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村旅游 理论·案例【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乡村旅游 理论·案例
  • 邹统钎等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ISBN:731002865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乡村-旅游业-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乡村旅游 理论·案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理论篇3

第一章 乡村旅游理论3

第一节 乡村旅游:定义、类型与效应3

一、乡村旅游的定义与类型3

二、乡村旅游的起源、载体与活动时空特征6

三、乡村旅游效应8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机理10

一、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10

二、社区参与开发模式12

三、乡村文化景观保护14

第三节 乡村旅游研究简评15

一、乡村旅游发展理论的评价15

二、乡村旅游效应研究的评价16

三、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的评价17

第二章 中国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发展(CBD)模式19

第一节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类型19

一、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19

二、中国乡村旅游的类型20

第二节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与模式25

一、乡村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分”、“家”和“景”25

二、乡村旅游社区主导开发(CBD)模式26

第三节 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功能31

一、一般扶持与规制31

二、分级政府对策32

三、乡村旅游协会对策34

第四节 乡村旅游发展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35

一、乡村旅游推动农村建设的几条规律35

二、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目标36

三、乡村旅游推动乡村建设的机制的核心是地方控制与本地化36

四、建立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机制的政府对策36

第五节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趋势与对策37

一、强化分类特色管理,防止标准化、商业化与城市化对乡村性的侵蚀38

二、合理规划、控制总量,防止过度重复建设38

三、坚持“两栖性”,防止“飞地化”38

四、规模经营、“第二个家”(second home)与土地政策的配套39

五、品牌经营与品牌保护40

六、构建主题性的乡村旅游目的地40

第三章 乡村旅游扶贫(PPT)模式41

第一节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41

一、国外旅游扶贫研究综述41

二、国内旅游扶贫研究综述43

三、国内旅游扶贫发展概况45

四、旅游扶贫研究的进展与局限47

第二节 旅游扶贫理论48

一、旅游扶贫的核心理论48

二、相关理论分析49

第三节 旅游扶贫的实证研究51

一、地方自主开发型——以北京郊区“民俗游”为例51

二、政府扶持与国际援助型——以贵州巴拉河“苗家乐”为例57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63

第四节 旅游扶贫优化模式70

一、旅游扶贫目标系统优化70

二、旅游扶贫运行系统优化71

三、旅游扶贫支持系统优化84

第四章 乡村旅游的命脉——乡村文化景观保护模式89

第一节 乡村性:乡村旅游的命脉89

一、乡村性(Rurality)89

二、乡村地格(Rural Placeality)91

三、乡村文化景观:乡村地格的表象与乡村性的载体94

第二节 可持续乡村遗产旅游的ASES模型96

一、乡村文化景观的两重性:乡村性和遗产性96

二、遗产旅游的四个特征97

第三节 乡村文化景观保护与发展模式101

一、生态博物馆模式102

二、乡村大舞台模式105

三、景观嘉年华模式107

实证篇111

第五章 北京“民俗游”发展模式111

第一节 北京“民俗游”发展概论111

一、政府推动社区主导的北京“民俗游”发展模式112

二、“民俗游”产品特色113

三、政府的扶持与引导113

四、本地化引导未来发展114

第二节 爨底下社区主导发展模式115

一、旅游开发的“CBD”模式115

二、古村落遗产旅游:难题与对策121

第三节 大营社会主义新农村整合发展模式124

一、整村参与的运营机制125

二、民俗户的经营模式129

三、赢利机制131

四、经营绩效132

第四节 北宅共生发展模式133

一、共生模式:合作与分工133

二、共生机制135

三、经营者共生的成果136

第六章 成都“农家乐”发展模式139

第一节 成都“农家乐”的发展历程139

一、驱动力量139

二、发展历程140

三、产品类型141

第二节 政府引导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142

一、政府管理模式143

二、以三圣乡为代表的企业参与模式144

三、以枇杷沟为代表的农民自主开发模式145

四、以农科村为代表的村委会统一管理模式146

第三节 “农家乐”成功的关键因素与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47

一、“农家乐”成功的关键因素147

二、“农家乐”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50

第七章 贵州村寨游发展模式152

第一节 巴拉河乡村旅游发展模式152

一、政府引导153

二、国际合作——巴拉河乡村旅游国际示范项目153

三、地域分工,构建乡村旅游目的地154

四、树立品牌,持续发展155

五、参与式旅游开发156

第二节 发展绩效评估158

一、旅游扶贫,经济效应显著158

二、修建基础设施,居住条件得到改善158

三、提高了村民素质和妇女地位159

四、推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生态环境的保护159

第三节 问题与对策160

一、巴拉河地区乡村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160

二、对策建议161

第八章 黄山古村游发展模式163

第一节 古村落型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特殊矛盾163

一、内外矛盾163

二、真实性与商业化的矛盾164

三、政府主导与社区参与的矛盾165

四、警惕公地悲剧165

五、产业资本与农户的博弈166

六、旅游用地需求与现有土地制度之间的矛盾166

第二节 西递古村旅游发展路径167

一、演变历程167

二、旅游经营管理模式169

第三节 宏村古村旅游发展路径176

一、演变历程176

二、旅游经营管理模式177

第四节 两种开发模式比较与旅游漏损问题研究182

一、国内外旅游漏损问题的理论研究182

二、两种开发模式下旅游漏损比较184

三、减少旅游漏损的措施188

第五节 古村落乡村旅游发展的问题及对策191

一、产品开发191

二、古建筑保护193

三、规模扩张瓶颈194

四、宣传促销194

借鉴篇199

第九章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经验199

第一节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历程199

一、发展背景199

二、发展阶段200

三、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状况201

第二节 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203

一、当局引导和管理模式203

二、多元化的发展模式204

第三节 休闲农园发展的影响207

一、改善了当地农业经济结构207

二、提高了当地的就业水平207

三、增进了城市居民对农村的了解208

四、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208

五、保存和丰富了农村文化209

第四节 台湾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209

一、注重规划210

二、重视对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培训和教育210

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211

四、加强合作,避免恶性竞争211

五、提倡原住民计划,保持乡土气息212

第五节 存在的问题212

一、当局重评审轻引导213

二、产品雷同,缺乏特色213

三、休闲农业对原住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214

四、农家管理不到位214

第十章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经验215

第一节 政府推动215

一、主要国家经验简介215

二、典型案例——英格兰东南部乡村旅游战略规划218

第二节 协会扶持222

一、主要国家经验简介222

二、典型案例——欧洲农场乡村旅游联盟224

第三节 乡村旅游产品225

一、主要国家经验简介225

二、典型案例——法国观光旅游农场发展策略228

第四节 质量管理234

一、主要国家经验简介234

二、典型案例——西班牙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质量控制体系235

第五节 营销推广238

一、项目推动238

二、信息化建设239

三、社区参与239

参考文献240

后记2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