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李保国,齐国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ISBN:978750384616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15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核桃-果树园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绿色优质薄皮核桃生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核桃概说1
1.1 核桃栽培的意义1
1.1.1 核桃树的效益1
1.1.2 核桃果实的价值2
1.2 核桃的栽培历史及现状4
1.2.1 栽培历史4
1.2.2 核桃栽培现状和发展趋势4
1.3 国内外核桃市场状况8
第二章 绿色食品生产基础10
2.1 安全食品概述10
2.1.1 有机食品10
2.1.2 绿色食品11
2.1.3 无公害食品11
2.1.4 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的不同点12
2.2 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选择14
2.2.1 生态环境条件14
2.2.2 大气环境条件14
2.2.3 土壤环境条件15
2.2.4 灌溉水条件15
2.3 绿色食品生产中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准则16
2.3.1 绿色食品生产中农药使用准则16
2.3.2 绿色食品生产中肥料使用准则19
第三章 核桃的生长结果习性22
3.1 核桃根系的生长习性与利用22
3.1.1 核桃根系的类型22
3.1.2 核桃根系的分布特征与栽培23
3.1.3 核桃根系的生长特征与栽培24
3.1.4 核桃根系生长对土壤环境条件的要求25
3.2 核桃枝、芽、叶的生长习性与利用26
3.2.1 核桃枝条的特性与利用26
3.2.2 芽的特性与利用29
3.2.3 叶的特性31
3.3 核桃的开花特性32
3.3.1 核桃花的特点32
3.3.2 核桃花的开放33
3.3.3 核桃的授粉特性33
3.4 果实生长发育特性35
3.4.1 核桃果实的结构特征35
3.4.2 核桃果实的生长发育规律35
3.4.3 核桃落花落果的特点36
3.4.4 核桃保果措施36
3.5 对环璄条件的要求37
3.5.1 海拔高度37
3.5.2 温度38
3.5.3 土壤38
3.5.4 水分39
3.5.5 坡度与坡向39
3.6 核桃的物候期39
3.6.1 核桃雄、雌花芽分化与发育的形态40
3.6.2 枝条生长与果实生长的相关情况42
第四章 核桃的主要种类和优良品种43
4.1 核桃的主要种类及分类方法43
4.1.1 核桃的主要种类43
4.1.2 栽培核桃的主要分类方法47
4.2 核桃主要优良品种48
4.2.1 国内早实核桃优良品种48
4.2.2 国内晚实核桃优良品种54
4.2.3 铁核桃优良品种55
4.2.4 国外核桃优良品种56
第五章 核桃育苗技术59
5.1 实生苗培育59
5.1.1 核桃常用砧木的种类及特点59
5.1.2 种子的采集及贮藏60
5.1.3 苗圃地选择与整地61
5.1.4 播种前种子处理61
5.1.5 播种62
5.1.6 苗期管理63
5.2 嫁接苗的培育64
5.2.1 接穗选择64
5.2.2 接穗的采集、贮运及处理65
5.2.3 砧木选择66
5.2.4 嫁接时期66
5.2.5 嫁接方法66
5.2.6 影响嫁接成活的因素68
5.2.7 嫁接苗管理70
5.3 苗木出圃与贮藏71
5.3.1 苗木出圃71
5.3.2 苗木分级、运输和假植72
第六章 低产劣质核桃树高接换优技术74
6.1 低产劣质核桃树高接换优的意义和前提74
6.1.1 高接换优的意义74
6.1.2 高接换优的前提75
6.2 低产劣质核桃树的高接换优方法75
6.2.1 改接前的预处理75
6.2.2 品种选择76
6.2.3 嫁接方法76
6.2.4 改接后的管理77
6.3 低产劣质核桃树高接换优后的整形修剪77
6.3.1 树形选择78
6.3.2 整形修剪技术78
第七章 建园技术80
7.1 园地选择和建园准备80
7.1.1 园地选择80
7.1.2 园地规划82
7.1.3 品种选择及授粉树配置86
7.1.4 整地87
7.1.5 苗木选择89
7.2 核桃栽植技术89
7.2.1 栽植密度与方式89
7.2.2 栽植时期90
7.2.3 栽植方法93
7.2.4 栽植后的管理93
第八章 核桃园的土、肥、水管理95
8.1 土壤管理95
8.1.1 深翻改土95
8.1.2 中耕松土96
8.1.3 土壤管理制度96
8.2 施肥97
8.2.1 施肥的依据98
8.2.2 施肥时期和施肥量100
8.2.3 施肥方法101
8.3 水分管理102
8.3.1 灌水102
8.3.2 排水102
第九章 核桃整形修剪技术104
9.1 核桃的树形及整形过程104
9.1.1 单层高位开心形104
9.1.2 主干疏层形105
9.1.3 自然开心形106
9.2 核桃的修剪107
9.2.1 修剪时期及修剪方法107
9.2.2 幼树的整形修剪108
9.2.3 初果期、盛果期树的修剪109
9.2.4 变产衰老树的修剪112
第十章 核桃花果管理与树体保护技术113
10.1 保花保果技术113
10.1.1 改善树体营养是保花保果的物质基础113
10.1.2 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114
10.2 疏花疏果115
10.2.1 疏花疏果的作用115
10.2.2 疏花疏果的方法115
10.3 防止低温危害116
10.3.1 冻害的防治116
10.3.2 补救措施117
10.3.3 防止核桃树幼树抽条117
10.4 防日灼119
10.4.1 日灼的危害情况119
10.4.2 防治措施119
第十一章 核桃病虫害防治120
11.1 核桃病虫害防治方法及特点120
11.1.1 植物检疫120
11.1.2 农业防治121
11.1.3 物理防治121
11.1.4 生物防治122
11.1.5 化学防治122
11.2 核桃主要病害防治123
11.2.1 核桃黑斑病(Xanthomonas juglandis(Pierce)Dowson)123
11.2.2 核桃枝枯病(Melanconium ollangum Berk.)124
11.2.3 核桃腐烂病(Cytospora juglandis(DC)Sacc)125
11.2.4 核桃炭疽病(Gloeosporium fructigenum Berk)126
11.3 核桃主要虫害防治127
11.3.1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uhei Yang)127
11.3.2 木橑尺蠖(Culcula panterinaria Bremer et grey)129
11.3.3 云斑天牛(Batocera horsfieldi Hope)131
11.3.4 核桃小吉丁虫(Agrilus lewisiellus Kere)132
11.3.5 大袋蛾(Cryptothelea variegata Snellen)133
11.3.6 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Walker)134
11.3.7 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135
11.3.8 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136
11.3.9 金龟子类137
11.3.10 枣豹蠹蛾(Zeuzera sp.)139
第十二章 核桃采收、加工与贮藏141
12.1 核桃采收时期及方法141
12.1.1 采收时期141
12.1.2 采收方法142
12.2 核桃脱青皮和晾晒142
12.2.1 脱青皮142
12.2.2 坚果冲洗143
12.2.3 晾晒143
12.3 核桃的分级、包装和加工贮藏144
12.3.1 核桃坚果分级标准和包装144
12.3.2 核桃仁的简单加工145
12.3.3 核桃仁分级与包装145
12.3.4 核桃贮藏146
第十三章 核桃产业化生产体系建设147
13.1 核桃产业化体系147
13.1.1 产业化的概念147
13.1.2 产业化生产的优越性149
13.1.3 核桃产业化生产体系的构成149
13.2 核桃产业化体系的组织形式153
13.2.1 “龙头”企业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153
13.2.2 市场带动型——专业市场+基地农户154
13.2.3 中介组织带动型——“农产联”企业+农户154
13.2.4 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155
13.2.5 主导产业带动型——主导产业+基地农户155
13.2.6 综合开发集团带动型——开发集团+基地农户156
13.3 核桃产业化生产体系的建设途径156
13.3.1 政府推动,营造良好环境156
13.3.2 市场牵动,优化资源配置156
13.3.3 多方联动,增强开发合力157
13.3.4 示范带动,加速成果转化与开发进程157
参考文献158
热门推荐
- 1016420.html
- 2488885.html
- 1580765.html
- 2312089.html
- 3779782.html
- 2744218.html
- 2944252.html
- 1759721.html
- 2452256.html
- 6392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574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705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119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6904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775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78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381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482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04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