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高国彬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24508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4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根本政治制度与根本大法1
第一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1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1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4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0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产生10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历程16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教训21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越性23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23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25
三、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0
第四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宪法、法律34
一、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34
二、历部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8
三、现行宪法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45
四、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密切相关的几部法律48
第二章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任期和职权58
第一节 国家机构与国家权力机关58
一、国家机构的构成58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构成59
三、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关系61
四、上下级国家权力机关之间的关系62
第二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和任期65
一、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65
二、国家权力机关的任期67
第三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68
一、国家权力机关职权的概述68
二、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70
三、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73
四、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的职权77
第四节 国家权力机关行使职权的特点和基本方式79
一、集体行使职权是国家权力机关工作的基本原则79
二、集体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是召开法定会议79
三、决定问题必须“过半数”通过81
第三章 立法工作83
第一节 立法的涵义与意义83
一、立法的涵义83
二、立法的意义87
第二节 立法主体及其权限90
一、立法主体与沿革90
二、立法权限的划分94
第三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97
一、立法的指导思想97
二、立法的基本原则99
第四节 立法程序103
一、立法程序的概念和特点103
二、国家立法的程序105
三、地方立法的程序111
第五节 立法技术和立法的系统化115
一、立法技术115
二、立法的系统化117
第四章 重大事项的议决工作123
第一节 决定权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职权123
一、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法律依据123
二、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重要意义127
三、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权与党的决策权之间的联系和区别128
第二节 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决定重大事项的范围界定130
一、重大事项释义131
二、确定重大事项的标准132
三、界定重大事项范围的方法133
四、重大事项的主要内容135
第三节 行使决定权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36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136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137
三、依法议决的原则137
四、民主集中制的原则138
第四节 行使决定权的程序138
一、议案的提出与审查139
二、议案及其决议、决定草案的审议141
三、表决和通过142
四、决议、决定的公布与交付实施143
第五章 监督工作144
第一节 人大监督的性质及意义144
一、人大监督的涵义144
二、人大监督的性质和特点145
三、人大监督的意义146
第二节 人大监督的内容148
一、法律监督148
二、工作监督149
三、人事监督150
第三节 人大监督的方式150
一、会议期间的监督151
二、闭会期间的监督156
第四节 代表评议和述职评议160
一、评议的法律依据161
二、评议的主体、内容和方式163
三、评议的方法与步骤164
四、评议工作的基本原则165
五、评议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问题166
第五节 国家权力机关的处理权166
一、非国家权力机关不是行使国家权力机关处理权的主体167
二、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处理权的法定范围和形式169
三、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处理权的几点认识172
第六章 选举和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175
第一节 选举和任免权的性质175
一、人民性175
二、国家性176
三、法律性177
第二节 选举和任免的范围178
一、全国人大选举和决定任免的范围178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免的范围179
三、地方人大选举的范围180
四、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任免的范围181
第三节 选举和任免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83
一、党管干部的原则183
二、依法选举、任免的原则185
三、德才兼备和人民公认的原则186
四、选任与监督相一致的原则187
第四节 选举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程序187
一、制定选举办法187
二、提名候选人189
三、宣传介绍、酝酿讨论候选人191
四、确定正式候选人193
五、投票选举194
第五节 另选、重选与补选196
一、另行选举196
二、重新选举197
三、补充选举198
第六节 任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方式和程序199
一、任免方式199
二、任免程序202
第七节 接受辞职、撤职和罢免206
一、接受辞职206
二、撤职208
三、罢免211
第八节 职务的变更和消失213
一、职务的变更213
二、职务的消失214
第七章 人大代表与代表职务217
第一节 人大代表的地位和作用217
一、代表的涵义217
二、代表的地位218
三、代表的作用220
第二节 人大代表的产生和罢免222
一、直接选举223
二、间接选举226
三、代表资格审查228
四、对代表的监督和罢免229
五、代表的辞职和补选231
第三节 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233
一、代表的权利233
二、代表的义务239
三、代表权利与义务的特点241
第四节 人大代表职务243
一、代表职务的特点243
二、代表在会议期间的工作246
三、代表在闭会期间的活动255
四、会内工作与会外活动的关系261
第五节 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保障262
一、代表执行职务的司法保障262
二、代表执行职务的时间保障265
三、代表执行职务的经济保障265
四、代表执行职务的组织保障266
第八章 专门委员会及其工作267
第一节 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性质267
一、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法律依据267
二、专门委员会的地位及其工作性质268
三、设立专门委员会的意义269
第二节 专门委员会的组成和产生272
一、专门委员会的组成272
二、专门委员会的产生273
第三节 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式274
一、工作职责274
二、工作方式276
三、工作特点277
四、工作制度278
第九章 地方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281
第一节 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282
一、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设立与发展282
二、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性质和地位284
三、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主要职责及工作方式286
第二节 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及其工作290
一、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设置290
二、县级人大常委会派出机构的性质和职责292
第十章 人大机关工作295
第一节 人大机关工作概述295
一、人大机关工作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95
二、人大机关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299
三、人大机关工作的基本要求301
第二节 会务工作303
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会务工作303
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会务工作307
三、委员长(主任)会议的会务工作309
第三节 文书工作310
一、文书及文书工作的涵义和作用310
二、公文的形成312
三、公文的处理313
四、公文的管理314
五、人大常用公文的撰拟315
第四节 联系代表323
一、联系代表的必要性、重要性323
二、联系代表的方式、方法324
三、联系代表要经常化、制度化326
第五节 信访工作327
一、人大信访工作的意义和作用328
二、人大信访工作的主要职责和方式331
三、人大信访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333
第六节 理论研究工作335
一、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335
二、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指导方针338
三、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339
四、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组织保障341
五、人大制度理论研究的主要课题342
第七节 宣传工作344
一、提高对人大制度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345
二、明确人大制度宣传工作的特点346
三、拓宽人大制度宣传的领域348
四、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的联系350
五、建立和扩大人大的宣传阵地352
六、建设高素质的人大制度宣传队伍353
七、把人大制度宣传纳入法制化的轨道354
八、借鉴外国议会宣传工作的经验356
第十一章 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359
第一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意义359
一、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是其法律地位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359
二、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自身建设是完成新形势下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360
第二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原则363
一、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364
二、实事求是的原则364
三、循序渐进的原则365
四、精简效能的原则367
第三节 人大及其常委会自身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369
一、思想建设369
二、理论建设371
三、组织建设373
四、制度建设378
五、业务建设380
第十二章 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383
第一节 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383
一、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已被宪法所确认383
二、党的执政地位要通过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来实现384
三、党的领导是发挥人大作用的保证385
第二节 改善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386
一、党不能代替人大行使国家权力386
二、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387
三、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388
第三节 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内容388
一、党对人大工作的政治领导389
二、党对人大工作的思想领导390
三、党对人大工作的组织领导391
第四节 党对人大工作领导的形式391
一、建议国家权力机关把党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392
二、向国家权力机关推荐重要干部394
三、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中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399
四、协调国家权力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和组织的关系403
后记405
热门推荐
- 1055655.html
- 318250.html
- 857297.html
- 2258393.html
- 2014631.html
- 1381082.html
- 2467520.html
- 852835.html
- 645411.html
- 1965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215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5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07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566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8949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966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191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75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299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