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汉语生命范畴初论【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汉语生命范畴初论
  • 王珏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74029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汉语-语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汉语生命范畴初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研究综述1

1.1 国外研究概况1

1.2 国内研究概况23

1.3 结语31

第二章 生命范畴是语言共性之一32

2.1 自然生命范畴32

2.2 从自然生命范畴到语言学生命范畴47

2.3 生命度等级及其序列65

第三章 汉语生命范畴表现概说68

3.1 汉语属性词系统68

3.2 汉语生命范畴系统70

3.3 生命范畴在词类中的表现74

3.4 生命范畴在词法中的表现79

3.5 生命范畴在其他语法范畴中的表现81

3.6 生命范畴在句法中的表现84

3.7 结语85

第四章 有生名词之一87

4.0 引言87

4.1 有生名词的语缀89

4.2 有生名词的结构92

4.3 结语102

5.1 名词分类概说103

5.0 引言103

第五章 有生名词之二103

5.2 有生名词的语义范畴分类107

5.3 有生名词的语法范畴分类121

5.4 结语161

第六章 有生名词之三162

6.0 引言162

6.1 有生名词与无生名词的语法分布对立163

6.2 有生名词与有生句169

6.3 有生名词作谓语193

6.4 结语及余论205

7.0 引言207

第七章 有生代词207

7.1 有生代词的义素分析208

7.2 有生代词的生命度209

7.3 有生代词受修饰219

7.4 结语及余论222

第八章 有生量词226

8.0 引言226

8.1 有生量词的分类226

8.2 有生量词的语法特征230

8.3 有生量词的附加色彩及语用问题233

8.4 结语及余论236

9.0 引言239

第九章 有生动词之一239

9.1 有生动词的语义结构及分类243

9.2 有生动词的动相分类247

第十章 有生动词之二271

10.1 有生动词的自主与非自主分类271

10.2 有生动词的工具范畴分类277

10.3 有生动词的配价分类279

10.4 有生动词与无生动词的语法分布对立284

10.5 有生动词与有生句292

10.6 结语295

11.0 引言296

第十一章 有生形容词296

11.1 有生形容词的语义结构及其模式297

11.2 有生形容词的语义界定300

11.3 有生形容词的语义范畴分类308

11.4 有生形容词的语法鉴别框架318

11.5 有生形容词的配价分类319

11.6 有生形容词的句法表现333

11.7 结语337

附录 《汉语言专业词汇教学大纲》中的有生形容词337

第十二章 有生副词349

12.0 引言349

12.1 有生副词的语法鉴别框架352

12.2 有生副词的分类353

12.3 多角度认识有生副词及其教学策略360

12.4 结语368

附录 方式有生副词的结构格式368

第十三章 有生句372

13.0 引言372

13.1 有生句的理论基础374

13.2 相关研究393

13.3 新的体词与谓词分类体系398

13.4 有生句系统的假设400

13.5 结语409

14.0 引言410

第十四章 对生命范畴的文化阐释410

14.1 对异类的复杂态度411

14.2 对器官的奇特视角416

14.3 对女性的矛盾心理417

14.4 结语434

第十五章 回顾、结论和余论435

15.1 回顾435

15.2 结论436

15.3 余论438

参考文献441

英文目录462

后记46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