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鸟类分类与识别【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鸟类分类与识别
  • 鲁长虎,费荣梅编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76038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鸟类-分类学;鸟类-识别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鸟类分类与识别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动物分类的原则和方法1

目录1

第一节 种和亚种2

一、种的定义2

二、种的鉴别4

三、亚种4

第二节 分类系统和高级阶元6

一、属7

二、科8

三、目、纲与门9

第三节 动物命名法规9

一、种名10

二、亚种名10

三、属名11

五、模式12

四、科名12

六、优先权原则13

第二章 鸟体外部结构与量度15

第一节 鸟体外部结构15

一、头部16

二、颈部18

三、躯干19

四、嘴19

五、翼或翅21

六、尾25

七、腿和脚27

八、羽毛30

第二节 鸟体的量度32

第一节 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34

第三章 平胸总目鸟类分类34

第二节 美洲鸵鸟目(Rheiformes)35

第三节 鹤鸵目(Casuariiformes)36

一、鹤鸵科(Casuariidae)36

二、鸸鹋科(Dromaiidae)37

第四节 无翼目(Apterygiformes)38

第五节 ?形目(Tinamiformes)39

第四章 突胸总目鸟类分类40

第一节 潜鸟目(Gaviiformes)42

第二节 目(Podicipediformes)44

第三节 鹱形目(Procellariiformes)45

一、信天翁科(Diomedeidae)46

二、鹱科(Procellariidae)47

三、海燕科(Hydrobatidae)47

第四节 鹈形目(Pelecaniformes)48

附:企鹅目(Sphenisciformes)48

一、鸬鹚科(Phalacrocoracidae)49

二、鹈鹕科(Pelecanidae)51

三、鲣鸟科(Sulidae)51

四、鹲科(热带鸟科,Phaethontidae)52

五、军舰鸟科(Fregatidae)52

第五节 鹳形目(Ciconiiformes)53

一、鹭科(Ardeidae)54

二、鹳科(Ciconiidae)58

三、鹮科(Threskiornithidae)59

四、红鹳科(Phoenicopteridae)61

第六节 雁形目(Anseriformes)61

第七节 隼形目(Falconiformes)71

二、隼科(Falconidae)74

一、鹗科(Pandionidae)74

三、鹰科(Accipitridae)76

第八节 鸡形目(Galliformes)83

一、松鸡亚科(Tetraoninae)85

二、雉亚科(Phasianinae)88

第九节 鹤形目(Gruiformes)103

一、三趾鹑科(Turnicidae)104

二、鹤科(Gruidae)104

三、秧鸡科(Rallidae)106

四、鸨科(Otidae)110

第十节 鸻形目(Charadriiformes)111

一、雉鸻科(Jacanidae)112

二、彩鹬科(Rostratulidae)113

四、鸻科(Charadriidae)114

三、蛎鹬科(Haematopodidae)114

五、鹬科(Scolopacidae)117

六、反嘴鹬科(Recurvirostridae)123

七、瓣蹼鹬科(Phalaropodidae)124

八、石鸻科(Burhinidae)124

九、燕鸻科(Glareolidae)125

第十一节 鸥形目(Lariformes)126

一、贼鸥科(Stercorariidae)127

二、鸥科(Laridae)127

三、剪嘴鸥科(Rynchopidae)131

四、海雀科(Alcidae)132

第十二节 鸽形目(Columbiformes)133

一、沙鸡科(Pteroclididae)133

二、鸠鸽科(Columbidae)134

第十三节 鹦形目(Psittaciformes)139

第十四节 鹃形目(Cuculiformes)140

第十五节 鸮形目(Strigiformes)144

一、草鸮科(Tytonidae)145

二、鸱鸮科(Strigidae)146

第十六节 夜鹰目(Caprimulgiformes)150

一、蟆口鸱科(Podargidae)151

二、夜鹰科(Caprimulgidae)151

第十七节 雨燕目(Apodiformes)153

一、雨燕科(Apodidae)153

二、凤头雨燕科(Hemiprocnidae)155

附:蜂鸟科(Trochilidae)156

附:鼠鸟目(Coliiformes)157

第十八节 咬鹃目(Trogoniformes)158

第十九节 佛法僧目(Coraciiformes)159

一、翠鸟科(Alcedinidae)160

二、蜂虎科(Meropidae)162

三、佛法僧科(Coracidae)163

四、戴胜科(Upupidae)164

五、犀鸟科(Bucerotidae)165

第二十节 形目(Piciformes)166

一、须科(Capitonidae)167

二、啄木鸟科(Picidae)168

三、向蜜科(Indicatoridae)172

第二十一节 雀形目(Passeriformes)172

一、阔嘴鸟科(Eurylaimidae)177

二、八色鸫科(Pittidae)178

三、百灵科(Alaudidae)179

四、燕科(Hirundinidae)180

五、鹡鸰科(Motacillidae)181

六、山椒鸟科(Campephagidae)182

七、鹎科(Pycnonotidae)183

八、和平鸟科(Irenidae)184

十、伯劳科(Laniidae)185

九、太平鸟科(Bombycillidae)185

十一、黄鹂科(Oriolidae)186

十二、卷尾科(Dicruridae)187

十三、椋鸟科(Sturnidae)188

十四、燕?科(Artamidae)189

十五、鸦科(Corvidae)189

十六、河乌科(Cinclidae)191

十七、鹪鹩科(Troglodytidae)192

十八、岩鹨科(Prunellidae)193

十九、鸫科(Turdidae)194

二十、画眉科(鹛科,Timaliidae)196

二十一、莺科(Sylviidae)198

二十二、鹟科(Muscicapidae)200

二十四、山雀科(Paridae)202

二十三、长尾山雀科(Aegithalidae)202

二十五、科(Sittidae)203

二十六、旋木雀科(Certhiidae)204

二十七、攀雀科(Remizidae)205

二十八、啄花鸟科(Dicaeidae)206

二十九、太阳鸟科(Nectariniidae)207

三十、绣眼鸟科(Zosteropidae)208

三十一、文鸟科(Ploceidae)208

三十二、雀科(Fringillidae)210

三十三、鹀科(Emberizidae)212

第五章 鸟类的生态类群及识别213

第一节 鸟类的生态类群213

第二节 鸟类识别基础215

一、野外识别的准备215

二、野外观察、摄影和录音技术216

三、野外识别的依据219

第三节 水域鸟类的识别224

一、游禽类224

二、涉禽类228

三、水边小鸟235

第四节 猛禽类的识别238

一、隼类238

二、鹰类239

三、草鸮类241

四、鸱鸮类241

第五节 陆禽类的识别243

一、沙鸡类243

二、鸠鸽类244

三、松鸡类244

四、雉类246

第六节 攀禽类的识别247

一、杜鹃类247

二、啄木鸟类248

第七节 鸣禽类的识别250

一、百灵和云雀类250

二、燕类251

三、山椒鸟和鹃?类251

四、鹎类253

五、伯劳类253

六、黄鹂类254

七、卷尾类254

八、椋鸟和八哥类255

九、鸦类256

十一、画眉类257

十、鸫类257

十二、莺类259

十三、鹟类260

十四、山雀类261

十五、长尾山雀类、攀雀类和鹪鹩类261

十六、文鸟类262

十七、雀类262

十八、鹀类264

第六章 鸟类的生物学265

第一节 鸟类的迁徙265

一、迁徙的概念及意义265

二、居留类型266

三、迁徙的内容267

四、影响迁徙行为形成的因素271

第二节 鸟类的繁殖275

一、占区和领域276

二、求偶与配偶形成277

三、巢和筑巢279

四、卵和孵卵282

五、雏及其生长发育285

第三节 鸟类的食性和取食287

一、食性287

二、取食策略289

三、食物对鸟的限制作用291

第四节 鸟类区系组成292

一、种类组成293

二、分布调查294

三、居留型294

四、从属区系295

六、备注296

五、生境分布296

第五节 鸟类种群数量调查297

一、路线统计法297

二、样方统计法299

三、线点统计法300

四、频率指数估计法301

五、条带统计法301

六、垂矩统计法302

七、固定半径样圆法303

第六节 鸟类群落组成304

一、鸟类群落的时空格局304

二、鸟类群落的相似性指数306

三、鸟类群落的多样性测定307

一、羽毛的概念310

第一节 羽毛产品310

第七章 鸟类产品310

二、羽毛的商品名称311

三、羽毛的作用312

四、野生鸟类的经济羽毛312

第二节 药用鸟类产品334

一、药用鸟类入药部位334

二、主要药用鸟类产品335

第三节 观赏鸟类产品339

一、活鸟观赏339

二、标本观赏340

三、工艺品观赏341

第四节 食用鸟类产品341

参考文献344

附录 生僻字注音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