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目的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扈中平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12108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目的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教育目的的基本理论2
第一章 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2
一、思考教育目的的逻辑起点是教育所面临的基本矛盾2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3
1.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4
2.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性7
三、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10
1.教育的中介转化地位10
2.教育的社会历史地位14
3.实事求是地评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8
四、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1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21
2.人为什么要受教育24
第二章 教育目的的价值追求29
一、教育目的的出发点是人29
1.坚持以人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与唯心史观并无必然联系30
2.坚持以人为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并不意味着教育会脱离社会34
二、教育目的的最高价值36
1.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36
2.人的解放的最高目的41
3.教育要把人培养成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45
第三章 个人的教育目的与社会的教育目的48
一、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48
1.两种“本位论”的对立及各自内部的差异49
2.两种“本位论”对立的根源57
二、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的统一59
1.杜威的见解59
2.两种“本位论”历史的、具体的统一65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中的价值冲突及价值选择69
一、教育活动的受动性69
1.教育活动的客观依据69
2.教育的两个客观依据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72
二、教育活动的能动性74
1.教育规律的特点74
2.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76
3.教育是一种价值性的活动77
三、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思考78
1.教育价值中的两难问题79
2.教育价值非此即彼选择的原因85
3.教育价值选择的方法论原则90
4.教育价值选择的实践原则94
第五章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98
一、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99
1.人性不变99
2.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100
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101
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103
1.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103
2.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109
3.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113
第六章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121
一、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理论基础122
1.实在是变化的而不是永恒的122
2.强调事物的有用性124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126
1.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适应性126
2.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功利性130
3.重视科学教育143
第七章 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149
一、科学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精神150
1.科学精神是教育目的的基础150
2.人文精神是教育目的的价值方向156
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必将融合160
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能够融合吗161
2.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都只是教育的“一半”172
下篇 对我国教育目的理论和实践的若干思考182
第八章 教育目的应定位于培养“人”182
一、对培养“劳动者”、“人才”、“建设者和接班人”、“公民”的反思182
1.关于培养“劳动者”182
2.关于培养“人才”187
3.关于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188
4.关于培养“公民”192
二、对培养“人”的认识193
1.培养“人”更具有终极性193
2.培养“人”更具有普适性196
3.培养“人”更具有丰富性198
第九章 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两点思考204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吗204
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人的发展状况预测的特点204
2.“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极为丰富内涵的综合概念205
二、“全面发展”是否导致“全面平庸”210
1.关于“韩寒现象”210
2.应该怎样理解“全面发展”212
3.对“韩寒现象”的思考221
第十章 对道德的核心和道德教育的重新认识225
一、道德的核心是什么226
1.“君子国”的启示226
2.道德的核心是公平228
二、应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利己”234
1.何为“利己”234
2.利己的必然性和合理性236
三、道德教育的重要目的就是引导和规范人们通过利他而合理利己244
1.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244
2.对利己须有必要的规范和引导249
四、道德教育要更多地贴近“大众道德”251
1.道德教育首先是面向大众的251
2.大众道德时代正在来临255
第十一章 双重背景下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实践261
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关系的几点认识261
1.“应试教育”是一个什么概念261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对立的吗264
3.如何评价以往的教育267
二、“双重教育”背景下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274
1.“基础”与“创新”276
2.“减负”与“质量”280
3.“一元”与“多元”287
主要参考书目301
热门推荐
- 1005500.html
- 3786961.html
- 3206263.html
- 792517.html
- 3767172.html
- 717411.html
- 98086.html
- 3329148.html
- 626431.html
- 24542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831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724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57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423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5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11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336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496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80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00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