章 站场及运营设备工程604
第一节 一般中间站施工604
第二节 主要客运站施工605
第三节 引入枢纽工程施工608
第四节 接轨站过渡施工612
第七章 房屋建筑及给排水工程614
第一节 一般站房施工614
第二节 区域性枢纽站房施工616
第三节 采暖与通风施工619
第四节 给排水工程施工623
第八章 通信工程施工633
第一节 工程概况633
第二节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和方法633
第三节 新技术应用情况——GSM-R系统应用635
第四节 工程建设情况640
第九章 信号工程施工643
第一节 概述643
第二节 信号系统集成方案644
第三节 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工艺、方法和施工标准648
第四节 静态验收660
第五节 调试试验及动态验收661
第六节 CTCS-3级列控系统安全评估662
第七节 本工程采用的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663
第八节 信号工程建设的经验总结663
第十章 电力工程施工665
第一节 工程概况665
第二节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665
第三节 电力子系统工程施工670
第四节 现场施工技术总结672
第五节 电力子系统成果介绍679
第六节 存在的不足681
第十一章 电气化工程施工683
第一节 工程概况683
第二节 牵引供电系统集成技术方案683
第三节 工程实施694
第四节 工程实施流程及主要工艺标准697
第五节 联调联试722
第六节 科技进步主要成果722
第七节 结论与建议723
第十二章 综合接地系统施工725
第一节 工程概况725
第二节 综合接地的总体技术标准725
第三节 主要施工方法和工艺731
第十三章 防灾安全监控工程施工736
第一节 工程概况736
第二节 主要技术标准738
第三节 主要工程内容739
第四节 主要施工技术方案、工艺和方法740
第十四章 工程接口743
第一节 路基地段专业间接口施工743
第二节 桥梁段专业间接口施工747
第三节 隧道段专业间接口施工751
第四节 无砟轨道段接口施工和重点754
第五节 路基、桥梁段接触网基础及隧道内接触网轨槽755
第十五章 高性能混凝土及耐久性施工759
第一节 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分析759
第二节 环境条件及相关控制技术指标759
第三节 配合比设计760
第四节 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767
第五节 郑西线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及施工结论773
第六节 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774
第七节 附录775
第十六章 客运服务系统777
第一节 工程概况777
第二节 工程数量777
第三节 施工过程778
第四节 施工配合782
第五节 竣工验收情况及尾工工程处理782
第十七章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783
第一节 联调联试概况783
第二节 供变电系统联调联试783
第三节 接触网系统联调联试(含动车组弓网引受流性能测试)785
第四节 通信系统联调联试788
第五节 信号系统联调联试796
第六节 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联调联试803
第七节 客运服务系统联调联试806
第八节 综合接地测试815
第九节 电磁兼容性测试816
第十节 环境振动、噪声级声屏障测试818
第十一节 路基及过渡段动力性测试822
第十二节 轨道状态、动力性能测试823
第十三节 大号码道岔动力性能测试825
第十四节 桥梁动力性能测试827
第十五节 动车组动力学、牵引制动和空气动力学性能测试831
第十六节 试运营833
第十七节 联调联试及试运行后对郑西铁路客运专线的总体评价836
第十八章 施工经验体会与问题探讨837
第一节 富水黄土隧道坍塌原因分析及施工预防措施837
第二节 旭普林双块式无砟轨道工艺分析及改进838
第三节 旋挖钻施工工艺及优点842
第四节 高速铁路线下工程施工的经验体会845
第五篇 科研与技术创新859
第一章 科研859
第一节 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区基础工程沉降观测与评估技术研究859
第二节 郑西高铁湿陷性黄土区桥梁桩基试验研究875
第三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与沉降观测890
第四节 郑西高铁路基桩板结构试验研究896
第五节 郑西高铁隧道合理支护参数及地表沉降控制技术研究896
第六节 郑西高铁隧道地基处理及防排水技术研究914
第七节 湿陷性黄土地基工程特性及设计参数研究931
第八节 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方法及监控技术研究964
第九节 330kV AT铁路牵引变压器研制976
第二章 技术创新985
第一节 桩板结构路基设计与施工985
第二节 (48+4×80+48)m长联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设计与施工999
第三节 渭南北高架桥车站设计与施工1008
第四节 桥梁桩基后压浆设计与施工技术1026
第五节 112m系杆拱桥施工技术总结1032
第六节 黄土隧道群接明洞施工技术1054
第七节 隧道下穿高等级公路沉降控制技术1057
第八节 隧道“三台阶七布开挖法”施工技术1064
第九节 无砟轨道施工技术1070
第十节 长联大跨连续梁上垫梁及钢轨伸缩调节器施工技术1091
第十一节 服务于CTCS-3级列控系统的GSM-R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设计1094
附录1096
第一节 大事记1096
第二节 郑西高铁建设期间郑西公司全部参建人员名单1104
第三节 参建单位1105
热门推荐
- 1430059.html
- 2525299.html
- 3197279.html
- 1044235.html
- 2997098.html
- 95861.html
- 1163193.html
- 281729.html
- 3716423.html
- 27756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57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7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508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9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77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226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765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40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582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5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