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权、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水行政执法实务全书【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水权、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水行政执法实务全书
  • 张永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7502822267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192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617页
  • 主题词:水资源管理-管理体制-体制改革-研究-中国;水资源管理-行政法-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水权、水价、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与水行政执法实务全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二卷593

第四章 水资源定价的理论框架593

第一节 资源价格理论总述593

一、资源价格理论593

二、资源定价595

三、基于资源价值的资源价格599

第二节 水价的基本元素599

一、水价理论的基本概念599

第三节 水定价的其他方法604

一、计划定价604

二、成本核算605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研究606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606

二、可持续发展水价的内涵606

三、可持续发展的水价制定方法608

四、影响水价的因素610

第五章 水价政策分析612

第一节 水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基本理论612

一、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理论612

二、供水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目的与步骤612

三、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机会成本分析613

四、平均增量成本AIC:供水定价边际成本的替换概念614

五、MOC定价和投资决策615

第二节 水资源边际机会成本定价的动态化与政策含义616

一、水资源MOC定价动态化问题的提出616

二、计算水资源MOC(t)的一个动态模型617

三、动态模型的若干性质与政策含义617

四、动态定价模型应用于中国两类基本水资源问题时的特点618

第三节 丰水区水资源的边际成本619

一、中国丰水区水资源的特点619

二、丰水区水资源利用的边际机会成本的确定620

第四节 丰水区水资源价格政策的基本构想624

一、丰水区水资源收费与水价现状624

二、丰水区水资源价格政策的基本构想625

第五节 长期缺水区水资源价格政策及价格改革策略630

一、长期缺水区水资源收费现状630

二、长期缺水区水资源价格政策631

三、水资源价格改革总策略634

四、有关配套改革措施问题634

第六章 水价的管理与改革636

第一节 水价格管理636

一、水价格管理的必要性636

二、水价格管理的内容637

三、水价格管理的原则640

四、水价格管理的手段641

五、水资源的管理制式642

六、狭义的水利工程供水的管理制式644

七、自来水(纯净水等)的管理制式646

第二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水价改革646

一、水利工程水价改革646

二、供水价格改革651

三、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快水价制度改革676

第三节 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680

一、水价形成机制的提出680

三、水价形成机制分析682

四、我国对水利工程供水性质的认识和水费性质的历史演变685

五、必须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687

第四节 流域水资源管理经济运行机制688

一、水资源商品价格的形成机制688

二、资源水价的定价方法690

三、水资源费(税)的动态管理694

第四篇 水权制度创新与水市场699

第一章 中国古代、明清、民国时期的水权制度699

第一节 先秦至汉朝的水权制度699

一、确定了用水顺序权699

二、制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用水制度的法令700

三、西汉时期,灌区中已经确立分水、用水制度700

四、用水管理主要是依靠国家正式的法令700

五、西汉王朝设立了比较完善的水事管理机构700

第二节 唐、宋、元时期的水权制度702

一、唐朝的水权制度702

二、宋元两朝的水权制度703

第三节 明、清时期的水权制度706

一、明清水权制度的主要内容706

二、明清水权制度的主要特点709

第四节 民国时期的水权制度712

一、民国水权制度的主要内容712

二、民国时期水权制度的主要特点716

第二章 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水权718

第一节 水权概述718

一、水权的概念及界定718

二、水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722

三、对水权与物权关系的理解723

四、对水权管理制度的理解723

五、建立水权制度的目的意义724

六、国内外水权动态724

第二节 水权的分配732

一、水资源的开发使用权732

二、水权的配置原则732

三、水资源水权733

四、水利工程供水水权736

五、水权的利益及义务738

第三节 水按经济属性分类739

一、初始分类739

二、衍生分类740

三、按经济效应分类740

第四节 社会经济权力的分类741

一、权力类别741

二、水资源水权与水利工程供水水权性质不同741

三、两种不同权力的表现形式741

四、关于水权是不是物权的认识742

五、两种收费的两种产权管理形式742

第五节 水权与两种水的配置原则743

一、水资源配置原则743

二、水利工程供水的配置原则746

第三章 水权制度创新与水市场750

第一节 水权制度创新750

一、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750

二、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751

三、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分析752

四、水权及水权制度创新752

五、水权制度创新及水权市场的培育、发展和规范753

第二节 水权与水市场754

一、水权流域管理和水市场754

二、水市场是准市场755

三、水市场是“不完全市场”756

四、水市场建立的原则756

五、世界的水市场757

六、水市场的性质及宏观调控757

第三节 水权的利用与交易758

一、水权的利用758

二、水使用权的交易759

三、水经营权的交易759

四、跨流域调水的水权交易759

五、国外水权交易761

第四节 水权转让768

一、水权转让的原则768

二、不同用途水使用权的转让768

三、水权转让的内涵769

四、国外水权转让的实践770

五、我国水权转让的实践案例770

第五篇 水和地政执法监察777

第一章 水法与水行政管理777

第一节 水法制体系777

一、水法制体系777

二、水法规体系778

三、水行政执法778

四、水行政司法779

五、水行政保障779

第二节 水行政法律关系780

一、水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分类780

二、水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782

三、水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783

四、水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785

第三节 水法的法律渊源786

一、宪法786

二、水事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786

三、其他基本法律787

四、水事特别法律787

五、水行政法规788

六、地方性水事法规788

七、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含国家防汛指挥机构)制定的部门规章788

八、地方性水资源管理规章788

九、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788

十、国际水资源条约789

十一、法律解释789

第四节 水法的基本原则789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789

二、合理性原则790

三、行政应急性原则791

四、水行政协调原则791

五、社会公众参与原则792

第五节 水法的作用与行政法的关系793

一、水法与行政法的关系793

二、水法的作用793

第二章 水行政与水政队伍规范化建设管理795

第一节 水行政管理与水政795

一、水行政管理与水政的概念795

二、水行政管理与水利行业管理796

三、水行政管理的特征796

四、水行政职能798

第二节 水政建设799

一、水政建设的内容799

二、水管理体系800

三、水政队伍建设体系800

四、水行政执法组织体系801

第三节 水行政立法802

一、立法概述802

二、水行政立法803

第三章 水行政执法808

第一节 行政执法的原则及程序808

一、行政执法概述808

二、行政执法依据811

三、行政执法适用原则813

四、行政执法程序813

第二节 水行政执法特征和依据816

一、水行政执法的概念及意义816

二、水行政执法的特征817

三、水行政执法的依据817

四、水行政执法与水事法律关系818

五、水事法律关系的部门属性820

六、水行政执法的对象820

第三节 水行政执法的内容和手段822

一、水行政执法的内容822

二、水行政执法的手段824

第四节 水行政执法的分类826

一、水土保持行政执法827

二、水资源行政执法827

三、河道行政执法827

四、水工程及防汛行政执法828

五、水文行政执法828

第五节 水行政违法及其责任829

一、水行政违法829

二、水行政违法的责任830

第四章 水行政案件831

第一节 水行政案件概述831

一、水行政案件的概念831

二、水行政案件的种类832

第二节 查处水行政案件的原则和程序832

一、查处水行政案件的原则832

二、水行政处罚案件的查处程序833

三、采取水行政强制措施案件的程序837

四、水行政强制执行程序840

五、查处水行政案件的简便程序841

第三节 查处水行政案件的内容与权限842

一、查处水行政案件的内容842

二、查处水行政案件的权限843

第四节 水行政处罚844

一、水利执法概述844

二、水行政处罚特征与原则845

三、水行政处罚种类与管辖847

四、水行政处罚程序848

第五章 水行政监督监察880

第一节 水行政监督概述880

一、水行政监督的涵义与特征880

二、水行政监督分类880

三、水行政监督的主要方法881

四、水行政监督的内容882

五、水行政监督的作用883

第二节 水行政法制监督884

一、水行政法制监督的种类884

二、水法律意识的培养885

第三节 水政机构与水政监察的任务和职责886

一、水政机构的性质和任务886

二、水政监察队伍的性质和职责887

三、水行政监察的主体、客体和对象890

四、水行政监察的准则891

五、水行政监察的方式891

第四节 水行政司法与保障892

一、概述892

二、水行政调解894

三、水行政裁决895

第六章 水事纠纷调处与水事法律责任898

第一节 水事纠纷调处的原则与方式898

一、调处水事纠纷的程序898

二、调处水事纠纷的原则899

三、查处水调解案件的方式900

第二节 查处水调解案件的程序901

一、第一种类型的水调解案件查处程序902

二、第二种类型水调解案件的查处906

第三节 水事法律责任概述907

一、法律责任简述907

二、水事法律责任及其分类907

第四节 刑事法律责任908

一、刑事责任概述908

二、水事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典型刑事责任909

第五节 民事法律责任910

一、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910

二、水事管理领域民事责任产生的原因及其构成要件911

三、水事法律规范规定的典型民事责任类型911

四、民事责任的类型与方式913

第六节 水事行政责任914

一、水事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点914

二、水事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914

三、水事行政责任的种类与承担方式915

四、水事行政责任的追究与免除918

第七章 水行政赔偿919

第一节 水行政赔偿概述919

一、水行政赔偿的概念919

二、行政赔偿的形成919

三、水行政赔偿的特点920

第二节 赔偿范围、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920

一、水行政赔偿的范围920

二、赔偿请求人921

三、赔偿义务机关921

第三节 行政赔偿程序922

一、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922

二、行政赔偿程序923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标准及费用924

一、行政赔偿的方式924

二、行政赔偿的标准925

三、行政赔偿的费用926

四、追偿制度926

第八章 水行政复议928

第一节 水行政复议的概述928

一、水行政复议的概念与法律特征928

二、水行政复议的原则929

三、水行政复议的作用与意义929

第二节 受案范围与管辖930

一、水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930

二、水行政复议的管辖931

第三节 水行政复议的机构和管辖934

一、水行政复议的机构及其职责934

二、水行政复议的管辖934

第四节 水行政复议程序936

一、申请936

二、受理937

三、审理938

四、决定940

五、执行943

第九章 水行政诉讼944

第一节 水行政诉讼的范围和管辖944

一、水行政诉讼的范围944

二、水行政诉讼的管辖944

第二节 水行政诉讼程序946

一、起诉与受理946

二、审理与判决946

三、执行947

第三节 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应诉947

一、及时委托诉讼代理人947

二、认真、及时地准备答辩状948

三、积极参加法庭调查949

四、正确处理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950

五、利用二审程序维护水行政主体的合法权益951

第十章 水政档案管理952

第一节 水政档案管理概述952

一、水政档案和案卷952

二、水政案卷的分类953

三、加强水政案卷管理的意义953

第二节 案卷的装订954

一、案件文书材料的收集954

二、案件文书材料的排列954

三、案件文书材料的编目和装订958

第三节 水政档案归档保管及注意事项959

一、档案保管机关959

二、水政案卷归档959

三、水政档案保管注意事项959

第六篇 水管单位现代管理制度965

第一章 组织管理制度965

第一节 总经理办公室职责965

一、总经理办公室岗位职责范围965

二、总经理办公室工作标准965

三、办公室主任岗位职责965

四、办公室主任工作标准966

五、档案资料员岗位职责966

六、档案资料员的工作标准966

第二节 党委工作规则967

一、党委主要职责967

二、议事规则967

三、会议制度968

四、文件审批制度968

第三节 党群工作部职责968

一、党委办公室职责范围968

二、党委办公室主任职责及工作标准969

三、组织干事职责及工作标准970

四、宣传干事职责及工作标准970

五、工会主席(副主席)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971

六、工会组织工作岗位标准972

七、团委工作职责972

八、团委书记岗位职责及工作标准973

第四节 资产财务部职责974

一、资产财务部职责范围974

二、资产财务部正副经理岗位职责975

三、主管会计、记账、出纳、资金及资产岗位职责975

四、资产财务部正副经理工作标准976

五、主管会计、出纳、资产等岗位工作标准977

第五节 劳动人事部职责978

一、劳动人事部职责范围978

二、经理岗位职责979

三、劳动、劳资及人事管理员岗位职责980

四、劳动人事部经理工作标准981

五、劳动、劳资及人事管理员工作标准982

第六节 企业管理部职责983

一、企业管理部职责范围983

二、企管部经理岗位职责983

三、企管员、合同管理员及计算机管理员岗位职责984

四、企管部经理工作标准984

五、企管员、合同管理员及计算机管理员工作标准985

第七节 总务部职责986

一、总务部职责范围986

二、正副经理职责986

三、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住房公积金及安全保卫等岗位职责986

四、物品管理及后勤服务等岗位职责988

五、经理工作标准990

六、计划生育、卫生防疫、住房公积金及安全保卫等岗位工作标准990

七、物品及后勤管理工作标准992

八、司机、维修工、清洁员及门卫工作标准992

第八节 人事、财务、资金管理部工作职责994

一、人事部工作职责994

二、财务部工作职责994

三、资金管理部工作职责994

第九节 采购及储运部工作职责995

一、采购部工作职责995

二、储运部工作职责995

第十节 部门负责人规定996

一、人事部经理岗位职责规定996

二、采购部经理岗位职责规定996

三、会计主管岗位职责规定997

四、工程师岗位职责规定998

第二章 财务管理制度1000

第一节 财务部门负责人工作责任制度1000

一、职责1000

二、职务1000

三、职权1001

第二节 财产管理细则及出纳作业处理规则1001

一、财产管理细则1001

二、出纳作业处理规则1003

第三节 财务管理细则及资产控制制度原则1004

一、财务管理细则1004

二、资产控制制度原则1015

第四节 内部稽核与审计、会计审核及电算化管理制度1016

一、内部稽核制度1016

二、内部审计制度1021

三、会计审核制度1026

四、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1027

第五节 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办法1031

一、总则1031

二、会计凭证1031

三、记账方法及登记账簿的规则1036

四、账务处理及凭证的传递程序1038

五、会计报表及办理会计工作交接1043

六、撤销、合并单位财产交接及交接核对工作1046

第六节 会计档案及资金管理办法1049

一、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049

二、资金管理办法1050

第七节 资产控制与审计1057

一、资产控制制度原则1057

二、审计工作制度1058

三、内部审计工作管理暂行制度1060

四、审计工作实施细则1063

五、经理(厂长)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程序的规定1066

六、审计审签办法1068

七、审计机关国家建设项目审计准则1071

第三章 人事管理制度1073

第一节 人事管理细则1073

一、总则1073

二、任用与解职1073

三、工作时间及请假、休假的规定1075

四、工作守则1077

五、考绩及奖惩1078

六、福利、保险及抚恤1083

七、附则1085

第二节 农民合同制工人管理暂行办法1087

一、总则1087

二、招收录用1087

三、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1088

四、政治、经济待遇1090

五、组织管理1091

六、附则1092

附:1092

第三节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实施细则1103

一、聘任原则、对象、条件及权限1103

二、专业技术职务职数(含政工系列)1104

三、高聘与低聘及聘任期限1104

四、专业技术考核、继续教育及工资兑现1105

第四节 员工录用、人事调整及考评1106

一、员工录用制度1106

二、人事调整管理条例1107

三、人事考核评议制度1108

四、人事综合考评制度1112

第四章 行政办公管理制度1119

第一节 秘书工作及会议管理1119

一、秘书工作条例1119

二、会议管理制度1123

第二节 办公用品管理1125

一、办公用品及消耗品管理1125

二、计算机管理与网络、电子邮件使用管理1130

三、印章使用管理1135

第三节 公文处理与文书管理1138

一、公文处理1138

二、文书管理1148

第四节 档案、图书及资料管理1159

一、档案管理1159

二、图书管理规定1188

三、资料管理11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