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医学影像技术学
  • 余建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4044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538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技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总论1

第一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4

第一章 X线成像基本理论4

第一节 X线产生及特性4

第二节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10

第三节 X线防护14

第四节 医学影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7

第二章 普通X线影像设备20

第一节 X线机20

第二节 X线管与高压发生器23

第三节 X线自动曝光控制系统27

第三章 X线对比剂29

第一节 概述29

第二节 X线对比剂分类及其理化特性30

第三节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31

第四章 X线照片冲洗技术34

第一节 X线胶片34

第二节 增感屏37

第三节 显影39

第四节 定影和水洗42

第五节 自动洗片机冲洗技术46

第五章 普通X线摄影技术51

第一节 X线摄影条件51

第二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53

第三节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57

第六章 X线特殊摄影及造影检查技术87

第一节 高千伏摄影87

第二节 乳腺X线摄影88

第三节 口腔X线摄影技术92

第四节 造影检查94

第七章 数字X线成像基础101

第一节 数字图像的特征101

第二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101

第二节 数字图像形成105

第三节 数字图像处理107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110

第五节 光电子技术112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117

第八章 CR成像技术122

第一节 CR系统的构造122

第二节 CR的成像原理124

第三节 CR影像处理技术134

第四节 CR系统质量控制与性能检测136

第五节 CR的临床应用及评价140

第一节 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143

第九章 DR成像技术143

第二节 间接数字化X线成像145

第三节 CCDX线成像147

第四节 多丝正比电离室X线成像149

第十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153

第一节 概述153

第二节 PACS的组成及工作原理156

第三节 PACS的功能及相关问题158

第四节 临床应用及评价160

第十一章 激光打印技术162

第一节 激光胶片162

第二节 激光打印机164

第三篇 CT成像技术174

第十二章 概论174

第一节 CT的产生与发展174

第二节 CT的应用评价175

第一节 基本构造177

第十三章 普通CT177

第二节 成像原理179

第十四章 螺旋CT182

第一节 基本构成182

第二节 成像原理185

第十五章 电子束CT189

第一节 基本构造189

第二节 成像原理190

第十六章 CT扫描技术191

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术语191

第二节 扫描方式194

第一节 窗口技术198

第二节 图像测量技术198

第十七章 图像处理198

第三节 图像重建技术200

第四节 图像融合212

第十八章 CT图像质量控制215

第一节 CT性能检测215

第二节 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217

第三节 CT图像质量控制的内容与方法219

第十九章 CT的临床应用221

第一节 概述221

第二节 颅脑CT扫描技术222

第三节 鞍区CT扫描技术224

第四节 眼及眼眶CT扫描技术225

第五节 耳部CT扫描技术226

第六节 鼻与鼻窦CT扫描技术228

第七节 颌面部CT扫描技术229

第八节 咽喉部CT扫描技术230

第九节 颈部CT扫描技术231

第十节 胸部CT扫描技术232

第十一节 心脏电子束CT扫描技术233

第十二节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236

第十三节 腹部CT扫描技术237

第十四节 盆腔CT扫描技术240

第十五节 脊柱CT扫描技术241

第十六节 四肢骨关节及软组织CT扫描技术242

第十七节 CT介入技术244

第四篇 DSA成像技术247

第二十章 概论247

第一节 DSA的产生与发展247

第二节 DSA的应用评价248

第二十一章 DSA系统的组成及特性250

第一节 DSA的基本构造250

第二节 高压注射器253

第二十二章 DSA的成像原理255

第一节 DSA的基本原理255

第二节 DSA的图像采集256

第三节 DSA的影像处理257

第二十三 章DSA的减影方式和成像方式260

第一节 DSA的减影方式260

第二节 DSA的成像方式261

第二十四章 DSA图像的质量控制264

第一节 影响DSA图像的质量因素264

第二节 改善DSA图像质量的措施265

第二十五章 DSA的临床应用267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267

第二节 头颈部DSA268

第三节 胸部DSA271

第四节 心脏与冠状动脉DSA272

第五节 腹部DSA278

第六节 盆腔DSA282

第七节 四肢DSA283

第二十六章 介入放射学286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286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器械287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289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其处理291

第五篇 磁共振成像(MRI)技术292

第二十七章 概论292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产生与发展292

第二节 磁共振成像应用评价293

第二十八章 磁共振成像的基本原理295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原理295

第二节 MRI图像的重建原理302

第一节 磁体系统306

第二十九章 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组成306

第二节 梯度系统308

第三节 射频系统309

第四节 计算机系统309

第三十章 磁共振成像应用技术311

第一节 MRI脉冲序列311

第二节 磁共振血管造影328

第三节 磁共振水成像333

第四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334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338

第六节 磁共振饱和成像技术340

第七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342

第八节 磁共振实时成像和磁共振介入技术344

第九节 分子影像学346

第一节 对比剂的分类及发展348

第三十一章 磁共振对比剂348

第二节 对比剂的生物学特性349

第三节 对比剂作用机制350

第四节 对比剂的临床应用351

第三十二章 MR图像质量控制352

第一节 MR图像特征参数及评价方法352

第二节 MR图像质量参数间的相互影响354

第三节 MR图像的质量控制措施355

第三十三章 人体各系统磁共振成像技术359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359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MRI技术360

第三节 五官及颈部MRI技术368

第四节 呼吸系统MRI技术372

第五节 循环系统MRI技术374

第六节 消化系统MRI技术383

第七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技术388

第八节 骨、关节和肌肉MRI技术391

第六篇 超声成像技术395

第三十四章 概述395

第一节 超声诊断发展简史395

第二节 超声检查的应用评价395

第三十五章 超声成像基础397

第一节 超声成像物理基础397

第二节 超声成像的基本原理400

第三节 超声诊断仪的工作原理403

第四节 声学对比剂405

第五节 超声检查方位与声像图描述406

第六节 超声检查的基本手法与观察内容410

第七节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412

第三十六章 头颅与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技术417

第一节 颅脑超声检查技术417

第二节 眼部超声检查技术420

第三节 涎腺超声检查技术421

第四节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超声检查技术421

第五节 乳腺超声检查技术422

第六节 浅淋巴结超声检查技术422

第七节 阴囊超声检查技术423

第三十七章 心脏超声检查技术424

第一节 经胸壁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424

第二节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428

第三节 特殊检查技术429

第三十八章 胸、腹部超声检查技术435

第一节 胸部超声检查技术435

第二节 肝脏超声检查技术436

第三节 胆道超声检查技术437

第四节 胰腺超声检查技术438

第五节 脾脏超声检查技术440

第六节 胃肠道超声检查441

第七节 腹壁、腹腔、腹膜及腹膜后超声检查技术443

第八节 泌尿系统、肾上腺超声检查技术443

第三十九章 妇产科超声检查技术447

第一节 妇科超声检查技术447

第二节 产科超声检查技术449

第四十章 颈部、腹部与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53

第一节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53

第二节 腹部血管检查技术455

第三节 肢体血管超声检查技术457

第四十一章 骨、关节与软组织超声检查技术458

第一节 骨与关节检查技术458

第二节 软组织检查技术459

第四十二章 介入性超声460

第一节 适应证与禁忌证460

第三节 超声引导穿刺术的基本技术461

第二节 仪器与穿刺器械461

第七篇 核医学成像技术463

第四十三章 概论463

第一节 核医学成像的产生与发展463

第二节 核医学成像应用评价464

第四十四章 核医学成像系统的组成及特性465

第一节 放射性药物465

第二节 核医学成像设备468

第四十五章 核医学显像的原理与特点471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原理471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的特点473

第四十六章 核医学显像技术475

第一节 核医学显像类型475

第二节 核医学图像分析476

第一节 脑血流灌注显像478

第四十七章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方法478

第二节 甲状腺静态显像481

第三节 心肌灌注显像483

第四节 胃肠道出血显像489

第五节 异位胃黏膜显像491

第六节 肝胆动态显像492

第七节 肺灌注显像494

第八节 肺通气显像496

第九节 骨显像499

第十节 骨髓显像502

第十一节 肾动态显像504

第十二节 18F-FDG肿瘤代谢显像506

第四十八章 核医学图像质量控制508

第一节 放射性示踪药物的质量管理和控制508

第二节 核医学显像仪器的质量控制509

英汉名词对照5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