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UML 2.0和统一过程 原书第2版【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UML 2.0和统一过程 原书第2版
  • (英)JIM ARLOW ILA NEUSTADT著;方贵宾 胡辉良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711118775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0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416页
  • 主题词:面向对象语言,UML-程序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UML 2.0和统一过程 原书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序1

前言1

第一部分 UML和UP介绍1

第1章 什么是UML1

1.1 章节指示图1

目录1

1.2 什么是UML3

1.3 UML的诞生3

1.4 MDA——UML的未来4

1.5 为什么“统一”6

1.6 对象和UML6

1.7 UML结构6

1.8.2 关系7

1.8 UML构造块7

1.8.1 物件7

1.8.3 图8

1.9 UML公共机制9

1.9.1 规格说明10

1.9.2 修饰10

1.9.3 公共分类11

1.9.4 扩展机制12

1.10 构架14

1.11 小结15

第2章 什么是统一过程17

2.1 章节指示图17

2.3 UP的诞生18

2.2 什么是UP18

2.4 UP和RUP20

2.5 为项目定制UP21

2.6 UP公理21

2.7 UP是迭代和增量过程22

2.7.1 迭代工作流22

2.7.2 基线和增量23

2.8 UP结构23

2.9 UP阶段25

2.9.1 初始——目标25

2.9.2 初始——焦点25

2.9.3 初始——里程碑:生命期目标25

2.9.4 细化——目标25

2.9.7 构造——目标26

2.9.8 构造——焦点26

2.9.5 细化——焦点26

2.9.6 细化——里程碑:生命期构架26

2.9.9 构造——里程碑:初始运作功能27

2.9.10 移交——目标27

2.9.11 移交——焦点27

2.9.12 移交——里程碑:产品发布28

2.10 小结28

第二部分 需求29

第3章 需求工作流29

3.1 章节指示图29

3.3 软件需求——元模型31

3.2 需求工作流31

3.4 需求工作流细节32

3.5 需求的重要性34

3.6 定义需求34

3.6.1 需求模型34

3.6.2 形式良好的需求34

3.6.3 功能性和非功能性需求35

3.6.4 组织需求35

3.6.5 需求属性36

3.7 找出需求37

3.7.1 需求抽取37

3.7.2 访谈38

3.8 小结39

3.7.3 问卷调查39

3.7.4 需求会议39

第4章 用例建模41

4.1 章节指示图41

4.2 用例建模43

4.3 UP活动:找出参与者和用例43

4.3.1 主体(系统边界)44

4.3.2 什么是参与者44

4.3.3 什么是用例45

4.3.4 项目词汇表47

4.4 UP活动:细化用例48

4.5 用例规格说明48

4.5.1 用例名称49

4.5.2 用例ID50

4.5.3 简要描述50

4.5.4 参与者50

4.5.5 前置条件和后置条件50

4.5.6 主流50

4.5.7 建模附流54

4.6 需求跟踪57

4.7 何时适用用例建模57

4.8 小结58

第5章 高级用例建模60

5.1 章节指示图60

5.2 参与者泛化61

5.3 用例泛化62

5.4 《include》65

5.5 《extend》67

5.5.1 扩展用例68

5.5.2 多重插入片段69

5.5.3 条件扩展70

5.6 何时使用高级特征70

5.7 书写用例的技巧71

5.7.1 保持用例简短71

5.7.2 关注“什么”,而不是“如何”71

5.7.3 避免功能分解72

5.8 小结73

6.1 章节指示图75

6.2 分析工作流75

第6章 分析工作流75

第三部分 分析75

6.3 分析制品——元模型76

6.4 分析工作流细节77

6.5 分析模型——经验法则77

6.6 小结78

第7章 对象和类80

7.1 章节指示图80

7.2 什么是对象82

7.2.1 封装83

7.2.2 消息机制84

7.3 UML对象符号84

7.4 什么是类85

7.3.1 对象属性值85

7.4.1 类和对象86

7.4.2 对象实例化87

7.5 UML类符号87

7.5.1 名称分栏88

7.5.2 属性分栏89

7.5.3 操作分栏91

7.5.4 类构造型语法94

7.6 范围94

7.6.1 实例范围和类范围95

7.6.2 范围决定访问95

7.7 对象构造和销毁95

7.7.1 构造函数——示例ClubMember类96

7.8 小结97

7.7.2 析构函数——示例ClubMember类97

第8章 找出分析类100

8.1 章节指示图100

8.2 UP活动:分析用例102

8.3 什么是分析类102

8.3.1 分析类剖析103

8.3.2 如何产生良好的分析类104

8.3.3 分析类经验法则105

8.4 找出类105

8.4.1 使用名词/动词分析找出类106

8.4.2 使用CRC分析找出类107

8.4.3 采用RUP构造型找出类108

8.4.4 从其他来源找出类109

8.5 产生初步分析模型110

8.6 小结111

第9章 关系113

9.1 章节指示图113

9.2 什么是关系115

9.3 什么是链接115

9.3.1 对象图115

9.3.2 路径116

9.4 什么是关联117

9.4.1 关联语法117

9.4.2 多重性118

9.4.3 导航性121

9.4.4 关联和属性122

9.4.5 关联类124

9.5 什么是依赖125

9.4.6 受限关联125

9.5.1 使用依赖126

9.5.2 抽象依赖127

9.5.3 授权依赖128

9.6 小结129

第10章 继承和多态132

10.1 章节指示图132

10.2 泛化133

10.2.1 类泛化133

10.3 类继承133

10.3.1 覆写134

10.3.3 抽象层次135

10.3.2 抽象操作和类135

10.3.4 多重继承136

10.4 多态136

10.4.1 多态示例136

10.5 高级泛化138

10.5.1 泛化集合138

10.5.2 强类型139

10.6 小结141

第11章 分析包143

11.1 章节指示图143

11.2 什么是包143

11.3 包和命名空间145

11.4 嵌套包145

11.5 包依赖146

11.6 包泛化147

11.5.1 传递性147

11.7 构架分析148

11.7.1 找出分析包149

11.7.2 循环包依赖149

11.8 小结150

第12章 用例实现153

12.1 章节指示图153

12.2 UP活动:分析用例155

12.3 什么是用例实现156

12.4 用例实现——元素156

12.6 生命线157

12.7 消息157

12.5 交互157

12.7.1 同步、异步和返回消息158

12.7.2 创建和销毁消息159

12.7.3 发现和丢失消息159

12.8 交互图159

12.9 顺序图160

12.9.1 生命线和消息160

12.9.2 激活162

12.9.3 注释顺序图163

12.9.4 状态常量和约束163

12.10 组合区和操作符164

12.10.1 采用opt和alt分支166

12.10.2 采用loop和break迭代168

12.11 通信图170

12.11.1 迭代171

12.11.2 分支172

12.12 小结173

第13章 高级用例实现176

13.1 章节指示图176

13.2 交互重现176

13.2.1 参数178

13.2.2 门179

13.3 接续181

13.4 小结182

第14章 活动图183

14.1 章节指示图183

14.2 什么是活动图183

14.3 活动图与UP184

14.4 活动185

14.5 活动的语义186

14.6 活动分区188

14.7 动作节点189

14.7.1 调用动作节点190

14.7.2 接受时间事件的动作节点191

14.8 控制节点192

14.8.1 初始节点和终止节点192

14.8.2 判决节点和汇合节点192

14.8.3 派生节点和会聚节点——并发193

14.9 对象节点194

14.9.1 对象节点缓冲区的语义194

14.9.3 活动参数195

14.9.2 用状态展示对象195

14.11 小结197

14.10 别针197

第15章 高级活动图200

15.1 章节指示图200

15.2 连接器202

15.3 可中断活动区202

15.4 异常处理202

15.5 扩展节点203

15.6 发送信号和接受事件204

15.7 流化206

15.8 高级对象流特性206

15.8.1 输入和输出效果206

15.9 广播和广收207

15.8.2 《selection》207

15.8.3 《transformation》207

15.10 参数集合208

15.11 《centralBuffer》节点209

15.12 交互概图210

15.13 小结211

第四部分 设计213

第16章 设计工作流213

16.1 章节指示图213

16.2 设计工作流213

16.3 设计制品——元模型214

16.3.1 制品跟踪关系215

16.3.2 需要维护两个模型吗216

16.4 设计工作流细节217

16.5 UP活动:构架设计218

16.6 小结218

第17章 设计类220

17.1 章节指示图220

17.2 UP活动:类设计221

17.3 什么是设计类222

17.4 设计类剖析223

17.5 形式良好的设计类223

17.5.1 完整性和充分性224

17.5.2 原始性224

17.5.3 高内聚225

17.5.4 低耦合225

17.6.1 聚合与继承226

17.6 继承226

17.6.2 多重继承227

17.6.3 继承与接口实现227

17.7 模板类228

17.8 嵌套类229

17.9 小结230

第18章 精化分析关系233

18.1 章节指示图233

18.2 设计关系235

18.3 聚合和组合235

18.4 聚合语义236

18.5 组合语义237

18.6 如何精化分析关系238

18.5.1 组合与属性238

18.7 一对一关联239

18.8 多对一关联239

18.9 一对多关联240

18.10 列集240

18.10.1 映射表240

18.11 具体化关系242

18.11.1 多对多关联242

18.11.2 双向关联243

18.11.3 关联类244

18.12 结构化类的组合244

18.12.1 结构化类元244

18.12.2 结构化类245

18.13 小结247

第19章 接口和组件252

19.1 章节指示图252

19.2 UP活动:子系统设计254

19.3 什么是接口254

19.4 已供接口和必需接口255

19.5 接口实现与继承257

19.6 端口260

19.7 接口和基于组件的开发261

19.8 什么是组件261

19.9 组件构造型262

19.10 子系统262

19.12 采用接口进行设计263

19.11 发现接口263

19.12.1 外观模式264

19.12.2 物理构架和分层模式264

19.13 接口的优点和缺点265

19.14 小结266

第20章 用例实现(设计)269

20.1 章节指示图269

20.2 UP活动:用例设计271

20.3 用例实现(设计)272

20.4 交互图(设计)272

20.5 建模并发274

20.5.1 活动类274

20.5.2 顺序图中的并发276

20.5.3 通信图中的并发278

20.6 子系统交互279

20.7 时序图279

20.8 用例实现(设计)示例282

20.9 小结284

第21章 状态机288

21.1 章节指示图288

21.2 状态机290

21.2.1 行为状态机和协议状态机290

21.2.2 状态机与类291

21.3 状态机和UP291

21.4 状态图291

21.5 状态292

21.6 迁移293

21.5.1 状态语法293

21.6.1 连接迁移——交叉伪状态294

21.6.2 分支迁移——选择伪状态295

21.7 事件296

21.7.1 调用事件296

21.7.2 信号事件297

21.7.3 改变事件298

21.7.4 时间事件299

21.8 小结299

第22章 高级状态机301

22.1 章节指示图301

22.2 复合状态301

22.2.1 简单复合状态302

22.2.2 正交复合状态304

22.3 子状态机状态306

22.4 子状态机通信307

22.5 历史308

22.5.1 浅度历史308

22.5.2 深度历史309

22.6 小结310

第五部分 实现311

第23章 实现工作流311

23.1 章节指示图311

23.2 实现工作流311

23.3 实现制品——元模型312

23.4 实现工作流细节313

23.6 小结314

23.5 制品314

第24章 部署315

24.1 章节指示图315

24.2 UP活动:构架实现315

24.3 部署图316

24.4 节点317

24.5 制品318

24.6 部署321

24.7 小结322

第六部分 补充材料325

第25章 OCL介绍325

25.1 章节指示图325

25.4 OCL表达式语法327

25.3 为什么采用OCL327

25.2 什么是OCL327

25.5 包语境和路径名329

25.6 表达式语境329

25.7 OCL表达式类型330

25.8 表达式主体331

25.8.1 注释、关键字和优先级规则331

25.8.2 OCL类型系统332

25.8.3 原始类型333

25.8.4 Tuple335

25.8.5 中缀操作符335

25.8.6 OCL列集335

25.8.7 迭代操作340

25.9.2 通过关联导航343

25.9 OCL导航343

25.9.1 语境实例内导航343

25.9.3 通过多重关联导航345

25.10 OCL表达式类型细节346

25.10.1 inv:346

25.10.2 pre:、post:和@pre347

25.10.3 body:348

25.10.4 init:349

25.10.5 def:349

25.10.6 let表达式350

25.10.7 derive:351

25.11.1 交互图中的OCL352

25.11 其他图中的OCL352

25.11.2 活动图中的OCL354

25.11.3 状态图中的OCL354

25.12 高级主题356

25.12.1 关联类的双向导航356

25.12.2 通过受限关联导航357

25.12.3 继承的关联357

25.12.4 OCL消息359

25.13 小结360

附录1 用例模型举例365

附录2 XML和用例370

参考书目376

索引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