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农业国的城市化 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农业国的城市化 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
  • 张正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出版社
  • ISBN:720004226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农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农业国的城市化 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我国乡村城市化背景5

第一节 我国城市化的粮食背景5

一、农业国的地位5

二、我国的粮食及食物背景7

三、我国的城市化对粮食及世界经贸格局的影响9

第二节 城市化及其发展规律12

一、城市化过程的基本现象12

二、城市人口发展趋势13

三、城市化的基本形式14

四、城市化的原动力16

一、先期和中期城市化国家的特点比较18

第三节 城市化的初始条件18

二、后期进入的条件24

三、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27

第四节 城市是特殊形态的生产力31

一、效率出自于聚集31

二、信息财富产生于城市32

三、城市土地经济价值高32

四、城市是实力的体现33

第五节 对城市及城市化的评价33

一、城市化发展中的生态困境33

二、对城市化的评价37

第六节 逆城市化的提出38

二、逆城市化的背景39

一、逆城市化概念39

第七节 城市化在乡村的表现41

一、概念的新变化41

二、城市化在乡村的表现--小康村的一些特征44

三、小康村镇建设中出现的问题47

第二章 乡村城市化的脉络与动力55

第一节 村庄、集市、镇、城市的演化55

一、村庄论55

二、从村庄到集市再走向城镇的演化58

第二节 城市产生和演化的主要脉络60

一、城市演化的脉络60

二、发展脉络与城乡荣衰70

一、经济发展是居民点演化最长久最基本的动力75

第三节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75

二、村庄向城市进化的动力机制77

三、产业升迁与城市化85

四、农业基础87

五、工业主动力91

六、第三产业的完善与成熟功能97

第三章 乡村城市化的不平衡理论及时空序列106

第一节 不平衡的基础106

一、增长极理论106

二、我国地区间的自然社会差异108

三、我国乡村城市化发展的非平衡观112

四、发展的不平衡115

第二节 关于规模问题120

一、城市规模几种表述方法120

二、关于规模的论战及分析122

三、关于小城镇126

第三节 我国乡村城市化的时空格局139

一、我国城市空间布局的总体设想140

二、城市时空布局战略设想的具体化148

第四节 大城市(北京市)郊区的发展152

一、郊区资源与产业现状152

二、郊区经济发展定位和机遇156

三、产业导向158

四、关于卫星城167

第五节 关于西部大开发与城市化168

一、关于西部大开发169

二、西部城市化发展的思路170

第四章 乡村城市化的要素转移178

第一节 劳动力的集中179

一、人口与劳动力179

二、我国乡村人口城市化的条件181

三、我国乡村人口城市化机制183

四、政府的管理工作193

第二节 土地的城市化194

一、我国特有的土地问题195

二、在人口压力条件下土地非农化的模式200

三、农民对所承包耕地的处理方式205

四、关于宅基地206

五、城市土地管理212

六、政府的管理工作215

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资金来源219

第三节 资金的城市化219

二、国家意志控制下的资金城市化221

三、经济主体及人员流动所引发的资金转移223

四、储蓄与转移225

五、农民直接为城市服务226

六、农民租房和消费,繁荣城市市场226

七、窗口效应227

第四节 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228

一、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228

二、准城市化状态的两重作用231

第五章 乡村城市化与政府干预244

第一节 市场配置244

一、生产要素流动的动能244

二、市场配置的作用原理--“看不见的手”246

三、生产要素配置最优条件248

四、不同利益主体的分歧249

第二节 政府干预251

一、政府干预251

二、政府对城市化干预的必要性252

三、需要政府干预调节的方面253

四、政府干预应注意的问题257

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261

附录1 中国乡村城市化试点工程265

附录2 村镇建设规划提纲267

参考文献271

后记27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