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颜色科学与技术【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林茂海,吴光远,郑元林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22814
- 出版时间:2019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3页
- 主题词:颜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颜色科学与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颜色科学的起源1
1.1 牛顿光色理论1
1.2 混色的三色视觉1
1.3 紫外线、红外线、光谱灵敏度2
1.3.1 紫外线2
1.3.2 红外线4
1.3.3 光谱灵敏度5
1.4 颜色恒常性、色彩对比6
1.4.1 颜色恒常性6
1.4.2 色彩对比6
1.5 色彩缺失7
1.5.1 色盲的发现7
1.5.2 先天性色盲或色弱8
1.5.3 后天色盲或色弱8
第2章 光与颜色视觉9
2.1 可见光9
2.2 光度学基本概念10
2.2.1 光度学定义10
2.2.2 光度学单位10
2.3 物体的光谱特性12
2.3.1 物体与光的相互作用12
2.3.2 光的反射13
2.3.3 光的透射14
2.3.4 光的吸收15
2.4 颜色的感知16
2.4.1 人眼的机制16
2.4.2 人眼的适应性17
2.4.3 光谱光视效率18
2.5 颜色视觉理论20
2.5.1 三色学说20
2.5.2 四色学说22
2.5.3 现代颜色视觉理论22
2.6 颜色的分类与视觉属性23
2.6.1 颜色的分类23
2.6.2 颜色的视觉属性24
2.7 颜色视觉现象26
2.7.1 颜色对比26
2.7.2 色适应26
2.7.3 颜色恒常性27
2.7.4 负后像27
2.8 颜色混合理论28
第3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29
3.1 颜色匹配29
3.1.1 颜色匹配实验29
3.1.2 颜色的矢量表示与匹配方程30
3.1.3 格拉斯曼颜色混合定律30
3.2 CIE标准色度系统31
3.2.1 CIE 1931 RGB标准色度系统31
3.2.2 CIE 1931 XYZ标准色度系统33
3.2.3 CIE 1931 RGB系统向CIE 1931 XYZ系统的转换33
3.2.4 CIE 1964 X10Y10Z10标准色度系统34
3.3 三刺激值和色度坐标计算35
3.4 同色异谱37
3.5 主波长和纯度38
第4章 均匀颜色空间及颜色评价40
4.1 颜色空间的均匀性40
4.2 均匀颜色空间41
4.3 CIE 1976 L*a*b*均匀颜色空间42
4.3.1 CIE 1976 L*a*b*模型42
4.3.2 色差及其计算公式44
4.3.3 色差单位的提出与意义45
4.4 CIE1976L*u*v*均匀颜色空间46
4.4.1 CIE 1976 L*u*v*模型46
4.4.2 色差及其计算公式47
4.4.3 CIE 1976 L*a*b*与L*u*v*匀色空间的选择和使用48
4.5 色差及色差公式48
4.5.1 CMC(l:c)色差公式50
4.5.2 CIE94色差公式51
4.5.3 CIEDE2000色差公式52
第5章 色序系统55
5.1 色序系统的概念55
5.2 孟塞尔颜色系统55
5.3 NCS颜色系统58
5.4 RGB颜色空间60
5.5 CMYK颜色空间61
5.6 其他表色系统64
5.6.1 潘通(PANTONE)色卡颜色系统64
5.6.2 TILO颜色管理系统64
第6章 光源的色度学66
6.1 黑体与色温66
6.1.1 黑体66
6.1.2 色温69
6.1.3 相关色温70
6.2 光源的显色性71
6.3 标准照明体与标准光源73
6.4 印刷行业标准照明条件和观察条件75
第7章 颜色测量77
7.1 色测量的原理及几何条件77
7.1.1 色测量的原理77
7.1.2 色测量的几何条件77
7.2 色测量仪器的分类与构造81
7.2.1 分光光度计81
7.2.2 光电色度计85
7.2.3 分光辐射亮度计85
7.2.4 目视比色计与彩色密度计87
7.3 密度与密度测量88
7.3.1 减色法原理与减色法三原色88
7.3.2 光学密度的定义88
7.3.3 彩色密度计原理与结构90
7.3.4 颜色的密度表示法93
7.3.5 密度与网点面积95
第8章 色彩管理原理98
8.1 色彩管理发展背景98
8.2 色彩管理的作用99
8.3 色彩管理的分类100
8.4 色彩管理的基本要素101
8.4.1 特性文件101
8.4.2 设备文件连接色空间PCS103
8.4.3 再现意图104
8.4.4 颜色转换模块106
8.5 色彩管理的基本工作过程106
8.5.1 色彩管理工作流程106
8.5.2 设备校准107
8.5.3 设备特征化108
8.5.4 色彩转换108
第9章 色彩管理计算方法110
9.1 设备校准110
9.1.1 设备校准的原理与过程110
9.1.2 输入设备的校准110
9.1.3 显示设备的校准111
9.1.4 输出设备的校准112
9.2 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113
9.2.1 输入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113
9.2.2 显示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114
9.2.3 输出设备特性文件的建立115
9.3 色彩转换116
9.3.1 色域的数学表达116
9.3.2 色域映射方法118
9.3.3 颜色转换的算法119
第10章 三维色域及其可视化技术125
10.1 三维可视化技术125
10.1.1 可视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125
10.1.2 基于表面重建的三维可视化126
10.1.3 色域的二维模型与三维模型128
10.2 色域的类型129
10.2.1 颜色空间色域129
10.2.2 设备色域133
10.2.3 图像色域134
10.3 色域边界及色域边界描述135
10.3.1 凸壳算法136
10.3.2 改进的凸壳算法137
10.3.3 分区最大化算法138
10.3.4 USV算法139
10.4 基于色域匹配度的色域边界评价140
10.4.1 色域边界评价算法的发展140
10.4.2 基于色域匹配度模型的色域评价141
第11章 色貌理论146
11.1 色貌属性及色貌现象146
11.1.1 色貌属性146
11.1.2 色貌现象147
11.2 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155
11.2.1 色适应(chromatic adaptation)155
11.2.2 色适应模型和色适应变换156
11.3 色貌模型164
11.3.1 色貌模型的框架164
11.3.2 色貌模型165
11.3.3 CIE CAM97s色貌模型167
11.3.4 CIE CAM02色貌模型171
11.4 图貌模型(iCAM)177
11.4.1 iCAM模型框架177
11.4.2 计算步骤179
11.4.3 iCAM模型的应用181
参考文献183
热门推荐
- 3674284.html
- 453071.html
- 3703266.html
- 2847726.html
- 1809006.html
- 602677.html
- 530698.html
- 3372632.html
- 2569174.html
- 25839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931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946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183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004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308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9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44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895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11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10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