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助燃作用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胡圣方,蒋钦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605035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53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167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助燃作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群体性事件理论研究综述1
一、群体性事件的相关概念1
(一)群体性事件的概念2
(二)集体行为的概念3
(三)社会运动的概念5
二、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类型6
(一)群体性事件的类型6
(二)集体行动的类型8
(三)社会运动的类型9
三、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理论10
(一)集体行为论10
(二)资源动员论12
(三)政治过程论13
(四)框架建构论15
(五)新社会运动论16
第二章 群体性事件发生根源、主要特征与发展趋势18
一、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根源18
(一)经济根源18
(二)社会根源19
(三)政治根源20
(四)文化根源21
(五)心理根源22
(六)技术根源22
二、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23
(一)参与群体性23
(二)事项中介性23
(三)行为对抗性24
(四)过程复杂性24
(五)类型多样性25
(六)社会危害性25
三、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26
(一)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多元化26
(二)群体性事件高发区域小城镇化26
(三)群体性事件的诉求目标复合化27
(四)群体性事件事前主动表现化27
(五)群体性事件的网络传播影响扩大化27
(六)群体性事件的组织有序化28
第三章 群体性事件中的角色转变过程29
一、角色理论29
二、角色转变过程30
(一)理性与非理性30
(二)角色假设31
(三)角色转变过程32
第四章 群体性事件中的资源动员过程36
一、理论回顾36
(一)基本概念36
(二)资源动员过程37
二、案例分析37
(一)案例回放——甘肃陇南事件37
(二)案例分析38
第五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概念与类型42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42
(一)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综述43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辨析44
(三)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概念界定46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类型划分46
(一)按发生场域分46
(二)按涉事领域分47
(三)按表现方式分47
第六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原因、特征与阶段演化49
一、发生原因49
(一)利益失衡49
(二)相对剥夺50
(三)官员腐败50
(四)价值观冲突51
(五)治理缺陷51
(六)网络环境52
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主要特征53
(一)传播飞速性53
(二)虚实交互性53
(三)目标模糊性54
(四)情绪感染性54
(五)群体极化性55
(六)难以控制性55
三、阶段演化55
(一)诱发阶段56
(二)酝酿阶段57
(三)发展阶段57
(四)激化阶段58
(五)爆发阶段58
(六)消解阶段59
第七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群体认同与群体冲突60
一、群体认同60
(一)群体特征60
(二)社会认同61
(三)认同矛盾62
二、群体冲突63
(一)冲突的本质64
(二)冲突的类型64
(三)冲突的性质65
第八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中的参与心理与行为67
一、网民心理调查分析67
(一)网民参与网络群体性事件心理态度调查67
(二)基于事件案例的心理分析72
二、网民互动社会网络分析72
(一)社会网络分析法75
(二)案例分析基本情况76
(三)网民互动网络分析78
(四)社会网络分析的结论81
三、网民的行为分析82
(一)群体一致82
(二)发帖行为85
(三)网络谣言86
(四)人肉搜索87
(五)网络语言暴力88
第九章 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框架建构过程90
一、框架建构理论90
(一)框架概念90
(二)框架建构过程91
二、框架建构过程分析92
(一)案例选取92
(二)案例分析94
第十章 群体性事件的网络助燃作用研究概述96
一、理论研究回顾96
(一)互联网的社会属性及对集体行动影响的相关研究96
(二)网络舆情与群体性事件关系研究98
(三)网络公众参与与群体性事件关系研究99
(四)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理论研究99
二、助燃的条件101
(一)网络公共领域101
(二)网络助燃103
三、助燃的媒介105
(一)普通传播者106
(二)职业传播者106
(三)其他助燃媒介108
四、现实、网络和助燃类群体性事件的比较109
第十一章 群体性事件网络助燃的逻辑与模式113
一、助燃因素113
(一)关系复杂化113
(二)媒体迎合化113
(三)网民偏激化114
二、助燃逻辑114
(一)数量逻辑114
(二)损害逻辑115
(三)见证逻辑115
三、助燃模式116
(一)“倒置”式116
(二)“闪爆”式116
(三)“混搭”式116
四、助燃过程117
第十二章 群体性事件中网络助燃作用实证研究120
一、心理分析120
(一)上网已是重要生活方式之一120
(二)相互沟通分享信息是主要内容121
(三)获取信息是参与讨论的主要目的122
(四)真实准确是网民接受观点的主要依据123
(五)网络舆论对公正解决问题有一定帮助124
(六)引导网络舆论很有必要124
(七)总结125
二、媒体分析——以张家川事件为例125
(一)案例概况125
(二)建立群体性事件应对处置的反馈评估机制141
(三)建立政府形象恢复机制142
问卷资料143
一、群体性事件中的网络助燃作用问卷调查143
二、网络群体事件中的网民心理状态调查146
参考文献与资料148
后记153
热门推荐
- 2805762.html
- 2173793.html
- 54284.html
- 2697287.html
- 1347274.html
- 169906.html
- 1113746.html
- 1964829.html
- 1093660.html
- 16073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61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5431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3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167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2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066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742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0489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502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9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