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
  • 刘兰英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445629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03页
  • 主题词:数学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小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数学课堂对话及其分析的要义1

第一节 研究缘起3

一、对数学课堂对话现状的思考3

二、对数学教师研究薄弱点的追问5

三、对数学课堂对话量尺的探求7

第二节 研究意义15

一、有利于诊断和改进数学课堂对话问题15

二、有利于完善数学课堂对话评价的理论与技术15

三、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师课堂对话的专业化水平16

第三节 核心概念厘定17

一、对话17

二、课堂对话19

三、数学课堂对话21

四、数学课堂对话分析22

第四节 研究内容24

一、研究问题24

二、研究思路25

三、研究方法27

四、全书结构31

第二章 国际视域: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走向33

第一节 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35

一、国外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35

二、国外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44

三、国内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49

四、国内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与特点50

第二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研究54

一、数学课堂谈话分析框架54

二、教师倾听水平分析框架58

三、学生话语分析框架60

四、师生话语共同体分析框架61

第三节 数学课堂对话的特征研究66

一、数学课堂话语的特征66

二、数学课堂有效对话的特征68

第四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方法研究71

一、量化分析方法71

二、质性分析方法73

三、综合分析方法75

第三章 学理依据: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理论基础77

第一节 社会文化理论79

一、内部言语80

二、符号中介80

三、活动理论82

四、社会文化认知观84

五、社会文化理论对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启示85

第二节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86

一、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86

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87

三、社会建构主义语言观87

四、社会建构主义教学观88

五、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启示89

第三节 会话分析理论90

一、会话分析的原则91

二、会话分析的基本成分92

三、会话分析的步骤94

四、会话分析理论对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启示96

第四章 分析框架: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工具97

第一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理论假设99

一、数学课堂对话分析内容体系的架构99

二、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编码体系的构建105

三、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操作流程的设计111

第二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初次修正112

一、教师对数学课堂对话语言特征的认识112

二、教师对数学课堂对话意义特征的认识113

三、教师对数学课堂对话文化特征的认识114

四、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理论框架的初次修正结果115

第三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再修正118

一、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再修正方法118

二、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再修正过程118

三、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再修正结果121

第四节 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正式形成122

一、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内容体系122

二、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编码体系126

三、数学课堂对话分析的操作流程136

四、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的效度与运用说明137

第五章 语言特征:数学课堂对话的个案分析139

第一节 数学课堂师生话语信息流分析141

一、课堂对话信息流分析141

二、数学教师话语信息流分析143

三、学生话语信息流分析144

四、不同类别教师话语信息流的差异比较144

第二节 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使用量及转换方式分析147

一、数学教师课堂语言使用量分析147

二、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转换方式分析149

第三节 数学教师课堂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分析154

一、职初教师数学语言表达的特点分析154

二、教师对学生不精确数学表达的应对方式分析155

三、教师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方式分析156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主要结论158

一、基于课例分析的数学课堂对话语言特征的普适性如何158

二、如何看待数学课堂中的教师语言重复现象160

三、怎样的课堂语言更适切于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数学学习161

四、影响数学教师课堂语言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62

第六章 意义特征:数学课堂对话的个案解析165

第一节 作为引发对话的数学问题或任务的特性分析167

一、数学问题的类型分析167

二、数学问题的关联性分析168

三、数学问题的情境性分析169

四、数学问题的开放性分析172

第二节 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倾听与回应方式分析177

一、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倾听方式分析177

二、教师对学生数学想法的回应方式分析178

三、不同类别数学教师的教学个案解析与比较180

第三节 教师让学生参与数学结论形成的心智水平分析186

一、学生数学心智水平分析的理论模型186

二、学生数学心智水平的特征解读189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主要结论192

一、基于课例分析的数学课堂对话意义建构特征的普适性如何192

二、数学课堂对话中影响学生数学思维水平的关键要素是什么194

三、数学课堂对话类型及其主要特征有哪些196

第七章 文化特征:数学课堂对话的个案剖析203

第一节 数学课堂对话机会分析205

一、数学课堂对话引发的主体分析205

二、数学课堂对话的功能属性分析205

三、学生参与课堂对话的深广度分析206

第二节 数学课堂对话结构分析208

一、教师对学生单向度的对话结构208

二、教师与学生双向度的对话结构210

三、师生之间多向度的对话结构212

第三节 数学课堂对话关系分析214

一、情感道德层面的对话关系214

二、教学方式层面的对话关系215

第四节 问题讨论与主要结论217

一、基于课例分析的数学课堂对话文化特征的普适性如何217

二、数学教师课堂文化特征与其教学水平是否存在对应关系220

三、“传授”与“探究”教学两难背后隐含着怎样的教学文化221

第八章 认识本真:数学课堂对话的课例解读223

第一节 以学习活动为基点的教学对话——“圆的认识”课例分析225

第二节 数学课堂对话特征的教师类别差异比较232

一、差异比较方法232

二、有效教学对话时间的差异比较233

三、课堂对话类型分布的差异比较234

四、课堂对话结构的差异比较235

五、课堂对话策略的差异比较236

第三节 数学课堂对话中的主要问题243

一、语言表达单调,缺乏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谨性243

二、对话结构单一,缺少师生与生生的多向互动244

三、对话进程由教师主控,缺失学生的数学思维245

四、对话目的重检测与理解,轻合作探究与批判246

五、对话关注预期答案,弱于对学生想法作出回应247

六、对话偏重知识传递,忽视情感熏陶248

第九章 行动反思:数学课堂对话的未来之路249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251

一、概括了国内外数学课堂对话研究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251

二、构建了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251

三、师生话语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介质252

四、数学问题质量与教师倾听回应方式对学生建构数学意义起关键作用252

五、课堂对话反映出话语机会、互动结构和师生关系等文化特征253

六、不同教学水平的数学教师课堂对话存在着鲜明的特征差异253

第二节 对改进数学课堂对话实践的建议256

一、从“教师主控型对话”走向“师生话语共同体”256

二、将增进学生数学思维作为课堂对话的根本目的257

三、关注数学课堂对话所蕴含的文化特性257

四、尊重学生差异以增进课堂对话的个性化258

五、提供对话策略指导以帮助学生学会对话259

第三节 对提升数学教师课堂对话水平的建议260

一、加强数学教师课堂对话的反思性研究260

二、优化数学教师的知识结构260

三、提升数学教师的教学决策能力261

四、加强问题诊断和提供实效性的教师培训261

第四节 反思与展望262

一、本研究的特色262

二、本研究的不足262

三、后续研究展望263

附录264

附录A:数学教师关于课堂对话的访谈提纲264

附录B:任课教师课前访谈提纲265

附录C:任课教师课后访谈提纲266

附录D:任课教师课后问卷268

附录E:任课教师教学文本材料汇总表269

附录F:四年级“垂直与互相垂直”课后学生调查问卷270

附录G:关于“数学课堂对话分析框架”合理性的专家问卷272

附录H:数学课堂教学录像文本转录标准(修订版)273

附录I:职初教师J“垂直与互相垂直”教学录像中对话的转录文本(节选)274

附录J:有经验教师Q“垂直与互相垂直”教学录像中对话的转录文本(节选)276

附录K:骨干教师S“垂直与互相垂直”教学录像中对话的转录文本(节选)278

参考文献280

中文文献280

英文文献282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