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上海卷【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上海市人口普查办公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 ISBN:750374476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18页
- 主题词:人口-研究-中国;人口-研究-上海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口 上海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人口发展回顾1
一、上海人口发展的历史回顾1
(一)20世纪之前1
(二)20世纪3
二、人口发展的原因和特点5
三、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的上海人口发展特点10
四、人口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影响21
第二章 人口性别、年龄和老龄化25
一、人口的性别与年龄构成25
(一)性别、年龄构成的现状与特点25
(二)性别、年龄构成的地区差异39
(三)影响性别、年龄构成的主要原因44
二、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47
(一)老年人口的总量及变动趋势47
(二)老年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构成52
三、老年人口的主要构成及特点59
(一)老年人口区域分布及特点59
(二)老年人口家庭及婚姻状况61
(三)老年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及文化需求65
(四)老年人口的就业特征68
第三章 妇女生育水平和人口控制74
一、妇女生育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74
(一)出生率74
(二)育龄妇女生育率75
(三)育龄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和总和生育率77
二、生育率的地区差异80
(一)分区县的人口生育水平的差异80
(二)生育水平的城乡差别82
(三)外来人口的生育水平大大高于本地人口84
三、影响妇女生育水平的主要因素86
(一)妇女年龄构成对生育率的影响86
(二)妇女婚姻状况对生育的影响87
(三)妇女文化教育程度对生育的影响91
(四)妇女就业状况对生育的影响93
四、人口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95
(一)上海低生育水平的社会发展基础95
(二)妇女生育水平下降后的人口问题97
(三)促进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的调整98
第四章 死亡水平与平均预期寿命103
一、死亡水平及其变化103
(一)死亡人数103
(二)死亡率104
(三)分年龄死亡率106
(四)婴儿死亡率107
(五)分性别死亡率108
(六)分城乡死亡率109
二、影响死亡率的因素111
(一)经济发展对死亡率的影响111
(二)年龄结构对死亡率的影响112
(三)受教育程度对死亡率的影响113
(四)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114
三、死亡原因分析115
(一)死因顺序115
(二)年龄别死亡原因118
(三)流动人口死亡原因120
(四)主要死因动态及防治对策122
四、平均预期寿命126
(一)平均预期寿命的变化126
(二)影响上海市居民寿命的主要疾病126
(三)平均预期寿命的国内外比较127
第五章 婚姻与家庭129
一、婚姻129
(一)婚姻现状及其变化特点129
(二)外来人口与户籍人口婚姻状况的差异139
(三)文化程度对婚姻的影响141
(四)职业状况对婚姻的影响143
(五)婚姻对生育的影响144
二、家庭146
(一)家庭户数量变动146
(二)家庭户规模变动147
(三)家庭户规模结构变动148
(四)家庭户类型及其变化150
(五)特殊家庭户类型153
第六章 人口受教育程度状况159
一、人口受教育程度构成及变化159
(一)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数量与变化159
(二)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与变化160
(三)人口受教育程度的地区差异162
(四)文盲人口的现状及变化165
二、在校人口的文化程度与变化165
(一)各级各类教育在校生数量与构成变化165
(二)每万人口中各级教育在校学生规模的变化分析167
(三)初、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与高中、大学毛入学率168
三、学龄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169
(一)学龄前、学龄人口现状及特点169
(二)学龄前、学龄人口的预测分析170
(三)学龄人口的发展与教育资源的配置172
第七章 劳动力资源与就业178
一、劳动力资源现状及特点178
(一)劳动适龄人口的总量及地区分布178
(二)劳动适龄人口年龄构成及发展趋势180
二、劳动就业人口的现状及特点181
(一)从业人员总量及分布181
(二)从业人员性别及年龄构成183
(三)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及在三次产业的分布186
(四)从业人员的行业构成188
(五)从业人员的职业构成189
(六)从业人员结构向现代化转型189
三、专业技术人员状况及特点190
(一)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及构成变化190
(二)专业技术人员的性别及年龄构成192
(三)专业技术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构成196
(四)专业技术人员在各行业的分布及变化198
四、未工作人口现状及特点199
(一)未工作人口总量及分布199
(二)未工作人口的性别及年龄构成200
(三)未工作人口的受教育程度构成及特点201
(四)未工作人口的生活来源及特点202
五、劳动力资源及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205
第八章 少数民族人口206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总量与分布206
(一)少数民族人口的总量及特点206
(二)少数民族人口的分布及特点209
二、少数民族人口性别、年龄构成211
(一)性别构成及特点211
(二)年龄构成及特点212
三、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213
四、少数民族人口的婚姻214
五、少数民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215
六、少数民族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218
七、少数民族人口的未工作状况221
第九章 人口迁移223
一、人口迁移的历史回顾223
(一)进出跌宕期(1950-1957年)223
(二)持续迁出期(1958-1976年)224
(三)持续迁入期(1977-2000年)225
二、九十年代人口迁移的总量变化及其空间分布226
(一)人口迁移的总量变化226
(二)迁移人口的空间分布228
(三)市外迁入人口的来源地分布229
(四)人户分离人口232
三、迁移者特征233
(一)性别年龄结构233
(二)受教育程度236
(三)职业构成237
(四)迁移原因构成238
四、人口迁移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40
(一)人口迁移成为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240
(二)人口迁移弥补了上海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240
(三)人口迁移流动导致上海人口地域分布重心移向城郊结合部241
(四)大量外来人口流入对上海的生活环境和社会治安影响242
第十章 人口分布和城市化244
一、人口分布244
(一)全市人口分布概况244
(二)中心城区的人口分布248
(三)郊区人口分布251
(四)外来人口对全市人口分布有着重要影响253
二、人口城市化256
(一)人口城市化的发展水平和历史进程256
(二)人口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259
(三)郊区人口城市化与城市人口郊区化262
(四)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265
三、人口再分布和城市化的发展趋势269
第十一章 人口居住水平及居住环境272
一、人口居住状况的历史性变化272
(一)居民住房问题曾是上海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272
(二)改革开放后居民住房建设发展迅速273
(三)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极大改善275
二、人口居住状况278
(一)家庭户住宅的建成时间及户均面积278
(二)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及家庭户类别279
(三)户主不同受教育程度家庭户居住状况282
(四)住房来源283
(五)家庭户购建住房的费用287
(六)上海市家庭的居住条件292
三、人口居住环境及发展趋势298
(一)上海人口居住环境及变化298
(二)新世纪上海人口居住环境展望300
第十二章 人口与资源环境303
一、人口与资源303
(一)上海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特点303
(二)上海水资源构成及特点307
(三)资源消耗与城市垃圾312
二、人口与环境313
(一)上海环境质量现状313
(二)不同地域的环境状况及特点316
(三)城市绿化317
三、人口与城市建设319
(一)人口发展与城市环境319
(二)人口、城市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23
(三)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之路324
第十三章 人口与消费326
一、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326
(一)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总量变化326
(二)人口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328
(三)人口与人均GDP的关系329
(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国内生产总值分配的影响331
二、人口与消费333
(一)上海消费水平的变化及出现的新的消费特征333
(二)上海消费结构的变化及不同人群的消费特点338
(三)家庭人口规模对居民生活的影响348
(四)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对消费的影响350
三、人口与积累351
第十四章 外来流动人口现状及发展355
一、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及分布355
(一)外来流动人口总量增长355
(二)外来流动人口的地区分布和滞留时间359
(三)外来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及来沪原因分析363
二、外来流动人口的结构及特点365
(一)外来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365
(二)外来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368
(三)外来流动人口的经济活动状况369
(四)外来流动人口的婚姻状况370
(五)外来流动人口的妇女生育状况371
(六)外来流动人口的居住状况372
三、外来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趋势373
(一)外来流动人口对上海经济发展的影响373
(二)外来流动人口发展趋势和对策375
第十五章 未来人口发展前景展望379
一、人口发展的要素分析379
(一)生育趋势分析379
(二)死亡趋势分析381
(三)迁移趋势分析383
二、人口总量预测385
(一)人口预测口径385
(二)人口预测方案386
(三)人口预测结果388
(四)人口总量结构预测390
三、上海未来人口发展的主要特征及问题396
热门推荐
- 1897394.html
- 405644.html
- 3292995.html
- 3181068.html
- 1598013.html
- 2269780.html
- 1875291.html
- 3353482.html
- 313387.html
- 27719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8472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34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9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10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346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3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88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381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0992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83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