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
  • 单正平著 著
  • 出版社: 海口:南方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
  • ISBN:9787807601166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85页
  • 主题词:民族主义-研究-中国-清后期;文学研究-中国-清后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晚清民族主义与文学转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晚清、文学、转型3

第三节 本问题的学术史回顾与现状评述11

第四节 旨趣与方法21

上编 现象描述与历史溯源27

第一章 民族:从天下到国家的缓慢自觉——洋务时代的民族主义与文学27

第一节 民族主义概述27

一、民族主义的历史与潮流27

二、民族主义的概念30

三、中国民族主义的发生与发展34

第二节 甲午前的官僚民族主义37

一、从中央之国到万国之37

二、从黄种优越到黄白同优40

三、从中华优越到西学东源41

四、官僚民族主义的内外诉求43

五、官僚民族主义的中国特征46

第三节 甲午前文学论略50

一、俗文学与雅文学51

二、民族主义的解释53

三、错位的文学史认识58

第二章 甲午:民族主义的爆发与文学转型——一次失败引发的精神突变62

第一节 甲午后的民族主义激情63

一、清流派与洋务派的斗争64

二、甲午战争带来的巨变67

第二节 变法、革命与国粹:三种民族主义的展开73

一、戊戌变法与民族主义的激化73

二、尊王不攘“夷”的君宪民族主义78

三、尊洋攘“夷”的共和民族主义83

四、尊夏攘“夷”的文化民族主义88

第三节 转型期文学的发展阶段94

第四节 转型期文学的情绪特征99

第三章 陆沉:民族危机意识的文学表达——一个词语所蕴涵的心理忧惧106

第一节 “陆沉”:亡国灭种之恐惧107

一、危机之渲染107

二、“陆沉”种种111

第二节 “陆沉”含义之历史衍变113

一、上古洪水神话113

二、引申意义116

第三节 “陆沉”:坠入孽海之恐惧119

第四节 “陆沉”:传统崩溃之恐惧122

第五节 “陆沉”:皇权专制之恐惧125

第六节 “陆沉”:传媒制造之恐惧131

第四章 醒狮:国家光明未来的文学想象——一个传说形成的来龙去脉137

第一节 克服恐惧的心理过程137

一、从恐惧到乐观138

二、未来希望140

第二节 “醒狮”豪情种种143

一、开始被言说的狮子143

二、现在被讴歌的狮子147

第三节 “睡狮”、“醒狮”说的发生150

一、拿破仑、曾纪泽与孙中山的“睡醒”论150

二、梁启超之“醒狮”论153

三、《刍言报》与“醒狮”论的最后形成159

第四节 晚清“醒狮”的象征意义161

一、狮子在中国文化中的演变过程161

二、晚清狮子的象征意义164

第五节 少年中国的未来设想172

第五章 黄帝:源于仇恨与自尊的历史建构——一个神话塑造的民族始祖178

第一节 激愤——种族歧视观点支配下的满洲史叙事180

一、从“夷”到“满”的愤怒转移181

二、对满族的全面攻击185

三、种族歧视的暴力语汇189

第二节 黄帝崇拜与民族史建构191

一、黄帝历史建构的基本内容193

二、汉族之品质特征197

三、黄帝纪年问题203

第三节 铁血主义的实践与表达207

一、鬼神泣壮烈——自杀与杀人207

二、铁血铸诗文——以秋瑾为例212

三、慷慨赴燕市——理由与逻辑218

第四节 极端态度的根本原因222

下编 理论反思与价值判断235

第六章 新民:由政治而道德的文学功能论——以梁启超为中心235

第一节 梁启超“新民”思想的基本逻辑235

第二节 梁氏小说理论的内在矛盾与现代性含义240

第三节 梁启超新民文学思想与传统251

第四节 梁启超文学思想的当代意义264

第七章 西译:文学源泉与文化价值论——从思想到语言的理论自觉276

第一节 新小说的来源问题276

第二节 理论主张与翻译实践之歧途280

第三节 翻译小说的民族主义镜像功能284

第四节 新文学的精神与艺术源泉289

第五节 从文学译介到文化比较300

第六节 翻译理论与文化立场306

第八章 白话:变娱乐为宣传的文学活动论——“文言”“白话”辨318

第一节 “文”“白”之争的历史回顾320

第二节 文言与白话:两个文化符号系统328

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与界定328

二、传统社会的语言、文字系统及其基本关系331

三、大众艺术所用语言的特殊性334

第三节 三种白话之差异338

一、艺术的白话340

二、文本的白话342

三、口语的白话344

第四节 从文学角度看白话文运动的价值迷误348

一、我手写我口:历史的评判348

二、意象与拼音:语言的误解352

三、说话非文章:文学的结论359

第九章 历史:化实录为虚构的文学本根论——叙事艺术的中国特征362

第一节 历史叙事的民族主义使命362

一、历史叙事的作用362

二、历史叙事的类型365

第二节 晚清公羊学对文学叙事的影响368

一、晚清公羊学的世界观与历史观370

二、史书崇拜与文学叙事377

三、小说的历史根性380

第三节 小说叙事的历史本根论388

一、中西本体论问题的基本差异388

二、中国小说叙事的终极目的390

三、叙事的具体意向395

四、叙事的时间向度与结构398

第四节 历史本根论实证分析400

第十章 索隐:从艺术考政治的批评方法论——契合于象征的文学交融406

第一节 民族主义高潮期的索隐比附风尚406

第二节 金圣叹、张竹坡、常州词派与索隐批评410

一、金圣叹的先见之明410

二、张竹坡的寓意说411

三、常州词派的基本理论413

第三节 公羊学与索隐批评415

一、强烈的政治关怀416

二、搜寻微言大义的批评目的417

三、以今义附会古书只言片语418

第四节 索隐批评的方法419

一、猜字419

二、本事考证421

三、比附——义理索隐422

第五节 索隐批评的评价问题423

一、索隐批评的合理性423

二、索隐批评的谬误425

三、历史评价427

第六节 索隐与象征:中西文学的方法论契合431

一、象征的普遍性431

二、中国叙事文学的象征方法433

参考文献439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