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关涛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535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66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289页
  • 主题词:跨国公司-企业管理-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言1

1.1本研究的经济背景1

1.2本研究的学术背景1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16

1.4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19

1.5论文框架和内容安排21

1.6小结23

2文献综述24

2.1企业知识分类和界定24

2.2经典跨国公司理论关于知识跨国界转移的推论28

2.3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研究34

2.4企业(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研究框架与模型50

2.5小结53

3模型与假设54

3.1概念模型54

3.2反应变量56

3.3解释变量58

3.4中介变量:知识转移活动情境因素79

3.5调节变量87

3. 6实证模型90

3.7小结93

4研究方法94

4.1数据来源94

4.2变量的测量96

4.3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设计106

4. 4小结106

5数据分析1:数据预处理108

5.1描述统计部分108

5.2效度测试111

5.3信度分析118

5.4 Pearson相关分析119

5.5多重共线性检验122

5.6小结124

6数据分析2:结构方程模型125

6.1验证性因素分析125

6.2各类情境因素的内部结构模型分析132

6.3各类情境因素对知识转移结果作用的结构方程分析138

6.4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综合结构分析156

6.5实证分析结果汇总171

6.6小结176

6.7本章附录176

7讨论183

7.1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183

7.2组织比较情境与知识转移185

7.3接收方特性与知识转移189

7.4转移机制及其中介作用讨论191

7.5治理关系、知识转移及其调节作用196

7.6意外地发现197

7.7小结201

8对中国企业知识转移的启示202

8.1专业分工、组织结构与知识转移202

8.2重视对知识转移工具的综合应用205

8.3关系嵌入、合作与知识转移208

8.4企业知识吸收能力与知识获取213

8.5小结215

9结论217

9.1研究过程与主要结论217

9.2本研究的创新和理论贡献219

9.3本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225

参考文献228

附录247

附表1问卷设计思路及问题来源247

附表2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问卷调查250

附表3问卷测量题目的协方差矩阵256

附表4问卷测量题目的相关矩阵260

后记264

图1-1海外研发机构知识转移的方向4

图1-2 子公司的战略地位7

图1-3 跨国公司的范围经济8

图1-4企业内部知识转移研究学术渊源及其与本研究的关系14

图1-5总体研究思路和实施过程20

图2-1 Nonaka(1991)划分的四种知识类型28

图2-2 Noanka的知识转移与组织知识创新螺旋35

图2-3 Dixon的知识结构与组织学习模型37

图2-4 Nonaka(1994)、Dixon(1994)和Yeung(1999)关于组织学习 与知识转移研究的关系39

图2-5不同治理模式下的知识转移41

图2-6 EI-Sayed的跨国公司知识转移过程51

图2-7 Szulanski的知识转移粘性模型51

图2-8 Goh的企业知识转移框架52

图3-1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的概念模型55

图3-2Inkpen&Dinur的知识连续分布61

图3-3知识嵌入要素和网络示意图63

图3-3(a)知识嵌入特性及其转移过程说明(a)66

图3-4(b)知识嵌入特性及其转移过程说明(b)66

图3-5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过程与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91

图4-1数据分析过程示意图107

图6-1知识特性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126

图6-2组织比较情境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128

图6-3知识转移机制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130

图6-4接收方特性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131

图6-5反应变量的一阶验证性因素分析132

图6-6 知识特性内部结构关系的概念模型133

图6-7知识特性内部结构关系的结构关系实证模型134

图6-8组织比较情境内部结构关系的概念模型134

图6-9组织比较情境内部结构关系的实证模型136

图6-10知识转移机制内部结构关系的概念模型136

图6-11知识转移机制内部结构关系的实证模型137

图6-12知识转移特性与知识转移结果的假设模型138

图6-13知识特性与知识转移结果的实证模型139

图6-14以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知识特性作用的假设模型140

图6-15 以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知识特性作用的实证模型141

图6-16组织比较情境变量对知识转移结果直接作用的假设 模型144

图6-17组织比较情境变量对知识转移结果直接作用的实证 模型145

图6-18转移机制为中介的比较情境对成功转移的假设模型146

图6-19转移机制为中介的比较情境对成功转移作用的实证 模型147

图6-20接收方特性直接作用的假设模型150

图6-21接收方特性直接作用的实证模型151

图6-22以转移机制为中介时接收方特性对知识成功转移作用的 假设模型152

图6-23以转移机制为中介时接收方特性对知识成功转移作用的 实证模型154

图6-24各变量对知识成功转移直接效应的假设模型157

图6-25各变量对知识成功转移直接效应的实证模型158

图6-26知识转移机制中介效应的综合假设模型161

图6-27知识转移机制中介效应的综合实证模型162

图6-28治理关系调节下的知识转移综合结构模型假设 路径图167

图6-29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结果的单独作用路径图176

图6-30以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知识特性对知识转移结果的作用 路径图177

图6-31组织比较情境因素对知识转移结果的单独作用 路径图178

图6-32以知识转移为中介的组织比较情境因素对知识转移 结果的作用路径图179

图6-33以初级知识转移机制为中介的接收方特性对知识转移 结果的作用路径图180

图6-34以高级知识转移机制为中介的接收方特性对知识转移 结果的作用路径图181

图6-35以非正式知识转移机制为中介的接收方特性对知识转移 结果的作用路径图182

表1-1研发国际化演化阶段5

表2-1默会知识与明晰知识的区别25

表2-2 企业知识构成矩阵27

表5-1被调查企业的经营地点、总部所在地和行业分布108

表5-2 调查对象的职务等级与工作内容109

表5-3调查对象在差异化网络的战略角色及知识转移情况110

表5-4调查项目合并后的变量描述统计111

表5-5 对样本总体的主成分分析112

表5-6正交旋转后变量总体的因素载荷矩阵112

表5-7 正交旋转后的知识特性的因素载荷矩阵114

表5-8正交旋转后比较情境的因素载荷矩阵115

表5-9正交旋转后知识转移活动的因素载荷矩阵116

表5-10正交旋转后接受方特性的因素载荷矩阵116

表5-11成功知识转移的因素载荷矩阵117

表5-12问卷的Chronbach α信度测量118

表5-13变量相关矩阵121

表5-14共线性诊断122

表6-1知识特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126

表6-2 组织比较情境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127

表6-3知识转移机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129

表6-4接收方特性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130

表6-5 反应变量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度检验132

表6-6 知识特性内部结构关系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33

表6-7组织比较情境内部结构关系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35

表6-8知识转移机制内部结构关系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37

表6-9知识特性结构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39

表6-10以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知识特性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度 检验141

表6-11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知识特性对成功转移的标准化作用 分解142

表6-12组织比较情境变量直接作用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43

表6-13以转移机制为中介的组织比较情境结构方程模型的 拟合度检验146

表6-14转移机制为中介时组织比较情境对知识转移的作用 分解148

表6-15 接收方特性直接作用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51

表6-16以转移机制为中介时接收方特性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52

表6-17以转移机制为中介时接收方特性调整模型的拟合度 检验153

表6-18单独以不同转移机制为中介时接收方特性的作用 分解155

表6-19各变量对知识成功转移直接效应的拟合度检验157

表6-20各变量对知识成功转移的作用分解158

表6-21知识转移机制中介效应分析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61

表6-22知识转移作中介时各变量综合模型的作用分解164

表6-23治理关系调节作用分析模型的拟合度检验168

表6-24治理关系调节下的知识转移过程作用分解169

表6-25不同综合模型拟合指标比较171

表6-26实证结果汇总表171

表8-1不同分工与组织结构的比较202

表8-2a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非股权合作对获取知识 转移的机会分析(所有权优势)211

表8-2b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非股权合作对获取知识 转移的机会分析(内部化优势)212

表8-2c中国企业与国外跨国公司非股权合作对获取知识 转移的机会分析(区位优势)212

附表1:问卷设计思路及问题来源247

附表2:跨国公司内部知识转移问卷调查250

附表3:问卷测量题目的协方差矩阵256

附表4:问卷测量题目的相关矩阵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