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诉讼法【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诉讼法
  • 陈清秀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9974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911页
  • 文件大小:113MB
  • 文件页数:947页
  • 主题词:行政诉讼法-中国-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诉讼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沿革与基本理念1

一、沿革1

二、基本理念与社会正义4

三、诉讼经济原则14

四、法安定性原则17

五、诉讼权之限制及其他诉讼法理18

第二节 公法上争议19

一、前言19

二、公法上争议的判断20

三、具体情形23

四、公法上争议之先决问题35

第二章 行政诉讼之前置程序39

第一节 概说39

一、前言39

二、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及其必要性39

三、行政诉讼之先行程序与行政诉讼之关系54

第二节 诉愿行政救济60

一、“诉愿法”沿革60

二、诉愿程序之法律性质61

三、诉愿当事人63

四、诉愿参加人71

五、诉愿种类72

六、诉愿的提起76

七、诉愿程序中诉愿人之参与权利97

八、调查审理原则102

九、诉愿程序之停止及承受制度115

十、诉愿决定116

十一、诉愿决定之效力130

十二、诉愿决定确定后之救济140

第三节 特别法律关系(特别权力关系)的行政救济143

一、概说143

二、可否提起行政救济之判断基准144

三、具体类型145

第三章 行政诉讼之类型153

第一节 概说153

一、意义及其机能153

二、行政诉讼之类型的指导原则154

三、行政诉讼类型之特殊性154

四、行政诉讼类型的规范模式156

五、行政诉讼之类型159

第二节 撤销诉讼167

一、概说167

二、实体判决要件167

三、实体上有理由之要件171

第三节 课予义务之诉172

一、前言172

二、课予义务之诉的种类173

三、课予义务之诉的性质174

四、课予义务之诉与其他诉讼种类之关系175

五、课予义务之诉的声明范例181

六、特别的实体判决要件182

七、课予义务之诉之判决188

第四节 公法上给付诉讼192

一、前言192

二、公法上给付诉讼之适用范围192

三、给付诉讼与其他种类诉讼之关系194

四、公法上给付诉讼之类型197

五、公法上给付诉讼之提起213

六、给付诉讼之判决216

第五节 公法上确认诉讼218

一、前言218

二、确认之诉的种类219

三、确认诉讼与其他诉讼之关系231

四、确认诉讼之提起234

五、确认诉讼之判决236

第四章 诉之利益238

第一节 意义238

第二节 当事人适格(诉讼实施权)239

一、正当的当事人——一般情形240

二、正当的当事人——诉讼信托242

三、被告当事人适格243

四、诉讼实施权的审查248

第三节 诉讼权能249

一、概说249

二、“诉讼权能之学说”251

三、权利侵害257

四、诉讼权能的类型266

五、具体情形267

第四节 权利保护必要277

一、概说277

二、权利保护必要之判断277

三、欠缺一般权利保护必要(利益)之类型281

四、诉之利益嗣后消灭285

第五章 行政法院289

第一节 行政法院之组织289

一、概说289

二、高等行政法院292

三、“最高行政法院”295

四、法官自治与司法行政之监督296

五、裁判质量之提升与法官待遇299

六、法庭秩序指挥权299

第二节 审判权与管辖权300

一、概说300

二、审判权之划分300

三、管辖权之种类304

四、指定管辖310

五、管辖之竞合311

六、管辖权之认定与错误311

第三节 智慧财产法院313

一、管辖行政诉讼案件类型313

二、审理程序316

三、不服智慧财产行政诉讼事件裁判之救济316

第六章 行政诉讼程序317

第一节 行政诉讼之当事人317

一、当事人的意义317

二、当事人能力321

三、诉讼能力325

四、诉讼代理人与辅佐人制度331

五、选定当事人333

六、公益社团法人等之团体诉讼335

七、共同诉讼(主观的诉之合并)337

第二节 行政诉讼上之诉讼参加343

一、诉讼参加之意义及机能343

二、必要共同诉讼之独立参加(必要参加)344

三、利害关系人之独立参加(普通参加)355

四、单纯辅助参加367

五、诉讼参加之程序372

第三节 起诉374

第一目行政诉讼之提起374

一、诉之提起方式及内容374

二、诉讼标的之表明376

三、起诉期间378

四、起诉效力380

第二目诉讼费用与诉讼救助384

一、诉讼费用384

二、诉讼救助390

第三目送达392

一、意义392

二、送达机关393

三、应受送达人393

四、应送达文书395

五、送达场所395

六、送达方法396

七、实施送达之日时400

八、送达之瑕疵401

第四目期日及期间403

一、期日403

二、期间406

第四节 行政诉讼之程序标的414

一、程序标的之概念414

二、程序标的与诉讼标的等概念之区别415

三、原行政处分与异议(复查)决定416

四、原行政处分与诉愿决定422

五、原处分与变更处分427

第五节 行政处分之可分性及部分争讼430

一、问题之提出430

二、行政处分之可分性431

三、行政处分可分性之判断标准437

四、行政处分之部分诉讼可能性439

第六节 行政诉讼之诉讼标的444

一、概说444

二、撤销诉讼之诉讼标的446

三、给付诉讼之诉讼标的455

四、确认之诉的诉讼标的457

第七节 行政诉讼上之审理原则457

一、概说457

二、处分权主义与职权进行主义457

三、职权探知主义460

四、言词辩论之审理原则465

五、“适时提出主义”473

六、“集中审理主义”与“计划审理主义”474

七、真实义务原则479

八、自由心证主义(证据自由评价原则)481

九、法律上听审请求权485

第八节 事实及证据之调查496

一、调查原则496

二、证据调查方式及结果500

三、证据方法504

四、保全证据519

第九节 行政诉讼上之举证责任520

一、概说520

二、举证责任之概念与举证责任规范之法律性质521

三、主观的举证责任523

四、客观的举证责任524

五、证明程度534

六、推定538

七、严格的证明与自由的证明541

八、情况证明与表见证明542

九、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543

十、证据契约544

第十节 行政争讼上处分理由之追补546

一、问题之提出546

二、处分理由替换之合法性546

第十一节 诉之变更、追加、合并、撤回及反诉556

一、诉之变更、追加556

二、客观的诉之合并569

三、诉之撤回571

四、反诉576

第十二节 行政诉讼上之和解580

一、问题之提出580

二、行政诉讼上和解之容许性581

三、行政诉讼上和解要件582

四、诉讼上和解之例585

五、和解效力588

第十三节 行政诉讼上之舍弃、认诺591

一、概说591

二、舍弃、认诺之概念592

三、行政诉讼上舍弃、认诺之可否593

四、舍弃、认诺之要件594

五、舍弃、认诺判决596

第十四节 诉讼程序之停止597

一、意义597

二、诉讼程序停止之种类597

三、诉讼程序停止之效力609

第十五节 简易诉讼程序611

一、适用对象611

二、起诉613

三、审理程序614

四、判决及上诉615

第十六节 交通裁决事件诉讼程序617

一、概说617

二、交通裁决事件之范围及合并提起非交通裁决事件之处置619

三、管辖法院:地方法院行政诉讼庭620

四、诉讼程序620

第十七节 收容声请事件过程624

一、制度目的624

二、收容声请事件625

三、收容处分之异议625

四、收容异议之审理程序626

五、声请停止收容及其审理628

六、收容异议之裁定629

七、收容异议裁定之抗告与再审629

第七章 裁判631

第一节 实体判决要件631

一、概说631

二、实体判决要件631

三、实体判决要件之审查633

第二节 判决之种类635

一、概说635

二、判决之种类636

三、判决程序654

第三节 裁定660

一、概说660

二、裁定之种类660

三、裁定之理由记载661

四、裁定之宣示或公告662

五、裁定之效力662

六、对于裁定之救济663

第四节 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准时663

一、问题之提出663

二、依实体法观点,判断事实及法律状态之裁判基准时664

三、诉讼法观点之裁判基准时672

四、结语691

第五节 行政诉讼判决之效力691

一、判决效力概说691

二、既判力之概念及本质697

三、既判力之作用702

四、具有既判力之裁判706

五、既判力之客观的范围709

六、既判力之主观范围726

七、既判力之基准时与遮断效732

八、事实及法律状态之变更734

九、发现新事实或新证据,行政机关可否更正原处分736

第六节 无效裁判739

一、概说739

二、无效裁判与非裁判之区别739

三、行政诉讼上之无效裁判740

四、裁判嗣后失其效力743

第八章 法律救济方法745

第一节 上诉程序745

一、概说745

二、上诉之提起747

三、上诉审之性质——法律审752

四、上诉之审理758

五、判决775

第二节 抗告程序779

一、概说779

二、抗告之合法要件779

三、抗告之程序781

四、抗告之裁判782

五、抗告之效力784

第三节 再审程序785

一、概说785

二、再审要件786

三、再审程序及裁判793

四、确定裁定之再审796

第四节 重新审理797

一、概说797

二、重新审理的要件798

三、程序及裁判801

四、重新审理的效力803

第九章 行政诉讼上之暂时权利保护804

第一节 前言804

第二节 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805

一、概说805

二、与“诉愿法”停止执行之关系806

三、行政处分之停止执行807

第三节 公法上假处分823

一、假处分之种类823

二、假处分之适用范围827

三、声请假处分之容许要件828

四、声请假处分之容许理由832

五、假处分之审理程序834

六、假处分之限制838

七、权利救济841

八、假处分裁定之执行843

九、损害赔偿844

第四节 公法上假扣押846

一、假扣押之要件846

二、假扣押之审理847

三、撤销假扣押之原因848

四、假扣押裁定撤销之效力849

第十章 强制执行850

第一节 概说850

第二节 执行名义850

一、确定判决851

二、裁定853

三、诉讼上和解854

四、可立即执行之公法上契约855

第三节 执行机关855

第四节 执行程序856

第五节 救济856

一、债务人声明异议857

二、抗告857

三、债务人异议之诉857

四、其余有关强制执行之诉讼,由普通法院受理862

参考文献863

附录一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范例880

附录二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题范例889

附录三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题范例898

附录四 “诉愿法”及“行政诉讼法”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题范例9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