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世纪癌的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新世纪癌的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
  • 韩锐,孙燕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ISBN:7801941535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004页
  • 文件大小:82MB
  • 文件页数:1042页
  • 主题词:抗癌药-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世纪癌的化学预防与药物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础篇3

第1章 抗肿瘤药研究的历史及现状3

一、抗肿瘤药研究的历程及临床应用现状4

二、我国抗肿瘤药研究开发的历史性回顾10

三、我国的抗肿瘤基本药物13

四、抗肿瘤药筛选方法与策略的进步15

五、新世纪抗肿瘤药靶向治疗研究的进展17

结语26

第2章 抗肿瘤药的研究方法32

第一节 历史与现状32

一、国际抗肿瘤药研究方法的历史与现状32

二、国内抗肿瘤药研究方法的历史与现状39

第二节 抗肿瘤药体外筛选和研究的常用方法41

一、染料排斥法41

二、四氮唑盐还原法42

三、阿拉马蓝法42

四、磺酰罗丹明染色法43

五、集落形成法43

六、生长曲线测定44

第三节 抗肿瘤药体内研究的常用方法44

一、中空纤维试验45

二、小鼠肿瘤移植瘤模型48

三、人癌裸小鼠移植瘤模型49

四、造血系统肿瘤SCID和NOD/SCID小鼠移植模型54

附录 抗肿瘤药物药效学指导原则(讨论稿)55

第3章 烷化剂的药理66

一、烷化剂的作用机制66

二、各种类型的烷化剂67

三、新型有抗肿瘤作用的DNA浅沟结合化合物78

第4章 抗代谢物类的药理88

一、嘧啶抗代谢物88

二、嘌呤抗代谢物92

三、抗叶酸抗代谢物94

第5章 铂类配合物的药理98

一、抗肿瘤作用98

二、毒性作用及解毒研究99

三、体内代谢过程101

四、作用机制102

五、结构活性关系及第二代第三代铂类配合物103

第6章 抗肿瘤抗生素的药理107

一、蒽环类107

二、博来霉素类109

三、丝裂霉素类110

四、放线菌素类111

五、光神霉素类112

六、其他抗肿瘤抗生素112

七、新抗肿瘤抗生素的研究趋势112

第7章 天然产物来源的抗肿瘤药的药理116

一、长春花生物碱116

二、三尖杉酯碱及高三尖杉酯碱118

三、鬼臼毒类药物118

四、喜树及喜树碱类化合物120

五、紫杉醇121

六、靛玉红及其类似物122

七、三氧化二砷123

第8章 激素类药的药理126

一、抗雌激素类药126

二、芳香化酶抑制剂130

三、孕激素类药133

四、抗孕激素类药134

五、促性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135

六、抗雄激素类药136

七、雄激素类药137

八、雌激素类药——己烯雌酚138

九、生长抑素类似物138

第9章 其他类抗肿瘤药142

一、细胞保护剂-氨磷汀142

二、L-天门冬酰胺酶144

三、单克隆抗体——Herceptin144

四、Gleevec145

五、Alemtuzumab(campath)151

六、Mylotarg(gemtuzumab ozogamicin)152

七、Rituxan(rituximab)154

第10章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162

一、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162

二、造血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66

三、氨磷汀168

四、双膦酸盐169

五、美司钠172

六、白细胞介素-11173

七、亚叶酸钙174

第11章 抗癌药的代谢178

一、提高抗癌药的口服生物利用度179

二、选择性提高抗癌药物在肿瘤组织的分布180

三、抗癌药物代谢的体外研究方法182

第12章 反义药物药理学及抗癌作用研究185

一、概述185

二、反义药物的抗癌作用靶点和进入临床研究的反义抗癌药物186

三、反义药物的设计方法187

四、反义药物的药效学189

五、反义药物的药动学191

六、反义药物的毒性特征192

七、反义药物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193

第13章 影响大分子抗癌药在肿瘤内选择性滞留(EPR)效应的机制与临床197

一、实体肿瘤EPR效应的机制198

二、肿瘤组织血流量的调节与EPR效应的增强199

三、脂质配方复合物动脉注射205

小结207

第14章 Lipiodol作为载体的癌症靶向化疗213

一、Lipiodol在肿瘤组织的选择性滞留213

二、Lipiodol携带抗癌药的靶向性216

三、油性抗癌药在Lipiodol中的悬浮与溶解219

四、采用油性抗癌药的靶向化疗的实验研究219

五、SMANCS/Lipiodol和油性抗癌药联合用于癌症靶向化疗时的临床研究220

六、油性抗癌药SMANCS/Lipiodol治疗肝细胞癌的标准给药法225

第15章 肿瘤的免疫治疗228

一、肿瘤免疫的概念及发展简史228

二、肿瘤与免疫系统228

三、肿瘤的逃逸机制231

四、肿瘤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和临床实践232

第16章 合并用药:实验设计及电脑定量分析240

第一节 质量作用定律中的中效原理241

一、中效原理的数学表达241

二、药物合并之分析及理论基础242

三、药物合并演算之电脑化及自动化246

第二节 药物合并实验之设计247

一、两种药物合并设计247

二、两种以上药物合并之设计247

三、不固定比例之药物合并248

第三节 药物合并之实例示范分析248

附录 实例分析252

第17章 基因芯片技术在抗肿瘤研究中的应用259

第一节 基因芯片的原理及芯片实验的注意事项260

一、基因芯片的发展及原理260

二、基因芯片实验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260

第二节 基因表达图谱与肿瘤的诊断、预后及化疗262

第三节 用基因表达图谱研究肿瘤分子机制及寻找抗癌新靶点264

第四节 基因表达芯片研究抗癌药物代谢和肿瘤细胞耐药机制266

第五节 新技术前景展望268

癌症化疗的新靶点与前沿篇275

第18章 肿瘤细胞耐药基因表达的意义及其逆转新策略275

一、肿瘤细胞耐药基因表达的意义275

二、克服肿瘤耐药的新策略292

第19章 抗癌侵袭、转移药物的研究现状307

一、癌侵袭、转移的基本步骤307

二、抗侵袭、抗转移药物的作用靶点307

三、展望318

第20章 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与肿瘤321

一、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21

二、MMP对肿瘤发生发展生物学过程的影响324

三、合成MMP抑制剂的抗肿瘤治疗:抗转移、抗血管形成、抗肿瘤形成增殖329

第21章 以细胞周期关卡作为肿瘤治疗与化学预防的靶点334

一、细胞周期调节334

二、细胞周期关卡是细胞生理学的组成部分335

三、各个关卡的解析335

四、关卡与细胞死亡336

五、以细胞周期关卡作为肿瘤治疗与化学预防的靶点337

六、展望337

第22章 基因多态性与肺癌化学预防和治疗339

一、细胞色素P450家族酶基因多态性在肺癌致癌中的作用339

二、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在肺癌预防中的作用342

三、抑癌基因P53多态性及肺癌的治疗343

四、肺癌高危人群的鉴定及基因多态性检测方法344

第23章 靶向抗癌药物的研究方向:表皮生长因子(EGF)受体酪氨酸激酶347

一、EGF受体的结构及其功能347

二、EGF受体激活后的细胞效应348

三、EGF受体激活与细胞恶变349

四、以EGF受体酪氨酸激酶为目标的靶向抗癌治疗349

五、EGF受体的表达与化疗和放疗的关系353

小结353

第24章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356

一、端粒、端粒酶的结构与功能356

二、端粒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360

三、端粒酶活性的表达水平作为肿瘤诊断及预后指标的价值360

四、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与开发361

五、以端粒酶为靶点开发抗肿瘤药物值得注意的问题364

第25章 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研究策略及进展369

一、肿瘤与血管生成369

二、肿瘤血管生成的机制369

三、血管内皮细胞信号传导机制371

四、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策略372

五、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373

第26章 小分子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细胞毒治疗的增效作用381

一、肿瘤模型及治疗终点382

二、TNP-470387

三、Genistein(大豆异黄酮)、苏拉明及其他391

四、TNP-470/米诺环素相互作用机制394

五、蛋白激酶Cβ选择性小分子抑制剂的抗血管生成效应396

第27章 肿瘤坏死因子对肿瘤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405

第28章 抗癌药对DNA靶点的作用机制及结构研究412

一、DNA交联剂412

二、DNA嵌入剂417

三、DNA小沟结合药物426

四、其他抗癌药物的作用靶点432

五、基因疗法434

六、靶点特异的药物设计434

第29章 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药物的抗肿瘤作用438

一、DNA甲基化概述438

二、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调控438

三、DNA甲基化与肿瘤439

四、DNA甲基化抑制剂的肿瘤治疗作用442

五、评价DNA甲基化的方法443

第30章 微管蛋白与抗微管蛋白的抗癌药物447

一、微管的基本特性447

二、微管蛋白的分离纯化和测定450

三、微管蛋白与抗肿瘤药的研究451

第31章 蛋白酶体与肿瘤细胞存活和抗药性产生457

一、蛋白酶体抑制剂在人体肿瘤细胞诱导凋亡458

二、耐药肿瘤细胞对蛋白酶体抑制剂敏感461

三、抑制蛋白酶体对人体肿瘤移植物模型生长的抑制作用463

第32章 以维A酸受体作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468

一、维A类化合物与肿瘤469

二、临床试验470

三、受体选择性维A类化合物472

第33章 肿瘤发生中的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肿瘤治疗476

一、程序性细胞死亡的概念477

二、细胞凋亡机制478

三、凋亡与肿瘤的分子发生481

四、凋亡与肿瘤治疗483

第34章 肿瘤的基因治疗和病毒治疗488

第一节 基因治疗488

一、载体488

二、基因493

第二节 病毒治疗495

一、肿瘤增殖病毒在肿瘤细胞内特异性增殖的机制495

二、肿瘤增殖病毒杀灭肿瘤细胞的机制497

三、肿瘤增殖病毒的临床应用498

四、肿瘤增殖病毒研究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500

第三节 基因-病毒治疗501

第35章 我国抗癌新药审批的基本要求及法规504

第一节 抗癌新药药学研究资料与申报要求504

第二节 抗癌新药非临床药理毒理研究的技术要求520

第36章 美国抗肿瘤药品非临床和临床开发及申报审批情况概述551

一、药品开发申报基本程序552

二、FDA抗肿瘤药审评的组织机构、职能和审评过程554

三、FDA对抗肿瘤药非临床研究申报方面的考虑557

四、临床研究开发过程中申报管理方面的考虑562

五、批准抗肿瘤药上市所需要的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564

第37章 欧盟药政局对抗癌新药的研究和注册的有关法规571

一、抗癌药临床前研究评价指南571

二、抗癌药临床研究评价指南573

三、抗癌药的注册方法580

癌的化学预防篇585

第38章 肿瘤化学预防的新进展585

第39章 新世纪肿瘤的预防及控制592

第40章 癌化学预防的生化学基础597

一、概述597

二、化学预防剂598

三、化学预防剂之生化机制601

第41章 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的临床试验608

一、化学预防的理论基础608

二、肿瘤发展过程中的中间标记物610

三、临床化学预防试验的疾病分类学612

四、重要的化学预防临床试验613

五、正在进行及将要开展的肿瘤化学预防试验614

六、化学预防是治疗吗615

第42章 以细胞凋亡通路为肿瘤化学预防药物研究的新靶点618

一、细胞凋亡及其信号传导途径618

二、细胞凋亡和肿瘤形成621

三、化学预防是一种有前景的肿瘤治疗策略623

四、化学预防药物介导细胞凋亡的机制625

第43章 维生素A类化合物及其受体在肿瘤发生和化学预防中的作用631

一、概述631

二、在肿瘤发展中维A类化合物信号的调节632

三、维A类化合物作为肿瘤化学预防剂636

第44章 维胺酸的癌化学预防研究644

一、概况644

二、癌化学预防作用及其机制研究645

三、维胺酸治疗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649

第45章 白藜芦醇与癌的化学预防656

一、白藜芦醇的天然存在及其发展史656

二、白藜芦醇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657

三、白藜芦醇生物利用度的研究663

第46章 茶与肿瘤化学预防668

第一节 茶的保健防癌原理668

一、茶的保健作用668

二、茶的主要成分:茶多酚669

三、茶的生化与药理作用669

四、茶的防癌作用670

五、茶与茶多酚的防癌原理671

第二节 茶与肿瘤化学预防676

一、体外、体内抗突变和抗癌作用研究677

二、茶有效成分和生物利用度研究680

三、抗突变和抗癌机制研究680

第47章 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服用食疗补品SV的第Ⅰ/Ⅱ期临床实验研究686

一、方法687

二、结果688

三、讨论691

临床篇697

第48章 抗肿瘤新药的临床试验697

第一节 抗肿瘤药临床试验的发展及主要经验教训697

一、肿瘤化学治疗的发展697

二、历史教训698

三、观察的项目和终点699

四、临床试验的伦理问题700

第二节 临床试验的新药应具备的条件701

第三节 临床试验规范指导原则703

第四节 临床试验的分期和要点709

第五节 存在问题和展望714

第49章 头颈部癌717

第50章 食管癌726

一、流行病学726

二、病理和分类728

三、临床表现、诊断及分期731

四、化学治疗736

五、综合治疗743

六、食管癌的介入放射学治疗747

七、生物治疗749

八、展望749

第51章 胃癌753

一、概述753

二、病理类型与TNM临床分期754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755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757

五、药物治疗757

六、综合治疗763

七、展望764

第52章 肺癌767

一、肺癌在世界各地的发生情况和预防措施767

二、肺癌综合治疗的原则770

三、肺癌的内科治疗772

四、小细胞肺癌的治疗774

五、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780

六、肺癌的随诊790

七、康复791

第53章 肝癌794

一、肝癌常用的化疗药物794

二、全身化疗795

三、肝动脉灌注化疗796

四、肝脏隔离灌注化疗796

五、肝动脉化疗栓塞797

六、辅助化疗与新辅助化疗797

七、其他化学治疗798

八、化疗在综合治疗中的作用798

第54章 胰腺癌802

一、病理类型与TNM分期802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804

三、治疗原则与方法804

四、药物治疗806

五、综合治疗811

六、展望813

第55章 大肠癌816

一、概述816

二、病理类型与临床分期817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819

四、治疗原则与方法821

五、药物治疗822

六、展望826

第56章 乳腺癌829

第一节 乳腺癌的化学治疗829

一、病理类型829

二、TNM国际分期829

三、治疗原则831

四、可手术乳腺癌的综合治疗831

五、晚期乳腺癌的治疗833

第二节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840

一、雄激素类和雌激素类840

二、抗雌激素类840

三、孕激素843

四、LH-RH类似物844

五、芳香化酶抑制剂845

六、如何合理使用内分泌治疗849

第57章 卵巢上皮癌858

一、临床表现858

二、诊断858

三、治疗859

四、预后869

附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869

一、临床表现869

二、诊断及分期870

三、治疗870

四、疗效与预后872

第58章 子宫颈癌875

一、一般治疗原则875

二、放疗合并化疗875

三、新辅助化疗877

四、Ⅳ期和复发转移的挽救性化疗879

第59章 子宫内膜癌882

一、早期内膜癌的危险因素及治疗原则882

二、晚期及复发性内膜癌的化学治疗884

三、内膜癌的内分泌治疗886

第60章 绒毛膜癌889

一、妊娠性绒癌889

二、非妊娠性绒癌891

三、病理诊断892

四、实验室诊断893

五、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的临床分期896

六、治疗原则897

七、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方案898

第61章 浆细胞肿瘤905

一、多发性骨髓瘤及孤立的浆细胞瘤905

二、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923

三、重链病929

第62章 原发部位不明的转移癌935

一、概述935

二、病理形态学研究与肿瘤标记物938

三、诊断940

四、治疗945

五、展望949

第63章 新世纪肿瘤防治前景951

一、肿瘤发生的一般情况951

二、肿瘤的预防952

三、几个共同关心的问题953

第64章 肿瘤内科治疗的回顾和展望958

第一节 肿瘤内科治疗的发展958

一、内科治疗的历史回顾958

二、内科治疗的水平959

第二节 合理用药960

一、综合治疗961

二、细胞增殖动力学961

三、根治的概念962

四、剂量强度963

五、给药途径963

六、注意给药方法、间隔合理用药963

七、给药个体化964

八、克服耐药964

九、细胞凋亡和分化诱导965

第三节 新世纪肿瘤治疗的动向965

第65章 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与实践969

一、综合治疗的定义969

二、综合治疗现状969

三、肿瘤综合治疗的原则和计划970

四、综合治疗的几种模式973

五、综合治疗的组成975

六、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结果975

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实践980

八、展望982

中文索引984

英文索引9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