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上【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上
  • 庄华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090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890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916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研究-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魏晋南北朝史新编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政治篇3

第一章 三国鼎立3

第一节 三国疆域3

第二节 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5

一 州牧设置5

二 董卓之乱和割据势力的混战6

三 曹操经营北方10

四 孙策、孙权在江东的扩展16

五 刘备势力的兴起和隆中对策17

六 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19

第三节 曹魏的政事与政局27

一 曹操革弊图新的政治措施27

二 曹丕继续推行一系列进步政策39

三 魏晋政权交替,司马氏代魏47

第四节 蜀汉的政治56

一 诸葛亮治蜀57

二 吴蜀联盟与北伐曹魏76

三 蜀汉的衰亡90

第五节 孙吴的治国道路92

一 孙吴治国方针与政策93

二 孙吴政争101

三 孙皓的暴虐政治与吴的灭亡111

第二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及其崩溃123

第一节 西晋疆域123

第二节 西晋的治与乱124

一 晋武帝统治早期,政策宽松,政绩可观125

二 落后的分封制度128

三 政坛奢侈之风133

四 贾后干政与“八王之乱”137

第三节 少数族内迁和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147

一 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147

二 迁徙少数族问题162

三 各族人民的反晋斗争165

四 西晋的灭亡179

第三章 十六国政权的兴亡186

第一节 十六国疆域186

一 十六国分合概说186

二 十六国疆域187

第二节 十六国前期的少数族政权189

一 前后赵在北方的统治189

二 昙花一现的中原前燕政权223

三 张氏前凉政权的兴替231

第三节 前秦统一北方与淝水之战237

一 氐族前秦政权的创立237

二 苻坚统一北方239

三 淝水之战与前秦的灭亡248

第四节 淝水战后北方少数族政权的纷纷建立253

一 羌族姚氏建立后秦253

二 夏赫连氏的兴亡255

三 鲜卑慕容部的后燕、西燕、南燕和北燕259

四 鲜卑乞伏氏建立西秦274

五 氐族后凉、鲜卑南凉、汉族西凉与卢水胡北凉278

第四章 东晋偏安江南290

第一节 东晋疆域290

第二节 北方士族的南渡与东晋王朝的建立291

一 江南士族的“三定江南”292

二 北方士族南渡和东晋政权的建立294

三 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303

第三节 东晋的北伐311

一 祖逖北伐311

二 桓温的三次北伐及其专擅朝政313

第四节 孙恩卢循起兵与东晋的崩溃318

一 农民处境的恶化318

二 东晋末期政坛的腐败320

三 主、相之争与方镇兴兵320

四 孙恩起兵323

五 桓玄建楚与刘裕当国325

六 卢循北进的失败327

第五章 南朝盛衰329

第一节 南朝疆域329

第二节 宋、齐、梁、陈递嬗与政治333

一 刘宋初期政治与北强南弱格局的形成333

二 南齐的兴亡356

三 萧梁的统治和侯景之乱366

四 陈的统治与灭亡382

第三节 南方诸少数族388

一 蛮族388

二 僚族391

三 俚族392

四 傒族393

五 爨族393

六 山越393

第六章 北朝时期北方的民族融合与统一国家的再建394

第一节 北朝疆域394

第二节 鲜卑拓跋氏的兴起和北魏统一北方405

一 鲜卑拓跋氏的兴起与北魏政权的创立406

二 北魏统一北方411

第三节 孝文帝时期的改革415

一 北魏前期社会矛盾的激化415

二 冯太后执政及其改革活动419

三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22

第四节 北魏的衰亡434

一 北魏末年的腐朽统治434

二 北魏末各族人民大起义440

三 北魏的分裂450

第五节 东魏北齐与西魏北周的对峙及其势力消长454

一 东魏北齐的政治454

二 西魏北周的统治469

第六节 北朝周边各族481

一 柔然481

二 高车483

三 高句丽485

四 库莫奚487

五 契丹487

六 吐谷浑488

七 西域诸国490

八 突厥492

第二编 经济篇499

第七章 汉末凋敝的社会经济499

第一节 人口的耗减和流徙499

第二节 农业生产的破坏510

第三节 城市和工商业的萧条512

第八章 土地制度514

第一节 封建国有土地制度诸形态514

一 三国时期的屯田制514

二 两晋南朝的军屯制度与州郡公田制538

三 十六国与北朝的公田、屯田与均田制度550

第二节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形式及其历史演变565

一 三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的表现形式565

二 西晋的占田制度与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发展578

三 东晋南朝土地私有制的发展与江南的开发584

四 十六国北朝私有土地制的表现形式605

五 南北朝时期的寺院地主土地私有制615

第九章 户籍制度622

第一节 东晋南朝的户籍制度622

一 北方流民南下与侨州郡县的设置622

二 黄籍、白籍和土断624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的户籍制度642

一 西凉建初十二年户籍残卷643

二 北朝的户籍制度646

第十章 赋税制度659

第一节 魏晋时期的赋税制度659

第二节 南朝的赋税制度661

一 租调正税662

二 折课与和市663

三 杂税665

第三节 十六国北朝的赋税制度673

第十一章 徭役制度680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徭役繁重的原因680

第二节 徭役的主要项目685

第十二章 货币制度695

第一节 金属货币流通的大混乱695

一 三国两晋时期的金属货币流通695

二 南朝的金属货币702

三 北朝的金属货币709

第二节 实物货币的盛行713

一 三国时期的实物货币714

二 两晋及南朝时期的实物货币716

三 十六国及北朝时期的实物货币721

第十三章 农业经济的发展724

第一节 水利建设的蓬勃发展724

一 三国西晋时期的水利建设724

二 东晋南朝的水利建设735

三 十六国和北朝的水利建设739

第二节 农作物种类的增加741

一 粮食作物742

二 油料作物743

三 纤维作物743

四 经济作物743

第三节 农业技术的进步747

一 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与经营管理747

二 耕作方式752

第四节 农具的改进754

一 农耕工具的改进755

二 农具种类的增多756

第五节 畜牧业的发展757

第十四章 手工业发展状况762

第一节 魏晋南朝的官民手工业762

一 手工业的管理机构762

二 官府手工业767

三 民间手工业779

第二节 十六国北朝的官民手工业789

一 官府手工业的管理机构789

二 官府手工业793

三 民间手工业799

第十五章 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804

第一节 商业的恢复和发展804

一 北方商业的缓慢发展804

二 南方商业的发展与繁荣810

第二节 集市商业、商业都会与市场管理817

一 集市商业817

二 商业都会819

三 市场管理826

第三节 商品与商税831

一 商品831

二 商税836

第四节 互市贸易837

第五节 与周边少数族及海外的贸易844

一 与周边少数族的贸易往来844

二 海上贸易与通商诸国852

第十六章 经济思想860

第一节 重农思想860

一 华覈的重农思想860

二 傅玄的重农思想861

三 周朗的重农思想863

四 萧子良的重农思想864

五 贾思勰的重农思想866

六 苏绰的重农思想869

第二节 货币思想870

一 鲁褒论货币的起源与作用870

二 孔琳之反对以谷帛实物为货币872

三 范泰反对集民铜器铸钱873

四 沈约主张以谷帛为货币873

五 周朗的钱帛混用主张874

六 孔顗的铸钱均货主张874

七 刘义恭、何尚之等人关于“一钱当两”问题的货币之争875

八 徐爰、沈庆之、颜竣等人关于解决通货短缺和币值稳定问题的争论876

九 元澄的禁止私铸主张879

十 高谦之主张铸小钱(轻钱)的观点880

十一 高恭之主张以大钱(重钱)代小钱881

第三节 水利思想882

一 杜预的水利思想882

二 刘浚的水利思想884

三 崔楷的水利思想884

四 郦道元的水利思想886

第四节 其他经济思想887

一 杜恕的人口思想887

二 傅玄的人口思想888

三 周朗的人口思想888

四 李安世的均田思想889

五 李冲的户籍管理思想8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