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货币同盟形成的条件【2025|PDF下载-Epub版本|mobi电子书|kindle百度云盘下载】

- 祝丹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750494275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32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61页
- 主题词:货币集团-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货币同盟形成的条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导论1
1.1 选题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
1.2 文献回顾5
1.3 基本假定、研究方法和本书框架10
2.国家货币的产生和货币同盟的实践:货币史回顾分析14
2.1 几个重要概念的含义和货币史相关文献回顾15
2.1.1 国家货币、固定汇率安排区、货币同盟和通货同盟的联系和区别16
2.1.2 货币史相关文献回顾22
2.2 商品流通范围影响货币使用范围:私人部门和市场角度25
2.2.1 货币变迁与交易费用节约25
2.2.2 货币空间使用范围和交易费用节约27
2.2.3 “劣币驱逐良币”还是“良币驱逐劣币”29
2.3 国家疆域边界影响货币使用范围:公共部门和国家的角度30
2.3.1 货币国家化带来公共利益增进30
2.3.2 货币国家化的国家自身利益原因33
2.3.3 货币信用化的加速和作为国家与民族象征的货币35
2.3.4 两种影响货币使用范围的因素对比36
2.4 近代货币同盟的尝试38
2.4.1 货币同盟史的基本情况38
2.4.2 拉丁货币同盟(1865—1927年)40
2.4.3 斯堪的纳维亚货币同盟(1873—1931年)43
2.4.4 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飞跃:从国家货币到共同货币45
2.5 二战后欧洲货币合作历程及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46
2.5.1 初期尝试(二战结束至1970年维纳计划之前)47
2.5.2 在波折中前进:从维纳计划、“蛇行于洞”到欧洲货币体系(1970—1990年)50
2.5.3 货币合作高级阶段:EMU推进和欧元生成(1990年至今)54
2.5.4 特点和启示57
3.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评析和新最优货币区标准体系60
3.1 凯恩斯主义性质的最优货币区(OCA)理论:产生背景和含义61
3.1.1 凯恩斯主义性质的OCA理论产生背景61
3.1.2 最优货币区和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含义63
3.2 一个宏观经济模型和最优货币区经典文献65
3.2.1 加入货币同盟的失业成本或通货膨胀成本模型65
3.2.2 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能够降低成本的经济特征68
3.3 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批判性研究72
3.3.1 批判性讨论和EMU实证研究73
3.3.2 传统最优货币区标准整体评价和新最优货币区标准体系93
3.4 对货币和汇率政策有效性的质疑95
3.4.1 贬值对于供给曲线的影响与政策中长期失效: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95
3.4.2 短期垂直菲利普斯曲线与政策在短期的失效:理性预期学派的观点97
3.4.3 进一步的讨论和传统最优货币区理论的局限性98
3.5 “卢卡斯批判”和OCA标准的内生性100
3.5.1 “卢卡斯批判”和传统OCA理论101
3.5.2 最优货币区标准的内生性102
3.6 本章小结105
4.货币同盟成本收益综合比较条件:国家利益角度108
4.1 现有货币同盟成本收益文献的不足108
4.2 来自货币区内的收益110
4.2.1 国际储备的节约110
4.2.2 区域内货币三大功能的更有效发挥114
4.2.3 区内经济更稳定、抗风险力增强117
4.2.4 区内投资和经济增长效应123
4.3 来自货币区外的收益126
4.3.1 国际铸币税收益126
4.3.2 同区外国际结算功能加强131
4.3.3 货币区整体国际经济竞争力提高132
4.4 成本133
4.4.1 政策自主性丧失和宏观经济调整成本133
4.4.2 过渡成本134
4.4.3 货币作为国家和民族象征引发的成本135
4.4.4 丧失国内铸币税收益权带来的损失136
4.4.5 初始名义汇率平价确定偏差带来的调整成本138
4.4.6 短期内失业增加的成本139
4.5 “改进了的成本收益条件”和EMU生成经济原因解释的充分性140
4.5.1 各项收益成本特征综合分析归纳表140
4.5.2 成本收益分析的操作意见142
4.5.3 净收益为正的EMU144
5.货币同盟形成的博弈分析和区域性制度建设与政策共识条件:国家间利益角度147
5.1 两国间形成货币同盟的宏观经济博弈模型148
5.1.1 高度资本流动下n-1问题的对称和不对称解149
5.1.2 一个简单的两国货币同盟形成博弈模型151
5.1.3 模型“求解”154
5.2 “协调失败”的例子:网络外部性和过渡成本158
5.2.1 模型设定和求解158
5.2.2 作为“协调失败”均衡的“一个国家,一种货币”159
5.3 “合作失败”例子之一:有不同通货膨胀倾向的国家间的货币同盟160
5.3.1 模型设定160
5.3.2 低通货膨胀倾向国选择优劣排序162
5.3.3 高通货膨胀倾向国选择优劣排序165
5.3.4 博弈解的讨论166
5.4 “合作失败”例子之二:财政支出规模不同的国家间的货币同盟168
5.4.1 模型设定和三种待研究状态168
5.4.2 一国一种货币下的优化问题169
5.4.3 两国实行固定汇率下的优化问题170
5.4.4 单一货币同盟下的优化问题171
5.4.5 三种状态的福利比较和讨论172
5.5 “合作失败”例子之三:“搭便车”和货币同盟成本分担174
5.5.1 两国分担货币同盟形成成本的博弈模型175
5.5.2 数值例子177
5.5.3 模型和数值例子的启示179
5.6 区域性制度建设、政策共识和EMU的形成180
5.6.1 国际货币协调和合作困难的原因180
5.6.2 区域性制度建设和政策共识达成:货币同盟形成的重要条件183
5.6.3 历史上货币同盟的再分析186
5.6.4 对欧洲货币合作的实证研究186
6.货币同盟成员国国内政治经济学分析:国家利益的微观基础角度195
6.1 理论分析197
6.1.1 货币同盟政治经济学分析的相关文献回顾197
6.1.2 不稳定的偏好结构和难以标识的利益集团198
6.2 EMU的实证研究201
6.2.1 欧元形成是否产生了明显的集团分配效应201
6.2.2 EMU引起各国国内争论的原因203
6.3 货币同盟和贸易政策政治经济学分析的比较205
7.总结和对“亚元”形成条件的再认识208
7.1 基本结论和创新208
7.1.1 本书基本结论208
7.1.2 本书的创新211
7.2 本书的局限性212
7.3 对“亚元”形成条件的简短思考213
参考文献219
后记231
热门推荐
- 3790960.html
- 3224066.html
- 1062752.html
- 261457.html
- 3193303.html
- 1527505.html
- 791828.html
- 235653.html
- 1404203.html
- 32246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348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89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431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673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35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5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495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26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846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284.html